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名城新區建設探究

時間:2022-03-01 03:47:26

導語:歷史文化名城新區建設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歷史文化名城新區建設探究

摘要:伴隨著城市化的高速發展,擁有幾千年文化繁衍生息的歷史文化名城也隨之進入全新的保護擴張模式。各地城市新區的遍地開放,如何在大規模建設中突出地域文化特征,如何保留傳承歷史文脈又能融入現代化生活的建設是每個歷史文化名城皆應探究的重要問題。本文以筆者家鄉為例,探究鳳陽新區建設的模式和意義。

關鍵詞:歷史文化名城;鳳陽;新區建設;文脈傳承

城市化進程高速發展的今天,伴隨著先進理念、高質量、高品質的城市生活要求,越來越多的城市問題接踵而來。因建設之初的局限與各方面因素導致的舊城區無法滿足現代城市生活的各種落后設施、環境污染、交通擁擠等,使得新區建設進入了全面的潮流的新途徑和新發展。

1、歷史文化名城新區建設遍地開放

歷史文化名城作為中國幾千年城市發展而沉淀的精髓,見證著各民族兒女繁衍生息,孜孜不倦的創造與建設一代又一代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隨著城市化的擴張,歷史文化名城的改造與發展也逐步呈現出景觀趨同現象,尤其近幾十年的盲目保護與開發,歷史傳承與文化精髓已喪失殆盡,正以不可預見的力量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新區的開發建設尤其需要進行全面的總結并創新,在符合現代化新區發展和現代生活方式的同時,如何協調的融入歷史文化的精髓在景觀環境中將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研究。

2、新舊城區發展區別與聯系

2.1新舊城區發展區別

舊城區受地理位置、環境設施落后、改建翻新政策等多方面的影響,其發展無法自由創新,只能在舊有基礎上實施建設,其發展更是離不開舊有觀念的束縛和局限。而新區的開辟,可以將新理念新建設思想合理的全面的在建設之初就規劃好,擯棄城市發展的錯誤方式,將數字化、科技化、人文化、可持續化和諧融入,逐步繁衍成城市的新中心。

2.2新舊城區發展聯系

新區的發展一方面疏散了舊城人口壓力,緩解建筑、設施的容積率膨脹,空間格局的落后、交通擁擠等問題,有利于保護舊城掩蓋于高速發展下的遭到破壞的歷史文化。另外新區的發展也有利于帶動舊城區進行改造建設,同步于新城區的新理念而共同營造歷史文化名城新面貌,形成廣義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開發體系。

3、歷史文化名城鳳陽新區建設現狀與前景

安徽省歷史文化名城鳳陽,有著中國花鼓之鄉、中國帝王之鄉、中國改革之鄉、中國曲藝之鄉、中國石英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樹莓之都等美譽,更是明朝朱元璋開國都城所在地,城市建設歷史上可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現存有大量古代城市文化遺產。當前在玻璃工業為主導的新型產業的帶動下,鳳陽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建設已明顯滯后于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隨著新區的崛起,鳳陽城市性質也在逐步完善為:“歷史文化名城,新興的工貿、旅游城市”,對規劃的新城區(包括老城和城西新建區)的功能定位是:歷史文化名城、行政辦公、商業金融、文教衛體和生活居住。朱元璋罷建明中都后,鳳陽舊城的發展集中于皇城的東部。目前的府城地區建筑密度大、市政基礎設施較差、公共設施配套不全、整治改造和拆遷成本高,舊城改造困難重重;北部門臺區以工業發展為主,臨淮區空間不足發展落后,因此,鳳陽亟待建設新城區來解決城市快速擴張的問題。鳳陽新區經過長期的建設初期規劃,目前已逐步形成相對完善的城市新區規模,對于新區建設理論體系的探究也隨著現代城市發展的理念逐步完善。

3.1適應地域的景觀風貌的延續

鳳陽的山水格局由鳳陽山、九華山、淮河、濠河共同構成,是一個相對封閉、獨立的自然地理與生態系統,鳳陽生態、環境的優劣完全取決于自身。鳳陽的優勢資源主要分布在兩個區域:北部歷史文化資源區,南部優質自然生態景觀與優勢礦產密集區。新區重點保護歷史文化資源,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實現對歷史資源的永續保護和合理利用,并依托文化旅游等三產服務業,繁榮鳳陽經濟。新城區建于明中都古城遺址上,以文化遺產為本底環境,遵循明中都方路網格局和歷史的街區尺度進行新城區的路網規劃;遵循東鼓樓西鐘樓的格局,以鐘樓為中心組織新城區的東西向商業主軸和南北向文化主軸;遵循禮儀建筑沿皇城南側東西向逐一排列的明中都獨特禮儀規制,對歷代帝王廟和功臣廟遺址地塊進行保護與控制,在遺址上實現現代化生活的城市發展構想。

