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鰍養殖范文
時間:2023-03-18 03:56: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泥鰍養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養殖泥鰍,要在適宜的地方建造池塘,池塘搭建好后要清洗消毒,養殖過程中,可以給泥鰍投喂蛋黃、魚粉、豆餅、蚯蚓、蛆蟲、河蚌和螺螄等食物。
2、還需要保證水質清潔,高溫天氣要經常換水,平時還應多觀察泥鰍的生長狀態。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答:在我國,北至黑龍江、南至海南,都有開展泥鰍養殖的例子。養殖泥鰍只要有相應的水源條件,我國各地都是可以開展人工養殖的。相對來說,南方地區常年氣溫高,泥鰍的吃食生長時間長,更能獲得好的增重效果和更高的養殖效益。在有野生泥鰍的地區,可以通過收購野生泥鰍來開展養殖,對于當地沒有野生泥鰍或資源比較缺乏的地區,可以通過引進鰍種進行繁殖。
問:一年當中什么時候開始養殖泥鰍最好?
答:春夏之交,是全國多數地區野生泥鰍上市的旺季,野生泥鰍價格便宜,是開展野生泥鰍的收購暫養的黃金季節。春季繁殖的泥鰍小苗一般養殖到年底就可以達到商品規格,完全可以實現當年投資當年獲利的目標。秋季繁殖的泥鰍小苗,可以在水溫降低前育成長6厘米左右的大規格鰍苗,養殖到第二年的夏季就可以達到上市規格,若養到冬季出售,其規格較大,用于出口銷售能夠賣到更高的價格。秋季收割水稻后,部分地區的野生泥鰍供應充足,價格較低,此時也可以開展收購,暫養到年底賺取季節差價。
問:自行繁育生產泥鰍苗的成本高嗎?
答:由于泥鰍的懷卵量較大,使用的青鰍數量不多,注射的催產激素成本也不算高,加上泥鰍小苗的飼料轉化率比成鰍高,所以培育的飼料等開支較小,自行培育的成本比較低廉。但由于泥鰍苗細小,需要精心管理,人工成本會比養殖成鰍高一些。綜合各方面的成本,經估算,培育長度為6厘米左右(體重約3克)的泥鰍小苗,每千克的培育成本在12~15元。雖然這個成本比有些地區的野生泥鰍收購價格略高,但自行繁殖的泥鰍苗生長快、成活率高,自行培育小苗養殖的利潤會比收購野生泥鰍暫養的效益高一些。對于有條件的養殖者,最好開展泥鰍的自繁自養,這樣苗種來源和質量都有保證,也是泥鰍養殖的發展方向。
問:暫養泥鰍的效益如何?
篇3
一、池塘精養
1、鰍池建設
養殖泥鰍的池塘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以便定期注水;面積為300~500 m2,最大不超過1 333.33 m2為好;池深為70~80 cm,并在排水口附近挖6~10 m2、深60~80 cm的集魚坑,以方便放養和捕撈;池塘岸要整齊平直、堅硬,并在埂內貼1層塑料膜以防泥鰍鉆洞逃逸;池底要整實,并要有20~30 cm淤泥,深淺要均勻。
2、清塘消毒
將整建好的塘口進行藥物消毒,在生產過程中常用的清塘藥物有生石灰、漂白粉等。生石灰清塘:生石灰化水后能殺害野雜魚、水生昆蟲和細菌等病原體,不僅有除害滅病作用,還能改善水質,增強底泥的肥力;生石灰的用量應根據水深情況而定,一般水深7~10 cm的干池用900~1 125 kg/hm2;水深1 m用1 875~2 250 kg/hm2。漂白粉清塘:漂白粉遇水后能放出初生態氯,具有較強的殺菌和滅敵害生物的作用。干池塘用60~75 kg/hm2,加水溶解后全池潑灑。
3、肥水放養
放養前3~4 d施基肥,品種以畜禽糞肥為主,用量為9~12 t/hm2,以提高泥鰍苗種成活率。為減少疾病,用10 mg/L漂白粉溶液在水溫10~15 ℃時,浸洗泥鰍魚種20~30 min,或者用3%食鹽水浸洗30 min左右,殺滅泥鰍魚種體表的病原菌,增加抗病能力。池塘養殖成鰍時,放養量按放3~4 cm泥鰍魚種18萬~24萬尾/hm2,如有流水條件的池塘可適當增加投放量,反之可少放。
4、科學投飼
泥鰍魚種入池后,要根據池塘水質情況,經常投施一些有機肥,培養水中的天然餌料。每日還要投喂人工飼料,日投餌量3月為泥鰍總體重的1%,4―6月為4%,7―8月為10%,9―10月為4%。投喂方法,2次/d,上午、下午各1次,并在池塘內向陽、離岸1.5~2.0 m處搭設飼料臺,把飼料放在臺上,有利于泥鰍均勻攝食,可減少餌料的浪費,便于檢查泥鰍的食量和生長情況。
5、種草與增氧
