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WTO對汽車工業影響
時間:2022-04-01 02:47:00
導語:淺析WTO對汽車工業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入wto對我國汽車工業既是挑戰,又是機遇。關稅方面,在短期內和局部領域會給我國汽車工業帶來陣痛,但加入WTO將引起我國汽車產業政策、規則方面的調整,對我國汽車工業的影響是深刻、長期和全面的。如果我們因勢利導,加大調整和改革力度,在有限的保護期內,盡快融入世界汽車市場的大格局中去,可以使我國汽車工業走上健康發展道路。
一、WTO有關汽車方面的主要條款與我國汽車工業產業政策的比較
1、WTO有關汽車方面的主要條款
貨物貿易方面的條款:國內稅和其他費用在汽車銷售、購買、運輸、分配或使用諸環節對國內產品和進口產品一視同仁;取消進口數量限制,以近三年實際平均進口量作為過渡期,以第一年發放的配額量為基礎,年增長15%,直至2005年取消配額,汽車貿易量的進口基數是60億美元;從2000年起關稅每年下調10%,2006年前整車進口關稅平均降至25%,零部件進口關稅平均降至10%。
貿易技術壁壘方面的條款:《貿易技術壁壘協議》(簡稱TBT)規定推行強制性技術規格、非強制性技術規格和產品認證制度,但該協議在“在各方同意的國際標準中,對旨在保護發展中國家使用的特有技術生產方法和生產過程中的技術規定、標準和測試方法存在根本差異的,不應予以使用”。
投資與技術轉讓方面的條款:WTO從2001年開始執行與貨物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協議(TRIMS),該協議規定:不得規定國產化比例;進口與出口不得掛鉤;不得限制進口部件總成裝車;不得以外匯平衡為理由限制進口;不得規定出口數量;可拒絕執行強加上述要求的合同。
服務貿易方面的條款:必須提供市場準入渠道,允許跨國資本自由流動;不得采用數量配額和壟斷專營方式限制國外供應商數量;不得進行服務貿易總額或資產總額的限制;不得實施股比與投資總額的限制;不得對法人形態進行限制;禁止向本國服務商提供補貼;必須實行國民待遇;必須給予最惠國待遇等。
2、我國汽車產業現行主要政策或規定
貨物貿易方面:對進口汽車有數量限制,并征收10%的消費稅,15%的車輛購置費;整車進口平均關稅為55%,其中,轎車、輕型車整車進口征收80~100%的進口關稅,零部件進口平均關稅為35%。
進口車價主要由整車到岸價、消費稅(5%至8%)、增值稅(17%)、關稅(80%至100%)構成。
服務貿易方面:外資不得進入中國汽車服務領域,如進出口、融資、保險、租賃等;生產汽車、摩托車和發動機產品的中外合資、合作的外方股權比例不得高于50%;規定法人形態,在整車與發動機領域不得以獨資形態出現;外商不得獨資在我國建立客運和貨運運輸公司。
投資與技術引進方面:規定國產化率,并根據國產化率制定進口關稅的優惠政策;鼓勵出口政策;引進技術的審批必須考慮國產化要求,否則不予批準。可以看出,WTO中的主要條款與我國現行汽車政策之間矛盾的焦點在于市場準入方面,我國現行的汽車產業政策或規定在投資、技術、服務、貿易等領域限制國外企業的進入,恰恰與WTO的基本原則相對立。
二、加入WTO對我國汽車工業的影響
1、關稅調整的影響
關稅調整包括整車和零部件兩個方面。
整車方面:目前我國進口轎車價格是由到岸價、消費稅(5%~8%)、增值稅(17%%)、關稅(80%~L00%)所構成。以上綜合稅率按車輛檔次(排氣量)的不同,從121.68%至154.35%不等。另外,還包括商檢費用、運輸費用、金融費用以及選裝件價格、經銷商費用和諸如許可證轉購等其他的費用。以進口一輛排氣量為2.2升、到岸價約為15萬元人民幣的豐田佳美轎車為例,其消費稅為8%、增值稅為17%、關稅為80%,那么綜合稅率應為129%。以15萬元乘以129%等于19.5萬元。再加上金融、商檢、經銷等其他環節的費用約8至10萬元,這輛車的實際價格至少在42萬元以上,至少比到岸價高出27萬元人民幣。
