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論文:涼山州糧食生產與策略

時間:2022-02-26 11:42:54

導語:農業發展論文:涼山州糧食生產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發展論文:涼山州糧食生產與策略

本文作者:余世學工作單位:四川省涼山州農業科學技術推廣站

制約因素

資源要素約束一是氣候資源。涼山州光熱充沛,降水一般都在1000mm,雨熱同季,但時空分布不均,季節性、區域性缺水明顯,冬半年降水量不到全年10%,夏半年集中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大多數地區降水量都在800~1100mm,雅礱江西部、金沙江河谷降水在700~800mm。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土地荒漠化加劇,極端性自然災害越來越嚴重,冰雹、洪澇、低溫冷害、凍害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二是土地資源。近年來國家制定了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耕地銳減勢頭基本得到遏制。但是,隨著退耕還林、還草等可持續發展戰略政策和城市化和工業化發展,穩定耕地面積的難度越來越大,耕地質量提高的趨勢也并不明顯。2010年末累計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2.88萬hm2,僅占全州耕地的21%。中低產田占總面積的70%以上,其單產水平只占全州平均水平的70%~80%,主要分布二半山和高山坡地,土層淺薄,又無結構,水土流失,跑水跑肥,形成旱、薄、瘦、蝕。三是勞動資源。農村有知識、有文化的青壯年農民大量進城就業,農村缺乏有思想、有技能、敢創新的示范帶動人才,影響了新技術、新成果在農村的推廣應用。勞動密集型技術被閑置,不少地方已出現了土壤板結,地力下降,只有靠增施化肥來提高產量,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由“十五”末10.6564萬t提高到13.8122萬t,增加近30%。2.2基礎設施約束一是投入總量依然偏低。財政收入增長而支農資金比重卻下降。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投入每年在提高,但主要體現在惠農政策補貼方面,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投入所占比例不增反減。二是多頭管理造成投入分散,低水平重復建設較多。如農業綜合開發、大型商品糧基地、優糧工程、農田水利等分屬不同部門。三是小型農機設施滯后,導致機械化使用、維護和管理都存在問題。科技支撐約束糧食安全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進步是發展糧食生產的決定性力量。依靠科技支撐糧食發展,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科學研究缺乏系統性和穩定性,農業科研工作特別是農業應用基礎性研究缺少穩定的資金項目支持,產前、產中、產后的集成配套技術研究不夠;二是由于種種原因,許多農業科研人員深入農業生產一線不夠,“為論文而科研、為職稱而科研、為經費而科研”的現象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成果評價考核辦法體現農業科研特點不夠;三是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素質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求,基層推廣隊伍長期得不到補充,知識陳舊,推廣工作沒有形成合力,機制不活。科技創新水平低,支撐能力不強,發展糧食生產缺乏科學的思路和科學的辦法。比較效益約束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對促進糧食產業發展、穩定糧食價格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現有補貼方式增加農民收入的效果明顯,刺激糧食生產的作用相對不夠。二是目前糧食價格還沒有完全反映市場需求和供給關系,對農民種糧積極性有一定影響。三是扶持糧食生產發展的長效機制有待完善,穩定發展糧食產業的基礎不牢。農村勞動力嚴重缺乏,勞動力價格上漲,加之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持續上漲,按市場勞動力價格,絕大多數糧食作物是虧本生產,糧食的比較效益低。其他約束一是糧食生產規模小而散,集約化程度較低,區域優勢、規模效應不明顯;二是市場發育不夠,特色農業起步低,包裝簡陋,名牌產品少,市場競爭力不強;三是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產、供、銷服務體系不健全,對市場經濟的適應能力不強。四是糧食產業組織模式是一種不穩定、不成熟的組織模式。糧食產業化水平低,糧農和糧食流通加工“兩張皮”,由于規模實力的差距,糧食產銷利潤分配不公。