在鰍池中種植適量的水浮蓮或水花生,種草的覆蓋面應控制在15%左右,避免高溫陽光直射,為泥鰍提供棲息的場所。注重觀察池水變化和泥鰍活動情況,如果池水呈茶褐色或大量泥鰍不時竄出水面“吞食空氣”,要立即注入新水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同時可選用富氧或粒粒氧增氧。
6、泥鰍捕撈
泥鰍具有鉆入土的特性,因此不容易捕撈。針對泥鰍的這一特點,可以采取以下捕撈方法:一是食餌誘捕法。把炒香的米糠或麥類放在一種特制的竹籠內,將籠置于池周邊沿部位,引誘泥鰍進入籠內。二是排水捕撈法。先將池水排干,然后根據成鰍池的大小,在池底開挖幾條寬40 cm、深25~30 cm的排水溝,在排水溝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無水,溝、坑內積水,泥鰍會聚集到溝坑內,即可用抄網捕撈。若池大未捕盡,可進水淹沒池底幾小時,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溝坑內有水,繼續用抄網捕撈。若池中還有泥鰍鉆到泥中未捕到,則再進水淹沒池底過夜,第2天太陽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捕1次,可基本捕盡池中的泥鰍。
二、稻田養殖
1、稻田選擇與準備
養泥鰍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滲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 cm以上。稻田的積雨面宜小不宜大,選擇低洼田、塘田、岔溝田為宜。水源清新,無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質以黏性、高度熟化、肥力較高的土壤為佳。養殖泥鰍的稻田,田埂應高出田面60 cm左右,捶緊夯實,可用農膜插入泥中10 cm圍護田埂,以防漏洞、裂縫、漏水、塌陷而使泥鰍逃走。同時進、出水口處要安裝塑料網欄。魚溝一般為“十”字形溝,挖在稻田中央,占稻田面積的10%左右,溝深60 cm、寬90 cm為宜。魚溝渠道要與進、出口處暢通。養殖泥鰍的稻田插秧前施尿素150 kg/hm2為宜。
2、放養與管理
篇4
1 鰍池的建造。養鰍池以50~100平方米、池深0.7~1米為宜。池壁要陡,并夯緊捶實,最好用三合土或水泥建造,以防泥鰍逃跑。進出水口安裝鐵絲網,網目以泥鰍苗不能逃跑為度。池底鋪設20~30厘米厚的沼渣和稀泥各一半的混合土,并設置一部分帶斜坡的小土包。土包摻入帶草的牛糞,土包上可以種點水草作為泥鰍的基本飼料和活動場地。在排水口底部挖一魚坑,坑深30~40厘米,大小為養鰍池的1/20,以便泥鰍避暑和捕捉。養鰍池建好后,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待藥性消失后,即可放水投放泥鰍苗。
2 鰍苗的繁殖。①自然產卵。選擇一小型的產卵池(水泥池、土池均可),適當清整后注入新水。按每立方米水體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潑灑,待藥性消失后,按雌雄比1:2投放親鰍0.3千克/平方米,當水溫達到15℃以上,即用棕片或柳樹根、水草扎成魚巢分散放入池中。當發現泥鰍產卵于魚巢上,應及時取出轉入孵化池孵化,也可在原產卵內孵化,但必須將雌鰍全部捕出,以免雌鰍大量吞食泥鰍苗。
②人工孵化。泥鰍孵化池的水流量以能翻動泥鰍卵為度,過小泥鰍苗會沉入池底窒息而死;過大則消耗泥鰍苗體力,甚至可能導致泥鰍苗死亡。泥鰍卵在適宜水溫(20~28℃)下,一般1~2天即可孵出幼苗。為了及時掌握雌鰍的時間,可將其捕出進行人工授精,即將泥鰍精、卵擠入盆中,用鵝毛攪拌1分鐘后,徐徐加入適量滑石粉水或黃泥漿水充分攪拌。受精卵失去粘性后,即可放入孵化缸或孵化槽中孵化,一般每立方米水體可孵化鰍卵50萬粒左右。
3 鰍苗的培育。剛孵出的泥鰍苗必須專池培育,池內水深30~50厘米,每平方米放800尾左右。如實行流水飼養,放養密度可加大到2000尾/平方米。飼養初期投喂蛋黃、魚粉、米糠等,隨后日投餌按泥鰍苗總重量的2%~5%投喂配合飼料和沼液。沼液既可被泥鰍苗直接吞食,又可繁殖浮游生物,補充餌料。6~9月份,投餌量逐漸提高10%左右,沼液也要適量增加,每天分上、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入沼液后,可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保持池水呈淺綠色或茶褐色,有利于吸收太陽熱能,提高池水的溫度,促進泥鰍的生長。投用沼液后要經常對養鰍池進行檢查,若溶氧量偏低,應及時采取增氧措施。8~9月份水溫增高,泥鰍生長快,耗食量大,可適當多投。一般水的透明度不低于20厘米,如透明度過低,應及時換水,以改善池塘水體環境。