3.2景觀格局的傳承與創新契合

新城區在遵循歷史的同時融入現代規劃模式,打造“一心兩軸七片”的新型空間結構。(1)“一心”指以鐘樓廣場為核心的綜合商業中心。圍繞鐘樓與鐘樓廣場的商業、集會、文化休閑步行區作為新城區的中心,周圍建有方形水廊、綠帶,與護城河形成“天圓地方”的呼應,重現明中都城以洪武街為南北向縱軸、云霽街為東西向橫軸,鼓樓、鐘樓東西遙相呼應呼應的城市格局。(2)“兩軸”指東西向的連接鐘樓、鼓樓廣場的云霽街商業軸,該軸線上以傳統的世俗商業活動為主,連接了府城老城區和新城區的商業中心,進而帶動城市其他方向軸線的發展,是鳳陽縣城中心區最主要的發展軸;南北向的縣政府至前右甲第門的集行政、文化、商貿、商務于一體的城市綜合服務軸,凸顯莊重典雅的城市氣質。(3)“七片”指行政服務區、文化博覽區、商業中心區、商務辦公區、旅游服務區、休閑娛樂區、宜居社區。

3.3發揮地域文脈優勢,提高特別競爭力與品牌標簽的打造

以明文化為首的品牌標簽可謂是鳳陽新區建設最主要最核心的規劃主題思想,鳳陽的歷史文化遺產以明中都都城遺址為主體,是縣城最具獨特性、最具代表性和壟斷性的資源,也是鳳陽文化競爭力的核心。而新區的建筑手法上也借鑒本地區傳統建筑的理念和精神,將傳統的審美和形式感融于建筑形體塑造和場所營建之中。建筑材料上使用本地的主導工業產品玻璃;居住建筑風貌的控制采用傳統民居符號和現代建筑相結合的形式,住宅以坡屋頂為主,局部采用平坡結合的形式。建筑屋增加跌落、錯層和退臺變化,豐富了城市天際線。

3.4相關法令政策的嚴格執行

規劃嚴格按照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002年)等相關法律體系,以及鳳陽縣擬《鳳陽縣明中都皇故城及明皇陵石刻保護規劃》(2008年)、《鳳陽縣城市總體規劃(2003―2020年)》綱要。

3.5政府主導與人民參與的和諧平衡

新城區規劃的前提是尊重和保護類型豐富、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遺產,政府在規劃初期就應部署指導將其分類、分系統的對文化遺產進行評價,制定科學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對策,建立完備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機制。新城區應當成為鳳陽縣城新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集中城區的主要公共服務功能和居住功能,同時,根據新的產業發展需要,增加工業服務業和三產服務業配套,特別是與旅游休閑相關的配套服務設施,使得不同需求的人能夠參與其中,做到以人文本,為人服務。

4、總結

鳳陽新城區規劃需要解決場地內明中都遺址的保護和展示問題,并與新城區建設相結合,形成鳳陽新城區的鮮明特色。蚌埠城區東擴、京滬高鐵站建設以及鳳陽玻璃產業的興起,都直接影響到新城區的功能定位問題。縣城人口規模的擴張、對未來城鎮發展的預期以及明中都遺址保護的要求也需要在規劃過程中著重考慮新城區規模控制問題。新城區是建設在明中都古城遺址上的城市新城區,因此如何實現新舊城市營建模式的沿承,如何實現遺址上的現代生活問題,需要在規劃中對新城區的建設模式和建筑控制進行深入的研究,形成明確的規劃管理、控制和實施措施。新區建設在尊重歷史、遵守文保規劃,不破壞文化遺產價值的基礎上,容納新的城市功能,承載現代生活。新舊城區都以保留與傳承文化作為重點建設方向,鳳陽文化也在不斷發展,被更多的人知曉認可,并走向世界的舞臺。

參考文獻:

[1]焦曉云.鳳陽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初探[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1(1):151-153

[2]朱文興.歷史文化名城的解讀與保護[J].走向世界,2012(24):112-113

[3]陳偉.依托比較優勢.突出區域特色———傾力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J].發展,2013(6):21-22

[4]劉士林,劉新靜,盛蓉.中國新城新區發展研究[J].江南大學學報,2013(4):74-81

[5]張春雷.基于文脈的城市景觀設計探究———以鄭東新區為例[D]:[碩士學位論文].陜西:長安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系,2013

[6]王滿,張德安.“以舊納新”思路下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建設———以古城保定為例[J].大舞臺,2011(6):270-271

[7]徐姍,李欣韻,魏方.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發展模式———以江蘇常州為例[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10(12):152-155

作者:錢正宇 單位:安徽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