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綠色包裝設計專業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02 07:06:00
導語:高校綠色包裝設計專業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綠色包裝是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無害、無環境污染、能循環復用和再生利用、可促進持續發展的包裝。目前,全球掀起了“綠色包裝”的風潮,我們也應該加快行動的腳步。而在根本上是從高等教育入手,加快培養出大批各類包裝行業的“綠色設計”高級專業人才是長遠之計,綠色包裝設計在現代教育的學科建設中應該占有重要的位置。
關鍵詞:綠色包裝設計教育與科研專業人才滯后社會的變革
綠色食品、綠色家電、綠色奧運進而演化為綠色行動,似乎已經成為今天人們生活中的流行語。因為人類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環境問題帶來的困擾,有害廢棄物對環境造成的嚴重危害已經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直接威脅到地球的生態、動植物的生存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這并不是危言聳聽,包裝所產生的垃圾對環境的破壞作用是重要原因之一。人類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展離不開商品的廣泛交流活動,面對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需求與地球生態環境,除了引起全社會對環境問題的高度重視外,在教育與科研領域,綠色包裝設計應成為高等院校藝術專業的重要內容,并在學科建設上確立新的綠色包裝設計的教育思想,以形成長遠的人才發展戰略,從根本上造就面向未來的綠色包裝設計人才,在文化審美、思想觀念及材料的應用研究上去拓展包裝的內涵并進行一場包裝革命。
一、實現綠色包裝設計應從高等教育入手
據2001年2月18日《中國青年報》報道,美國城市垃圾中來自包裝行業的垃圾約占到35%以上,而日本的這個比例則高達45%,歐盟成員國的包裝垃圾也占到城市垃圾的30%—50%。我國至今尚沒有這方面較為可靠的統計資料,但據估計至少也在15%以上,并且這個比例還在呈繼續上升的勢頭。由于多種原因的影響,我國的包裝產業還相對比較落后,這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著較大的差距。其中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首先,我國受限于回收利用技術、經濟能力、公眾意識、文化傳承以及政策執行不力等因素的制約;其次,我國包裝工業結構與產品結構極不合理,包裝材料和包裝制品都還沒有達到規模化生產的要求,無論是造紙企業、塑料樹脂生產企業、玻璃包裝企業還是包裝制品加工企業,均以中小企業為多,他們在進行產品開發和生產時都不太可能把包裝垃圾的分揀、回收處理和再循環利用納入計劃之列,使包裝業成為最大的污染型、資源浪費型行業之一;再次,我國綠色包裝設計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目前還缺乏大批綠色包裝設計的專業人才,不能及時將新型綠色包裝材料積極反映到產品包裝的設計中。因此,大量包裝品暴露出強烈的“非綠色”特征。要從產品的原材料采集到最終處置的全過程中,積極實現減少產生、回收利用、再生再造、有效處置,不僅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都應在綠色理念指導下明確自身的責任,采取適當的行為措施,更應該積極發揮教育的重要作用,而這在根本上是從高等教育入手,加快培養出大批各類包裝行業“綠色設計”的高級藝術專業人才是長遠之計。
包裝是伴隨著工業革命和商品的大量生產與銷售才確立了它的重要位置,成為今天商品不可或缺的載體,扮演著自身與附屬的雙重身份。可以說沒有包裝就沒有商品的流通和廣泛的經濟活動及人類社會的文明與發展。然而,人類在創造物質財富的同時,由于認識上所處時代的局限性,人們的認知水平卻往往滯后于在享受商品給我們帶來方便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研究和保護,即使在具有前瞻性的科研與教育領域,“綠色包裝”設計亦沒有被廣泛地予以重視并付諸實施。比如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我國美術學院的裝潢專業中就有包裝設計的課程,而現在在各個院校美術專業的教學中則更為普遍,但主要是以藝術教育為主,內容包括包裝裝潢的藝術特性、功能、構圖、色彩、商品的屬性以及設計構思與表現形式等,雖然也有材料應用與結構設計,但很少涉及綠色包裝設計的概念,在教育的審美思想和文化理念上相對處于唯美的狀態。其他如工業造型和建筑設計領域內類似的情況也同樣存在,這種狀況與我國快速發展的商品經濟極不適應。面對新的社會要求和設計理念,大學教育更應該把新興的文化形態積極地反映到教學改革的理論和實踐當中,教育的職能才能被充分地挖掘和體現出來。
二、綠色包裝設計是新形勢下的科學性發展
包裝設計最終實現的關鍵是對材料的選擇和運用,這就要求設計者不但具備綠色包裝設計的藝術修養,更要掌握相關的材料信息和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大學的教育優勢更能積極地發揮其重要的作用。因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依然是大學的主要職能,而大學中的學科就是各種職能的具體承擔者。”[1]近幾年,在高等教育不斷向著普及和深入發展的過程中,教育教學的改革和試點工作也在全面的進行當中,也出現了許多“熱點”問題,“像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如何進行高等學校的專業結構調整和專業建設;如何構建更加靈活的學習制度等等。”[2]面對社會發展中出現的諸如影響深遠的環境問題,理應從學術和專業的角度及時反映在教學研究當中。雖然包裝設計從西方到東方作為傳統學科由來已久,但綠色包裝設計是在新形勢條件下的科學性發展,并不等同于其原有的定義,而是在現有認識水平的高度上去發展它并找到其科學的定位,因此在理論和實踐上具有普遍的指導性。同時,我們必須認識到,綠色包裝只是事物的一個局部或一個方面,更廣泛意義在于“綠色設計”所包含的全部理念。早在60年代,美國設計理論家、教育家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Papanek)在他的《為真實世界而設計》(Designfortherealworld)的著作中指出,設計理應認真考慮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問題,并為保護地球環境而服務。