4 成鰍的養殖。成鰍池水深50厘米左右,放養密度為100克/平方米,投喂麥麩、米糠、米飯、菜籽餅粉、玉米粉、沼渣、沼液等。日投飼量按泥鰍體重計算:3月份為1%,4~6月份為4%,7~8月份為10%,9~10月份為4%,11月份至翌年2月份不投餌。沼渣、沼液可交換投放,以少量多次為佳,根據水質變化而定。剛投完沼肥不宜馬上放水(除水體溶氧量過低外),以利于泥鰍直接吞食和浮游生物的生長。酷暑季節,養鰍池上方要搭設遮陽棚(最好栽種葡萄或瓜果),并定期加注新水入池。冬季可在養鰍池四角堆放沼渣,供泥鰍鉆入保溫。
篇5
【關鍵詞】泥鰍;高產;高效;養殖技術
泥鰍(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 又名灰泥鰍、真泥鰍等,屬鯉形目、鰍科、花鰍亞科、泥鰍屬,是我國主要的經濟淡水魚之一,廣泛分布于我國北至遼河以南,南到瀾滄江以北的廣大水域,幾乎從南到北的河流、池塘、稻田等都有分布,尤以長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最廣、產量最大。泥鰍屬于溫水底棲小型淡水魚類,其肉質細嫩松軟,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無機鹽,是一種滋補食品,具有補中益氣、滋陰壯陽、清熱利尿的等功效,有較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被譽為“水中人參”,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遠銷往香港、澳門、日本、韓國、越南等地,是我國外貿出口的重要水產品之一。近年來,由于受到水體嚴重污染、人為過度捕撈等因素的影響,加之農藥、化肥大量使用,造成泥鰍的產卵繁殖環境及天然餌料遭到嚴重破壞,泥鰍野生資源日趨枯竭,已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要,導致泥鰍價格不斷攀升。由于泥鰍具有適應性強、對環境條件要求不高、繁殖能力強、成活率高、抗逆性強、食性雜、易于養殖、運輸方便等特性,適合于人工養殖,投資少,產量高,收益大,受到廣大養殖戶的青睞,發展泥鰍養殖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是廣大農民群眾發家致富的好項目。筆者現結合多年的工作實踐,將泥鰍高產高效養殖技術介紹如下,以期為養殖戶提供有益的參考借鑒。
1.養殖場地選擇
泥鰍養殖既可采用池塘養殖方式,也可采用稻田養殖方式。池塘養殖泥鰍的養殖場地應盡可能選擇陽光充足,交通便利,靠近水源、水質清新無污染、進排水方便,土質為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質土壤的池塘。池塘面積一般在1334m2左右,池深80~90cm,池塘四周高出水面20cm,池深池塘挖成后應把池壁夯實,用50×50cm水泥板做護坡,池底鋪設腐殖泥土20cm左右,水深保持在30~50cm。池可投放浮萍,覆蓋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4。進水口高出水面20cm,出水口設置在池塘底部,平時封住,進出水口均用鐵絲網防逃。用于養殖泥鰍的稻田應選擇陽光充足,靠近水源,保水性強,進排水方便,水質條件良好,土壤腐殖質豐富的田塊,以利于泥鰍的天然餌料繁殖。沿田埂四周挖好養泥鰍溝,溝寬、深各1m左右,設置獨立的進排水口,并高出水面25cm,進排水管用密眼網布包裹,防止泥鰍逃逸。無論是池塘養殖方式還是稻田養殖方式,其養殖環境都應符合《農產品安全質量無公害水產品產地環境要求》(GB/T1840.74-2001)、水質符合《NY5051-2001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用水水質》標準。
2.鰍種選用和放養
