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藝術專業畢業設計實踐性研究

時間:2022-10-16 10:13:44

導語:環境藝術專業畢業設計實踐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環境藝術專業畢業設計實踐性研究

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脫胎于20世紀90年代我國最初設定的工藝美術范疇的室內裝飾專業,伴隨著我國社會改革和市場化的進程,社會經濟、技術、文化各方面日趨發展,室內裝飾專業逐漸融入了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景觀設計、公共藝術設計、人機工學及文化生態學等多學科的理論與實踐,涉及工程、技術、經濟、生態、文化等各個領域,發展成為一門內涵深廣邊緣綜合的新型學科。目前,國內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已經成為藝術類招生的熱門專業,就業形勢也隨著人才市場的逐漸擴大而顯得異常火熱,但是在這種大的背景形勢下,環境藝術設計行業卻面臨著人才匱乏的局面,歸根結底,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實踐教學方面的不夠深入和缺乏實踐訓練,這最終導致畢業生在進入行業后,面臨真實的設計項目時缺乏經驗,而不知所措。據了解,目前在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環節教學中,大多數的實踐平臺和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時間都只能使項目設計停留在方案階段,使其不能客觀地指導設計工作。而概念創意設計教學著重強化學生基礎素質的培養,通過概念創意的創新設計教學,使學生能掌握基本的設計思維與工作方法,其結果未必能夠實現,但卻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感性思考和理性策劃的能力,為其留有進入專業領域后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后勁。因此,環境藝術設計教育必須立足當下,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內涵深廣邊緣綜合、實踐性強”的專業特性,來尋求學科發展的方向與需求。

二、結合畢業設計實踐性教學課題研究

(一)課題概述。畢業設計是學生在校的最后專業訓練課程,要求學生綜合運用以往所學知識和技能并針對性地補充和學習實際項目所涉及的有關政策法規和技術規范,了解項目設計的過程和要求。湖北文理學院作為保康縣歇馬鎮地方經濟和文化發展服務的援助單位,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接受了歇馬鎮政府的邀請,承擔了所在鎮的21個村莊進行規劃設計,課題組團隊成員由帶2011屆畢業班的專業輔導教師組成,團隊結合本次課題納入了畢業設計的實踐性課程,結合學生畢業考察和畢業設計進行展開,學生通過這一畢業課題的學習和訓練,了解和掌握項目設計的基本運作,并對新農村建設中的規劃原則、現行政策法規以及新農村規劃設計相關政策和方法規范等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和認識,樹立對新農村建設的可持續價值觀,有利于今后參與同類項目實踐,提高專業設計素養和實戰水平。

(二)課題的目標與要求。每年畢業設計課題都因項目而有所不同,往年美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方向的學生大都以虛擬訓練課題為主,設計目標和對象比較模糊,設計要求也不太明確,本次的畢業設計課題作為真實項目進行開展,目標明確,并要負擔責任,因此對課題設計的要求和所要達到的目標相對較高。

1.課題項目背景分析。本課題名稱為“保康縣歇馬鎮新農村規劃設計”,歇馬鎮地處保康南部,駐足沮水河畔,背依荊山腹地,大小山頭418個,其中標名大山頭37座,山巒重迭,溝河縱橫。東與兩峪鄉的大嶺交界,南與興山榛子鄉的黃家埡接壤,西與馬橋鎮的高橋河相連,北與后坪鎮大石腦毗鄰。屬山區熱帶季風氣候,因地勢高低不同,氣溫差異較大,有“高一丈、不一樣,陰陽坡,差得多”之說。歇馬鎮地域較廣,地形條件復雜,海拔較高,其旅游資源豐富,產業目前以煙葉為主,以后著力發展以九路寨為中心的旅游產業,但是21個村莊的規劃各有特色。

2.設計內容和要求如下。第一,以設計村莊的自身產業特色和村莊形態特色為入手點,對所在村莊的地塊環境進行實地考察和分析,對地質地貌、產業結構、基礎設施條件、民居建筑的歷史、形制、風格、使用狀況及周邊環境作進一步現場調查和資料查證,并參考國內外相關實例的成功經驗,完成調研報告。第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及《村鎮規劃編制辦法》、《保康縣總體規劃(修編)》(2002~2020年)等有關政策規定,結合歇馬鎮提供的規劃資料及有關建設意見,提出對所規劃村莊的具體規劃設計方案,包括如下內容:村莊產業、基礎設施、居民點等規劃設計方案;居民點詳細規劃設計方案;風景區沿線的景點規劃設計;近期環境改造方案(包括環境和舊建筑的改造);新建居民點的戶型和效果圖方案;規劃編制說明。第三,以本課題為基礎,挖掘和整理農村民居建筑的歷史人文價值和風格特點,以探索如何通過改造使新舊結合,重新彰顯出其歷史風采和地域特色為命題,完成畢業論文的創作,并結題。

