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典園林設計模式分析論文
時間:2022-11-17 11:28:00
導語:我國古典園林設計模式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作為高級文明象征的中國園林,從殷周時期的囿圃開始,歷經三千多年漫長歷史,探索和創造了蓬萊、昆侖和壺天等仙道景域的幻想模式、風水佳穴模式和須彌山佛國理想模式(俞孔堅《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科學出版社1998年第76頁)等人類最理想的生活境域。這些理想景觀模式,具體為出繞水圍、面水背山和閉合式四面圍廊的建筑結構等樣式,其基本原型是原始人的“滿意生態環境”,集中體現了中華先人的生態智慧,是當今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范式和精神資源。
一、山繞水圍的神仙佛道模式
先民們出于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觀念,產生了山岳靈石祟拜與昆侖神話,以為主宰神靈世界的至高無上的上帝和群神,在人間的住所是居于世界之中的昆侖山,昆侖山上具備了理想的仙居環境(《山海經•海內西經》)。神山周圍有神水,山上有神樹、水井,并有守門神保護。山上有“平圃”、“縣圃”、“懸圃”、“疏圃”、“元圃”、“玄圃”等仙境,圃中有池。山水環繞的昆侖山模式,成為中國園林文化中仙境神域景觀模式之一。
先民出于靈水祟拜,產生出具有海岸地理型特色的蓬萊神話體系:大海中有三座神山,蓬萊、方丈、瀛洲,高下周旋三萬里,頂平曠可九千里,洪波萬丈的黑色圓海成為天然的護山屏障,山上既有可供人類居住的金玉琉璃之宮闕臺觀,賞玩的苑圃,那里有晶瑩的玉石、純潔的珍禽異獸,又有食之可以令人長生不死之神芝仙草、醴泉和美味的珠樹華食。
秦始皇、漢武帝首先運用蓬萊神話系統提供的仙海神山景觀所創作的宮苑造型,成為后世帝王創作宮苑池山的一種“秦漢典范”,士大夫們也競相仿效。
佛教須彌山模式,須彌山即妙高山,原為印度神話中的山名,本義是位于世界中心的金輪之上。后為佛教所用,指帝釋天、四大天王等的居所,其高八萬四千由旬,頂峰居帝釋天,山腰為“四天王天”,居四大天王及眷屬。山周圍為七香海、七金山,第七金山之外為咸海,咸海中有四大布洲,洲外又被鐵圍山團團圍住。而九山八海之中心是須彌山。
以上神山和大海結合的景觀模式,呈現出水圍山繞樣式,山上有植物和建筑俱全,是個安全性強、生態環境特別優越的生存空間。
費爾巴哈講到過“一種精神的水療法”,認為“水不但是生殖和營養的一種物理手段……而且是心理和視覺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藥品。涼水使視覺清明,一看到明凈的水,心里有多么爽快,使精神有多么清新!”(費爾巴哈《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德國哲學》第542—543頁)而植物茂密的青山,引來飛禽走獸,帶來鳥語花香。春山淡冶如笑,宜游;夏山青翠欲滴,宜觀;秋山明凈如妝,宜登;冬出慘淡如睡,宜居,足可“和于明陽,調于四時”(《素問•上古天真論》)。綠色植物具有調節改善小環境的氣候、保持水土、滯留、吸附、過濾灰塵以凈化空氣、殺菌、吸毒吸收噪音等作用,對人類有醫療保健功能。以盛夏植物的降溫作用為例,綠化植物龐大的根系象抽水機一樣,不斷從土壤中吸收水分,然后通過枝葉蒸騰到空氣中去。一般一株中等大小的榆樹,一天至少可蒸騰100升水。(馮采芹編《綠化環境效應研究》,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2年第39頁)如果一株樹木每天能蒸騰88加侖(1加侖等于45460升)水,即可產生l億焦耳的熱量消耗,它抵得上五臺一般室內空調機每天運轉20小時。(同上第172頁)又能產生被喻為“空氣維生素”或“空氣長壽素”的空氣離子。
承德山莊是“逢草逢花莫不香”,乾隆在《松鶴清樾詩序》中寫到:“進榛子峪,香草遍地,異花綴崖。夾嶺虬松蒼蔚,鳴鶴飛翔。登蓬瀛,臨昆圃,神怡心曠。洵仙人所都不老之庭也,”乾隆詩曰:“壽比青松愿,千齡葉不凋。銅龍鶴發健,喜動四時調。”
二、風水佳穴模式
風水佳穴的意念模式,被西方科學家稱為“東方文化生態”。風水說源于中華先民早期對環境的自然反映。新西蘭奧克蘭大學的尹弘基教授提出風水起源于中國黃土高原的窯洞、半窯洞的選址與布局,距今6000多年前陜西西安半坡的仰韶文化,已經是一個典型的風水例證。(丁一等《中國古代風水與建筑選址》第6頁)可見,古人環境吉兇意識,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的生態經驗積累,中國原始人選擇的適合自己居住的滿意生態環境,是中國人理想環境的基本原型?!吨芏Y•地官司徒》“以相民宅”的目的是“阜人民,以蕃鳥獸,以毓草木,以任土事”。
