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4篇

時間:2022-10-30 09:17:31

導語:初中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4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初中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4篇

第一篇

一、采用多種辦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課堂自主學習

(一)加強情感教育,用愛心感染學生,增強學生的信任感

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初中數學是一門較枯燥的學科,多數學生不喜歡學習數學,覺得難,沒有興趣。要讓學生喜歡你的這門課,首先得讓學生喜歡你這個人。馬卡連柯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愛心和耐心,愛心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基礎和前提,耐心是愛心的延續,是一種冷靜和寬容。愛心是促使學生不斷進步、積極向上的基本保證。比如,我班上有一位剛從外校轉來的男生,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他一人。他性格內向,學習成績又不好,對學習也沒有多大興趣,又害怕同學瞧不起他。經過觀察發現,他其實心里還是想學好。于是,我就找了班上幾個優秀的學生主動靠近他,主動和他談心,解除她的思想顧慮。然后,我也主動找他細談,進一步消除他的自卑心理,讓他漸漸的融入到同學當中。另外,我也從生活、學習上盡量幫助他。他成績差,我找了個數學成績好的學生經常幫助他。同時,我也耐心輔導,在他作業完成得好時,我就在他作業本上畫一個笑臉給他,而不該錯的卻做錯了我就畫一個哭臉給他,這樣他就會感受到老師的關注。當看見他和其他同學在一起學習時的那開心勁,我懸著的一顆心總算落了地。這件事讓我感覺到:在教學中你只要對學生付出愛,真心的關愛他們,學生是會感受得到的,他們才會真心的喜歡你,樂于接近你,并主動的想把你這科學好,不然在他們潛意識里覺得對不起你這個老師。所以,教師應該特別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要經常運用表揚、獎勵的手段鼓勵學生,不得動輒打罵,訓斥學生。應該循循善誘,耐心地教育,只要學生有小小的進步,教師也要及時地表揚。這樣,才能使他們從怕數學課直到愛上數學課,對數學這門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才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上來。

(二)根據學生心理特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在自信中主動學習

從心理學角度講,十幾歲的青少年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而且在他們成功時,由于心理上得到欣慰和滿足,很容易接受別人的引導和鼓勵。因此,要使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除了注重情感教育外,還要破除學生對成功的神秘感,讓學生的每一次“成功”走進課堂并處理好許多的“第一次”,充分發揮“首次效應”的積極作用。打破神秘感的關鍵是要每一位同學正確看待分數,正確對待自我。只要現在比過去進步就是勝利,就是自己在數學上的一次成功。因此,我從教學中告訴學生,并不是每次考試都要滿分才算成功。比如,能夠圓滿地回答老師的一次提問,能正確的解出一道習題,都算是小有所成。另外,老師在教育中應多表揚鼓勵,少批評諷刺。讓學生樹立自信心,鼓勵他們走向成功之路。教師在教學中應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學計劃,適當選擇方法,將內容分層次地要求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聽懂、學會、記牢。使每一位學生經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教師教學中應該“宜淺不宜深,宜慢不宜快”的原則。精講多練作好個別輔導和分類指導,對基礎好的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這樣可以使班里的學困生跟得上,使基礎好的學生又“吃得飽”。從而使學生都嘗到學習數學“成功”的甜頭,進一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優化教學過程,讓課堂教學化枯燥為有趣,讓學生在快樂中主動學習

數學多為抽象、枯燥的,學生學習起來感覺無味,這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盡量將書本上的知識加以研究,使之變為形象、生動、有趣的問題,或者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例如,教學“軸對稱”這一節課時,書本上定義為:某個圖形沿著某一條直線對折后,兩部分能夠完全重合,則稱這兩個圖形成軸對稱圖形。定義很抽象、難懂。課本開頭只是引用了青山倒映在水中。教師在教學舉例時,可以張開雙手,掌心面向學生,一邊將雙手合攏一邊問道:你們看老師的雙手成軸對稱嗎?同時雙手也演示平移和旋轉的圖形變換,讓學生開闊了視野,感受到身邊時時有數學。以實例形象展示,這樣讓學生易懂。還可以讓學生動手親自剪紙、操作,使他們身臨其境。再舉生活實例,這樣把枯燥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從而達到理想的效果。

(四)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中學生正處于對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齡階段,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大膽創設他們好奇的問題。例如,在講相似三角形中,教師可以直接指著操場上一棵參天大樹說:“在沒有較大的工具的情況下我能得出這顆樹的較準確的高度,你們知道怎么測嗎?”然后告訴學生學習了今天的課后你也能測出樹較準確的高度。這樣利用學生好奇的心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

