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養殖泥鰍方法
時間:2022-09-26 05:16:00
導語:庭院養殖泥鰍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泥鰍味道鮮美,具有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營養滋補等特點。泥鰍在韓國被譽為“水中人參”,在我國也日益受到廣大城鄉消費者的喜愛。隨著泥鰍需求量的增加,現有的野生資源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泥鰍售價隨之不斷上漲。我國農村的房前屋后通常都有很大的空地,在水源充足的條件下可以開發利用進行泥鰍養殖。泥鰍屬于雜食性魚類,農村的各種農副產品的“下腳料”都可以作為餌料投喂。泥鰍養殖技術簡單、病害少,不失為農民增收致富的新選擇。
1.修建魚池和肥水
魚池的修建在盡可能充分利用空間的同時,還要注意選擇干凈、方便的水源,水源地應無農藥、化工污染,水質符合養殖用水要求。魚池應背風向陽,且能應對旱澇的威脅,魚池的大小根據各家的條件而定,50~150米2皆可,但面積不宜過大。魚池的形狀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皆可。池底需30厘米左右的腐殖土底質、池水深60~100厘米,有條件的養殖戶應修建水泥池,池口一般要求高于地面20厘米左右。魚池的進排水口呈對角分布,進水口應高于水面約20厘米,且進、排水口要設置防逃網,防止泥鰍逃逸和野雜魚的混入。開展養殖前要清塘,每畝用生石灰100千克,殺滅泥鰍的敵害生物及致病菌,1周后注入新水。在池邊用家畜、家禽的糞便和農作物的秸稈堆積制作有機肥,在充分發酵后投入到池塘中培育餌料。待水變肥后(呈黃綠色),即可放苗開展養殖。
2.選擇苗種
因氣候原因,各地放養鰍苗的時間有所不同,但一般在3~6月份。農村庭院養殖一般以買進苗種和捕撈野生苗為主,苗種規格一般要求是體長3~5厘米。苗種應無畸形,無皮膚損傷,活潑健壯,積極搶食,頂水能力強。魚苗放養一般在中午進行,先用2%~4%食鹽水浸泡10分鐘左右再放入養殖池中。同一池中投放的苗種規格應整齊,且要一次投足,防止分次下池,以免互相撕咬。放養密度為15~20千克/100米2。
3.成鰍養殖
按照“定時、定位、定質、定量”的投喂原則訓練泥鰍集中進食,餌料中動物性飼料與植物性飼料的比例以7∶3為宜,家庭養殖可以投喂動物內臟、蚯蚓、蠅蛆等高蛋白動物性餌料,適量搭配豆粕(豆餅)、菜粕、新鮮菜葉,每日投喂1~3次,不可投喂過多,防止污染水質。每隔4~5天潑灑1次糞肥培養池中的天然餌料。
夏季池塘中可放養一些藻類和浮萍,既可以改善水質,又可以充實泥鰍的植物性餌料。泥鰍的最適生長溫度為22~27℃,所以初秋泥鰍進食最活躍,生長速度最快,是催肥增膘的最好時期。在此期間盡量投喂營養全面的新鮮餌料或粗蛋白較高的全價配合飼料,并每天加餐1次。秋季飼養直接關系到養殖泥鰍效益的好壞。
4.日常管理
堅持早、中、晚巡塘,觀察記錄水質變化以及泥鰍的攝食、活動狀態;檢查防逃設施,做到及時修補;做好防鼠、防蛇、防盜工作;定期向池塘中潑灑生石灰調節水質,以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生長;做到至少7天換水1次;夏季高溫時如條件允許可保持微流水環境。
5.病害防治
疾病防治以防為主,放養前一定要嚴格清塘消毒。按時檢查水質,保證水質清爽。現將泥鰍常見病防治方法介紹如下:①水霉病。主要因鰍體受傷,霉菌在傷口繁殖,侵入組織內部所致。魚體發病處簇生白色絮狀物,病鰍食欲減退,行動遲緩,瘦弱致死。應盡量避免損傷鰍體,輕癥者可用3%食鹽水浸洗5~10分鐘,重癥者可用0.5毫克/千克水霉凈浸洗5~15分鐘。②腐鰭病。患鰍背鰭附近肌肉腐爛,表皮脫落,呈灰白色。嚴重時鰭條脫落,肌肉外露,魚體兩側浮腫,不攝食。發病后可用10~15毫克/千克四環素或氯霉素浸洗10~15分鐘。③寄生蟲病。寄生蟲病一般流行于5~8月,寄生于魚體體表和鰓,病鰍攝食量下降甚至停止攝食,離群獨游,嚴重時蟲體密布,輕則影響生長,重則引起死亡。發病時可用1毫克/千克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其他常見的疾病還有氣泡病、白尾病、赤皮病、打印病、腸炎病等,治療方法與四大家魚相似。
6.捕撈上市
泥鰍達到商品規格即可上市。常用以下方法進行捕撈:①誘捕法。將煮熟的動物骨頭放在網具中利用香味誘捕泥鰍。②沖水法。魚類有逆水上游的習性,可以打開進水口放水入池,泥鰍受到流水刺激會聚集在進水口附近,此時將預先放置好的網具收起即可。此外,還可以用干塘法、藥物驅捕法。
7.安全越冬
由于市場價位及泥鰍規格大小不一,一部分泥鰍要在池內越冬,北方地區最常用的方法是深水越冬,使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泥鰍鉆入池底泥土中冬眠,若池水冰封要及時破冰,防止泥鰍因缺氧窒息而死。
- 上一篇:教育局開展安全活動實施意見
- 下一篇:區委開展創先爭優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