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教學以人為本的育人功能
時間:2022-11-26 09:51:10
導語:初中歷史教學以人為本的育人功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歷史學科教學在提高國民素質的育人功用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初步學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思考社會和人生,從歷史中汲取智慧。為了實現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教師要努力做到以下三個方面:堅持育人為本的前提設計;重視以素質教育的提升為根本;抓住歷史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
歷史學屬于人文社會科學范疇,具有傳承人類優秀文化、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價值的作用。初中歷史課程具有思想性、基礎性、人文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學生通過歷史學習,初步學會從歷史的角度觀察、思考社會和人生,逐步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當前,由于受到升學壓力的影響,歷史學科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唯分數論使歷史教學沒了生氣,淡化了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為了實現歷史學科的育人功能,教師應該努力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一、堅持育人為本的前提設計
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提升育人意識,從關注學科教學轉向關注學生發展,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實現以人為本的育人功能。歷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健全人格和全面提高個人素養而服務的。關注學生的成長,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感受歷史的溫度,讓歷史變得立體、鮮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主體意識,教學設計以生為本創設情境是一種好的設計方法。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二、重視以素質教育的提升為根本
素質教育的概念,首次出現在1987年。針對恢復高考以來越演越烈的“分數第一”的趨勢,提出基礎教育不僅要發展智力,也要注重公民素養的提升,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基礎教育不能辦成單純的升學教育,而應當是社會主義的公民教育,是社會主義的素質教育。歷史課堂不只是傳授知識、備戰考試的場所,也不是單位時間完成了多少學習任務的空間,而是教師的教學要關注學生的成長,對學生的未來發展和幸福人生做了多少準備。歷史學科作為一門人文學科,對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作用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
三、抓住歷史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聯系
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歷史學科具有較強的社會生活特性,教師應該抓住這一特性,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現實生活,開拓學生認知,引導學生學會用歷史的視野來理解和反思社會生活的現實問題,讓歷史照亮學生前行的路,達到以史為鑒的目的。下面,筆者以“百家爭鳴”教學案例(部分)為例。“百家爭鳴”是人教部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的內容,本課共有“老子、孔子、儒家學說和百家爭鳴”三個子目。1.學情分析。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剛入學的學生,他們的思維更多停留在小學學習的思維模式下,尚未形成歷史思維能力,對歷史的領悟力不高,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因此,在歷史教學時,教師要考慮學生歷史知識的掌握情況,用相對通俗、貼近生活實際和講故事的方式呈現教學內容。由于本課內容的時代離學生很遙遠,所以采用拉近與學生距離,并讓學生深入其中來感受先哲智慧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教學設計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2.教學目標。(1)完成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簡表,列舉出“百家爭鳴”中儒家、墨家、法家、道家等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2)通過分析《中學生守則》和討論“中國式過馬路”,能夠熟練應用“百家爭鳴”時期主要學派的思想精髓闡明自身的觀點,并力求解決現實生活問題,進一步認識到“百家爭鳴”對后世的深遠影響。3.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談話導入,展示老子、孔子等圖片。(2)新課學習。出示材料。(3)提出問題。教師講述: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四個派別,他們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的主要代表。兩千多年以來,各派思想的影響大到治國方略,小到日常生活規則。教師出示材料——《中學生守則》,并提問:你們能發現這其中的某一條守則蘊含著哪個派別的主張嗎?學生活動。課后拓展:教師展示漫畫——《中國式過馬路》,討論“中國式過馬路”的解決辦法。(4)分析評價。
本片斷的教學設計理論聯系實際,古為今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體現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以人為本,落實了三維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了解了“百家爭鳴”的主要派別,認識到“百家爭鳴”的重大歷史影響,提高了運用歷史智慧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感受到中國古代先人為中華文明和世界文化做出的突出貢獻,有利于激發民族自豪感。教育的終極目標在于成人、立人,歷史教育責任重大,使命艱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人”,應該是我們實施教學重點關注的對象,通過歷史教育,為培養高素養的未來公民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國忠.教育理想國[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
[2]劉金玉.課堂教學的革命[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6.
[3]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學科能力標準與教學指南:初中歷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4]許敏芳.創設情境,關注歷史教學中的“人”:以《抗日戰爭》一課為例[J].中學歷史教學,2018(11).
作者:王春席 單位:安徽省渦陽縣西陽學區中心學校
- 上一篇:初中歷史課堂效率優化策略分析
- 下一篇:初中歷史課導學案教學模式探析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