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養殖策略思索

時間:2022-06-08 01:34:00

導語:泥鰍養殖策略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泥鰍養殖策略思索

泥鰍全身光滑無鱗,粘液豐富,體長形,特殊的形態,可使其在稻田里自由活動不受損傷,活水提溫也有助稻田生長。利用稻田養殖泥鰍,不占用大的水面資源,節紅養殖成本。另外,泥鰍的糞便殘餌可以變廢為寶,為稻田增肥,減少用肥量。因此,稻田養殖泥鰍能魚稻雙收,單位水稻產量不減,實現增產增收。通過實際養殖,總結了稻田養殖泥鰍技術介紹如下,以供種養戶參考。

1稻田條件

用作養殖泥鰍的稻田水源為松花江水,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排水方便、土壤腐殖質豐富,以利于泥鰍的天然餌料繁殖,田埂無滲漏,保水性要好。稻田選定后,要加高加固田埂,使埂的高度高于水面40厘米左右。在田埂內側襯1層尼龍薄膜埋人土中30厘米左右,上端可覆蓋在埂面上。田埂要整齊堅實,防逃設備高出埂面50厘米,田塊的四周及中間可以開挖“田”、“井”字形溝,溝寬I.5米,深30~50厘米,在進排水口挖魚坑3—5平方米,深度80厘米,并且溝坑相通,同時安裝進排水管道,并在進排水1:3設置防逃護柵。田間的溝坑面積要占稻田總面積的10%-25%。開挖溝坑是為了盛夏時泥鰍可人溝避暑棲息,增加活動空間,秋季便于捕撈。

2稻田插秧與泥鰍種放養

水稻品種選擇生長快、抗病害、產量高、抗倒伏的優質良種,栽后用20毫克/千克生石灰水溶液潑灑消毒,1星期后注人新水30~40厘米。同時施腐熟發酵后的有機肥3噸/公頃培肥水質,為泥鰍苗種下田提供生物餌料。放養的鰍苗要求體形勻稱、肥滿、大小一致、體色新鮮、精神好,規格要在4~6厘米以上,可在當年養成商品泥鰍。投放時間以5月末至6月中旬為宜。每畝(667平方米)放養300500尾,放養前一定要用3%一5%食鹽水浸泡1O~15分鐘消毒。為盡快讓其適應人工飼養,應加以馴化。下田前在暫養池里讓其餓上3~4天,使其腹中殘留食物消化掉再投放。

3日常管理

在鰍苗投放后的前15天飼料以投喂粉狀配合喂。隨著泥鰍的生長發育,豆餅、米糠等植物性飼料加上鮮活小魚蝦或者其他動物的內臟下腳料剁碎,再拌上配合飼料,配合飼料中植物性飼料和動物性飼料比例大約在3:2。養殖中后期要以動物性餌料為主,或者增加動物性飼料的投喂量,以利于成鰍增肥。上午、下午各投喂1次,一般以l~2小時吃完為宜,投喂量不可過多,否則鰍苗貪食,會引起消化不良。每天的投喂量占泥鰍苗種總重量的4%7%。應根據天氣、溫度、水質等情況隨時調整,當水溫高于30%或低于12℃時少喂或不喂。在田問溝坑中設置食臺,距底部5厘米,圓形直徑3040厘米,用編織袋做成即可。要將泥鰍馴化到食臺吃食,以觀察吃食情況。堅持三看,即看水質、看天氣、看長勢。飼養期間,除了堅持每天巡田,清除敵害,特別要注意水質變化。要經常加注新水,每次l0厘米左右,如果田水呈現褐色應立即換水,每次換1/4~1/3為宜。稻田養泥鰍,盛夏酷暑,稻田水溫較高而不利于泥鰍生長時,可采取注水提高水位和勤換水的方法加以調節。水質要求達到“肥、活、嫩、爽”,透明度在1520厘米,定期施有機肥,培肥水質,施追肥應做到既要滿足稻田生長的需要和使用水有一定肥度,又不能傷害泥鰍。可施腐熟的有機肥或化肥,施追肥每次施量不要過大。以尿素、鉀肥等作追肥時,可先放干稻田水,使泥鰍集中于溝、溜內,然后全田普施,使之迅速與田土結合,以更好地為水稻根部吸收。平時要勤巡田,勤觀察。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可及時處理,特別是要做好泥鰍的防逃工作,下大雨時特別注意不能讓水漫過田埂,以免泥鰍隨水逃逸。對稻田里的老鼠等敵害生物及時清除驅捕。每天檢查吃食情況、水質狀況,做好記錄。做好防病治療。…般泥鰍病害少,主要是赤皮病、打印病、爛鰭病等,定期用生石灰水200~300千克/公頃或2毫克/千克漂白粉化水潑灑預防。施藥時要加深田水,最好分片施藥。

4適時捕撈

可在泥鰍休眠前9月末水溫10左右,在稻田收割前用地籠撈捕。然后用小網箱暫養,待市場行情高時出售,或存入越冬池,等到翌年開春上市。北方正常價格可達到60元/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