(一)教會學生預習的方法

預習是學習各門課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數學學習中學生大多數不會預習。因此,教師有必要教會他們預習的方法。預習就是在上課前將所要學的內容提前閱讀,達到熟悉內容、認識到自己不懂的地方的一種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教會他們作記號,以便在上課時認真聽講。從而真正理解預習時這些不懂的內容。

(二)教會學生聽課的方法

聽課是課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核心環節,多數學生在聽課時不懂方法,學習效率也就不顯著。怎樣聽好課呢?

1.在聽課時必須專心,桌上要隨時放著一個演算本,課前老師會巡視一圈,時刻檢查學習用具,以養成習慣。

2.抓住重點作上筆記,上課時老師會強調某些重要問題,以及還會把某些公式定理及方法板書在黑板上。就要求作上重點符號并作上筆記,將某些知識點記錄下來,以便復習鞏固。

3.在預習中作上記號的知識點應認真聽,多提問,保證能聽懂。

4.課堂上要跟隨老師的思走,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教師要做到時刻抽問,防止學生走神,讓學生互相評價,最后教師作點評。這樣,教學課堂就活躍起來,學生的積極性就得到提高。

(三)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方法

數學強調基本的數學思想,那就是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新的問題,認真完成課堂練習,將所學知識掌握鞏固。多數學生在學習過后不習慣于將所學知識進行歸類,這就要求教師教會學生將所學知識點同以往學習的內容進行歸納、對照、比較其異同點。比如說在學習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針對這些不同的解法,什么樣的問題選擇什么樣的解法,師生共同學結各自的特點,然后拿出題型讓學生思考應該用什么方法來解,再具體操作。可以增強學生對幾種方法的理解、掌握,并可以使學生對不同的題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

三、教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中,我注意要求學生預習、自學,在學習中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結構和聯系,總結尋找學習的規律,培養了學生自覺學習的好習慣。解答問題時,也要注意啟發引導,讓他們自己動腦,引導他們分析問題,解答問題。從不給他們現成答案,要隨時糾正他們在分析解答中出現的錯誤,逐步培養他們自覺思考的能力。具體表現在:

1.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好習慣。這不僅僅是在課前的預習,還是課堂上的學習,甚至是課后的練習鞏固。都需要學生通過自覺學習來完成。又特別是學生,養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后,成績一定會突飛猛進的。

2.培養學生探討問題的習慣。課堂上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提問,引發學生進入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場景中,引發他們積極探討數學知識,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討論的習慣。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的同時,你可以向學生提問“我們教學樓前的石柱子你怎樣測得他的直徑?”讓學生討論,找出相應的方法和規律。

3.培養學生善觀察的習慣。觀察是引發學生學習的一種動力。學生的觀察能力必然要差些,所以,老師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觀察,從而就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他們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去思考,觀察的結果還可能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這樣使學生體會觀察而帶來的收獲與興奮,就養成了自覺觀察的好習慣。

4.培養課后小結的習慣。在課后教師要求學生對知識點進行小結,即本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重點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哪里?小結使學生學習的效果明顯,認識結構清晰,學過的知識不容易忘記。教學實踐證實,只有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才能保持他們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注意難易程度,要克服急躁冒進的情緒,要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逐步提高。

作者:李春梅 單位:重慶市渝北區沙坪初級中學校

第二篇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意義

1.有利于確立學生的主體性。教學的改革首先要從意識形態方面入手,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根深蒂固,只有從內部攻克了教師和學生的思想堡壘,才能在根本上打破傳統的桎梏,從而落實新課標的要求。從當前的教學情況來看,有些學校雖然打著“新課標”的口號,但實際上仍舊是原來的教學套路,教師單方面地傳授知識,學生也不求甚解,“教”與“學”分離的問題十分突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對于不懂的問題能夠及時提出來,并找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不僅僅是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同時也消除了單邊教學的弊端,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通過對知識的認知,擁有了再學習的能力,把握了課堂的走向,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

2.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是一生中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時他們的想象力豐富,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是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最佳階段。以往的傳統教育模式使學生的思想受到框架的制約,發揮空間縮小,對于問題的理解越來越單一化,造成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思維的喪失。而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理論知識,而后經過實踐,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并且最終得到自身的主觀感悟,能夠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形成一套適合自己學習的法則。同時,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知識再學習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更深入地了解數學的本質,從而實現再創造的過程。

