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歷史教學有效性對策

時間:2022-07-26 01:45:06

導語:提升歷史教學有效性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升歷史教學有效性對策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浪潮的向前推進,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滲透,我們大多數教師對新課程有了一定的認識。作為一線教師,新課程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這一問題是值得我們深刻思考的。高中新課程改革突出“以生為本”的重要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這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教學如何有效進行才能符合這些要求呢?結合對新課程的理論學習和歷史教學實踐,我認為,歷史教學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站穩課堂,講好每一節課

新課程強調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為中心。這并不意味著教師靠邊站,而是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強化教學功底。無論什么情況下,講好課都是一個歷史教師最重要的專業功底。其次,有效教學設計。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要充分考慮到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同時,關注社會面向生活,培養學生對社會、對生活的積極關注的態度。這樣,才能組織有效課堂,站穩課堂,讓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喜歡你的課堂。

二、講清思路,滲透方法

教師的講授不僅對于學生確切地、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有很大影響,而且還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維方式。一堂課,如果教師的講解煩瑣,將很難培養學生具有明快的思維方式。一堂課,如果教師的思路不順,將很難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和思辨性。因此,教師講課時一定要講清思路,力求簡潔、順暢。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滲透分析問題的方法。在歷史教學中,要讓學生初步領會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領會方法要重在“潛移默化”和“有機滲透”,而不可把方法“當做知識向學生灌輸”,要以“思考與討論”、“比較與歸納”等不同形式加以滲透或指點,注意讓學生逐步積累,逐步體會。

三、鼓勵思考,適時總結,構建知識網絡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途徑。獨立思考是有所發現、有所突破、有所創作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就談不上創造。就學生的學習過程而言,有獨立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對知識的理解,有效地培養思維能力。為此,教師要轉變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對知識既要講清,又不要什么都講清,要給學生留有獨立鉆研和思考的余地。主干知識要講好講透,派生性的知識有重點有選擇的講,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鉆研。適時總結,可以使學過的知識和方法系統化,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網絡,這本身也是一種方法的訓練和能力的培養。對于一些重要的歷史知識和方法,教師都要適時地鼓勵學生通過對比、歸納、總結,使其條理化、結構化、網絡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四、靈活滲透,優化作業

所謂“滲透式”的學習,是指一開始不一定要求學生有深入的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積累之后,使學生逐步有所體會,然后加以總結提高。大部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認識和運用都需要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此外,采取靈活滲透的方式學習,還可以有效地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在基礎知識的學習階段,知識面越寬,越有利于學生觸類旁通、相互借鑒的學習。歷史新教材提供了很多“閱讀材料”,歷史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擴展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習興趣。設計好課后的練習題,是鞏固課堂教學成果的重要一環。練習題的設計,首先要講究針對性。每設一題都必須明確目的,力求每道題都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其次要把握好數量和難度,結合學情,合理布置作業。三是要注意聯系實際,注意貼近學生生活,聯系實際,有現代氣息,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歷史教學是否有效,需要經過長期的考驗才能驗證。它的教學效果不如理科來的那么快,那么直接,但它對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歷史教師的責任重大,新課程又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一定要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潮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探索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完成我們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