提升糧食產能潛力的途徑與政策建議

土地資源潛力一是中低產田增產潛力大。中低產田占總面積的70%以上,其單產水平僅占全州平均水平的70%~80%,通過培肥地力提升糧食產量的空間還非常大;二是可開發耕地潛力大。涼山州2010年統計,年末實有耕地35.13萬hm2,土地二調面積59.2萬hm2,據調查,近期可開發的宜農荒地達5萬hm2,潛力較大。三是秋冬閑田潛力大。全州近期可開發利用晚秋和冬閑地面積達8萬hm2以上。氣候資源潛力“低緯度”的地理位置,復雜多樣地形地貌,造就了涼山州光溫資源充足、水能資源充沛、干濕季分明、垂直變化顯著以及冬暖夏涼、年氣溫差較小、日差較大等資源稟賦。“北方的陽光、南方的溫度、印度洋的氣候”為動植物的生長、繁衍創造了獨特的極為有利的環境條件。以西昌市為中心、以安寧河谷為中軸的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具備發展糧食生產的“溫、光、水、熱”自然優勢;有“不是海南,勝似海南”的美譽,在傳統農業粗放經營模式下,仍可以滿足“一年熟、兩年足”的初級目標。具備了發展“增、間、套、圍”多熟種植提高復種指數的氣候保障。糧食單產潛力涼山州有小面積水稻單產超900kg/667m2、玉米超1000kg/667m2、馬鈴薯超4500kg/667m2,小麥超700kg/667m2,蕎麥超250kg/667m2的高產典型,但就全州而言,基礎設施還很脆弱,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農業生產還沒有從根本上擺脫靠天吃飯的局面。2010年糧食平均單產僅291kg/667m2,比全省平均水平342kg/667m2低56kg/667m2,較全國平均水平331.5kg/667m2低46kg/667m2。在栽培技術、科技減災、更換良種等方面大有潛力可挖。科技增產潛力目前,傳統農業生產方式的潛力基本消耗殆盡,糧食發展將更多地依靠科技成果和增產技術在生產中及時運用,取決于農業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和素質高低。全州17個縣市建立了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機構,現有大學本科院校1所、農業中等學校兩所,州屬農業科研機構6所。在糧食作物育種技術、生物技術、生態技術等方面都達到了一定水平。通過增加科技投資,努力改良農業人力資本和生產要素資本,既是推動涼山州農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又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問題的有效途徑,具有很大潛力。實現途徑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是一項重大戰略任務,必須常抓不懈。基于糧食生產與發展的特性、增產的優勢與潛力、影響的主要因素等方面的分析,今后一個時期,不僅要明確指導思想,加大財政投入,重要的是必須本著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原則,全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重點工作。構建特色效益糧食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涼山州優質特色效益糧食產業化作為一項帶全局性、方向性的舉措來抓,充分發揮安寧河谷和高山寒溫帶特色資源,瞄準馬鈴薯、蕎麥、優質稻、食用玉米、燕麥等地方特色糧食產業,認真分析研究各個支柱產業的特點,制定完善產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推進路徑、戰略措施和辦法,一個產業一個產業的抓實抓好,抓出成效,不斷完善涼山州現代農業的產業體系,提升產業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合作,加強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力度,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立足資源優勢,做好特色文章,作響綠色品牌,推進綠色特色產業加快發展,以創建“大涼山”農產品品牌帶動全州品牌經濟發展。完善農業科技支撐體系一是增加農業科技投入。二是強化推進糧食標準化生產進程。制定和完善農業生產技術標準,堅持不懈地推進標準化生產,確保糧食安全。三是加強農民培訓。力爭做到戶有一個科技明白人,村有一批致富帶頭人,每個特色產業有一批技術能人。四是廣泛開展高產創建活動。圍繞優質馬鈴薯、苦蕎麥、優質粳稻、燕麥等主導產業組建完善一批專業技術服務隊伍,普及應用輕簡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引進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同時加強農科所和示范場等科研機構的規范化建設,完善示范功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健全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障體系一是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到2015年新增有效灌面4.09萬hm2,改善有效灌面1.73萬hm2。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產糧區硬件設施建設,使溝、渠、路、電、倉儲以及信息網絡相配套,建設一批高標準的旱澇保收基本農田,提高抗災避災能力。二是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生產。圍繞馬鈴薯、水稻、小麥、玉米等主要糧食作物的關鍵生產環節,大力推廣機械深松、精量播種、機械化栽植、聯合收獲、節水灌溉、保護性耕作等重點農機化技術,力爭2015年全州農機總動力達到341萬kW,年均增長10%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5%以上,年均提高5個百分點以上。三是積極開發利用農村能源。在金沙江河谷積極研究和示范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提灌站。