建筑業影響對策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13 05:45:00
導語:建筑業影響對策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業是我國的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它在“四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怎樣面對“入世”為我國建筑業帶來的巨大機遇和史無前例的重大挑戰?當前,國內建筑市場和建筑業界已經覺察到的四個方面的問題是:
1.國際同行業間有形壁壘的消失;
2.外資將進一步大量涌入,搶灘國家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勢必對國內現有建筑市場體系和國內建筑業包括房地產業帶來巨大沖擊;
3.我國建筑業融入國際經貿發展行列,為本行業規范有序地發展提供了條件;
4.有助于我國建筑業把握國際市場機遇,在激烈競爭中通過努力和自我完善,取得可喜豐收。
本文就以上問題稍作展開撰述。
一、“入世”的有利影響將集中體現在我國建筑市場競爭機制的建立、完善和規范化上
我國將逐步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范圍的進程,市場開放將突破以往封閉條件下在需求和資源配置方面的各種制約,將有望極大地提高我國建筑資源配置的效率,進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我國建筑業經貿體制的變革,加速我國建筑市場規范化的進程。如:WTO將對我國建筑業領域的經濟管理體制、政企分開、提高政府決策和行動透明度、法治建設以及部門和地區壟斷等都將提出相應要求,我國政府在某些大的方面,在入世會談時也已作了一定程度的承諾,它必將對我國建筑經濟的良性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加入世貿將在相當程度上增強外資信心,有利于我國建筑市場的活躍和發展,國外承包商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和成果應用及轉化等將必然更多地進入我國,促進國內建筑企業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和向國際化發展,推動國內大型建筑企業走向港澳、東南亞、日本和西方,有利于擴大在國外市場的份額。
二、“入世”帶來的不利影響
1.與我國建筑業的歷史沿革和傳統的行業定位相沖突。
我國建筑業作為一種新興的服務產業,本身起步比較晚,它作為一門產業的概念,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才被確認,盡管它已成為我國的一大支柱產業,但迄今尚未根本改變其經濟效益低下的局面指國企大型建筑業,產值利潤持續下降。近年來“粥少僧多”,施工招、投標不夠規范,無序競爭使正規企業投資風險加劇。
我國建筑勘察、設計、施工行業整體水平仍然較低,缺乏國際競爭能力,還只能在少數東南亞和西亞、非洲國家靠人力低廉得標而不是重在技術優勢或只能依附于國外大集團卵冀下的分包作業。
更為嚴重的是,我國建筑業長期受計劃經濟體制的約束,未能按國際慣例建立以工程技術咨詢服務為核心的建筑業管理機制,國內外市場長期隔絕和資訊不通,不了解國際競爭規則和規律,缺乏與國外大承包商在同一環境下競爭的實踐和經驗。
2.與目前建筑企業的競爭機制相矛盾。
入世后,國外各大建筑承包商進入國內市場,無疑將在新的態勢和局面下更為加劇國內建筑企業的競爭和淘汰。作為國內市場競爭的主體,自然應該是國內建筑企業,但目前他們的綜合競爭實力普遍低于國外同行的水平,對重大和重點的國家工程建設項目,問題將更其如此。
這樣,國內建筑企業在上述競爭日益激化的情況下,將面對的主要問題有:
1內在綜合機制不順暢,從而使競爭意識淡薄;
2管理水平總的看只能說是“低下”,且管理模式還很落后;
3技術應用層次不高,技術含量還較低;
4國際經營承包經驗欠缺,相應人才匱缺;
5習慣于尋求地區保護,而積極從本企業自我改進、完善及發展潛力上爭取優勢等方面的動力則尚不足。
三、加入WTO后我國建筑業進入國際市場的前景
1.建筑工程業由于國內的成本優勢與國外比,是我國對外服務貿易業中國際建筑市場上競爭力比較強的行業之一,其國內外收支一直都處于順差;
2.過去由于我國未加入WTO,不能從服務貿易自由化中獲益,中國建筑公司在海外市場只能獲得由國際金融機構支持的以及在國內的外資項目,真正能獲得公平參與東道國政府和私人機構、企業投資項目的機會則很少,這使我國的國際建筑工程服務業在國外總的服務貿易市場上所占的份額比重一直都很小;
3.加入WTO后,我國打出國門的海外建筑市場將會相對寬松,機會也有望逐步增多;
4.中國公司在國外的工程承包業、設計咨詢業和勞務活動中,還比較缺乏理性和整體觀念,在問題決策方面還不夠成熟老到,也缺少長遠的國際發展目標和規劃;
5.中國公司的管理模式和運作機制均與國際同行存在較大差別和差距,在科技進步和高新技術成果應用方面也明顯落后;
6.我國出口人力資源充足和廉價,這方面的比較優勢短期看還很突出,但入世后的資源配置將要重組,這會增高我國的人力資源成本,使這方面的優勢轉化和下降;
7.我國建筑企業在國外市場的組織管理和技術上的優勢基礎也還是價廉,而這只能體現在與第三世界國家的合作中,一旦成本低廉的優勢被均化,將難以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贏取入世后應得的份額等等。
