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概括能力培養論文
時間:2022-05-02 02:48:00
導語:歷史概括能力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概括兩類型及特點
對于歷史長河中浩如煙海的史料、紛繁復雜的歷史現象來說,中學歷史教科書已作了高度概括。它重點突出,觀點明確,以綱帶目,脈絡清晰。而歷史高考中,為了有效考查學生的能力,增強主觀性試題的效度,也為了減少評分誤差,無論是材料解析題還是問答題,其答案的組織都強調突出重點,簡潔精練、清楚明了。因此歷史概括的外部表現是對語言文字的概括。高考主觀試題考查概括能力必然包含對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考查。但語言文字的概括總是體現著人類思維的特征。歷史概括的內部實質當為對人類歷史的概括性思維——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思維能力。
人們使用概括一詞,習慣上有兩種情況。一是與分散、分析相對而言的總括歸納。二是與詳盡、具體相對而言的簡單扼要。由于概括的內涵不同,則概括的外延也有所不同。歷史概括大致可分為兩個方面四種類型。
從總括歸納方面說,歷史概括可分為歸納式概括和點睛式概括兩種類型。
(一)所謂歸納式概括,就是抽取歷史事物(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共同屬性、共同特點。它運用的是歸納思維形式。屬于此種概括的如1996年高考47題:“概括指出并結合史實簡要說明唐朝文化燦爛輝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點和歷史地位”。1997年高考48題:“概括指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協約國列強的相互關系并舉例說明”。1998年高考47題第一問“戰后日本教育,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各有什么特點?”等等。由上可知,近幾年來高考試題中考查歸納式概括的概率很大??疾榈膬热莘秶饕婕啊疤攸c”(特征)、“歷史地位”、“相互關系”等歷史要素。此類試題的一個主要的特點是要求考生從紛繁復雜的歷史事物中提取共同的因素,從個性中歸納共性,從一系列具體的歷史事物中抽象出一般性的結論。下面以1997年高考48題為例具體闡述此類概括的主要特點。
首先考生必須對有關“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協約國列強的相互關系的具體的也是分散的史實能熟練地聯想起來。對這一步要求大多考生能達到。其次,需要考生對聯想到的那些具體史實加以分類,并從中抽象出共性的一般性的結論。而這一步要求許多考生無法達到甚至想都沒想到。許多考生只羅列出:巴黎和會上英國根據它的“勢力均衡”政策反對法國過分削弱德國:巴黎和會上,帝國主義互相爭吵,甚至互以退會相威脅,經過五個月談判才簽訂《凡爾賽和約》;巴黎和會后,英國拒絕法國的結盟提議;一戰前后日本在東亞的擴張,破壞了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引起美國的不滿,導致1921年華盛頓會議的召開,并在該會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等等,洋洋百言。如此羅列,決不符合歸納式概括的主要特點。必須對上述賦有個性的史實加以分析從中提煉出它們的共同屬性:為分贓和稱霸世界而互相爭奪。同樣,以“巴黎和會上協約國共同策劃對蘇進行經濟封鎖和武裝干涉,巴黎和會成為反蘇戰爭的司令部;協約國為了共同宰割中國簽訂了《九國公約》”等史實抽象出它們的共同屬性:為了共同利益而互相勾結。而且上述兩個方面的關系是不可分的,相互交織的即在勾結中有爭奪,在爭奪中也有勾結。
由上可知,概括出這兩個方面關系的過程首先是歸納的過程,其次是抽象的過程;歸納和抽象是歸納式概括的前提。上述過程從邏輯學上講是一個歸納推理的過程。以歷史學上講是符合論從史出的原則的。而此題參考答案的成文模式從邏輯學上講是一個演繹思維形式,從歷史學上看是一個史論結合的格式。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歸納式概括的定義、特點決定被概括的史實或用以舉例說明的史實不得少于兩例。
(二)所謂點睛式概括是在正確觀點指導下,依據大量事實,把一般性特征提煉升華為普遍意義的發人深思的哲理、規律(楊子坤先生稱此種概括為“綜合式概括”、“高度概括”)。它運用的也是歸納思維形式。屬于此種概括的有:1993年新高考52題“試以武昌起義至二次革命的重要史實,說明帝國主義對待中國革命的態度。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基本原理?”1995年高考38題:指南針在近代西歐和中國的不同用途說明了什么?”1995年高考39題“陳啟沅題”第二問“綜合你所列出的情況,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結論?”