過渡期后汽車整體關稅可能下降至25%,但不會所有車型稅率都為25%。轎車關稅有可能會比其他車型高一些。加上增值稅、消費稅、正常的銷售利潤等,轎車整車價格不會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樣大幅度下跌。在一輛國內實際價為42萬元的轎車中,關稅只有12萬元,約占30%。即使2006年中國進口車關稅降至25%,這輛車的國內實際價最多不過降低9萬元。況且,我國的關稅減讓是分階段實施的。從價格角度看,目前我國轎車的價格普遍低于同類進口車型,加入WTO后價格對國產轎車的沖擊是有限的。
國家開發銀行支持的天津夏利、長安奧拓等微型轎車,國外市場同檔次轎車的平均價格約為5000美元左右。而夏利、奧拓的部分車型1999年以來已降至5萬元人民幣以內。從價格上相比,即使入世六年后,國產微型轎車也并不懼怕進口的同類車。而國家開發銀行支持的一汽大眾捷達、神龍富康等中檔轎車,國際上同檔次車的價格約8000美元,按照目前關稅及匯率計算,報關后價格約合人民幣15.1萬元,稍高于上述國產車型價格;按加入WTO六年后的關稅及現有匯率計算,國際上同檔次車報關后的價格約合人民幣10.5萬元,低于上述兩種中檔國產轎車目前的價格。可以這樣說,加入WTO后轎車排量越大,級別越高,價格優勢就越不明顯。國產與進口轎車在技術水平和質量水平方面差距很大,國外轎車品種、規格之多,對消費需求不同層次的覆蓋面之廣,是目前國產轎車所不能比擬的。據有關調查顯示:國際同類產品價格即使高于國產車,20%左右的消費者仍將購買進口車;進口車價格與國產車基本持平時,將有80%的消費者購買進口車。因此,一旦“入世”,中國汽車市場將會受到價格與品質因素的雙重影響,而不單單是由價格來左右。這是進口汽車沖擊國產汽車的最主要因素。
零部件方面:加入WTO以后,零部件進口平均關稅將由目前的35%降至10%。隨著轎車整車市場的競爭日趨加劇,也會要求其配套件同步降價。在選擇配套件時,將逐步采用國際通行的競爭定點。比較采購原則,配套價格一般僅比國際價格高3~5%,原來配套零部件企業獲得的較高額利潤將不復存在,許多企業已經出現或即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
我國汽車零部件工業總體滯后主機的發展,基礎薄弱。其原因:
(1)投資嚴重不足,投資比例不合理,我國汽車工業對主機的投資遠大于零部件。“六五”、“七五”、“八五”期間對零部件的投資僅占汽車工業總投資的30%左右。國際零部件企業一般都有幾百萬套(件)產量,為多家整車企業配套,而國內零部件企業,即使是國產化搞的最早、規模最大的上汽集團,也不過是幾十萬(件)產量。大多數零部件企業沒有形成規模經濟,普遍成本高,效益差,基本不具備國際競爭力。
(2)結構極不合理,幾十家企業生產同一類零部件產品,產品水平不高,生產規模,許多企業鑄、鍛、沖、機加工、熱處理、總裝等樣樣具備,“小而全”難以形成經濟規模。
(3)產品和工藝水平不高,引進車型國產化緩慢。許多工藝難點仍未突破。一些高新技術產品尚屬空白,關鍵件難以國產化。
(4)產品開發能力弱,難以適應整車更新換代要求。
2、投資與投資政策
加入WTO在投資與投資政策領域對我國汽車工業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對現有投資的沖擊,投資政策變動引起的中外合資企業中控股權的爭奪,以及外國獨資企業與中資企業、合資企業的競爭。
在投資政策方面,目前我國《汽車工業產業政策》中對投資有嚴格的限制,加入WTO以后,這些限制遲早要取消。
從宏觀的角度看,股權比例和法人形態等方面限制的取消,意味著中方將讓出汽車企業的主導權。因為即使在目前規定法人形態與股權比例的條件下,外方仍始終控制著技術產品的主導權,對合資企業在技術方面的授權和轉讓極其少。股權比例限制的取消,使中方在合資企業中的發言權更小,而法人形態限制的取消將使外方掌握除在市場、金融方面之外的全部權利。這樣,我國汽車工業將可能成為國際跨國汽車公司的生產、消費地。