甚至他以帶有理想性的色彩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并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包裝及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創造一種適應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他的這種超前的設計思想在十幾年以后出現的環境危機爆發中得到了印證,到這時才使他的警告得到人們的普遍接受。日本著名工業設計理論家竹原秋子對于新的消費趨勢與生活方式還提出了“知、護、體、環”的未來社會的設計方法論。簡單地說,“知”是知識、信息、智慧的集中;“護”是安全性的要求;“體”是隨身使用的日用品的開發;“環”就是環境的要求。也就是說,綠色包裝設計應當同時具備安全衛生、環境保護、節約資源三個基本條件。而這些方面德國是較早以法律的形式明確對于產品包裝標準加以限制的,并且于1991年12月制定了《資源再生法》和《循環經濟法》,法令規定商品從工廠到銷售商,再從柜臺到拿回家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層層包裝都必須有重復使用及資源回收的義務,利用幾年的時間達到80%的廢棄包裝材料還原為原材料或商品的目標。不僅如此,對此還以教育和法律的形式向全社會推廣,尤其在高等教育中成為現代設計專業的重要內容。德國的這一做法直接影響到其他國家,商品想登陸德國必須打上可回收再生的綠色保護標記,要不然出口國只能自己承擔回收及加工的費用。丹麥亦率先實行“綠色稅”制度,也有很多國家要求制造商、進口商與零售商負起將包裝材料回收利用與再制造的責任。2000年,日本也召開了一屆“環保國會”,通過了《推進形成循環型社會基本法》法規。為此日本一家ECOVER公司生產的一種環保型肥皂,使用的是生物分解性的植物原料,該包裝盒用可回收的舊紙生產,連商標油墨用的也是環保型材料,包裝設計全面體現了“綠色”特征。雖然日本對綠色設計的意識起步不及歐洲那么早,但現在日本市場上處處可以看到強調環保的商品。這也是未來社會商品經濟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標志,一個發達社會的文明首先是生產與消費方式的文明,這不僅有利于商品經濟的健康發展,而且也是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其他相對滯后的國家不能很快地跟上,不僅不利于本國環境問題的解決,還將會在國際經濟活動的大舞臺上處于被動的位置。校園陣地是知識與人才聚集的地方,是學習研究和接受新知識最快的地方。有著研發新材料、創造新工藝、進行新設計的比較優勢,也容易形成新的人才模式。學生離開學校走向社會既是一名普通的勞動者和消費者,同時也將成為未來的管理者、企業家和設計家。通過教育入手培養高素質人才是植入綠色設計理念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據統計,1998年我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854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指在校大學生數與該地區當年18—22歲適齡青年數的比例)為9.8%;從1999年到2003年,經過5年發展,我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達1900多萬人,毛入學率達17%;2004年,全國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19%,全國各類高等教育規模超過2000萬人,已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就設計專業來看,僅1998年至2001年我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的布點數從8887個增至13,344個,3年間翻了近1倍。藝術設計與工業設計又占布點最快的10個專業中的兩個,其中1998年布點數分別為100和64個,2001年分別達到212和162個。隨著2004年又有一批大專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近3年又分別新增數112和98個,增長率分別為112%和153.1%。這不僅表明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實施大批人才的培養計劃更是為了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需求,而從另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學校和學生在專業上的選擇以及社會職業的響應程度,同時亦為綠色設計理想的實現奠定了有利的條件和堅實的基礎。《高等教育法》規定,高校的培養目標,是培育有專業技能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只有我們對原有專業的設置去積極地進行革新與研究,才能真正實現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以避免造成在人才教育部署上的巨大漏洞。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學中的專業會隨著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和人才需求的變化而變動不停。這種不停表現為新的專業不斷產生,老的專業不斷被更新淘汰,有的專業從‘冷’變‘熱’或者相反等等。”[3]這正是時代要求與發展的使命。
綠色包裝是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無害、無環境污染、能循環復用和再生利用、可促進持續發展的包裝,綠色包裝設計在現代藝術教育的學科建設中應該占有重要的位置。當今世界各國進入市場的商品中,已經有眾多利用高科技手段完成的綠色包裝設計成果出現,如紙制無菌紙盒包裝、可降解塑料包裝、生物包裝材料等。在我國“清華大學綠色制造研發中心”于2001年4月28日首先成立,中國社會拉開了積極走向綠色設計大目標的序幕。但是,要能夠因應情勢還“需要一個全社會共同認同的價值觀與實行規則,這對于綠色設計理想的真正實現是非常重要的。”[4]地球是全人類共有的家園,僅有一部分人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目前,全球掀起了“綠色包裝”的風潮,西方一些工業發達國家在教育、設計、消費的綠色生態環境意義上進行著一場社會的變革,我們也應該加快行動的腳步。
參考文獻:
[1][2][3]馮向東《學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高等教育與研究》[J].2002(3)P67、70、69
[4]許平、潘琳著《綠色設計》[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8)P176
- 上一篇:包裝設計定位研究論文
- 下一篇:傳統白酒包裝設計研究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