由上可知,高考試題考查點睛式概括主要集中于1993、1994、1995年??疾榈膬热葜饕婕暗健八枷搿?、“原理”、“認識”、“啟示”、“說明了什么”、“原則”、“實質”等。此類概括的主要特點是由事及理、由現象到本質;著墨不多,但畫龍點睛、引人深思;理論要求高,哲理性、規律性強。
點睛式概括是在歸納式概括的基礎上進一步把考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引向頂點,這是最高要求的概括。所答內容已不是對歷史事物本身或所給定的歷史材料本身作出的認定;抽象出的“哲理”、“規律”、“認識”已超出歷史事物本身或所給定的歷史材料本身。但其“精神”、“靈魂”與歷史事物或所給定的歷史材料是吻合的、一脈相承的。因此,準確、全面、深刻地找出并理解“從中”、“據此”的所有內涵,是準確提煉“哲理”、“規律”、“認識”的前提;否則,所得“規律”、“哲理”、“認識”也只是牽強附會、張冠李戴。
從簡單扼要的方式方面說,概括又可分為概述式概括和概要式概括兩種類型。
(一)所謂概述式概括是在敘述中,根據表達的需要和題意的要求,不做過細的詳寫,只粗略地勾勒個輪廓,反映出歷史事物的廣度,使歷史事物顯得完整、全面。屬于此種概括的有1997年高考47題“結合有關社會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衰過程。簡要說明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在舊中國的歷史地位?!?998年高考48題“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我國的文學藝術繁榮興盛,而科學技術則由發展轉為停滯。概述這兩種文化現象的具體表現和特征,并分析形成這兩種文化現象的社會原因?!?/p>
由上可知,概述式概括主要適用于問答題的考查。從考查的內容看又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對重大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基本線索和興衰過程的概述式概括,是用概括的方法敘述“線”;另一種模式是用概括的方法敘述“面”——某個歷史階段的方方面面或幾個方面,某個歷史人物的方方面面或幾個方面,某種歷史現象的方方面面或幾個方面(如上述1998年高考48題)。此類試題的主要特點是跨度大或面廣,系統性強,答案全面完整,重點突出,語言文字精要,言簡意賅。
(二)所謂概要式概括就是對繁雜的歷史事物簡約化,具體的歷史事物抽象化,抽取重要內容的大概。這也是一種難度較大、能力要求較高的概括類型。此種概括大體又分為三種情形:①從歷史材料中抽取有關內容的大概。如1997年高考44題,從四段材料中,抽取李biàn@①治國方針、措施、后果的大概內容,并要求表達成文,還限定字數。這一題的出現,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一致肯定此乃成功之作,并列進了98年《考試說明》之“基本題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部分。1998年高考45題“根據上述材料,評述中國代表團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努力(主要目標、經過、結果、評價)”就屬此種情形。另外98年高考46題第一問“以生產資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兩個方面概括出化運動的錯誤及危害”也屬此種情形的概括。②從歷史材料或教科書中概括出有關問題、有關內容的若干個基本要點來。近幾年高考對這種概括考查的力度很大。1997年高考46題第一問“以上材料中,可歸納出關于美國西進運動的那些主要論點?”第二問“根據材料二,指出西進運動使美國經濟發生了哪些變化,產生了什么重要結果?!雹鄹爬v史材料的核心思想,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核心內容。如1995年高考42題“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或調整經歷了哪幾個步驟?每一步變革或調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內容以及結果如何?……”
概要式概括主要適用于材料解析題。考查的內容非常廣泛。它的最顯著的特點是簡明扼要。概要式概括需要考生具備非常好的閱讀理解能力,能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還需考生對文字進行化繁為簡,化具體為抽象的改造和潤色,需要非常深的文字表達功底。