中國古代造園講究風水,又稱堪輿,風水術以四靈之地為理想的環境,“四靈”具體化為山(玄武)、河(青龍)、路(白虎)、池(朱雀)等環境要素。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但用的是相對方位,并非東西南北的絕對方位。其堪輿工具“六壬盤”和風水羅盤,是時空合一的相卜占地工具,是將天人合一思想模式化和儀軌化。風水將最吉祥的地點稱為穴,穴的四周山環水繞,明堂開朗,水口含合,水道綿延曲折。追求環境的回合封閉和完整均衡、背陰向陽、背山面水、坐北朝南,爽塏高敞,“具有日照、通風、取水、排水、防澇、交通、灌溉、采薪、阻擋寒流、保持水土、滋潤植被、養殖水產、調整小氣候,便于進行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等一系列優越性”(侯幼彬《中國建筑美學》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第195頁)。這種山環水抱,重巒疊嶂、山青水秀、郁郁蔥蔥的自然環境的和諧風貌,形成良好的心理空間和景觀畫面,反映了中華先人的攝生智慧。
今天,中國的風水說被國外生態學研究者充分肯定,被稱為“通過對最佳空間和時間的選擇,使人與大地和諧相處,并可獲得最大效益、取得安寧與繁榮的藝術”,是“駕馭龍的真正的科學”,譽其為“宇宙生物學思維模式”和“宇宙生態學”。(轉引自俞孔堅著《景觀:文化、生態與感知》第96頁)
清代乾隆時請法國傳教士韓國英協造圓明園,“希望北面有座山可以擋風,夏季招來涼意,有泉脈下注,天際遠景有個悅目的收束,一年四季都可以返照第一道和末一道光線”,注重了人和自然的有機聯系及交互感應。如乾隆造的“靜宜園”,建在北京西郊的香山山坳里,北、西、南三面環山,“即舊行宮之基,葺垣筑室。佛殿琳宮。參差相望,而峰頭嶺腰,凡可以占山川之秀、供攬結之奇者,為亭、為軒、為廬、為廣、為舫室、為蝸寮。自四柱以至數楹,添置若干區”(《日下舊聞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因山勢高低層層構筑建筑物,與周圍的蒼松翠柏、溪流瀑布、峭壁懸崖,相融相和,猶如天造地設一般。避暑山莊也是“自然天成地就勢,不待人力假虛設。君不見,磬錘峰,獨峙山麓立其東;又不見,萬壑松,偃蓋重林造化同?!?康熙《芝徑之堤》)因為“勝景山靈秘,昌時造物始……土木原非亟,山川已獻奇。卓立峰名磬,模拖嶺號獅。灤河鐘坎秀,單澤擅坤夷。……宛似天城設,無煩班匠治。就山為杰閣,引水作神池。”(乾隆《避暑山莊百韻歌》)。李約瑟在《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中說:“在甚多方面,風水對中國人民是恩物,如勸種樹和竹以作防風物,強調流水靠近屋址之價值都是?!?/p>
傳統風水說中還體現了保護原生態環境的意識。如風水術有關植樹的規定,有大環境和小環境兩類。在大環境中,風水術認為,草木為龍之皮,來龍是村落住宅、墓地之命脈,伐山木必至傷龍。且樹木位于吉方者,伐之則去吉,位于兇方者,動之則招兇,所以嚴禁伐木。
三、閉合式壺天模式
中國神話中將也稱海中三神山為“三壺”:南朝梁蕭綺《抬遺記》載:“海上有三山,其形如壺,方丈曰方壺,蓬萊曰蓬壺,瀛洲曰瀛壺?!笨梢娕钊R仙境也都屬于“壺中天地”,道教中的“壺”,不僅盛滿仙藥,而且還是方外世界的意象?!逗鬂h書》載;“費長房者,汝南人也,為市椽,有老翁賣藥懸壺于肆頭,及市罷,常跳入壺中,市人莫視。惟長房于樓上睹之,異焉。因往再拜,乃與俱入壺中。唯見玉堂嚴麗,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飲畢乃出。乃就樓口侯長房曰:''''我神仙之人,以過見責,今乃畢,當去?!薄皦靥臁边@種仙境模式,實際上是封閉式的小天地,里面應有盡有,陶淵明的桃花源、“壺園”、“繭園”、“纟見園”、“芥子園”等都是一種閉合式空間的形象體現。大如承德山莊,小如三四百平方米的私家小園,都有高高的圍墻四面圍合,具有安全姓和私秘性,這是中國宅園式園林的基本特點,營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主人在園中,不下廳堂,盡享山林之樂,享受與自然交感的美感。“松棟煥云霞,瑞圖麗景;蓬壺開日月,仁境長年。”人在其間,感到無限的愜意和酣足。公務員之家
西方著名哲學家羅素在《中國問題》中甚至說:“中國人摸索出的生活方式已沿襲數千年,若能被全世界采納;地球上肯定會比現在有更多的歡樂祥。若不借鑒一向被我們輕視的東方智慧,我們的文明就沒有指望了?!?/p>
“恃人力”對大自然進行掠奪性開發,自然界已經和正在通過對生態破壞的嚴厲懲罰和生態科學,又一次向人類理性啟示了空前深刻的生存智慧。
- 上一篇:園路布局設計原則探究論文
- 下一篇:舞蹈對陶冶少兒情操發展自我的促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