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金融改革思路
時間:2022-12-11 04:15:12
導語:供給側金融改革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有關戰略部署,堅持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總思路,壯大地方金融實力,加快金融創新步伐,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全面提升金融業競爭力,為全面推進廉潔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安全發展、統籌發展,實現富民強國戰略提供有力支撐。(二)基本原則。按照統籌謀劃、突出重點、市場主導、循序漸進的原則,充分發揮轉型綜改試驗區“先行先試”的優勢,加快推進金融改革發展,力爭用較短時間建成與資源型經濟轉型相適應、市場化程度較高、競爭有序、運行規范、監管科學、功能完善的現代金融服務體系。(三)發展目標。綜合考慮金融業現實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金融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是:1.金融產業不斷發展壯大,金融機構實力明顯增強。金融業占GDP的比重超過10%,成為基礎性和關鍵產業。力爭到2020年,全國性金融機構和主要外資金融機構全部設立分支機構;各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駐本地分支機構業務規模在本系統內排名不斷前移;培育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和較高品牌價值的地方金融機構,將股權交易中心建設成為以資本要素為特征的金融綜合交易平臺。將打造成為有較強影響力的金融活躍區域。金融機構布局更加合理,功能進一步完善。2.融資總量顯著增長,金融市場進一步健全。貨幣市場交易量顯著增加,交易品種不斷豐富;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初步建成,證券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股票、債券市場份額占全國比重顯著提高,區域股權市場交易規模繼續擴大,創業和股權投資市場快速發展,資本規模大幅增加;保險市場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寬,保障功能不斷完善;金融中介服務領域不斷拓寬,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到2020年,力爭形成業態豐富、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服務高效的市場體系。3.普惠金融不斷發展。小微企業、“三農”、大學生創業、下崗再就業、保障房建設、棚戶區改造以及農村水利建設等民生領域和薄弱環節融資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城鄉金融服務水平明顯提升,金融服務產品和層次更加豐富,城市社區便民金融服務圈基本形成,農村金融服務實現全覆蓋。金融改革發展成果惠及社會各個階層、所有群體。[1]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金融改革主要任務
(一)分類扶持各類機構。1.打造地方金融投資控股集團。以國信投資集團為基礎,加快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以資本為紐帶,向國內外知名投資者開放股權,引進優質戰略投資者,支持集團整體上市或推動控股法人公司單獨上市,按照市場化方式,逐步整合保險、金融租賃等牌照,形成集信托、證券、融資擔保、股權交易、產權交易、銀行、期貨、基金等各種要素于一體,有較強影響力的一流金融控股集團。2.做大做強城市商業銀行。我國經濟學家吳敬璉、劉彥海、文力、張維迎指出:要推動城市商業銀行擴大業務和網點覆蓋面,逐步成為深耕本地市場、經營穩健、服務領先的現代化商業銀行。推動商業銀行通過兼并、重組、收購等方式進入保險、基金、金融租賃、擔保等領域,形成綜合化經營優勢,積極爭取中票、短融、中債等債務性融資工具發行承銷業務資格,向基金管理、資產管理等市場發展,做大做強同業、投行、金融市場、理財等業務,實現全牌照、多元化發展,轉變經營方式,調整發展戰略,充實資本規模,優化治理結構,加快上市進程,把商業銀行打造成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現代化股份制銀行。支持本地銀行鞏固和夯實基礎,加快創新發展,通過增資擴股、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方式,加快風險處置。鼓勵地方法人機構爭取市場做市商資質,增強市場交易的廣度和深度。[2]3.大力發展農村中小銀行。以股份制為方向,以建立現代銀行制度為目標,全面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加快農村商業銀行組建步伐,到2016年6月底,全面完成高風險農信社改制工作,到2020年,縣級農信社全部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培育條件成熟的堯都農村商業銀行上市。鼓勵發展村鎮銀行,并在鄉鎮設立分支機構。支持優質小額貸款公司轉制成村鎮銀行。4.規范發展準金融機構。按照“控制總量、注重質量、合理布局、防范風險”的要求,提高準入門檻,完善制度設計,加強行業監管,促進融資擔保機構、再擔保機構、小額貸款公司等準金融機構健康發展。扶持大型融資性擔保機構做大做強,鼓勵中小融資性擔保機構增資擴股,逐步形成省市縣三級融資擔保服務體系。加快再擔保機構設立,發揮再擔保機構提供增信和分擔風險的功能。規范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拓展面向“三農”及小企業的融資服務。5.穩步發展新型金融業態。吸收、借鑒各種新型金融服務模式和產品,穩步發展互聯網金融,與電商龍頭企業密切合作,穩妥發展第三方支付、眾籌基金、P2P和互聯網理財等業務。支持中國煤炭交易中心開展煤炭現貨交易,積極推動場外衍生品交易,拓寬交易品種,逐步建設成為區域能源交易現貨和期貨市場。推進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中心建設。推動各市設立城鎮化私募基金和各類產業發展基金。6.積極發展地方保險機構。加快中煤財險增資擴股和網點布局,拓寬服務領域,打造全國保險品牌。