從微觀的角度看,投資政策調整的影響并非完全對我國汽車企業不利。原有的投資政策實際上抑制了合資企業的技術創新,保護了外方投資者,用行政手段規定股權比例或讓出一定市場的方式直接強制要求外方輸入技術,這在短期內是有效的,但在極其有限的競爭空間內,技術的輸入不僅是有限的,且輸入技術的“品質”大都是次優、甚至是已經淘汰的,技術轉讓費和技術引進費也是極其昂貴的,產品更新周期大大長于跨國公司。投資政策的調整將使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加充分,產品更新換代更快,真正形成技術創新機制。
零部件與整車不同,國家只是對關鍵零部件有股權比例與法人形態有限制,目前我國零部件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充分主要不是來自外方,而是來自地方與汽車集團對零部件市場的分割。因此,加入WTO以后,對我國現有零部件行業的“散”、“亂”、“差”進行“整合”在所難免。在現有市場份額下,不僅外資不愿進入,而且己有的一批規模不經濟、缺乏競爭力的外資企業,外方考慮的首先不是發展,而是退出的問題。對于有實力的外資企業,將可能在市場整合的過程中隨著市場的集中逐步拓展。零部件的整合對我國零部件企業,特別是具有較高技術水平、較強經濟實力的企業是有利的。
3、產品與市場和技術
產品方面:我國現有轎車產品都是引進國外的車型,其中上海別克、廣州本田、一汽大眾奧迪A6、神龍富康、上海大眾帕薩特B陷等具有90年代水平,其余如普通桑塔納、捷達、夏利、奧拓等屬80年代水平。具有90年代水平的轎車目前在我國保有量很少,而保有量大的幾種車型在發動機工況、節能、安全、環保、電子技術應用等方面,與現代轎車相比存在許多不足。
技術方面:加入WTO以后,我國的汽車技術開發面臨著艱難的抉擇。一方面,基礎研究、基礎儲備特別是缺乏技術開發帶頭人,邊際成本大大高于國際汽車企業;即使產品開發出來了,又將面臨市場問題,開發高成本形成的產品高價格難以同國際產品相抗衡。目前一汽、東風公司等,雖然在國內汽車行業中屬技術力量較強的,但自主轎車開發能力與國際水平差距大。一汽多年來,只開發了紅旗轎車,而其他廠家尚無成熟的轎車產品上市。上汽總公司雖然建立起合資性質的技術開發機構(泛亞技術中心和大眾技術中心),但其技術產權仍掌握在外方,仍培育不了自己的技術開發能力。我國汽車行業的技術開發只有少數局部的開發實踐,沒有完整的現代化的轎車整車開發技術,許多開發實質上還是仿制。市場方面:加入WTO以后,我國汽車產品的生命周期將大大縮短,像普通桑塔納那樣近18年的產品生命周期將一去不復返。產品生命周期縮短對我國新產品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特別是對于缺乏規模經濟的零部件項目。隨著整車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每種產品數量將減少,如果僅為一種整車配套,那么零部件廠家將效益不高甚至虧損。
以上分析說明:今后幾年國產轎車市場占有率呈下降趨勢是不可避免的,而為了阻止市場占有率快速下降對我國轎車引起的負面影響,全面大幅度降低整車價格從而向國際價格回歸是今后幾年的必然趨勢,而大幅度的降價必然給轎車生產企業帶來利潤較大幅度的減少。從產品的角度看,目前單車的利潤水平是在競爭不充分的條件下產生的,加入WTO以后,市場競爭不充分逐漸為競爭充分的市場所代替,從而降低整車單件的利潤水平是一種必然趨勢,但市場競爭充分條件下的利潤率水平將難以維系我國部分國有企業和合資企業的高成本運行。
4、零部件的國產化
零部件國產化政策的調整,將是我國加入WTO以后對汽車零部件調整政策的一個核心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講,國產化政策調整對零部件企業的影響大大超過關稅調整對企業的影響。但政策的調整與經濟變量的調整對企業的影響方式完全不同。