每667m2底施腐熟廄肥3000kg、生物有機肥料100kg,或豆粕100kg、熟石灰30kg。泥鰍的苗種來源一般為本地及周邊地區收購的野生泥鰍苗種,將收購的泥鰍先放在網箱中培育5~7d,待其對環境適應后,再用魚篩篩選入池,要求規格大體一致的鰍種,選擇標準為:無病無傷,體質健壯,雌鰍腹部明顯膨大且圓、卵巢輪廓明顯,雄鰍個體稍小、腹部較扁平、胸鰭較長、末端尖而上翹。對于病、殘、弱的泥鰍種苗應剔除,防止病菌的侵入而造成大量損失,影響養殖效益一般于4月下旬至5月上旬,當水溫升高到15℃以上即開始放養,每667m2放養規格為300尾/kg左右的泥鰍苗種10~15kg,條件好的情況下可適當增加放養量,反之要適當減少放養量。放養前鰍種用3%食鹽水浸泡3~5min后放養,以利于提高泥鰍成活率。
3.日常管理
泥鰍的適宜水溫為10~30℃,最適水溫為24~27℃,當水溫低于10℃ 或高于30℃ 時,其活動明顯減弱,當水溫在6℃ 以下或是34℃ 以上時,即潛入泥中停止活動。因此,為了使得泥鰍養殖獲得高產、高效,日常管理中應密切水溫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控。水質的好壞對泥鰍的攝食、生長、健康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至少每天早晚巡塘2次,觀察水質情況,若發現水色變為茶褐色或黑褐色,水質過于渾濁時,應及時加注新水,使水體常處于“肥、活、爽、嫩”狀態。及時撈出病死泥鰍,清除殘餌和雜物,發現情況及時妥善處理。餌料選擇嚴格執行《NY 5072—2002無公害食品漁用餌料安全限量》和《餌料和添加劑管理條例》的規定,選擇無公害環保型顆粒餌料,按照“定質、定量、定時、定位”的原則投喂,分別于早晨、午后、傍晚3次投喂,魚種階段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5%~8%,成魚階段為5%左右。泥鰍為雜食性魚類,因此要注意做到植物性餌料與動物性餌料的搭配,確保飼料營養良好,植物性飼料主要是豆餅、米糠、麩皮、蔬菜、豆腐渣、瓜果等,動物性飼料主要是小雜魚、螺蚌肉、蚯蚓、昆蟲及其蠶蛹、幼體、血粉、魚粉等。
4.病害防治
泥鰍在養殖過程中常見的病害有氣泡病、白尾病、赤皮病、水霉病、赤鰭病、打印病、車輪蟲病等,防治上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盡量做到無公害防治,以確保泥鰍的食用安全和品質。為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養殖用的水體在放養泥鰍種苗以前,要嚴格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參考文獻】
[1]徐彩利,邢春英.泥鰍黃鱔健康養殖技術[M].石家莊: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01.
[2]郭國軍.強農惠農叢書·特種動物養殖系列:黃鱔、泥鰍養殖關鍵技術[M].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2012,11.
[3]黃浦東.池塘泥鰍高效養殖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11):272-275.
篇6
1、選準地方建好池。魚池要選擇向陽、無污染水質良好的地方,大小根據現場實際可自行決定,用磚或石砌成,要求池深要求一米以上,進出水口處要用鐵絲網或者塑料網圍住,池底最好略向排水口傾斜。池子砌成后,用水泥抹平,消毒后并注入清水35-50厘米,即可放種飼養。因為泥鰍好動,在建池時,邊緣壁一定要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以防竄逃。
2、選準時機放好種。在利用水泥池養殖時,所謂的佳期有兩類,一是市場供求,另一類是泥鰍生長期,每年的“夏至”是養殖投放最佳期,鰍苗可以到市場上購買,或者進行人工繁殖,捕捉。投放種量可按每平方米0.75-1.5公斤。要選擇體壯無損傷,大小均勻的鰍苗投放,并按一雌三雄的比例搭配。泥鰍的繁殖季節是每年4-8月,每尾懷卵量7000-10000粒。如果采用人工催產,每尾泥鰍注射2-3個青蛙垂體,在水溫20-25℃時,經過24小時后即可產卵。可以用棕葉片做附卵工具。受精卵約2天左右出苗,出苗一天后,按每10萬尾魚苗每天喂雞蛋一個,研碎后調成汁投喂。每天換水兩次,10天后放入魚池中,孵出的幼苗要單養,可作為第二年飼養的魚種。
