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中匯率觀

時間:2022-03-09 10:37:00

導語:國際貿易中匯率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貿易中匯率觀

匯率的理論。我國人民幣匯率自2005年7月開始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因此,購買力平價理論就中長期來說應適用于人民幣的匯率。簡言之,購買力平價就是購買同樣一件物品要用多少各自本國的貨幣。例如據美世人力資源咨詢公司2004年的調查,同樣吃1000克菲力牛排在紐約40美元,在上海為190元人民幣,從而可知美元兌人民幣的購買力平價為4.75,又如1000克切片面包北京賣12.4人民幣,紐約則要5美元,其購買力平價為2.48。但是,在采用購買力平價時,要求商品的質量和服務環(huán)境應大體相同才行,因此,英國《經濟學人》編制了一個巨無霸漢堡包指數來反映世界各國的購買力平價,這是因為各地漢堡包的用料質量、包裝、服務環(huán)境基本上相同。2007年2月他們采用廣州的漢堡包價格計算出的美元兌人民幣的購買力平價為3.42,而當時的實際匯率為7.8。然而,單個商品是不能反映整體的購買力平價的,為此國際機構在編制購買力平價時要采用更多的一攬子商品,如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是采用2500種貨物和服務(34種政府,教育和醫(yī)療行業(yè),186種器材貨物和20項建筑工程)來編制各主要國家的購買力平價。世界銀行按1000多種商品價格計算的2005年美元兌人民幣的購買力平價為3.4,倒是和漢堡包的指數接近,它與世界銀行以前在2001年計算的該項平價為1.74相比實際匯率更向購買力平價靠攏。然而,不同的人會對一攬子有不同的含義,因此他們各自編制的購買力平價也不會一樣,如國內學者計算出的人民幣兌美元的購買力平價1999年為4.57,日本學者計算的則是5.64,可見各方的這一數值有很大差距。

關于使用購買力平價學說的爭議,據學者指出這是由于它本身所嚴格的限制性假設條件所致,1.必須滿足一價定律成立的條件,即商品具有較高的同質性,商品交易市場是完全自由的,國際市場統(tǒng)一化且不存在各種管制和貿易保護;2.衡量商品的一攬子商品的種類一定要相同,而且同種商品在藍子中的權重也要相同;3.可貿易商品和不可貿易商品的假設,在購買力平價中不考慮不可貿易商品;4.國際商品的流動對匯率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即不考慮國際間的資本流動。而這些假設條件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尚不能被全部滿足,尤其是轉軌過程中的發(fā)展中國家,包括從計劃商品經濟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國,后者雖然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但國內的市場化程度尚不發(fā)達,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價格尚不能全部市場化并和國際市場同步化,供求也受到一定限制,尤其是金融市場開放程度低,資本項下的外匯尚不可自由兌換,某種程度失真的商品價格和貨幣價格使購買力平價學說在使用上受到限制和批評。盡管如此,它仍有其合理和科學的基礎。有學者研究指出在國際交換中真正決定貨幣購買力的是貨幣價值,這里貨幣(紙幣)的價值不是貨幣本身的價值,而是貨幣所代表的,以其標價的商品的價值,并認為不論以什么貨幣來標價,或者說,不論其價格高低如何,一國一基準攬子商品的價值與他國一基準攬子商品的價值都是相等的,也即相同的商品具有相同的價值,這個價值就是國際價值。看來,購買力平價實際是兩國商品價值之間的比值。有學者認為馬克思的勞動價值學說包括其國際價值學說是購買力平價學說的科學基礎。根據貨幣是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必然產物,貨幣從一般商品分離出來作為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的角度來看,在兩種貨幣之間的交換中,實際上一種貨幣作為世界貨幣仍起到一般等價物的作用,而另一種貨幣則是一種普通商品,例如,在美元兌人民幣的交換中,人們是用多少人民幣去買一件美元(作為單位商品),這時人民幣在執(zhí)行貨幣職能的支付手段,而美元則是一件普通商品,反之,是人們用多少美元去買一件人民幣,這時美元在執(zhí)行貨幣職能的支付手段,而人民幣則是一件普通商品。因此是否可以認為即時匯率是貨幣的價格,購買力平價是貨幣的價值。