1994年頒布的《中國汽車工業產業政策》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國產化政策,該政策規定凡是達到一定國產化標準的,可享受不同的優惠稅率:零部件100%進口,國產化率為0時,關稅為50%;國產化率達到40%,關稅為30%;國產化率60%,關稅為24%;國產化率80%,關稅為20%。
從這一政策的初衷看,國產化政策是為了培育我國的技術開發能力,增加就業。在國產化政策的引導下,我國轎車生產企業將主要精力放在國產化方面,許多企業以國產化代替了企業的自主開發。加入WTO以后,取消或者減弱國產化趨勢將加強。一是來源于WTO本身對國產化的否定;二是國際汽車產業是以市場為評價標準,加入WTO后我國轎車生產企業對零件要遵循全球采購、全球供貨的規則;三是國產化政策不僅沒有真正培育起我國零部件的技術開發能力,相反各集團在自身利益的驅使下,建立起了通用性差、沒有市場競爭力的小而全的零部件體系,許多企業為國產化而國產化。取消或者減弱國產化的要求直接有利于我國的轎車整車廠,使其在零部件采購方面具有重大的選擇權,可以更多地從技術和成本方面考慮零部件體系,在更大的空間優化配置資源。
取消或者減弱國產化的要求對我國零部件企業的影響程度是不同的,其影響程度完全取決于產品的成本和質量在國際上是否具有競爭力。
從產品本身的特點看:轎車零部件按其產品特征可以分為鑄鍛毛坯件、大型結構件、高技術功能件和一般小件。鑄鍛毛坯件和一般小件屬于低附加值產品,是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產品轉移的對象,此類產品具有明顯的生產地和消費地指向,跨國零部件企業一般也要求當地化生產,因而對我國汽車工業影響不大。大型結構件如車架、車身、車橋、內外飾件等因體積大,不易運輸,進口成本高,此類產品也具有生產地指向,因而也不是跨國公司出口的重點,但跨國公司可以采用合資、獨資等方式實行當地化生產。因此,只要零部件企業的量、價格等方面具有競爭優勢,在國內就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而高技術功能件,如電子控制系統、安全系統和尾氣凈化系統等高技術件,這些零部件的技術完全掌握在跨國公司手中,我國零部件企業不具備競爭優勢。
從零部件的國產化率看:由于汽車零部件的關稅將進一步下調,因而依賴進口材料越多的零部件企業,更有利于降低采購成本。相反,生產零部件的國產化率越高,對零件采購成本下降的空間就越小。
從企業的所有制性質看:我國汽車工業的零部件企業所有制性質多種多樣,有國有、集體、民營和中外合資企業。在中外合資企業中,又有同汽車跨國零部件公司的合資,同非汽車公司的合資,相比較而言,入關對它們的沖擊較小,而對于其它所有制類型的企業,則有較大程度的沖擊。
5、汽車服務貿易
我國汽車服務貿易是比汽車生產更加幼稚的行業,其體制仍基本上沿襲計劃經濟下的舊體制。目前除合資企業可以銷售本企業的產品外,在經營范圍方面限制相當嚴。
加入WTO以后,我國在汽車服務貿易領域將逐步開放,開始可能在汽車銷售、售后服務等方面,然后涉及到汽車保險、融資和消費信貸等領域。
汽車服務貿易的開放,最直接的表現是汽車市場競爭格局將發生變化。一方面汽車服務貿易的逐步開放,意味著我國將允許國外汽車公司或汽車貿易公司在中國設立分公司。另一方面關稅下降和配額不斷增加,降低了國外汽車貿易的進入成本和進入條件。這樣,原來我國汽車市場以國內整車生產企業為主、國內汽車進出口公司為輔的主體格局,將轉變為國內整車企業(包括合資企業)、國內汽車貿易企業和以純貿易方式進入我國的獨資汽車貿易公司并存的格局,外商貿易企業建立銷售網絡,以新的銷售方式直接威脅我國汽車行業己有的銷售網絡。我國現有轎車整車廠如上海大眾、一汽大眾、神龍公司、天津夏利等經過多年的努力,在全國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營銷網絡和維修體系,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這是競爭對手在短時期內無法做到的。但當初建立起來的營銷體系,其盲目擴張、裝修豪華的車庫和落后的管理與營銷觀念,在我國進入WTO以后將受到嚴峻的挑戰。