四、政策和建議
1.加快國有建筑企業的改革步伐,除真正做到政企分開外,還要進行規范性的公司制改革,從企業的實際來選擇改制形式。
1建立多種所有制形式的股份制企業;
2按產權關系逐級建立企業經營決策失誤追究機制;
3推行國有資本金的績效考核和評估制度;
4企業改革要從制度上和機制上與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真正結合起來;
5切實實現適應國際化競爭的企業內部運作機制,等等。
2.加快實施建筑企業的專業化改組和改造,營造不同層次的經營競爭實體。
1盡快把一些層次較低的企業改組成按建筑設計或施工要求而形成的專業化企業,以專業化協作促進生產方式和生產觀念的變革,增強國內建筑企業的整體競爭實力;
2在有條件的國內大型建筑企業中選擇和支持成立幾個或十幾個龍頭總承包型企業,作為與國外競爭的建筑業航母。
3.增加科技投入和科技含量。
建筑企業一方面應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和先進設計理念,迅速改變目前的落后狀況;另一方面,要加大企業的科技投入,創造自有產權的核心技術,增強新技術的開發能力,增加本行業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大力關注和重視高新技術的研發和引進,加大科技進步投入的力度方面采取措施。
1建立有效的科研成果轉化機制,提高工程質量、降低項目成本;
2在設計施工中加大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設備的力度;
3用新技術支撐和保障我國企業在成本上的優勢,將技術服務、合作承包作為國際引進的重點。
4.提升管理水平,增高經營效率。
首先,要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在收入分配中建立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機制,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其次,要重視企業發展戰略管理,把近期目標和長遠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再次,要實現管理現代化和科學化,加快管理信息化和網絡建設,在構架適應國際競爭要求的企業經營管理體系方面,在企業改制、改組過程中,應與建立現代化管理模式相結合,包括建立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環保管理體系和安全管理體系,以這三大體系為核心,有機地構建能夠協調運作的企業現代管理模式,改進項目施工組織與管理方式。
5.加強國內建筑企業與國外大承包商的合作,盡快適應國外建筑承包的運作和經營模式,從承包方式、融資渠道、管理模式等方面與國際承包業接軌。
6.國家加大政策力度進行適當調整和引導。
1依據入世的服務貿易總協定條款,靈活地對國內建筑業采取適當的保護模式,指定有效的市場準入策略,以贏取調整和熱身需要的緩沖時間;
2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合理調整和優化地區結構,利用加入WTO時機,擴大在發達國家的市場份額;
3簡化對外工程承包的審核制度和法規程序,逐步向自由、合法經營方向過渡;
4建立并規范建筑業的管理體制,揚長避短,盡快按國際慣例建立以工程咨詢為核心的行業運作機制以規范運作。
7.走出所在地區和國門,打入國際市場。
以上海為例,上海的建筑企業依靠近二十年特別是近十年的發展,在國內建筑企業中已顯示出較強的競爭實力。但是,為適應市場化的要求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我們認為,有條件的企業必須走出上海到全國各地包括港、澳、臺地區去搞開發建設和中介服務。在與各地區建筑企業的競爭中,積累經驗,發展壯大自己,也為與國外建筑企業在國內的競爭作準備。同時,也要蓄勢在適當時機沖出國界,首先是到發展中國家去投資和經營。
五、“入世”后我國房地產業的
發展態勢及應對策略
在外商正逐步蠶食我國諸大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形勢下,一種現實性概率較大的悲觀估計是:今后不少土地使用權都將旁落外商之手,各類人才精英流失替外商服務,國內許多中、小房地產企業被迫出局,或只能經營一些成本高、風險大、利潤小的零星項目。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我國大中城市房地產業的發展趨勢和策略應該怎樣應對?
總的設想是:要充分利用“入世”后的一段緩沖期,迅速完善國內房地產市場,規范市場行為,淘汰一批落后企業,使優秀的有實力的企業盡快涌現并在競爭中發展壯大,逐步具備與國際房地產企業相抗衡的實力,充分利用熟悉本國風土人情等優勢,從站穩腳跟、力保江山不失到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是完全有望實現的;進而力爭突破國界,走向世界,使國內房地產企業在海外也有一席之地,逐步做到在海外的投資額超過外商在我國國內的投資額。
- 上一篇:統計違法行為處分規定
- 下一篇:統計管理登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