每年新建3萬口農村戶用沼氣池,推廣大中型沼氣工程3處,在二半山和高寒山區不適宜建沼氣池的地區推廣生物質爐3000臺。四是全面加強農業綜合執法,切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州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工作。健全糧食市場營銷體系加快建設農產品營銷體系,大力扶持農產品經紀人、專業營銷隊伍、加工營銷企業,擴大銷售網絡,促進農產品銷售。加強農業品牌宣傳,積極引導專業合作社上聯市場下聯農戶,精心組織開展農超、農商對接活動,擴大對接品種范圍,拓寬銷售市場。新建一批上規模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力爭把涼山州建設成為川西南地區最大的農產品交易集散地。健全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構建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為技術支撐和依托,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主導,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創新發展現代糧食生產的體制機制一是創新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在依法自愿有償流轉的基礎上實行股份合作、土地合作社、租賃、承包、聯營等模式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二是創新農村公共服務機制,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三是完善農村服務機制,支持發展農業保險,逐步降低農業經營風險。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扶持力度全州基礎設施條件還比較落后,中低產田比重達70%以上。農田水利設施老化失修、自然災害頻發等問題嚴重制約著農業生產的穩定發展,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生產發展的“瓶頸”。建議加大力度扶持涼山州標準農田建設,建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澇能排、旱能灌”的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的高產穩產田。對非重點糧食產能縣進行扶持涼山州會理、會東、西昌、冕寧、鹽源、昭覺、布拖、喜德、德昌9個已列入國家新增500億kg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縣和四川省新增50億kg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的布局縣,會理縣被納入四川省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強縣。有一定資金支持,但其他縣開展產能建設資金少難度大,希望切實加大投入力度,按照“突出糧食生產、支持優勢特色”的原則,合理確定優勢區域和關鍵支持環節,突出抓好水稻、玉米、馬鈴薯、蕎麥4個主導產業發展。進一步整合各類農業資金,重點支持新增糧食生產能力建設。加大對高產高效創建的扶持力度進一步擴大范圍,配套一定資金和物資,按照主導作物高產創建目標和“百、千、萬”示范推廣模式,深入實施良種良法入戶到田工程,加大高產栽培技術體系集成、創建、推廣力度,“農、科、教”三結合,確保“技術人員到戶、良種良法到田、技術要領到人”,主推技術到位率達到100%。加大對良種補貼的扶持力度把涼山苦蕎麥、燕麥等優勢作物均納入良種補貼范圍給予扶持,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2010涼山州水稻、玉米、小麥、青稞良種補貼實行全覆蓋,國家實施馬鈴薯原種生產補貼試點工作,涼山州2010年實施了5333hm2的原種生產補貼面積,有效調動了涼山州群眾種糧積極性。但作為地方特色效益糧食的蕎麥、燕麥等作物卻一直沒有納入良種補貼,馬鈴薯良種補貼實施面積小、受益農戶少,不能滿足絕大多數農戶對優良種薯的需求。這些作物的主產區都是貧困彝族聚居區,更需要重點扶持。將馬鈴薯主產縣納入產糧大縣補貼范圍將涼山州馬鈴薯種植面積在6667hm2以上的縣納入產糧大縣補貼,資金額度按產糧大縣規定補助,以便又好又快地發展馬鈴薯產業。提高農技推廣人員綜合素質積極落實國家農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制度。基層部分農技人員技術落后,知識老化,觀念陳舊,很難適應現代農業生產發展對新技術的要求。應加強對在職專業技術人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及專業技術的培訓學習,建立一支德才兼備,充滿活力,能適應新時期農技工作和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農技推廣隊伍。另外,近年由于大批農村青壯年勞力外出務工,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老弱婦幼,文化素質不高,接受新技術能力差,迫切需要高素質的農技推廣人員深入基層開展農民培訓和科技指導工作。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一是大力扶持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引導龍頭行業建立糧食生產基地,形成“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增強龍頭企業發展后勁。二是走集約化經營的路子,改變傳統的小農經營模式,營建高標準的糧食生產基地,走高質量、高產出、高效益的路子。三是深化糧食主產區土地流轉制度改革。積極引導糧食生產基地建設向有經濟實力、懂技術、善經營的企業和大戶流轉,實現糧食產業區域化規模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