上面介紹了四種概括類型。從上面所舉高考試題看,概括的對象幾乎包括了所有歷史要素:原因、條件、表現、措施、過程、性質、特點、方式、手段、作用、地位、意義、經驗教訓、啟示、原理等等;從概括的信度看,有在題問中明確提出概括要求的,也有未明確規定概括要求的——有一點是規律性的,那就是題問中要求答性質、特點、方式、結論、啟示、原理等內容的,不答題問中是否明確概括要求,一般都要求概括地作答。
二、概括能力的培養
明確了概括的類型和特點,便于我們探尋培養概括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1.歸納和抽象是概括的前提。
《考試說明》所規定的四項10條學科能力,由于其劃分標準不一,致使各項學科能力之間呈現出并列、包含、交叉等復雜關系。概括能力是較高層次的學科能力,它總是包含再認、再現、閱讀理解、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抽象等學科能力,同時又離不開對材料的整理、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作指導、史論結合、文字表達等學科能力。其中歸納和抽象是概括的前提。
概括的過程,首先是歸納的過程。需要概括的知識往往呈現零散分布狀,這不利于概括。但歷史知識本身又具有整體性、系統性的特征,我們完全可以用系統化思維方式,從宏觀和整體的高度來認識和處理那些零散分布的知識,對歷史教材內容重新整合或類化。行之有效的做法是重視和加強歷史知識結構的教學。
所謂加強歷史知識結構的學習,就是要善于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史實、歷史概念以及歷史結論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多角度、多層次地反映歷史事實和歷史概念之間的普遍性聯系,揭示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客觀規律。這與概括的第一種涵義以及歸納式概括、點睛式概括、概述式概括的要求,特點是相符合的。因此,加強歷史知識結構的教學,是快速提高學生概括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概括的過程,其次是抽象的過程。概括總是在人們的抽象過程中并在抽象的基礎上進行和完成的。因為概括的結果已不是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簡單再現或全部羅列,而是對歷史事物、歷史現象的更高層次的認識,是形成一系列穩定的科學的概念,是把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這一結果的實現只能通過抽象思維來完成。歷史事物、歷史現象共性或本質屬性的歸結,歷史哲理、歷史規律、歷史基本結論的提煉升華,基本要點、核心內容的得出,無一不是抽象思維的結果。抽象的最初結果是形成一系列比較穩定的、科學的歷史概念。歷史概念源于史實,又高于史實,是歷史事物的本質、全體及內部聯系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歷史概念的這些特點與歷史概括的涵義、特點許多方面是一致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廣泛地準確地使用歷史概念為歷史概括服務;重視歷史概念的教學和運用是提高學生歷史概括能力的又一有效方法。
2.史論結合法是歷史概括的基本方法和典型形式。
所謂“史”即客觀史實;所謂“論”則是從客觀歷史事物、歷史現象之中抽象出來的帶普遍性、規律性的認識。史論結合既是史學研究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之一,也是歷史高考考查的學科能力之一,更是我們進行歷史概括的基本方法,還是歷史概括的典型形式。
①論從史出是概括性思維的原則和方法。
一般情況下,對“論”的考查總是要結合具體的史實才能進行的。如1997年高考48題“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協約國列強的相互關系”的答案,可以看作是對“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協約國列強之間關系的史實歸納抽象出的“論”。1993年新高考52題得出的“基本道理”是對“武昌起義至‘二次革命’有關帝國主義對待中國革命的態度”的史實提煉升華的“論”。歸納式概括,點睛式概括出的內容就是被概括史實的“論”。由于歷史史實的豐富多彩決定歸納式概括的“論”千差萬別、豐富多彩;而點睛式概括的“論”大多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有關史學理論及歷史基本結論。