按照價值規(guī)律的表述,商品的價格是圍繞著商品的價值在供求的影響下上下波動,當價格和價值相一致時,人們稱之為均衡價格。從貨幣也是一種商品的角度來看,那么貨幣的匯率(價格)也應是圍繞著貨幣的購買力平價(價值)在供求的影響下上下波動,當兩者一致時,可稱為均衡匯率。這里所說的“上下波動”就是指價格背離價值的一定幅度,學者們用“偏差程度”來表明購買力平價和實際匯率之間的差異。他們發(fā)現在發(fā)達國家中,匯率與購買力平價的偏差程度較小,大部分國家在20%以下(在1999年時日元為29.6%,加拿大為25.5%)。在經濟轉型和發(fā)展中國家來說其偏差程度較大,多在50%以上,原東歐國家多在100-200%,俄羅斯為344%。發(fā)達國家偏差小表明它們市場經濟高度發(fā)達,市場化程度高,大多數商品的價格市場化,其偏離度通常只是貨幣本身受供求的影響所造成的方向上有上有下,即正偏差或負偏差,當超過一定幅度后會向價值回歸;而發(fā)展中國家市場經濟發(fā)展水平較低,政府管制較多,商品機制不完善,商品價格扭曲現象較為嚴重,與國際市場價格脫離,其偏離度都是單向的,即其本國貨幣都是長期被嚴重低估的,中國的人民幣就是如此。根據世界銀行的計算,從2005年美元兌人民幣的購買力平價為3.4,實際匯率為7.77,其偏離度為128%,而2001年時世界銀行計算的人民幣購買力平價為1.74,按當時的匯率計算其偏離度高達380%。人民幣購買力平價的偏離度大幅下降,正是表明了我國改革開放正在逐步深化,市場化程度正在加快,可貿易商品品種和數量擴大和增加,其價格更接近于國際市場從而使購買力平價價值提高;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國的金融改革步伐在加快,外匯匯率機制形成正向適應市場需要轉換,人民幣開始逐步升值。更重要的是當一國經濟高速發(fā)展時往往伴隨著該國貨幣對其他國家貨幣的升值,這是一個普遍規(guī)律。

二、美元本身的貶值要求

在匯率中一國貨幣的升值必然伴隨著另一國貨幣的貶值,反之,亦然上面是從人民幣自身升值要求來分析,現在要從美元本身要求貶值角度來分析。從表面上來看,是人民幣被低估了,而實質上來看,則是美元被高估了,不是人民幣應升值,而是美元在貶值。在以美元為本位的世界金融體系下,美元貶值表現為對其他貨幣的相對升值,在該體系中,美元總是處于多發(fā)行貨幣的狀態(tài),美國可以開動印鈔機發(fā)行大量美元來適應其過高的國防開支(如伊拉克戰(zhàn)爭要花費4000多億美元)和提高其本國國民的福利待遇,從而形成其赤字財政政策。2005年美國的財政赤字達到4270億美元,2007年,美國的財政赤字為1628億美元,為了滿足其經濟發(fā)展的需要,美國大量進口外國商品從而形成巨額外貿逆差。據報道,美國貿易逆差2005年為7258億美元,2006年為7600億美元,2007年為7116億美元,連續(xù)多年每年逆差高達數千億美元。據外國學者研究說美國的經常帳戶逆差早在幾年前已累計達到3萬億美元,美元本位制使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務國。據美聯儲的數據,美元的60%在境外流動,亞洲各國的的外匯儲備約為3萬億美元,而石油輸出國的石油美元增長速度甚至比亞洲更快。另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6年底以前的統(tǒng)計,各國中央銀行持有美元頭寸約4.8萬億美元,過多的美元發(fā)行量必然會使美元有貶值要求。實際上自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協(xié)議崩潰以來,數十年來美元始終是處于貶值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長期說來是趨于貶值。例如,1972年時每盎司黃金為38美元,而2008年3月卻達到了1000美元,可見美元貶值幅度之大。歷史經驗表明當美國經常項目逆差龐大時美元就出現貶值,而每次美元貶值都存在一個特點,即哪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得快,誰的競爭力改善得快,它就對誰定向貶值。上世紀70年代的西德馬克,80年代的日元和臺幣都是如此。例如,1973年一美元兌換360日元,1985年廣場協(xié)議前為1:243,在日本被迫簽訂廣場協(xié)議后的1987年日元升值到1:150,1995年日元最高升值到1美元兌85日元。自2001年以來,這一輪由于連年的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不斷擴大的趨勢尚未從根本上改變所引發(fā)的美元貶值,正是因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而把矛頭指向了人民幣。

美國2007年的經常項目赤字(逆差)金額達到7116億美元占其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5.7%,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08年美國該項比重為5.5%。有學者撰文稱:“很多人認為美國能夠承受的貿易經常項目逆差為占其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3.5%”,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要使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到過去30年的水平即3%左右,為此美元兌美國主要貿易伙伴貨幣必須繼續(xù)貶值15%,而更多分析師認為美國將因這一貿易的巨大失衡而貶值30%-50%。另據學者研究美國對其它國家的負債仍然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根據經濟學理論這種局面無法長期維持下去,必然要靠美元大幅度貶值來恢復正常,這意味著美元的貶值趨勢仍將繼續(xù)。

最近美國由于其國內房地產市場泡沫破滅引發(fā)了次級債危機并由其延伸到信貸危機,這引起了世界對美國會進入另一次經濟衰退的憂慮,這種憂慮使原本由于雙赤字所引起的美元貶值更為嚴重,人們對美元的信心開始動搖。有消息說俄羅斯大幅度地削減外匯儲備中美元的資產比重,從85%下降到45%,瑞士央行也有同樣舉措。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tǒng)計顯示,2006年第四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比重由第三季度的65.8%降至64.7%,2007年第一季度又降至64.2%,跌到18年來的最低水平。據蘇格蘭皇家銀行的調查,2006年末全球47家央行中15家減少了外匯儲備中美元的比重,另外,在石油輸出國中也有國家主張不用美元計價,而改用歐元,由于信心的動搖,全球對美元的需求會下降,這更會加劇美元自身要求貶值的趨勢和幅度。

