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02 03:36:00
導語: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教學目標的全面性和客觀性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方向,對教學起著指導性作用。只有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才能使課堂教學具有正確的導向,提高教學效率。所以,優化教學目標是優化教學過程的首要環節。設計歷史課堂教學目標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1)全面性。歷史是一門科學性、思想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根據中學歷史教學大綱要求,歷史教學目標必須由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和能力目標三項構成,三者相互聯系,缺一不可。
教學目標的全面性落實到歷史教學中,就是要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在傳授歷史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國情教育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培養學生以歷史思維能力為核心的歷史學科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2)客觀性。教學目標的客觀性指的是目標的設計必須遵循歷史知識結構和學生認知規律,符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單項到綜合,由理解到應用的認知規律。
我們設計歷史教學目標,必須做到新舊知識聯系,銜接有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要幫助學生由掌握史實入手,逐漸把握教材的內在聯系,形成科學的有層次的歷史知識網絡,進而認識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使學生的學習由低層次向高層次遞進,由基礎的“表征學習”上升到“發現學習”。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有差異,教師必須以客觀存在的差異為前提,設計分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根據上面兩條基本要求,我把《資本主義列強在全球的擴張與爭奪》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
基礎知識目標:資本主義列強全球擴張的根本原因和條件,俄、英侵略擴張的地區和特點,克里米亞戰爭的原因和結果。
思想教育目標:通過揭示資本主義對世界侵略、奴役、掠奪的史實,加深對資本主義本質的認識。
能力目標:
A組:1.通過對教材引用的幾則材料的再認識和分析,提高學生駕馭史料,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過分析資本主義列強在全球擴張造成的影響,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B組:1、2同A組
3、通過對比英、俄對外擴張的目的和方式,培養學生對歷史現象進行比較的能力。
4、通過概述19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這樣的設計,將知識、思想、能力的要求有機結合,而在能力目標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A、B兩組,其中四項能力要求在難度上由低到高,學生根據各自的認識水平,選擇自己力所能及的目標,面向全體,分層施教,使課堂教學達到了預期效果。
二、教學方法的科學性和主體性
教學方法是達到教學目標的手段。教無定法,但教學有法,貴在得法。根據素質教育的要求,圍繞教學目標,依據不同的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選用良好的教學方法是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
歷史學科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符合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必須符合學科的特點。教法的選擇應考慮內容、學生知識水平、課時、教學環境與教學條件等因素,不能生搬硬套,有時也可多種方法綜合運用。
教學方法的設計還必須體現素質教育的主體性要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積極參與教學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為了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應該多用啟發式教學,如自學—討論—輔導法。它的結構程序是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思考題,通讀教材,了解梗概,然后鄰桌四人小組展開討論,交流疑難問題,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最后教師精講,闡釋學生中帶普遍性的問題,使學生對教材的知識體系、框架結構都有清晰的了解。它以啟發學生自學為主,效果較好。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在課堂中擁有較多的時間,有了更多的思考、討論問題的機會,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多向交流,形成學生自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全員參與的教學結構,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程序的整體性和靈活性
教學程序是實現目標的具體規劃,課前必須潛心做好準備,完善各個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的設計必須體現完整性,從導入新課到總結反饋,各個教學環節前后聯貫,環環相扣。我設計《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和內戰的爆發》一課以講述法、談話法為主要教學方法,同時采用指導閱讀、討論、投影演示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在設計教學程序時,主要分三步:(1)激趣引入。投影顯示“同志頭像”及“同志赴重慶談判”照片,自然導入新課。(2)新課傳授。這是整堂課的主體部分。在講述的反革命兩手策略時,用投影顯示材料二則,讓學生通過對史料的分析和再認得出蔣“假和平、真內戰”的反革命兩手策略,提高學生透過現象,認清本質的能力。在講到中共面對蔣的兩手策略是否赴重慶談判的問題時,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最后由代表“去”與“不去”兩種觀點的代表發言,激發學生的思維。在講到中共取得孟良崮戰役的勝利時,補充一首此役勝利后同志所作的詩歌,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從而烘托氣氛,突出主題。此外,還精心設計好提問,不同層次的問題安排不同水平的學生回答。(3)總結反饋。通過課堂提問等形式評價教學效果。
當然,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不斷地進行動態調節。如傳授《20年代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一課時,我在一個教學班采用這樣的教學程序:從解釋“相對穩定時期”導入新課;按順序介紹英法意美日五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戰后的特點;投影顯示《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一覽表》,從政治、經濟、對外關系等方面總結新課。這種方法講授新課過于平淡,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于是我在另一個教學班設計了新的教學程序。課前我就五個國家設計了五組思考題,導入新課后,讓每一個小組重點準備一組思考題,然后由每組回答,若本組同學無法完成,由別組同學幫助回答,如戰后英國,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有人說一戰后的英國贏得了戰爭但輸掉了優勢,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結合教材說說你的理由。”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起來,這樣的教學程序擴大了學生的活動面,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教學效果有明顯的提高。
四、教學反饋的及時性與多樣性
科學的課堂教學過程,既包括明確的教學目標,合理的教學方法,完整的教學程序,還包括運用科學的評價手段獲取準確的反饋。教學反饋重在及時性。心理學家實驗表明,及時反饋及勤于反饋與教學效果極為相關,反饋間隔越短,反饋次數越多,學生的成績提高越快。從反饋的途徑看,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手段,如提問、觀察課堂反應、當堂測試等等。為了加強反饋信息的廣度和深度,教師既要著眼于“評教”,又要著眼于“評學”,即對教學雙方的情況進行全面的信息反饋,其內容可用下表簡要表示:
評教評學評價項目評價等級評價項目評價等級
ABCDABCD教學目標聽課表現教學方法課堂反應教學容量發言情況教學程序筆記情況教學效果測試結果
教師根據反饋信息對課堂進行調控,使課堂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如我在講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一課后,為了檢測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首先我根據本課的基礎知識目標設計了一組填空題,衡量學生對時間、地點、條約名稱等知識要點是否掌握。其次根據檢測能力目標,設計了兩道思考題:(1)“一戰”后的國際新秩序是怎樣形成的?(2)有人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時說‘這不是和平’,這是20年的休戰,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為什么?這樣的反饋練習,既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又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實際,使教師明確教學現狀與教學目標的差距。
此外,教師也可以把記錄教學后記作為一種很好的反饋形式。把每節課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存在的問題及教后的感受記錄下來,對教學的構思及實踐進行總結,日積月累,可以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 上一篇:中學歷史課堂管理論文
- 下一篇:歷史學科課程邏輯結構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