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農產品貿易逆差對策

時間:2022-04-01 10:42:00

導語:淺析農產品貿易逆差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農產品貿易逆差對策

摘要:我國自2004年以來農產品貿易年年逆差。本文分析了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的規模特點、結構特點,分析了農產品貿易逆差的負面影響,并提出了有關對策

關鍵詞:農產品逆差綠箱政策綠色壁壘

一、我國近年農產品貿易逆差的特點

1.我國近年農產品貿易逆差的規模特點

我國近年農產品貿易逆差規模逐步擴大。根據農業部、商務部統計,2004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達514.2億美元,農產品出口額233.9億美元,農產品進口額280.3億美元。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差額由2003年順差23.5億美元轉變為逆差46.4億美元。2005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562.9億美元,其中,出口額為275.8億美元;進口額為287.1億美元。2006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634.8億美元,同比增長12.8%。其中,出口額為314.0億美元,同比增長13.9%;進口額為320.7億美元,同比增長11.7%。農產品貿易逆差進一步縮小,由2005年11.4億美元縮小為6.7億美元,下降41.3%。2007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雙增長。進口增幅大于出口增幅,農產品貿易逆差迅速擴大。2007年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781.0億美元,同比增長23.0%。其中,出口額為370.1億美元,同比增長17.8%;進口額為410.9億美元,同比增長28.1%。農產品貿易逆差40.8億美元,同比增長5.1倍。

2.我國農產品貿易逆差的結構特點

(1)農產品貿易逆差的產品結構

從海關統計數據來看,農產品貿易高額逆差主要緣自谷物(包括大米、小麥、玉米、大豆等)棉花和食糖以及畜禽產品等農產品進出口數量的劇烈波動。

2004年農產品貿易逆差中油產品(包括大豆在內的食用油籽和植物油)、棉花、糧食(不包括大豆)名列前3位,其逆差分別為64.7、31.6和14.0億美元。畜產品和食糖逆差也較大,分別為8.5、2.5億美元。

2005年糧食順差1.22億美元,棉花逆差32.88億美元,油產品81.73億美元,畜產品逆差6.3億美元,食糖逆差2.72億美元。

2006年糧食順差3.32億美元,棉花逆差48.98億美元,油產品(包括大豆在內的食用油籽和植物油)逆差99.64億美元,畜產品逆差8.3億美元,食糖逆差4.87億美元。

(2)農產品貿易逆差的地區分布結構

①從東部、中部、西部的貿易差額分布來看,農產品逆差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

2004年東部地區農產品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總額絕對份額的比例為93.3%,該地區逆差為72.6億美元,在總逆差比例也最大。中、西部地區農產品進出口均表現出順差,分別為14.1億美元、12.1億美元。

2005年東部地區逆差為52.8億美元,中部地區當年農產品順差26億美元,西部地區順差15.4億美元,同比增長27.3%。

2006年東部地區逆差為47.88億美元,中、西部地區農產品進出口均表現出順差,分別為10.54億美元、11.42億美元。

②逆差的省份分布很不平衡。2004年農產品逆差最大的四個省份是北京、江蘇、上海、廣東,其逆差額均超過10億美元,分別為50.82、19.23、14.97、11.30億美元。天津市、廣西、河南省逆差過億美元,分別為47837.1、29226.8、13938.6萬美元。

2005年我國農產品逆差除了北京、廣東、河南下降,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增長。2005年北京市農產品貿易逆差下降最大,其次是廣東,下降了82403.1萬美元,河南下降了11881.7萬美元(占該省2004年逆差的85.2%)。以上逆差縮小構成了全國逆差收斂的主要力量。而江蘇、上海、天津、廣西逆差在2005年進一步擴大,分別比上年增加14216.5、47247.8、11526.9、5497.6萬美元。其中,上海市農產品貿易逆差增幅最大,占該市上年逆差的31.5%。