如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經驗、基本結論是對整個民主革命歷史的點睛式概括;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對民主革命歷史及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史的點睛式概括;生產關系的變革必須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對整個人類歷史點睛式概括出的“論”;各民族之間和睦相處、友好往來、經濟文化交流及民族融合是民族關系的主流是對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史研究后高度概括出的“論”。到底“論”是什么,從根本上講是由史實的內容決定的;論以史出,史論必須一致。特別是遇到點睛式概括,千萬不能把馬克思主義原理、有關史學理論、基本結論當作教條,生搬硬套,到處亂貼。平時要重視歷史理論的教學。一方面在講述具體史實時要高度自覺地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盡量挖掘史實中包涵的理論因素,把講述內容上升到應有的理論高度;另一方面要有意識地逐漸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理論教學落實到實處。
②史論結合是歷史概括的典型形式。
不僅任何一道主觀性試題中有史、論兩部分組成,就是每一個要點(或每一句話)多數也有史、論兩部分組成。“史”要概括,主要表現為歷史概念的運用;“論”要具體不能空洞,“論”從史出。歷史學科主觀性試題的答案不會有生動的描寫、華麗的洞藻、濃厚的文學味;也不會整段都是深奧的理論說教,濃烈的政治味;而是具體而不繁瑣,樸實而不刻意雕啄,有抽象但不深奧。例如有些學生在解答“1941~1942年中國共產黨是怎樣戰勝困難鞏固抗日根據地的?”(“面”的概述)一題時不會概括作答。在回答“大生產運動”這個要點時寫道“在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下,八路軍三五九旅在五震的率領下雄糾糾、氣昂昂地開進雜草眾生的南泥灣。他們揮鋤如飛,汗流夾背;勞動號子傳遍山野,歡聲笑語不斷。經過他們辛勤開墾,南泥灣到處是莊稼,到處是牛羊,南泥灣成為陜北的好江南……”。上述文字就描寫三五九旅開墾南泥灣的情景來說語言已經較概括。但命題卻是“大生產運動”與“鞏固抗日根據地”的關系。南泥灣墾荒僅僅是“大生產運動”的一個“點”,不能以“點”蓋“面”,以偏概全,更不需要對南泥灣墾荒這個“點”作過細的描寫。“大生產運動”又是那么多鞏固抗日根據地措施中的一個“點”,在此題中對“大生產運動”的情況也不可能也沒必要進行詳細的敘述。此要點可概括為“各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大生產運動(“史”的概括,實際上是歷史概念的運用),使抗日根據地渡過了嚴重的經濟困難,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具體的“論”,與“生產運動”相統一的“論”)。其余要點的概括類同。
3.訓練是提高學生歷史概括能力的基本途徑。
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靠平時的訓練逐步培養和提高,非一朝一夕而成。高層次的概括能力的培養更不例外。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主要有:
①借鑒語文學科的一些概括方法加以訓練。
文史不分家。一方面要準確地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歷史概括性思維成果需要具備相當深厚的語言文字功底,這離不開語文學科;另一方面,歷史概括性思維和語文概括性思維的特點、要求又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我們完全可借鑒語文學科的一些概括方法為歷史概括所用。如概要式概括可以把語文課中抓關鍵字詞,劃分邏輯層次的知識、方法遷移到歷史概括中來,按題目要求劃分材料的意思層次,妥善地抽取出有關問題的答案要點來。對于概述式概括可以借鑒語文課中撰寫故事梗概的方法。
②提高筆記能力是提高學生概括能力的最實用的方法。通過讓學生課前試編單元或章節課堂教學提綱,課后記錄讀史札記、學史心得,試寫歷史小論文等形式的訓練,可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③以高考例題作示范,明確概括類型,掌握概括方法,再重設題例,舉一反三,培養學生獨立概括能力。
- 上一篇:歷史教學教育管理論文
- 下一篇:歷史電腦語言教學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