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本課程設計與開發分析

時間:2022-12-11 04:43:38

導語:小學校本課程設計與開發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校本課程設計與開發分析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小學紛紛參與到對校本課程進行設計開發的活動當中,將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審美情趣的引導、科學精神的養成以及創新能力的提升貫穿到校本課程的整體內容中,通過課程內容的設計、開發與應用,借助活動的開展,對教育教學活動實施下的中心思想加以明確,對學生在教學中的全面發展加大重視度,促進學生在校本課程影響下核心素養的更好培養與綜合提升。

一、素質教育下的小學校本課程設計方向

隨著當前在小學教學活動實施下,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影響,學校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等方面工作的開展十分重視,積極摒棄以文化課作為教學己任的傳統思想觀念,強化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的重視度,不斷在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中,融入更多的傳統文化與民族特色,通過該種方式促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更好培育,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因此,在小學的教育教學活動實施中,校本課程在設計與開發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應該以品德修養、人文科學、藝術審美、生命健康四個視角作為整體的出發點,通過四個角度的分向引導,促進校本課程在設計與開發工作中的更好實施。(一)品德修。德育是素質教育工作實施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首要培育任務,在小學教育階段的實施中,對學生品德修養的培養主要以思想品德課程的開展與引導作為主要途徑,通過針對學生在思想品德課程的開展中,加入傳統文化教育、公民素養教育、人生規劃引導、綜合實踐鍛煉等方面內容,促進對學生在成長中良好傳統美德的培養,增強學生在成長中對國家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激發學生在學校中對班集體的熱愛、調動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熱情與激情,讓每一位學生在成長中意識到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遵紀守法、樂于助人的三好少年。(二)人文科學。智育是素質教育工作實施中,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任務,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主要以語文課程、數學課程、英語課程、信息課程、自然課程、社會課程作為知識基礎,經過在學生學習活動實施中,文學教育、代數幾何教育、信息技術教育、自然科學與社會教育等多方面教學活動的開展,對學生的智育進行充分的開發,對學生的思維意識加以轉變,促進對學生邏輯性思維能力的綜合培養,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同時以學科課題研究、創新實驗課程作為教學媒介,組織學生在教學課程開發中開展一系列學科研究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能力提升,強化對學生合作性學習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探究性學習能力以及創新性學習能力的更好養成。(三)生命健康。體育是素質教育工作實施中,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基礎任務,在小學階段的教學活動實施中,主要以體育健康課程的教學內容作為載體,對學生進行整體的活動組織,同時引導學生開展體育鍛煉活動,此外,以此為基礎,在學生的體育活動開展中,對學生進行體育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通過體操、羽毛球、乒乓球、武術、舞蹈、籃球等多種技藝類課程的開展,對學生在體育鍛煉活動中的積極參與性與主動性起到良好的調動作用,對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所產生的抵觸心理起到良好的消除作用,使得學生通過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樹立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健康意識,不斷促進個人身體素質的綜合提升,為學生后期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條件。(四)藝術審美。美育是素質教育工作實施中,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特色任務,在小學階段的教學活動實施中,主要以美術課程、音樂課程等多種藝術形式的開展為主,通過在學生學習活動的實施中,開展繪畫、唱歌、演奏、舞蹈等多種組織性的教學活動,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藝術活動參加,在活動中獲取不一樣的審美意識體驗,促進對學生審美意識的更好培養,強化對學生感知能力的提升,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藝術觀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與綜合能力的培養增光添彩。

二、日常教育活動中校本課程的開發

小學教師針對校本課程進行開發的過程中,應該立足于實際教學的情況,通過與現狀的結合,對學生在成長中的個性化培養加以重視,通過校本課程的開展,在其實施影響下,促進對學生個人體驗的整體強化,對學生的審美情緒加以培養,增強對學生文化修養的更好培育。首先,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應該對為校本課程內容進行認真的思考,針對應該如何激發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強化對學生自主性學習意識的培養效果所展開。教師在開發校本課程的過程中,需要立足于小學教學活動實施的六個方面,即課程內容的設計、課前教學內容的預習、師生教學的合作交流、知識重難點的疑難解答、個性創作以及反思梳理總結作為出發點,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質疑為特征、以問題為主線,確保在校本課程的實施中,能夠實現對學生注重性學習意識的充分調動,使得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從被動學習轉化為為主動學習。其次,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該實現對每一學生在學習中實際情況與根本認知狀態的充分了解,根據學生所體現出的實際需求與學習能力相結合,將學生進行層次劃分,對其分成不同的學習層次,針對不同的學習層次學生所安排的學習內容各有不同,保證教學內容在實施下針對性的作用發揮與可行性的實踐效果,使得每一位學生都可以通過教學活動的實施,從中得到知識的收獲,獲取獨特的成功體驗。再者,教師在校本課程的開展過程中,對內容的開發主要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結合到一起,在自主性學習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組織,圍繞教學內容開展合作討論活動,教師應充分參與其中,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實際狀態加以了解,對學生在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做到充分的掌握,并利用巧妙的語言對學生進行引導,發散學生思維意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總結、延伸與拓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認知,并將本學科的教學內容與其他學科的相關內容結合到一起,實現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深化,提升學生的文化底蘊與思想意識內涵。

校本課程的教學理念來自于教育實踐所不斷積累的教學經驗,將提升教學質量作為整個教育教學活動實施的根本目的,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理念在小學教學活動中的綜合提升,充分調動學生在學習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促進學生成長中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韓忠源,羅波.核心素養下小學校本課程設計與開發———以興義市兩所小學為例[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03):80-83.

[2]楊紅林.滬臺小學校本課程特點與差異[D].上海師范大學,2016.

作者:馬寶軍 單位:甘肅省莊浪縣韓店學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