3、勤于管理細觀察。在日常管理中,充分考慮泥鰍飲食,泥鰍是雜食性魚類,魚粉、豆餅、豆渣、米糠、麩皮、牛糞或者蚯蚓都可作餌料。泥鰍在飼養過程中,投入量一般是根據采食情況自行確定,每天投喂飼料4次就可以了,在撒餌料時應沿池分散撒。防止鰍魚搶食殘斗。也可適當補施些有機肥,但在施肥時,切莫過多過頻。在養殖過程中,經常查池,看水質新鮮度,如果池水呈現茶褐色或黑褐色,泥鰍就不斷浮上水面吞吸空氣,說明水質已老化,應停止施肥和投食,要及時換水。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論文摘要介紹了泥鰍池塘高產養殖技術,包括養殖條件、池塘清整、放養、日常管理、疾病防治等,以供泥鰍養殖戶參考。
泥鰍是一種分布廣泛、適應性很強、對環境條件要求不高的小型淡水魚類。我國幾乎從南到北的河流、池塘、稻田等都有分布。泥鰍肉清淡味美,營養豐富,其蛋白質含量達21%,磷、鐵、鈣、鋅等含量豐富,素有“水中人參”之稱,藥用功效顯著。因此,泥鰍作為一種滋補食品,具有補中益氣、滋陰壯陽、清熱利尿的功能,越來越為人們喜愛。其市場價格一直較高,特別是近年來,由于工業廢水及農藥大量使用的污染,天然泥鰍資源大量減少,但市場需求卻在擴大,泥鰍的價格高達15~25元/kg,在春、冬季市場銷售較旺。泥鰍在國際市場上也有一定的銷路,年出口量數百萬千克,且價格好,換匯率高。泥鰍的養殖前景十分廣闊,江蘇、山東、安徽等地都在大力養殖泥鰍。池塘養殖泥鰍是目前采用較多的一種養殖方式,單產水平高,技術操作水平要求也高。一般產量可達22.5~37.5t/hm2。舒城縣從2007年開始有養殖戶進行池塘規模養殖,而且取得了較好的收益。現將泥鰍生物學特性與池塘高產養殖技術介紹如下。
1生物學特性
泥鰍(又名灰泥鰍)為小型經濟魚類,屬溫水性魚類,生長水溫為15~30℃,最適水溫為22~28℃,水溫高于32℃則鉆入淤泥中,水溫低于7℃潛入泥中冬眠。泥鰍不僅能用鰓呼吸,還能利用皮膚和腸進行呼吸,對環境適應能力強,耐缺氧能力較強。通常生活在水底層,有鉆泥的習慣,喜歡中性及微酸性的黏性土壤。泥鰍為雜食性魚類,常攝食的有水蚤、絲蚯蚓、水草及水中的泥和微生物,常用堆放雞糞、牛糞、豬糞等方法來繁殖餌料或投喂人工顆粒飼料喂養泥鰍。泥鰍攝食一般多在傍晚和夜間,如在產卵期和生長旺盛期,白天也攝食,產卵期的泥鰍比平時攝食量增大,雌泥鰍比雄泥鰍攝食多。泥鰍一般2齡性成熟,一年可多次產卵,產卵期為4~8月,其中5~6月是產卵高峰期,受精卵具弱黏性。
2池塘養殖技術
2.1養殖條件
泥鰍雖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強,但在高密度養殖的情況下,對鰍池環境條件的選擇仍很重要。要求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進排水方便,最好能做到自流自排,光照充足,土質以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質土壤為佳;大小池塘都可,一般面積200~500m2的較多,池深80~120cm為多,水深50~70cm,淤泥厚度15~20cm。
2.2池塘清整
泥鰍苗下塘10~15d前,應進行清塘消毒,先將池水抽干,檢查有無漏洞,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池水深7~10cm時,用生石灰1125~2250kg/hm2。如果池水無法排干,用漂白粉20mg/L進行清塘。清塘后7d注入新水,注入的新水要過濾。注水后施基肥,培育水質,方法是在池的四角堆上雞糞、豬糞等有機肥,用量2250~3000kg/hm2,施肥5~7d后可以放養泥鰍。
2.3放養
泥鰍、大鱗泥鰍對環境適應能力強,生長快,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是比較適宜的養殖對象,因而養殖戶最好選擇這2種品種進行養殖。放養時間一般在9~10月或3~4月,養殖時間為8~9個月,放養規格3~6cm,放養密度為150~500尾/m2。鰍種放養前用5mg/kg硫酸銅或4%~5%食鹽水消毒,水溫10~15℃時,浸洗20~30min。
2.4飼養
泥鰍屬于雜食性魚類,在養殖過程中既需要利用肥水培育天然餌料,又需要進行人工投餌。泥鰍下塘后,要根據水質肥瘦及時追肥,一般每隔30~40d追肥1次,每次900~1125kg/hm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黃綠色為好。及時投喂人工的動物性和植物性飼料,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顆粒飼料。投餌做到“四定”,即定點、定時、定質、定量。魚種階段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5%~8%,成魚階段為5%左右,水溫高于30℃和低于10℃時應減少投喂。開始時每天傍晚喂1次,以后馴化改為白天投飼,上、下午各投飼1次,高溫季節應在食臺上搭遮蔭棚。
