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策略
時間:2022-06-18 02:44:05
導語: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我國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分析
(1)農村村民的生態環保意識相當薄弱。假如我們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角來分析環境意識,可理解成人與自然環境關系反映出來的社會思想、理論、意志等觀念形態之總和。文化素質與思想觀念可謂是決定人的行為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農村地區的教育水平總體上較為滯后,農民群眾的文化程度有限,環境保護的意識相當淡薄。對于眾多農村群眾而言,環保還是一個人們并不怎么熟悉的詞匯,而環境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也不是很顯著。
(2)生態環境管理體制不夠完善。當前,我國市、縣兩級設有專門的環境保護部門,主要負責的是轄區之中的環保工作,而鄉鎮一級政府則普遍設置了行使環境管理職能的機構,一般情況下只是由一位副鄉長分管,另設一位兼職環境保護管理人員。但是,隨著我國鄉鎮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國土與規劃等部門實施垂直管理之后,很多地方名義上兼職的環境保護管理人員已經名存實亡,鄉鎮與村組的環境保護工作陷入到停頓之中,而各市(縣、區)環境行政部門往往因為中心城區的環境管理任務十分繁重而將工作的重心放在中心城區上,因而也就缺乏足夠多的精力來強化對農村地區生態環境管理與建設,從而讓農村環境管理顯得極其薄弱。同時,農村地區的環保投入也嚴重滯后,不僅農村地區鄉鎮的可支配收入相當有限,無法承擔起治理環境需要的各類工作經費,而且本區域范圍之內的環境污染治理資金一直都用于城區之中的大型公用設施以及重點工業污染企業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方面,對于郊區生態環境治理往往只局限于城鄉結合部環保項目建設上,在農村地區的生態環保投入就更少了。
(3)農村生產經營方式較為粗放。在資源相對稀缺的條件之下,生產方式可以說是影響生態環境是否能夠得到持續保護的一個重要的決定性因素。通過資源集約循環這一生產方式能提升資源之利用率,切實降低廢棄物所具有之排放量,進而形成生態環保的外在力量。傳統意義上的粗放型生產的作用與之截然不同,有時甚至還會導致對環境產生破壞作用,進而加劇了生態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巨大矛盾。在單一地追求農產品數量升值與收入增加的背景下,農村地區的化肥用量正在不斷增加,而化肥已成為我國農村面源污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此同時,我國還是農藥生產與使用的大國,農藥是導致面源污染的另一重要原因。我國城市工業生產中所產生的"三廢"以及市民生活之中所產生的廢物往往沒有經過合理的處理就排入到環境之中。當前,大量工藝十分陳舊、設備相當簡陋、能耗比較高、污染又重的企業由于在城鎮之中無法立足,這也導致了農村環境管理的力量極為薄弱,而鄉鎮企業又有很多屬于重污染型企業。就企業自身狀況而言,大多數企業并無專業的污染防治設施設備。同時,鄉鎮企業也未能形成規模化經濟,難以承擔污染治理的相應費用。同時,我國鄉鎮企業在改革開放之初就一哄而上地進行大發展,因而也就沒有相應的配套技術經濟政策進行合理的引導,這就會無可避免地產生盲目性與隨機性,展現出多、小、散等狀況,因而在布局不盡合理,不利于對污染施行集中化治理。
(一)通過宣傳教育以提升農民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
提升我國廣大農村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這是切實解決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從而實現農村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環境全面協調發展之基礎,同時也是判斷我國農村社會不斷進步與文明程度持續提升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農村群眾的生態環保意識還相當薄弱,主要集中于以下兩個層面,也就是農村人民群眾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相當薄弱,鄉鎮和村級管理者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相當薄弱。為了轉變其思想觀念,提升農村總體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應當考慮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1)要強化對鄉鎮管理者在法律法規以及相關知識上通過宣傳教育,運用鄉村法律大講堂、環保法律法規宣傳等多種方式方法,邀請環保部門以及普法機關送法下鄉和送知識下鄉,結合被動式學習與主動式學習,將單一強制性學習方法轉換成為多種學習方法,讓廣大農村管理者能立足于學習法律法規以及環保知識,實現有效轉變思想認識和牢固樹立起生態環保意識之目的。