加快成立人身保險法人機構。積極引進健康保險、養老保險、責任保險、汽車保險、信用保險、農業保險等專業性保險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地區探索建立村鎮保險公司,鼓勵發展相互制、合作制、專業自保等新型保險企業組織形式。7.支持其他地方金融機構發展。支持金融租賃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增強經營活力。做大做強期貨公司,壯大現有財務公司,繼續支持大型企業集團組建財務公司,加快組建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二)加大金融市場創新。1.穩步擴大社會融資總量。一是擴大信貸規模。加強與全國各銀行機構總行的戰略合作,充分發揮信貸投放主渠道作用,積極擴大信貸投放和資金配置。支持銀行業機構通過跨業跨區銀團(社團)貸款、票據市場運作、發行大額同業存單、綠色金融債券等方式籌集信貸資金。綜合利用再貼現、再貸款等政策工具,放大放貸能力。二是加快發展直接融資。擴大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超短融及其他債務性融資工具發行規模。繼續做好企業債券和公司債券發行工作。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在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以及境外市場上市。通過公開增發、定向增發、配股等方式,發揮上市公司再融資功能。出臺專項改革措施,加快推動中小企業股份制改造,為進入資本市場融資創造條件。加快股權融資發展,豐富直接融資手段。三是推進險資進入。加強與國內大型保險機構的戰略合作,拓展保險資金投資領域,鼓勵保險資金投資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非上市公司股權,參與企業戰略重組。2.大力發展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按照管理科學、運作規范、功能健全、風險可控的原則,提升股權交易中心功能,近期目標是將其打造成為中小企業投融資平臺,中遠期目標是建成以資本要素為特征的金融綜合交易平臺,加快建立與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雙向“轉板”機制,探索赴滬、深證券交易所延伸掛牌的路徑。大力培育掛牌企業主體,發展壯大合格投資者隊伍。創新交易品種,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私募債,逐步推出固定收益類、私募債券和資產證券化等新產品。3.加快發展期貨交易市場。廣泛開展期貨市場宣傳與培訓,進一步提高企業對期貨市場的認知和參與程度。充分發揮現貨交易的優勢,完善市場功能,加快發展期貨交易。支持實體企業開展套期保值,發揮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分散風險、套期保值和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3]4.統籌規劃要素交易市場建設。合理設計要素市場品種結構、數量規模和區域分布,促進要素交易市場規范有序發展。加快發展金融服務平臺,用市場化手段為資金供需雙方提供優質服務。依法處置地方金融機構不良資產。促進物權、股權、債權、知識產權等各類權益產品在產權交易中心平臺交易。加快推進股權、農村產權、集體林權、知識產權、碳排放權、土地交易、能源交易等要素平臺建設。5.拓寬保險服務領域。一是探索設立再保險金融機構、小額保險公司。支持保險機構加快發展養老、醫療、疾病等商業保險,大力拓展企業年金業務。支持保險機構在做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承辦工作、實現全覆蓋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城鎮職工大病保險承辦工作。鼓勵各級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委托具有資質的保險機構開展養老、醫療保險經辦服務。積極申報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鼓勵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投資養老服務業。二是推動煤炭行業實行商業保險與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保險化配套改革試點,創新煤炭安全責任保險發展模式。探索建立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醫療、高危行業安全生產等地方性強制責任保險制度。加強對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的管理與運用,切實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權益。試點開展巨災保險,建立巨災保險制度,積極探索對地震、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災、農業旱災等巨災的保障模式。三是加快發展“三農”保險。積極開辦棉花、馬鈴薯、育肥豬等國家政策性保險業務。大力發展政策性農村房屋保險。四是引導保險資金通過股權、債權等方式投資交通、通信、能源、農村水利等基礎項目建設,參與棚戶區改造、城鎮化建設和國有大型企業、金融企業重組改制。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支持企業“走出去”。6.引導民間融資健康發展。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新興戰略行業等領域。鼓勵民間資本發起或參與設立創投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產業基金等。爭取國家政策支持,推進民營銀行試點。在民間資本活躍、有一定規模經濟輻射效應的地區,試點借貸登記服務中心,為民間資金借貸提供登記、合約公證、資產評估等服務,推動民間融資“陽光化”。建立健全民間融資監測體系,加強民間融資動態跟蹤和風險預警工作,堅決遏制脫實向虛和非法集資。(三)提升金融服務水平。1.加大對重點行業和領域的金融服務能力。加大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的金融支持。重點支持先進裝備制造業、現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業、特色食品工業等新興產業融資。