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下農村金融改革思考

時間:2022-11-22 04:04:14

導語:供給側下農村金融改革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給側下農村金融改革思考

【摘要】2016年黨中央提出要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下,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仍聚焦農業領域,將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今年改革的主題。但是,我國當前的農村金融發展滯后,無法滿足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金融需求,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本文針對新經濟下農村金融的供給現狀、存在的問題等展開分析,并提出了農村金融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金融;金融機構;金融服務

一、農村金融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農村金融作為我國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相對落后的發展水平與日新月異的農村經濟發展不匹配。因此,在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形勢下,關于農村金融的改革與創新勢在必行。(一)農村金融供給現狀分析。1.供給機構多樣化但有效供給嚴重不足。我國農村金融的供給機構主要有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和以典當行、自由借貸、錢莊、民間集資等為主的非正規金融機構。目前,正規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供給只能滿足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上近三分之一的需求。另外,供給風險較大、供給成本較高、市場風險上升等因素均加劇了供給機構多樣化和有效供給不足。2.農村金融服務效率較低。由于自身管理機制的不完善和受貸款資金來源的限制,我國現有農村金融機構往往忽視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與完善。為節約經營成本,農村金融機構通常將城市金融服務方法和方式套用在農村金融產品及服務上,這樣勢必會造成支農力度有限。主要表現在:農村金融現有的金融服務還是以傳統的存貸匯取等業務為主;農村金融服務網點不足、農村金融從業人員數量較少等問題。(二)農村金融現存的問題。1.農業本身存在的問題。首先,農業是弱質產業,金融支持農業存在高風險與高成本。雖然國家采取多種方式引導金融支農、助農,但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進程仍舊緩慢。其次,現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農業經營方式使得各種農業問題層出不窮,這些問題都導致農業經營主體的擔保能力比較差,與銀行的信貸原則背道而馳。最后,農業的從業者——農民自身的特點也導致金融機構的供給不足。2.農村金融存在的問題。供給側產生的產能問題使得金融機構的傳統經營模式問題層出不窮,各類金融機構之間的競爭,降低了金融支農優惠政策的吸引力,因此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受到阻礙。另外,政府在新型農村金融市場方面的支持政策并不足,甚至還存在空白。農村金融的需求主體還存在金融信用知識匱乏、自身貸款條件不夠等問題;農村金融的供給主體對于農村金融服務創新支持三農工作的積極性不高。(三)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1.農業供給側改革為農村金融改革提供新機遇。農業供給側改革是一項涉及面很廣的綜合性改革,在拓寬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同時,也為農村金融的供給主體提供了新機遇。在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實施過程中,為滿足各農村主體不斷變化的金融需求,農村金融機構的供給主體將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進行,使得農業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等各個方面逐步推進,也促進農村金融機構信貸投向的轉變。2.農村金融機構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提供支撐。據《2016年農村地區支付業務發展總體情況》公布的數據,截止2016年底,農村地區銀行網點數量達12.67萬個。龐大的農村金融機構網絡是支持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堅實保障和有力支撐。此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農村金融機構針對不同的市場經營主體所積累的金融產品,以及較為完善的制度體系和相對專業的人員配備,使得在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時更加具有針對性。

二、農村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建議

(一)增加農村金融支農的供給能力。主要包括供給能力和供給意愿。首先,政府應該制定相應的政策提高農村金融機構對于涉農貸款的支持力度,引導農村金融機構創新支農方式,促使農村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的投入力度。其次,農村金融機構要不斷加大創新的力度、提高產品與服務的供給質量,在數量和質量上滿足農業經營主體。再者,金融機構需要轉變涉農的供給意愿,更好地支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提高農村金融供給資金的流動性。農村金融機構應深入調研農村金融的多樣化需求,提供不同貸款給涉農經營的主體,發揮市場本身的主導作用,合理分配信貸資源。農村金融機構要精細化管理自身的經營,減少業務經營方面的損失,降低金融成本,保證整體的收益可以滿足企業運營的需要。農村金融機構還應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起高效便捷的農村金融機構網絡,優化網點布局,節約人力和經營成本,為支農建設夯實基礎。(三)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首先,要以觀念創新為導向,提供差異化和綜合化的產品與服務。其次,要以業務創新為核心。創新結算手段,推廣網上銀行、移動互聯網等新型支付業務,開發針對農村經營主體的信用證、信用卡等工具;創新產品和服務,在各種金融證券方面不斷地探索新的支農方式;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辟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再者,要以服務和產品的創新為重點。創新融資方案,既滿足涉農企業的抵質押擔保問題,又可拓寬農村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空間。最后,發揮科技創新的關鍵作用。運用新興的信息技術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息數據,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對農村金融機構創新服務的促進作用。(四)降低農村金融風險。農村金融是金融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加之農村金融市場相對寬松的市場準入政策,使得農村金融存在一定風險。在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的進程中,應當做好農村金融的風險防控工作。首先要加強內控機制建設,加大不良貸款的處置力度、強化貸款管理。其次,要建立健全農村金融信用體系,正向引導農村經營主體樹立良好的守信意識。最后,要加強金融監管,以風險監管為核心,形成農村金融風險識別、監測、評估、預警、控制等完整的風險監管體系。農村金融機構應該在新一輪的供給側改革浪潮中,科學定位努力找準自身的優勢所在,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實現跨越式發展,為普惠金融事業和農業現代化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一份貢獻。

作者:黃京晨 尚小琳 宋麗 單位:齊魯工業大學金融學院

參考文獻

[1]史小燕.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路徑創新研究[J].經濟論壇.2016年,第7期:38-42.

[2]楊蕾,楊兆廷.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主要任務及側重點分析[J].農村金融研究.2016年,第2期:60-62.

[3]楊蕾,楊兆廷.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的必要性、內涵及創新機制[J].商業經濟研究.2016年,第19期: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