(2)要明確創新對于廣大群眾的生態環保知識宣傳普及思想轉變的作用,一定要以知識掌握為其基礎,運用生態環保知識之普及,可實現人的思想意識之轉變,并且最終切實改變人的行為習慣。傳統意義上的生態環保知識宣傳普及的形式太過簡單,成效也不夠顯著,這就需要結合我國農村群眾的生活習慣,有針對性地實施環保知識宣傳以及普及。可依據各地文化習慣與生產、生活特點,在全面實施宣傳教育的基礎之上,應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所有能夠運用的媒體方式,全面運用聲、光、畫等多種方式,把生態環保的相關法律法規與科普知識、戲曲、雜技表演等演藝活動加以結合,積極宣傳農村環保知識以及政策法規,從而讓人民群眾能夠在觀看中進行學習,在品味之中進行學習、在快樂之中進行學習、在潛移默化之中有效轉變人民群眾的思想,從而營造出人人都講環保的良好環境,形成能夠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極佳群眾基礎,并從長遠的目標上形成農村生態環保之心理屏障。
(二)應用行政、經濟及法律等手段創建農村環境監督機制
依據當前農村環境的現狀,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當始終堅持環保優先之原則來進行農村環境的綜合性整治。應當以農村環境規劃為其基礎,全面吸收一些地區在工業化、城市化中之教訓,全力抓住規劃這一重點,將其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之轉變、鄉鎮布局與村莊建設規劃的結合,制定完善環境規劃,實施新農村居住示范點建設工程。應當以農村小康環保計劃為主要載體,從而建設一大批適合于各地新農村環保和建設的重要的示范性工程。應當以實施環境優美鄉鎮與村莊建設等活動為契機,積極引導一大批具備良好基礎、雄厚實力、生態環境良好的村鎮能夠先達到新農村保護之要求。應當采取規模化畜禽養殖的整體污染整治為主要方向,科學地劃定禁養、限養以及養殖等各種區域,規模化養殖場一定要綜合運用與處置畜禽的糞便,并且在土地能夠承載的范圍之內予以還田。一直以來,我國環境政策上對于農村生態環境的問題不夠重視,因為政策上存在缺失,導致農村環境問題無法得到很好的控制,其中突出表現為城市中心主義之特點,目前污染防治的法律重在城市環境保護,具體適用于農村地區環境建設的專門法律法規幾乎是空白。這就要求我們積極加大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法律法規建設,持續健全我國的農村環境保護法律工作體系。
(三)明確理順農村生態環境管理體系
如今,生態環境保護已經成為我國政府十分重要的職能之一,各級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要充分重視,并且積極履行好自身職責。但是,我國環境保護在部分官員們的眼中始終是發展過程中的次要問題,為了政績。一部分地方不惜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來盲目地追求所謂的GDP數字的增加,從而導致環境的不斷惡化,人民群眾的健康狀況就會深受影響,以至于國家的發展會受到嚴重的威脅。
(1)各地各級環保主管部門應當逐漸將工作的重心從城區拓展與延伸至郊區和鄉鎮。要把城市的近郊和偏離遠鄉鎮等地區全面納入到本地的環境保護規劃范圍之中,并且要確定農村環境保護的各項目標、措施和實施辦法。要全面改革當前的環境管理方式,健全完善本市區域內的環境管理部門,可以設置直屬的環保部門的派出機構,對于外來污染企業則應當以環保"三同時"管理為基礎,嚴格把握好審批關,切實防止出現污染的轉移。
(2)應當在全面考慮理順環境行政管理機制的基礎上,更加堅決地實施生態環境地方行政領導責任體系。要將生態環保列入到對本地區各鄉鎮領導實施政績考核的主要指標,切實推動當地生態環保的關注程度,從而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作出極大的貢獻,讓轄區之中的生態環境在任期之中能夠得到很好保護或得到顯著改善的行政領導人應當給予相應的表彰與獎勵,而對違反生態環保者則要按照法律法規進行嚴肅的查處。
(3)各級財政部門應當增加對鄉鎮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資金投入,對于本區域之中的重點企業進行全面治理,并給予充足的資金保障。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村地區的環境保護問題已經成為十分重要的民生問題,直接關系到我國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關系到我國農村的和諧穩定。有鑒于此,更好地保護我國農村環境,切實改善農民群眾的生存條件,提升農民群眾的生活質量與健康水平,從而實現我國農村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作者:秦曉海 單位:江西理工大學
- 上一篇:道路建設過程中環境保護論文
- 下一篇:環境保護電子檔案特點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