2.5日常管理
泥鰍池水質要求“肥、活、爽”,溶解氧要求3mg/L以上,pH值7.5左右,鰍苗培育期間,堅持每天早、中、晚巡塘3次。第1次巡塘應在凌晨,如發現鰍苗群集,這是池塘中缺氧的信號,應立即加注新水或開增氧機。午后的巡塘工作主要是查看鰍苗活動的情況,勤除池埂雜草;傍晚查水質,并作記錄。日常要勤觀察,發現水色發黑或過濃時要及時加注新水,一般情況下,7d加水1~2次,每次換水30~40cm,注意定期對食場進行漂白粉消毒,每次用藥125g。此外,還應注意隨時消滅池中的有害昆蟲和蛙,經常檢查有無魚病。
2.6疾病防治
泥鰍適應能力很強,只要管理得當,避免鰍體的機械損傷,一般很少發病。平時應注意預防,要經常消毒,抓好“三消”,即魚體消毒、池塘消毒、飼料臺消毒。若發現病死的泥鰍應及時撈出,以防止感染其他泥鰍,并及時治療。
2.6.1水霉病。在泥鰍苗的孵化中,冬秋兩季水溫較低時容易發病,特別是泥鰍受傷更容易發病。水霉病癥狀為體表有白色絨毛狀的水霉叢生。防治方法:鰍卵防治用1m3水放食鹽400g加小蘇打400g的溶液洗浴1h。病泥鰍可用3%的食鹽水浸洗5~10min。重者可用0.5mg/kg的水霉凈浸洗5~15min。
2.6.2赤鰭病。此病對泥鰍的危害很大,拉網損傷、長途運輸、水質惡化等都可引起發病。癥狀為泥鰍的鰭、腹部皮膚與周圍充血,有時腸道也出血,在鰭條腐爛處容易感染水霉。常與爛鰓、腸炎并發。治療方法:外用1mg/kg的漂白粉潑灑;苗種放養前應用4%的食鹽水浴洗消毒;內服藥餌,用達克菌、氟哌酸等制成藥餌投喂。
2.6.3寄生蟲病。泥鰍苗階段的常見寄生蟲主要是車輪蟲、三代蟲、舌杯蟲等。癥狀為被寄生的泥鰍苗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轉,鏡檢可發現寄生蟲。防治上可用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0.5~0.7mg/kg潑灑;或用晶體敵百蟲0.5mg/kg潑灑。
2.6.4打印病。病灶一般呈橢圓形、圓形,浮腫有紅斑。患處主要在尾柄基部。流行于7~8月。治療可用1g/m3的漂白粉或2~4g/m3的五倍子進行全池潑灑。
2.6.5其他敵害防治。養殖泥鰍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注、排水口應設密網攔濾,嚴防有害的魚類、水生昆蟲、蛇、蛙等進池塘危害鰍苗種或成鰍。若發現池中有水蜈蚣,應用90%的晶體敵百蟲按5g/m3濃度全池潑灑殺滅。
參考文獻
[1]黃浦東.池塘泥鰍高效養殖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8(11):272,275.
篇8
宋瑞強1,馮曉,蘇兆軍,崔達銘,劉鴻艷
(濱州市海洋與漁業局,山東 濱州256616)
泥鰍(Oriental weatherfish)因適應能力強、成活率高、繁殖力強、餌料易得,已成為我國主要的淡水養殖品種之一,養殖前景廣闊。通常泥鰍都在秋季大批量上市,但此時,其售價并不高,而春節前后上市,售價則能提高20%~50%。泥鰍有冬眠的習性,要實現冬天順利捕撈泥鰍并且不使其患病絕非易事。筆者結合近幾年國內捕撈泥鰍的經驗教訓,將池塘養殖泥鰍冬季捕撈技術要點總結如下。
1引地下井水,喚醒泥鰍
冬眠的泥鰍對周圍溫度的變化很敏感,只要水溫升高到5 ℃左右,就會立刻醒過來。通常地下水受氣溫影響很小,常年都保持在13 ℃左右,所以只要比例合適,即可用地下水喚醒泥鰍。捕撈泥鰍的時候,根據當地地下水的溫度,將1/3~1/2的池水換成井水,使養殖池的水溫升高到5 ℃以上,泥鰍就會醒來并浮出水面換氣,此時即可打撈。
2修建水渠,避免感染
修建一條坡度約為1∶100的階梯狀水渠,通過水流的過程將抽出的井水進行沉淀。同時,用80目網罩住進水口,可使井水中的細沙和其它雜質沉淀干凈。在換水的過程中,還要對水渠中沉淀下來的泥沙不定期清理。此時,將井水放進養殖池,方可有效避免泥鰍因受井水中混雜的細沙等雜質擦傷而感染水霉病等疾病導致死亡。
3挖掘小池塘,提高水溫
池塘的水溫隨水深的增加而增加,所以增加池塘水體深度是提高水溫的另一有效手段。但是,水體深度增加,又會導致成本大幅增加。而在池塘中挖掘一600 cm×500 cm×50 cm的小池塘,保持小池塘水深在120 cm左右。可有效增加池塘水體深度,提高水體溫度,并降低換水成本。由于小池塘水溫升高,大部分泥鰍會主動選擇在小池塘內冬眠,捕撈時,小部分未在小池塘內冬眠的泥鰍也會隨井水水流匯集到小池塘中,方便捕撈。