三、人民幣尚不具備長期大幅升值的條件

人民幣升值的終結會在哪里?會不會向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各國概況》(CIATHEWORLDFACEBOOK)估算的2007年人民幣兌美元的購買力平價為3.51的水平不斷靠攏呢?筆者認為購買力平價的價值是表明一種趨勢,今后一年人民幣還會溫和持續(xù)升值,但在更長的時期中人民幣將會打破單向運行的趨勢,形成有升有貶的區(qū)間波動。

正如前面所述,購買力平價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下的兩國貨幣的均衡價值,它的運用具有很多限制條件,而這些理想狀態(tài)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第一,購買力平價考慮的條件之一是國際商品的流動對匯率的形成具有決定性作用,即不考慮國際間資本流動,但在國際資本市場高度發(fā)達的今天,國際游資及對沖基金非常活躍。國際市場中金融資本的流動所占比重并不遜色于國際間的貨物貿易。近幾年來,國際資本看好中國經濟發(fā)展和人民幣升值,因此大量熱錢流入中國。今天的游資流入同樣會造成今后資金的流出,因為當中國資本市場不能給他們帶來高于他國市場的利潤時資金自然會撤離中國。第二,購買力平價的另一個理想狀態(tài)要求國際市場是統(tǒng)一化的且不存在各種管制和貿易保護。目前國際油價已高達130美元/桶,而我國為了控制CPI,抑制輸入性通貨膨脹,國內成品油價格一直沒有上漲。目前仍控制在55美元/桶左右的水平。另外,我國水價和電價都還沒有達到市場化。根據國家信息中心2007年11月的報告認為:“如果包括飲水和污水處理二項,中國水的全部成本將達到5-6元/立方米,部分地區(qū)可能會到10元/平方米。”但是現在中國36個大中城市的供水價格平均為1.67元/立方米,即使考慮到平均不到1元的污水處理費,保本水價應該在3元/立方米。同樣我國電價也是實行限價制度的,煤電聯動尚未實施,大部分電廠仍處在虧本生產的狀態(tài),所以我國尚有一些商品未完全市場化。

由于目前我國的實際匯率與購買力平價概念中的均衡匯率差距較大,因此人民幣還有升值空間,但在不久的將來,隨著以下幾種情形的出現人民幣單向升值之路將會終結。

1.據估計,我國出口占GDP的15%-20%,應該說我國經濟的對外依存度是相對較高的。我國目前實施了以上一些限價措施,目的是為了控制國內CPI,但在無意中實際降低了出口產品的生產成本,增強了我國出口競爭力。同樣也是由于這些非市場化因素,延緩了中國經濟的轉型:從外向型轉向內向型,即轉向更加重視國內消費和服務的模式。這種延緩也使中國經濟在全球經濟下滑的形勢下變得比較脆弱。現在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發(fā)生,美國國內需求下降。由于美國人習慣借錢消費,一旦消費需求下降,經濟增長亦停下來,因此美國經濟極有可能呈“L”形,即未來幾年GDP極低增長。同時歐洲經濟也有放緩趨勢,如德國工業(yè)訂單從2008年1月以來已連續(xù)四個月下降,這表明該國出口貿易正在失去增長動力。各國經濟衰退的出現必將加劇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到時中國出口增長會走向疲軟。這樣,中國經濟的一大塊利潤將會減少,這必將引起國內整體經濟的增速放緩,失業(yè)率上升,為了維持國內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我們到時只有控制人民幣升值。

2.另外一個終結人民幣升值的原因是國際油價并非短期就會回落,這些持續(xù)的輸入性通脹國內無法通過增加供應的方法來加以消化,同時也不可能長期保持國內油價低于國際市場價格。如果讓油價,水價,電價全部市場化,那么國內的物價水平需要大幅度提高,按照相對購買力平價,人幣國內購買力平價也需要向上修正,這將導致人民幣升值之路有可能被提前終結。

總之,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為了他們的本國利益希望人民幣大幅快速升值,但在人民幣升值的問題上我們應充分考慮到匯率變動要有利于國內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要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主動把握匯率變動的方向和節(jié)奏,爭取在“貨幣戰(zhàn)爭”中占優(yōu)勢地位。

參考文獻:

1.項蘭捷、張秉文《購買力平價理論與人民幣匯率實證研究》[J]中國外匯20007.10

2.戴世宏《一攬子匯率的理論與實踐》[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8

3.吳言《漢堡包指數求解經濟迷團》[N]國際金融報2004-10-27

4.史萬鈞《國際金融業(yè)務》[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4-1

5.王玲《基于購買力平價(PPP)的中外經濟實力比較》[J]世界經濟2002-7

6.《2005InternationalComparisonProgram》WorldBank2007-9-14

7.JohnJ.Tkacik,Jr《China’sSuperpowerEconomy》HeritageFoundation2008-1-1

8.何向陶、勞建光《貨幣銀行學》(修訂本)濟南大學出版社19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