重點加大對推進煤炭科技創新和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的金融服務,推動煤炭革命。保證重點在建續建工程和項目的合理資金需求。支持民生工程建設。培育新的產業增長點。進一步發展消費金融,促進消費升級。對產能過剩行業區分不同情況,落實差別化的資金扶持政策。推動金融支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創新城鎮化建設投融資機制,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4]2.加強對科技創新的金融服務。創新金融服務方式,促進科技與金融相結合,通過融資租賃、資產證券化、信托投資計劃、保險資金直投等方式,拓展科技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模式。引導創業和股權投資機構投資科技創新型企業。支持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通過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企業信用債券。支持成長型科技企業完善股權結構,通過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上市或“新三板”掛牌融資。圍繞產業鏈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供銷企業,創新產業鏈融資,提供一攬子金融集成服務。支持科技創新城設立商業銀行專業支行、融資租賃公司、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公司、保險專營機構,吸引私募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機構入駐,在科技創新城形成功能較為完善的金融集聚區。3.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在風險總體可控的前提下,確保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水平、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實施中小微企業成長工程,落實金融扶持政策,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培育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小巨人”企業。引導銀行機構開展動產、股權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推行貸款保證保險服務,多舉措強化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支持企業充分利用人民銀行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積極開展應收賬款抵押貸款業務。鼓勵非銀行金融機構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的信托、保險、租賃等產品。支持中小企業通過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發行集合債券和集合票據、產權市場交易等方式,拓寬直接融資渠道。落實中小企業融資擔保、貼息等優惠政策,發揮各級政府性擔保機構作用,創新擔保方式,滿足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需求。發展小企業出口信用保險,支持小企業“走出去”。4.改善民生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提供差別化服務,更好地履行社會責任。加快發展中小金融機構,通過社區銀行、小微支行和手機銀行等提供多層次金融服務。逐步建立貼近各類客戶需求、靈活多樣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發理財產品,支持群眾增加財產性收入。創建“信合便利店”“農金服務站”,設立“助農取款服務點”“金融流動服務車”,積極開展“兩權抵押”(農村住房、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進一步向鄉鎮以下延伸金融服務,提高廣大農村地區金融服務的覆蓋面和可得性。開展“惠農卡+轉賬電話”村村通工程,讓廣大農民足不出村,在“家門口”享受刷卡消費、轉賬結算、資金匯劃等便利的金融服務。完善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機制,發展針對社會弱勢群體創業、就業、住房、教育等方面的金融服務,擴大貧困學生助學貸款規模和覆蓋范圍。大力發展養老、健康、醫療保險,推進建筑施工、環境保護、產品質量、公共安全等領域責任保險。加大對保障性住房建設、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村莊整治的金融支持。5.提升金融信息化水平。加快發展新金融,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促進金融機構布局重心從物理性網點建設向信息化網點建設轉變。發展現代支付體系,進一步提升以現代化支付系統為主體、各類區域性電子支付系統為補充的電子支付網絡的支付清算能力,提高經濟運行數字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水平,優化企業和居民支付環境。建立地方金融統計體系,為金融工作提供及時準確的統計監測數據。完善地方金融監管信息系統,將信息系統建設、金融業務創新和業務流程再造有機結合,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加強金融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增強競爭優勢。[5](四)深化金融開放與合作。1.加快引進金融機構。鼓勵全國性金融機構在本地增設分支機構。爭取所有政策性銀行在本地設立分支機構。引進外資金融機構來本地設立機構。引進境外知名金融控股集團、主權財富基金、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來本地設立投資基金和分支機構。引進金融機構后臺服務中心,建設功能完備的登記、托管、支付、結算、清算等系統,增強金融基礎服務能力。2.深化與經濟發達地區的金融合作。