三、國內外汽車公司在我國加入WTO后的應對措施
由于資料有限,在這里只能對加入WTO以后國內外汽車公司的調整作一些判斷性的分析。
1、國內企業
目前國內的主要汽車集團有一汽集團、東風集團、上汽集團、北汽集團、天汽集團、重汽集團、中汽集團等七大集團,這七家汽車集團的主要經濟指標差距較大,面臨的問題有的是共性問題,如沒有形成技術開發能力、人員富余的等,有的是個性問題。
因為轎車是我國加入WTO以后沖擊最大的汽車產品,從汽車產品構成看,由于上汽集團的轎車幾乎占該集團汽車產量的100%,因此它面臨的沖擊最大。其次是天汽集團,轎車產品占汽車產品的64.5%,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北汽集團的沖擊相對小一些。這些企業集團轎車產品占汽車產品的比例分別為28%、18.8%和9.6%;中汽集團和重汽集團則沒有轎車產品,相對沖擊更小一些。
但從主要財務指標看,上汽集團承受力最強,而其余六家企業集團相對小一些。由于上汽集團有大幅下調價格的空間,而中國汽車工業仍有一定的保護期,這樣,上汽集團逐步調整價格的空間就更大,因此即使考慮汽車產品結構因素,上汽集團對加入WTO的承受力在我國七大汽車集團中仍是最強的。若其他企業因降價使總資產貢獻率下降5%,則我國其他六大汽車集團將出現不同程度虧損,而目前即使沒有加入WTO,有些企業集團已經出現虧損。
在上述狀態下,這些企業集團對加入WTO后擬采取的措施可能是:
(1)謀求與國際跨國公司全方位合作,重汽集團擬與世界著名的重型卡車生產商——瑞典的VOLVO公司合作,在中國生產VOLVO公司98年推出的FM系列車型,并利用VOLVO公司技術改進斯太爾車。項目立項已獲國家有關部門批準。一汽集團債轉股后,德國大眾公司擬回購一汽集團股份,與一汽集團全面合作,目前正在談判中。天汽集團正在與日本豐田公司談判合作事宜。
(2)向政府要政策。這方面突出表現在一汽、東風和天汽集團。經企業積極要求,國家今年批準一汽集團78億元債轉股方案,12月2日已簽訂了框架協議。東風公司債轉股也在緊鑼密鼓中,其中神龍公司債轉股已與國家開發銀行簽訂了框架協議。國家批準天汽公司將其優良資產重組上市,上市后己籌措12.8億元。
(3)轉變經營機制,優化管理模式。一汽、東風汽車集團相繼提拔了年富力強的領導,對集團內部的機構進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使得部室機構和人員大大減少。同時,對企業內部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重組。一汽集團在1998年成立了富奧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其最終目的是仿效美國通用公司將一部分零部件企業從一汽集團獨立出去,讓其獨立面對市場。
2、跨國汽車公司
在跨國汽車公司中,已經與我國合資的公司與沒有同我國合資的公司對我國加入WTO的態度及其要求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不同的。
已進入中國整車生產、銷售的跨國公司將采取的措施是:
(1)進一步要求降低配套零部件價格,使整車的降價轉移到零部件,以抵御其他沒有進入到中國整車市場的其他國外跨國公司企業產品的直接加入。
(2)要求全球采購。與我國合資的國外企業如美國通用公司、德國大眾公司、日本本田公司等都要求對國產化率的限制適當放低,對零部件實行全球采購。
(3)要求有一個合理的保護期。為了抵御進口產品快速進入中國市場,在入關初期,它們要求進口配額不應放的太大,并且在配額限制上不應僅僅是轎車整車,還可包括零部件。
(4)隨著整車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跨國公司下屬合資公司將進一步要求擴大股權,以擴大其在合資企業中的經營權(因為50%的股權不能保證國際跨國企業的知識產權,在其它權限方面也受到限制。)