從全國31個省、直轄市看,僅上海、江蘇、天津、重慶、廣西、江西、河北、山西的逆差比上年擴大(按逆差增加量由大到小排列)。河北、山西逆差比上年分別增加1655.4萬美元、144萬美元。其余24個省、直轄市的農產品貿易平衡變動均促使全國總逆差向零點收斂。除北京、廣東、河南三個省份外,對逆差縮小貢獻較大(逆差縮小或順差擴大量超過1000萬美元)的省份,依次為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南、內蒙古、新疆、陜西、浙江、湖北、海南、甘肅、四川、云南、安徽等省。其中,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分別增加了69659.1、32017.6、31377.2和17774.2萬美元。

3.農產品貿易逆差的貿易方式結構

2004年一般方式逆差29.8億美元,其他貿易方式的逆差15.7億美元,加工貿易方式逆差2.89億美元。其中,進料加工方式逆差0.4億美元。邊境小額貿易方式順差2.1億美元。2005年一般貿易方式出口209.4億美元,進口202.0億美元,順差為7.4億美元,2005年其他貿易方式的貿易逆差在為23.5億美元,加工貿易順差1.79億美元。其中,2005年進料加工方式為2.6億美元順差。邊境小額貿易順差3.0億美元。

2006年一般貿易方式出口238.39億美元,進口222.65億美元,順差為15.74億美元,其他貿易方式的貿易順差在為1.99億美元,加工貿易順差12.12億美元。其中,2005年進料加工方式為8.21億美元順差。邊境小額貿易順差2.94億美元。

二、緩解農產品貿易逆差的對策建議

1.加強對我國農產品及農業的保護,合理限制外國農產品的進口

在進口方面,由于我國的技術標準低于國際標準或無國際標準的動植物檢疫,其他國家不合格的產品因符合我國的標準而進入中國市場,將直接導致我國農業生產面臨經濟威脅乃至生態危機。因此,必須加快我國動植物衛生檢疫標準和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步伐,與國際接軌,對進口農產品采取嚴格的審查制度,在衛生防疫、農藥殘留標準方面嚴格把關,設置“綠色壁壘”,限制農產品的進口。

2.增加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的豬肉、禽肉、蔬菜、水果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優勢,但這類農產品的出口都面臨著來自進口國家,諸如衛生防疫、農藥殘留標準等十分嚴重的非關稅限制。我國的這類農產品往往因達不到進口國的這些要求,而難以出口。要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建立與國際接軌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同時,我們需要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的“綠箱政策”。我們利用“綠箱政策”的重點應放在發展農業科技上,通過農業科技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擴大農產品出口。

3.實施以勞動力換土地戰略,調整產業結構

我們應該向荷蘭和以色列式學習,用勞動力換土地。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而土地資源嚴重稀缺,這決定了我國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部分技術密集型產品生產上有一定優勢,如蔬菜、水果、鮮花、畜產品、水產品等,而在土地密集型產品生產上則處于劣勢,如糧食、棉花、油料

、糖料等。我們出口潛力大的勞動密集型農產品有三類:第一是園藝產品,包括花卉、水果、蔬菜、茶葉、藥材等;第二類是水產品;第三是畜禽產品,包括肉類、奶制品。這些農產品應該成為我們出口的拳頭農產品。按照比較優勢原則,應當把不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除糧食以外)的生產減少到最低安全水平,適當讓出部分國內資源和國內支持,來重點發展那些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的生產。

4.借鑒國際合作運動的經驗,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為了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我們應該在現有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基礎上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社。合作社是市場中介企業組織的一種替代形式,是具有一定社會功能的特殊經濟組織,它使分散的農戶在保持獨立的財產主體和經營主體的前提下,通過農產品的集體銷售或農業投入品的集體購買等交易環節上的聯合實現產前和產后的規模經濟,合作社還在生產的全過程通過提供信息和技術服務使農戶能順利地與市場對接。合作社的重要作用在于將分散的農戶聯合為整體,增強其在市場交易中的談判能力,改變分散農戶的弱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