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園景觀改造設計探討

時間:2022-02-24 04:05:01

導語:人民公園景觀改造設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公園景觀改造設計探討

摘要:隨著城市現代化的發展,一些早期建造的公園景觀設施老化、功能退化,急需進行改造提升。2019年衡水市政府提出對衡水市人民公園進行全面提升改造。在對衡水市的地域文化諸要素深刻剖析的基礎上,本次改造掌握公園的發展脈絡,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景觀要素,引用衡水的儒家文化元素,營造出具有典型特征的園林景觀氛圍,實現了公園的功能提升、景觀優化和文化的傳承。

關鍵詞:城市公園;地域文化;景觀設計;景觀改造;衡水市人民公園

1引言

城市公園是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與人們日常休閑、活動、游憩密切相關的城市空間,同時具有城市防災避難的功能。公園是“城市記憶”的物質載體,其本身就承載著城市的文化脈絡,對地域文化的傳承、弘揚和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1]。在景觀設計中,常采用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將其文化特征通過設計語言進行提煉和歸納,符合城市文脈與發展方向,使其與場地本身的“場所精神”達到一致和相互加強,再現當地地域文化、風俗習慣等風土人情,展現地域特征之下深厚的歷史文脈[2]。隨著城市現代化的發展,一些早期建造的公園景觀功能退化,設施老化,景觀功能分區不合理等問題進一步突顯,急需進行改造提升,在景觀改造設計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和發揚地域文化,為周圍人們提供高質量的休閑環境,營造出一個具有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的城市公園,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3]。本文以衡水市人民公園的景觀改造設計為案例進行探討。1項目位置及現狀衡水市人民公園(見圖1)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市區,西至榕花街,東與居民區相連,北至人民路,南至勝利路,現狀公園占地面積12.7hm2,其中水面面積4.12hm2。人民公園始建于1988年,是在一片廢棄水洼地上修建的,衡水市最早的一座綜合性公園。經過時代變遷,公園內的綠地、道路、建筑、小品及附屬設施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破損現象,亟待改造提升,以滿足周圍居民休閑娛樂的需要。2019年市政府提出對人民公園進行全面提升改造。

2項目主題

衡水擁有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溯源至周,成于儒士,得名于褉禮。儒家文化已經成為衡水重要的城市名片,漢代大儒董仲舒、唐代大儒孔穎達都是衡水人,而當代衡水更是國內著名的儒學研究高地,因此,擬選定“儒家文化”作為人民公園改造的主題理念,賦予城市公園人文精神,使公園更具活力和生命力[4],傳承和延續衡水地域文化,把地域文化融入到公園的景觀設計中,塑造出具有豐富人文內涵和地域特色的公園景觀,同時喚起人們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認同感[3]。