4架設防護網,預防天敵
泥鰍的天敵主要有黑魚等肉食性魚類、青蛙、水蛇、鳥類和蜻蜓幼蟲等。對肉食性魚類預防以預防魚卵為主,方法為用80目網罩住進水口進水。對青蛙和水蛇的預防以攔網為主,方法為池塘周圍高于水面60 cm以上,預防青蛙的跳躍和水蛇爬入。對鳥類和蜻蜓幼蟲的預防以防護網為主,方法為在池塘上方罩約小拇指大小網口的防護網。
5及時鑿冰,保證溶氧
泥鰍平時的呼吸方式比較多,既能用鰓呼吸,還能用腸呼吸。但冬眠時,泥鰍便鉆入泥土中,全靠腸呼吸維持生命。此時,因養殖密度原因,一旦水面結冰,池水里的溶氧量降低,泥鰍就有可能因為缺氧窒息而死。所以,一旦發現水面開始結冰,就要及時地鑿冰,保證池中溶氧量。方法為沿池塘四周每隔10 m鑿一個冰窟窿。
6小結
篇9
1.1開展時間和實施地點
2013年1月~2014年12月選擇在縣水參水產養殖場(城郊鄉瓦莊村)內開展。1.2主要技術內容
1.2.1泥鰍苗種人工繁育
苗種人工繁育設施:2013~2014年在縣水參水產養殖場內建設泥鰍親本精養池8670m2(其中水泥精養池1380m2,土池7290m2);建設泥鰍產卵池230m2和配備孵化缸10個等苗種繁育設施設備一套;在保溫棚內建設泥鰍育苗池2660m2;建設泥鰍開口餌料(光合細菌、藻類)培育池1300m2;建設泥鰍生物餌料(輪蟲、枝角類、紅蟲)培養水泥池、土池、保溫棚1hm2。親鰍選育:人工繁育的泥鰍親本為本地選育及從江西省南昌市、江蘇省連云港市引進的青鰍、黃板鰍。育苗時間:每年4~9月對引進和選育的本地青鰍和黃板鰍進行人工催產、孵化、育苗。催產激素:采用絨毛膜、地歐酮、LRH-A2等催產激素,單獨或配合使用。催產激素使用連續注射器在泥鰍胸鰭注射。泥鰍苗培育餌料:采用熟蛋黃、豆漿和培養的光合細菌、輪蟲、水蚤、紅蟲等,單獨或配合投喂。
1.2.2成鰍養殖
1.2.2.1養殖規模
2013年、2014年在縣水參水產養殖場(城郊鄉瓦莊村)開展成鰍養殖池塘面積分別為5.33hm2、8hm2。
1.2.2.2主要技術措施
養殖池塘建設:應選擇水源充足、水質清新、周圍無污染、光照好的地方建造泥鰍養殖池塘,也可利用現有池塘改造后養殖泥鰍。池塘單口面積在667~2001m2,池塘深度1.2~1.5m,池塘水深要求在0.7~1m之間。池塘底部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池塘排水。建造的連片池塘有單獨的進排水系統,每口池塘要設置獨立的進排水設施,進水管為直徑160mm的PVC管,在池塘進水口的另一端設排水管,排水管應比池底低0.5m,以形成落差,便于排水和捕撈。排水管通過套接彎頭連接直徑為160mm的PVC管,豎立水中,露出水面40~50cm,上半部分鉆有直徑為3mm的數個小孔,當水位高出設置水位時,即會自動從小孔中排水,達到自動控制水位的目的。設置防逃網:池塘內四周靠邊埋設置高1~1.3m的防逃網,防逃網要埋入池底30cm并壓實,防逃網要高出水面30cm,上有網綱,用木樁或水泥樁支撐。清塘消毒:飼養泥鰍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才能有效地除害滅病,既可改善底質,又可增加肥力。泥鰍苗放養前15d,池塘水深在10cm左右,池塘用生石灰75kg/667溶水全池潑灑。施足基肥:苗入池前8d注水施基肥,每667m2施糞肥500~1000kg,先培養池塘內浮游生物。苗種放養時間和密度:在每年5~7月投放該場人工繁育的3~5cm泥鰍苗種,盡量提早苗種投放時間,確保在10~11月開始收獲上市。池塘用生石灰消毒后10~15d,藥性消失后即可放養泥鰍苗種。一般每667m2投放規格為3~5cm的泥鰍苗種10~15萬尾。泥鰍苗下塘時用聚維酮碘浸洗消毒10min再放入池塘。放養的泥鰍苗要求無病無傷,規格整齊。飼料投喂:人工養殖泥鰍,主要靠投喂適合泥鰍生長需求的配合飼料進行養殖,養殖前期,因泥鰍個體小飼料蛋白質含量要求達到34%,養殖后期飼料蛋白質含量30%左右。2013~2014年該養殖場主要選擇投喂了福建海大飼料公司生產的泥鰍膨化顆粒飼料。投餌量為泥鰍體重的2%~8%,具體應根據泥鰍的個體重和水溫情況來調整,5~6月投餌量為泥鰍體重的3%~4%,7~8月為泥鰍體重的6%~8%,9~10月為4%~5%,11月為2%~4%。投喂方法應按“四定”原則投喂,以提高飼料利用率,6月以前和9月以后每天投喂2次,9:00和17:00各1次,6~9月每天投喂3次,即7:00、12:00、17:30各1次,因泥鰍有夜間攝食的習性,在6~9月,中午要投的少,約占全天投喂量的20%,早上和下午投的多些,約各占全天投喂量的30%。