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濟快速增長的探討

時間:2022-04-28 03:02:41

導語:農業經濟快速增長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經濟快速增長的探討

摘要:近年來,我國農業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由原來的粗放型向集約型過渡。但許多地區有資源投入的強度和規模與實際產出的效率不對等、發展效率相對較低等情況。我國是農業大國,因此研究農業經濟發展效率對農業向商品化、專業化、現代化跨越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農業;經濟;增長

一、現時期的農業經濟發展

根據中央1號文件的具體要求,在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要要重視農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提高農業產業附加值,實現農民增收。在這一過程中要將農業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作為頭等大事。具體是指在發展農業經濟的過程中,既要注重農業經濟的“數量”上的提升,同時更要抓好農業“質量”工作,促進農業經濟“結構”的調整,將過去的數量型拓展轉變成為質量型拓展。農業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必須要將先進的科學技術作為依靠,同時要對現有的農業結構進行調整,除此之外還要重視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二、困擾農業經濟增長的問題

1.農民素質及生產積極性不高。雖然政府部門給予農民很多政策上的支持與鼓勵,但是現在農民在各種農資、飼料上的花費卻在逐年攀高,另外由于原油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人工勞力所要的報酬也在提高,使得農業經營過程中的成本被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經營過程中所能獲得的最終效益不但沒有提高卻出現了下降的現象,糧食直補和取消農業稅費等一系列扶持性政策真正能夠帶給農民的利潤其實所剩無幾,不但不利于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嚴重影響了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嚴重制約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現在絕大部分青壯年勞動者都更愿意進城找出路,所以留在莊稼地力的勞力不管是文化素質,還是對科學科技水平都具有老年化的特點,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強。

2.經濟發展整體水平低,競爭力不強。因為地域性發展程度的不同,城鄉人均收入比例值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縣域經濟發展緩慢,縣(市)與縣(市)之間生產總值最高相差很大。不同地區間農民收入差距較大。縣域經濟發展不協調,水平高的越來越高,水平低的越來越低,財富孤島現象比較嚴重,不利于規模經濟的形成。

3.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不夠完善,糧食增產現代化水平還較低。同其它幾類產業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看到農業與工業的科技水平、硬件設施存在很大的差距,仍然存在著人地總量不均衡、農業收入增幅不明顯、務農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很多農村地區仍然存在著一畝地翻來覆去就一個品種的現象,導致耕地疲勞,產品種類退化,產量急劇下降,質量差,效益低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做好產量工作,促進農產品增收增值仍然是我們今后工作的重點。要加大優良品種研發推廣的力度,將農業專家的業績與農產品的實際產量聯系起來,實現小面積實驗產量大面積推廣,實現糧食產量大面積推廣。

4.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農業龍頭企業優勢帶動作用的發揮有待加強。一些龍頭農業企業沒能將帶頭作用發揮出來,農戶發展規模小、作用不大,與現階段國家級的重點龍頭企業帶動的農戶數量相比中間還有很大的落差。通過數據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龍頭企業經營規模仍然需要進一步拓展,但是經營材料和基地都設在省外,所以無法發揮帶動作用。

三、加快發展農業經濟增長的途徑

1.發展典型示范區。創建“五化農業”(規模化、設施化、品牌化、生態化、循環化)的高效集成復合型農業經濟發展體系,對農業種植養殖區域的結構布局進行調整,優化種養設備,實現糧經、種植、養殖項目的結合型產業,推廣新的技術,在各產業園區創建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周邊區域發展。

2.農業生產轉型升級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優化種植養殖的品種,加大產品開發力度,開發旅游業,深入發掘農家樂景點的文化價值,發展旅游項目工程;在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農業合作社的作用。引導龍頭農業企業發揮帶頭作用,優化農業合作社與廣大農民之間的關系,真正將惠農政策落到實處,在實現農民增收和改善農民生活環境的基礎上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充分發展。優化農業生產基地結構,實現農業結構的調整,加大農業產業自主研發力度,實現農民增收。

3.促進強農惠農政策體系,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第一,加強政府對本地大宗農產品的促銷。成立農產品購銷協會,培育農村經紀人;第二,提高農業設施化機械化水平。增加財政對農機具購置的補貼;第三,爭取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推動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抓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建設。第四,優化糧食功能區的劃分。調整農產品的種植模式,注重單產品質的提高,提高種糧補貼力度,實現農民效益的普遍提高;第五,優化農業金融保險服務機構體系。第六,重視農民素質的不斷提高。

4.提升農業科技含量。特別是以設施農業等優勢農業為載體的深度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性。設施農業能使傳統農業突破原有的限制,實現農業的現代化與工業化。另外,要注重農業發展中的節水化、特色化,實現農業生產的生態化。不斷進行動植物品種的更新與控制,使農作物種植更加標準化、規范化。推廣優良品種的種養,注重種植、養殖過程中生態環境的保護,開發農業旅游、觀光農業等項目工程。加強農業信息系統及裝備的建設,實現農業網絡化,提升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增加農業附加值。

5.構建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構建有層次、有結構、高效的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制;加大政府部門的扶持力度,重視農業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構建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嚴格遵守“公益性、區域性、綜合性、層次性”的標準,實現政府推廣部門和其它所有制推廣單位的長遠發展、實現多層次的農業技術的充分有效利用;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實現現代化農業的發展目標。

作者:張國峰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庫倫旗扣河子鎮農業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朱選功,牛帥.農業經濟發展效率的優化調整.

[2]農業經濟增長轉變模式.論文網.

[3]農業經濟增長點拓展.論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