加強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亞洲投資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的溝通。抓住發展機遇,解放思想,結合實際,找準比較優勢,不斷深化金融合作,加快“一帶一路”金融招商。建立完善與北京、上海、重慶、天津、山東等發達省(市)協同合作機制,積極開展機構、業務、市場、人才智力、風險防范處置等方面的深入合作。3.做好對“走出去”企業的金融服務。鼓勵境內外金融機構提供跨國并購貸款、股權融資服務,建立對外承包工程融資擔保平臺,綜合運用跨境擔保及出口信用保險等金融工具,為企業開展對外貿易、投資和工程承包活動提供有力支持。發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推進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直接投資、外債管理等領域外匯管理改革,擴大外債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提高外債資金使用效率,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業務,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發揮出口信用保險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為企業提供信用保險、資信調查、商賬追收、保單融資等綜合服務。支持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金融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對金融工作的組織領導。一是黨委、政府及時研究解決金融領域重大問題,充分發揮金融工作領導組職能,加強對金融重大事務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健全完善金融管理體制。二是各市要加強對金融工作的領導,成立金融工作領導組,定期研究解決本地區出現的金融突出問題。著力加強各市金融隊伍建設,各市縣要成立金融協調專門機構,配備專門人員,發揮協調、組織和風險處置作用。三是各級政府要將金融改革發展任務納入目標考核,落實責任,加強協調,大力推進。四是各級政府要建立高效的政銀企協作機制,做好日常的銀企對接工作,建立銀企互信新關系,及時處置重大風險事件,妥善處理好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發揮關鍵性作用的關系,促進政銀企協調機制成為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的重要抓手。(二)完善金融業發展激勵機制。各級政府要進一步簡政放權,尊重市場運行規律和金融企業發展規律,優化營商環境。整合財政、稅收、土地等資源,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領和杠桿作用,調動金融機構服務地方發展的積極性。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快成立各類引導基金,通過貼息、擔保、基金等市場手段,發揮好財政資金的增信作用,撬動社會資本投入,放大財政效能。利用金融工具和市場手段,推動財政資金購買保險等金融服務,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管理效率,實現財政資金支持效應最大化。進一步擴大抵質押物范圍,簡化流程,提高注冊登記、房產確權評估和抵質押等業務的效率,為金融機構經營創造寬松環境。(三)強化金融人才支撐。根據本地金融發展的中長期規劃,通過引進、培養、培訓等途徑,建立結構合理、梯次分明的金融人才專業隊伍。一是引進一批高素質的金融人才,快速提升地方金融機構管理水平。二是制定實施金融人才專項培育方案,加快培養本地金融人才隊伍。三是爭取從中央金融部門、金融機構以及金融發達地區交流一批優秀金融干部,到各市任職或掛職。四是加強對各級地方領導干部金融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各級政府運用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四)優化社會信用環境。建立對各市金融環境的考核制度,強化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建立省、市、縣三級金融機構不良貸款考核制度,加大對逃廢債失信行為的打擊力度,形成失信必懲的機制和氛圍,將金融生態指標納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體系。依托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加快與司法和其他執法機構資信的互通,向社會開放征信體系。努力構建功能完備、分工明確、運行高效、監管有力的社會信用體系,培育誠實守信的社會文化。(五)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監管體制。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的意見》(國發〔2014〕30號)精神,逐步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監管機構,完善符合本地實際的金融監管體系。各級政府要承擔區域性金融機構的監督管理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健全金融業綜合統計和分析制度,強化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建設,逐步將各類市場主體納入監測范圍。(六)加強金融風險防控。金融機構要恪守職責,依法合規經營,運用法律手段防范和化解風險。金融監管部門、司法系統和地方政府要加強工作協調,增強金融監管合力。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欺詐、非法證券期貨、非法金融機構和其他各類違法行為。依法合規,加快金融風險處置,防范可能出現的新的金融風險。切實做到對各類風險早發現、早預警、早處置,嚴守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作者:高瑞 單位:河南省鹿邑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
- 上一篇:中國金融改革策略研究
- 下一篇:亞投行對國際金融安全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