(5)爭取在汽車銷售、維修和保險等汽車服務業方面從事經營活動。
沒有進入中國整車生產的跨國公司將采取的措施是
(1)利用區域優勢,整車產品直接進入中國市場,以質量、價格等優勢同國內整車企業競爭,韓國、日本的汽車企業最有可能采取這一策略。
(2)獨資辦企業,福特等公司可能采取這一策略,對于跨國公司來講,合資的成本太高,一旦允許,就采取獨資形式,其實質同現有的合資企業競爭。
(3)要求中國政府擴大其產品直接進入中國市場的范圍。
(4)以汽車銷售、維修、保險等汽車服務領域為突破口,相繼進入中國汽車市場。
3、國際零部件企業
同整車企業對WTO的態度一樣,沒有進入中國零部件行業的跨國零部件企業,與已經進入我國零部件行業的跨國零部件企業所采取的應對措施是不同的。
已經進入中國零部件行業的跨國企業要求1)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在保護時,應區別對待。對于技術含量低的零部件企業應全方位的開放,而對于高科技術、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生產企業,由于這類企業的投資很大,應作為特別的對象加以適當保護。
(2)必須保持一定的國產化比率或稱當地化生產的比例。
(3)逐步降低關稅,使這些合資企業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對于沒有進入中國零部件行業的跨國企業,是通過合資方式還是貿易方式,取決于近期的成本比較和遠期對中國汽車市場規模的戰略評價。在目前只有幾十萬輛的規模下,難以對零部件跨國公司構成足夠的吸引力,跨國零部件集團在華投資更多的是一種長遠的考慮,戰略布局的考慮,而距離中國比較近的國家如韓國、日本以貿易方式直接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性較大。
四、我國政府可能采取的對策
中國加入WTO后,關稅的下調是一個過程,如何充分利用這一段保護期,將加入WTO對我國汽車工業的不利影響在保護期內降至最低,減少可能的沖擊,是政府和汽車生產企業所必須考慮的。
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或有關規定的調整勢在必行,如何調整,調整的程度,還要看最終談判的結果。但調整的指導思想將是在有限的保護期內,以保護民族工業為目標,推動國內主要汽車集團快速成長。調整的重點從國產化轉向培育企業的自我技術開發能力;調整的手段轉向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調整的領域從項目,生產領域轉向技術、環保和汽車服務貿易等非生產領域。
據報道,目前國家機械工業局正在研究加緊扶植國內汽車企業的措施,將會公布一系列調整和扶助國內汽車企業的方案,內容除了加快推動企業重組和兼并步伐外,也會推出強化整個汽車行業的產品質量、減員增效、降低生產成本、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等幾方面內部環境的措施,并提供較佳的私人購車優惠政策等外部環境。另外,為減輕部分主要汽車企業集團的債務包袱,政府將加快企業債轉股的速度。近期,我國政府可能會對汽車工業采取以下一些比較大的措施:
1、盡快取消以限制為主的消費政策,改善私人購車外部環境
長期以來,我國政府部門為了防止亂花錢購買公車,實行了以限制為主的轎車消費政策。據統計,各級政府部門規定的各種收費政策達200余種,占轎車實際零售價的20~50%,由此導致車價高出國際市場價格一倍以上。當私人購車迅速增加,轎車進入家庭成為國民經濟增長重要動力以后,現有的消費政策就成為障礙,其調整勢在必行。在轎車進入家庭的起步階段,高車價嚴重限制了消費和市場容量。市場容量上不去,生產廠家達不到規模生產的水平,成本也難以下降。目前幾大轎車生產廠家除上海大眾接近規模生產水平外,其他廠家差距尚大。打破這種僵局的首要措施是調整政策,將限制為主改成鼓勵為主,通過下調費用使目前市場上的主力車型價格降至10萬元左右,銷售量可能有一個大的增長,幾大轎車生產廠家逐步接近規模生產水平,促進成本顯著下降,并展開價格和服務競爭,從而進入價格下調,產銷量增加,成本降低,價格進一步下調,產銷量進一步擴大的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還要繼續積極穩妥地推進公車改革,除少數高級公務人員外,其他公車開支應當轉變為私人購車的需求。