3項目總體設計

3.1場地現狀分析。通過現場調研發現,公園內存在的問題比較多,例如現狀道路系統混亂并且與周邊道路連通性差,南側出入口景觀單一,公園內的水系基本枯竭,水岸線景觀較差,古亭需要修復,斷橋需重新修葺,公園內中心島嶼已荒廢需要重新設計。總體上雖然人民公園問題比較多,但是其具有良好的生態基底,適宜賦予公園新的文化內涵,建設成以“儒家文化”為主題,集城市形象及文化展示、休閑游樂功能于一體的城市公園。3.2設計方案。本項目的規劃設計兼顧城市發展與城市風貌的現狀,對公園內的土地使用功能、城市空間形態、交通組織、水系設計、濱水游憩活動空間、環境生態保護等方面進行了綜合研究,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可持續發展”策略,打造濱水休閑、文化娛樂、親水平臺等空間,供游人觀、游、賞、用。此次公園改造提升項目將全園分為“一帶、兩心、三區”。“一帶”是公園西側鄰水區域,“兩心”是現有古亭景觀、新建儒鄉園景觀區,“三區”是南北入口區域、公園內中部山體區、西南側濕地區域。建園風格為中式傳統園林,充分挖掘衡水市儒家文化,融于園林建設中。1)對公園內的交通組織進行重新梳理,貫通公園內的道路;2)為保障消防的需要,將主園路拓寬至4m;3)對公園內破損嚴重的種植池、木平臺、園路、園橋、景觀亭及存在安全隱患的欄桿進行改造提升;4)改造硬質水體駁岸;5)將林下裸露地面根據游人需求進行鋪裝,增加游人的活動空間;6)新增監控系統、音響廣播系統、緊急求救系統;7)新建儒鄉園、五孔橋、南入口牌坊等。3.3主要景觀節點改造提升人民公園景觀節點改造提升主要分為五部分:1)貫通全園交通組織游線;2)新建儒鄉園;3)南廣場區域改造提升;4)新建五孔橋,修繕園內其他園橋;5)利用廢棄物修建木亭1座。3.3.1貫通全園交通組織游線。通過實地勘察,貫通了園內的道路交通體系,拓寬主園路,公園西側沿水體道路改造成木棧道,并且使其與園內主環路(一級路)連通,形成回路。公園中心儒鄉園區域的園路,通過對景觀橋進行改造提升與主路相互連通。對公園內次路、支路進行修繕、靚化。為了達到景觀效果的一致性,全園風格形成中式園林風格,在次路、支路兩側設置低矮竹籬笆欄桿,突出公園的園林特色。3.3.2新建儒鄉園。儒鄉園位于人民公園中心區域,公園主山南側,公園內中心島嶼。原位置建有仿古建筑中心大殿,此殿已荒廢成危建,為了重新利用該區域,結合地域文化特色修建儒鄉園(參見圖2、圖3),充分展示衡水的儒鄉文化。儒鄉園包括寒門習禮區、書院致知區、歸園田居區三個區域:寒門習禮區緣起儒家少年寒窗求學、習藝明禮的典故,以松竹為背景,展現學子求學的場景;書院致知區是儒鄉園的核心區域,圍繞池水布置廳堂、亭廊、水榭、山石,展現衡水的大儒風貌;歸園田居區取義歸田合道的儒家思想,利用草堂、柴扉結合微地形和植物種植(蘆葦、觀賞谷、小菊等),形成田園歸隱的環境氛圍。主要的園林景觀有:寒門習禮、禮正廳、明禮山堂、禊手榭、臨溪草堂、知水亭、樂山亭、書卷墻。書卷墻法帖圖案均由衡水學院美術學院老師根據儒家文化親自畫稿,交由專業師傅雕刻而成。園內的銅像組合、花街鋪地、建筑匾聯都經過了仔細的推敲定奪。3.3.3南廣場區域改造提升。南廣場位于儒鄉園南側,與勝利路相接,以前景觀單一,現對此處進行了景觀改造,與新建儒鄉園形成統一的整體,南廣場的形狀由“鼎”演化而來。南廣場入口新設有石牌坊一座,該牌坊作為人民公園南廣場的標志,凸顯中式造園風格與儒鄉園的整體風格統一。3.3.4園橋。新建五孔橋(見圖4)。五孔橋位置原是公園水體內的斷頭路,現修筑五孔橋打通了園內與公園西側綠地的聯系,成為市民進出公園重要的交通節點。五孔橋材質為漢白玉,其造型經過精心設計,柱頭石獅子形式多樣,體態變化豐富。圖4五孔橋對公園內所有的園橋均進行了翻新修復,更換欄桿,刷漆,橋欄板的紋樣由衡水學院美術學院老師設計,標志以桃花為底,中間以“園”字為形,成為人民公園特有的標志(見圖5)。3.3.5修建木亭。原人民公園中心大殿廢棄木材經過重新打磨,從中選取可用的,新建一座極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木亭,取名“陋亭”,選意于孔子“何陋之有?”(《論語•子罕第九》)。陋亭對面是浣溪疊石,疊石水壩層層流水,別具田園風情。

4結語

本設計對衡水市人民公園在城市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準確判斷,在對衡水市的地域文化諸要素深刻剖析的基礎上,掌握公園的發展脈絡,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景觀要素,引用衡水的儒家文化元素,營造出具有典型特征的園林景觀氛圍,實現了公園的功能提升、景觀優化和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樊蕊.老公園景觀提升改造設計探討——以西安市蓮湖公園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2016(05):154-155,220.

[2]朱建寧,馬會嶺.立足自我、因地制宜,營造地域性園林景觀[J].風景園林,2004(12):52-55.

[3]袁冬顏,閆慧,徐森森.基于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中的設計研究——以許昌為例[J].建筑與文化,2018(09):150-151.

[4]史維納.城市公園地域文化表達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19(12):87-88.

作者:馬麗萍 劉賀明 鄭歌 孫甜甜 單位:1.衡水市園林中心 2.衡水學院建筑景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