三、畢業設計實踐教學內容與教法的創新與特色

畢業設計階段是學生從學校進入社會或繼續深造前一個重要的過渡期,因此選擇合適的畢業設計課題,以及深入現場的教學方法是把握這門課程的兩個關鍵要素,也是畢業設計教學實踐的特色所在。

(一)創新特色一:教學和科研相結合解決畢業設計選題。畢業設計選題常常困擾著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選題的好壞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自2003年課題組申報了鄂西北新農村民居建筑模塊設計的省級科研課題,課題組成員一直關注新農村建設和規劃設計,自2007年開始課題組就將每年的畢業設計選題與新農村建設進行結合,課題逐步由虛擬性轉向真實性,強調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2009年課題組參與第一個新農村建設規劃項目,針對保康縣城關鎮的9個村莊進行設計實踐,并關注農村快速發展和新農村建設規劃中的問題與再生話題,與湖北襄陽所處的鄂西北大環境發展的背景、社會環境以及工程實踐緊密聯系起來。2007~2010年歷年畢業設計選題都采用真題真做的方式,確保課題的時效性和挑戰性。一是教學的介入必須在項目進行前,使學生能了解村莊現狀的真實情況:課題組成員的教師帶領畢業班學生進入保康項目所在地,并駐扎在所在村莊,深入農戶和田間地頭,進行為期一周的田野調查,從產業結構、土地利用現狀、村居建筑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珍貴的第一手調研資料,并形成調研報告;二是選擇歷史價值深厚或有突破性利用的區域和鄉鎮為課題對象,對所在項目區域的地域特色、民俗民風、民居特色等作深入的調查和分析,有所重點地進行研究,特別是景區村莊形成的歷史風貌,人文特點等作了更為詳實的考證,使課題的深度和高度有所加強。三是村莊及其環境規模宜小巧適中,以便學生能集中精力深化設計,在實踐過程中,選擇難度較小、特色相對不明顯的村莊讓學生全程參與并完成規劃方案的設計實踐,鼓勵學生組成課題小團隊獨立完成項目。

(二)創新特色二:深入現場的教學方法。項目進行前或早期是開展畢業設計教學的最好時機,這樣學生可以針對村莊的基本現狀做實地考察并撰寫考察報告,到現場了解許多真實的村莊現狀以及實施所面臨的具體情況,并且聯系縣鎮的政府代表、規劃局、旅游局和相關技術負責人等在現場或其他同類項目帶領參觀和技術講解,使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印象深刻,對他們日后快速適應工作崗位需求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通過以上謹慎的選題和現場的指導,使學生在鄉鎮規劃設計、室內設計和環境設計、建筑保護利用等方面逐步建立起批判性視野,啟發他們去思考新舊對話與共生問題。通過產學研的互動,不斷建立一個將歷史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

(三)畢業設計實踐性課題研究的體會。一是通過對國內外環境藝術設計創新性教學實踐的比較分析,圍繞教學中針對設計創意、設計邏輯等問題展開研究,注重拓展學生的創新設計思維與方法。二是利用專題性、實踐性較強的環境藝術教學課題和課程設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三是以跨學科為啟發點、依托畢業設計等實踐性課程,提出多學科交叉融合密切的綜合課題,引導學生作出基于對建筑造型藝術、技術、文化、生活經驗等多維因素綜合思考的創新設計結果。四是通過本項目,組建一批觀念活潑、創造力旺盛的教研團隊,以教師為表率迸發出設計原創爆發力來影響學生。利用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針對同一課題,從不同的視角來分析研究,取長補短,全面系統地滿足專業教學。

四、結語

針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實踐性教學展開創新型教學研究,通過開放型的合作教學模式,實踐性教學應該是一種開放型的、師生平等的、討論式的互動過程。注重強調學生創造力的釋放和開掘,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突出跨學科(專業)的課題設計實踐教學、畢業設計等環節,讓學生在多角度、系統化、開放型的訓練中提高自己的綜合設計能力。比如,采用工作室“主題講授+公開討論+設計研究+成果展示”的教學與實踐模式,為師生提供一個開放型的教學環境,從而能更廣泛地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溝通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及評判能力。真正增強教師和學生的自主意識,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是人才培養教學體系的執行者。一個良好的教研團隊是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鼓勵教師走出課堂參與到設計實踐的第一線,不斷積累第一手資料以拓展視閾、更新知識,從而豐富專業教學,為真正實現“產學研”結合打下基礎。

作者:尚曉明 單位:湖北文理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