2、通過兼并重組進一步推動汽車工業改組,促進規模經濟和專業化分工,以此為基礎降低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
加強國內主要汽車集團的合作、聯系,通過資產重組嘗試集團之間的零部件產業交換,以擴大規模來降低零部件成本。國際汽車業之間的兼并成為國際汽車工業的發展潮流。但目前我國的汽車工業仍存在著地區割據的局面,加入WTO以后,將很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同國際汽車企業相抗衡。因此,國內主要汽車企業之間的聯合將顯得更為重要。在零部件方面,集團之間零部件的產業交換是利用集團各自優勢、擴大零部件批量的有效辦法,只有這樣,在局部范圍內將競爭對手變成合作伙伴,一致對付進入WTO以后面臨的共同困難。
3、推動我國汽車工業積極參與全球汽車工業分工,尋求自身發展
汽車工業是要求規模經濟、以全球為市場的工業。近年來汽車工業巨頭之間的合并接二連三。可以預見,在今后三年內,若干個最具實力的大跨國公司將占有全球大部分汽車市場份額。不論中國加入WTO與否,汽車工業生產、貿易的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中國必須順勢而為。中國作為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最具市場潛力、本國汽車工業有一定基礎但總體上較為落后、經濟開放度已經較高的國家,應當以積極參與全球分工的角度看待和處理與跨國公司的關系。
國家目前正在籌劃重點支持三至四家汽車集團調整政策,支持它們進一步與國外大型汽車集團全面合資生產產品。這樣可以使世界著名汽車集團與國內大型制造商形成風險共擔、股權投資的機制,入世后世界汽車集團不是想方設法排擠合資企業,而是想方設法支持和發展合資企業。要力爭在關稅稅率下調到位之前,使國內外汽車產品的價格差價大幅度縮小,這樣才可能使加入WTO的沖擊降至最低,最終使得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二汽神龍、上海通用、天津夏利、廣州本田等合資公司以及中方控股的一汽、二汽、上汽等集團更加壯大,使得轎車工業在中國汽車工業的實質地位越來越高,并使中國的某些汽車產品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從中國家電等產業發展過程看,只要政策到位,這種前景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4、要求企業加強自身的管理
入世后,要求企業在質量控制,成本控制、減員增效等方面多下功夫,優化資源配置,進行內部整合,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加大在科研開發上的投入,提高技術水平;擴大自身的銷售網絡,強化服務手段。要從策略上充分利用自己對國情的了解,避免同國外廠商的產品直接對抗,在車型選擇方面,要針對廣大市場,發展真正適合我國國情的經濟性車型,如發展車型小、附加功能少,價廉的“準轎車”等,充分利用外國廠商對中國市場還相對陌生的時期,迅速占領市場,使國外轎車短時間難以延伸和派生
- 上一篇:農業局糧油市場分析報告
- 下一篇:建筑給水排水問題思考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