水質調節:養殖池水的好壞對泥鰍的生長發育極為重要。通過施放肥水素,調節水色為黃綠色,透明度為30cm左右,若水源充足能保持微流水最好,不能保持微流水的池塘,夏季每3~5d應加水1次,每次加水10cm,可調節池塘水溫,有利泥鰍度夏。日常管理:日常管理主要是要加強巡塘,觀察泥鰍的活動情況、水質變化情況、吃食情況、設施運轉情況等,并做好生產記錄。高溫季節保持微流水,定期注入新水。每天投餌時,觀察有無泥鰍逃到網外,檢查有無因田鼠嚼咬、操作不慎造成防逃網損壞等。做好防鳥類、蜻蜓、水蛇等敵害也是日常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可在池邊設置防鳥網等方法預防鳥害。病害防治:泥鰍的抗病能力較強,只要水質清新,管理得當,一般較少發生病害。通過水質調控措施,形成良好的水域環境,泥鰍就會生長旺盛,抵抗力強。在養殖過程要盡量做到不用藥或少用藥,用藥時要選用符合無公害養殖的高效、低毒、無藥殘的漁藥,嚴格執行休藥期制度,確保養殖的泥鰍水產品質量安全。泥鰍常見的疾病和藥物防治方法主要有:水霉病:水霉病主要是在魚體受傷、水溫急劇變化情況下易發生。防治方法:徹底清塘消毒,消滅病源菌;操作細心,防止受傷;對發病的泥鰍用2%~3%食鹽水浸洗5~10min,或用水霉凈0.15g/L全池潑灑,連用3d。赤皮病:病鰍鰭條充血、腐爛,有的發白。外用強氯精0.2mg/L全池潑灑,按飼料重的0.3%拌入氟苯尼考內服,連用5~7d。腸炎病:腹部出現紅斑,腸道充血發炎,紅腫有黃色黏液流出。外用二氧化氯0.2mg/L全池潑灑,每50kg泥鰍用大蒜素7.5g拌料內服,連用5~7d。車輪蟲病:病魚體表黏液增多,食欲減退,離群獨游。防治方法:用硫酸銅、硫酸亞鐵(5:2)合劑0.5~0.7mg/L全池潑灑。收獲捕撈:每年5~6月在池塘內放養3~5cm的青鰍、黃板鰍,經5個月左右的投餌養殖,當個體重達到70尾/kg左右時,10~11月即可開始分批捕撈上市。大量上市時可用拉網捕撈,捕撈量不大時可用地籠誘捕。
2結果
2.1泥鰍苗種人工繁育
縣水參水產養殖場開展泥鰍苗種人工繁育,2013年4~9月人工繁育2~4cm泥鰍苗3000萬尾,創產值84萬元(按平均每萬尾280元計);2014年4~8月人工繁育3~5cm的泥鰍苗4850萬尾,創產值164.9萬元(按平均每萬尾340元計)。該場生產的泥鰍苗除主要提供本場養殖池塘進行成鰍養殖外,還外銷福清、泉州、莆田、周邊縣等地泥鰍養殖大戶。
2.2成鰍養殖
2013年縣水參水產養殖場養殖成鰍池塘5.33hm2,在5~6月每667m2投放3~4cm的泥鰍苗10萬尾,10月下旬開始收獲上市。11月中旬經組織驗收測產,養殖成活率在63%左右,平均每667m2可收獲成鰍1100kg,創產值3.96萬元/667m2(按當地市場價36/kg元計),扣除需用地租金、養殖池塘建設、防逃設施、苗種、飼料、藥品等生產成本2.57萬元,可獲利潤1.39萬元/667m2。2014年縣水參水產養殖場養殖成鰍池塘面積8hm2,投放鰍苗時間5~6月中旬,平均每667m2投放3~5cm的泥鰍苗12萬尾。10月18日開始收獲上市。2014年10月23日經縣水技站組織現場測產驗收1口1734m2的養殖池塘,今年5月投放的3~5cm的泥鰍苗,經測量規格達到14~18cm,體重達到70尾/kg左右,養殖成活率在68%左右,平均每667m2產成鰍1360kg,產值4.352萬元/667m2(按當地市場價32/kg元計),扣除需用地租金、養殖池塘建設、防逃設施、苗種、飼料、藥品等生產成本2.7萬元,可獲利潤1.652萬元/667m2。
3小結與討論
篇10
1、據營養學家的研究測定,泥鰍肉質細嫩鮮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質含量高達18.4-22.6克,比一般魚類高;還含有脂肪2.8-2.9克,熱量100-117千卡,鈣51-459毫克,磷154-243毫克,鐵2.7-3.0毫克,以及維生素B1、B2和煙酸。
2、遠比一般的魚、肉類要高,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如賴氨酸等含量則更高,還含有大量維生素,與其它魚類相比較高。
3、因此,泥鰍還具有補中益氣,壯陽利水,解毒收痔的藥用功效,因此泥鰍作為一種滋補食品,越來越為人們喜愛。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