3.有利于貫徹學習的終身性。當今社會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社會,只有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給自己“充電”,才能不被社會拋棄,成為新型的社會主義人才。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知識更新越來越迅速,知識存儲量也越來越大,要想與之相適應,就必須接受新知識,實現全面發展。于是,培養人才的重任就落到了學校教育上。然而,人不可能一直待在學校,還要走進社會,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學習作為一種發自內心的渴求,從幼年、少年、青年直到老年,都對知識保持著如饑似渴的需求,明確“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觀念,全面貫徹終身學習的教育理念。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建議

1.自主提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問題是學習新知識的源泉,沒有問題的課堂就像一潭死水,沒有一絲生氣,不僅學生喪失了聽課的欲望,就連教師也缺乏講下去的動力。因此,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才是活躍課堂氣氛的關鍵所在。教師將課堂的掌控權交予學生,讓學生真正處于課堂的主體地位,感受課堂的整體氛圍,并從旁引導,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發言機會,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思考,去鍛煉,去提升自我。在下一堂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布置作業,讓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準備,了解自己將要學習哪個章節的內容,在預習中勾畫出自己不懂的知識點,在課上討論的時候抓住機會,大膽提出問題,與教師和同學共同商討,直至找出結果。另外,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怎么解決問題,更要教學生為什么這樣解決問題,只有了解了最基本的知識概念,學生才會知道如何提出問題,才能做到自主提問。

2.聯系實際,開展相關情境創設。一提起數學,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枯燥”、“乏味”、“無聊”等這些消極的詞匯,尤其是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數學課程無異于是天書般的存在,各種數字、字母、公式、概念讓人眼花繚亂,不知所云,消極的課堂體驗很容易打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甚至會使學生對數學徹底失去興趣。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用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加以引導,創設相應的具有沖突性的情境,不僅能增添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還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學元一次方程組時,教師可以典型的“雞兔同籠”問題引入:“雞兔同籠,上有頭20個,下有腳48只,求雞和兔分別有多少只?”雞兔都是常見的家禽,問題一提出,學生就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拿出紙筆開始計算,但一般的算法過于復雜,學生就會有疑問,能不能找出一種簡單可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這時教師再將主題切入二元一次方程組,讓學生利用新學到的知識解決課前的提問,學生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從而對數學產生學習興趣。

3.鼓勵機制,激發學習的興趣和自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數學產生了興趣,才會有學下去的動力,如果連學習的興趣都沒有,又何談入門?同時,自信心的建立也是主動學習的前提,只有擁有了強大的自信,才能保持斗志,從而克服學習中遇到的一切困難,提高自身的綜合學習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加強師生的交流,對于表現良好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贊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更強烈的學習動力;對于表現稍差的學生,也不要厲聲批評,應該適當安撫,并給予適當的鼓勵,使他們不要喪失對學習數學的熱情。另外,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盡量提供給學生更多回答問題的機會,做到每個學生都能夠站起來回答問題,得到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4.師生互動,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任何教學活動都應該是雙邊互動的過程,任何一方的沉寂都會使得課堂教學無法持續下去。良好的師生交流是課堂氣氛的催化劑,不僅可以激發教師講課的熱情,而且可以開啟學生學習的動力。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將課堂的主導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但這并不說明,教師就可以放任學生胡亂非為,而是通過教師的從旁引導,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充分行使自身的發言權,不再以教師作為權威的代表,對于不懂的問題勇于提出質疑。將教師和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營造出客觀民主的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另外,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通過組內探討的形式,調動所有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突出某一個或某幾個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思維;在組內討論的同時,教師走進學生,傾聽學生的意見,加入學生討論的隊伍,以合作者的身份與學生共同學習。

5.結合現代科技,開闊學生思路。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多媒體、網絡等高新技術逐步被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并得到普及。高科技的運用使教學變得更加輕松,將教師從繁重的教學備案中解救出來,只需一個軟件,就可以輕松搞定,給教師留出更多的時間思考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同時,高科技的運用也開闊了學生的學習思路,以往解答數學題目遇到困難時,只能去圖書館查閱資料,費時費力,現在有了網絡,利用搜索引擎在電腦上一搜索,便有數十條乃至數百條不同的解題思路呈現出來,打破常規思維的束縛,大大開闊學生的眼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另外,多媒體技術在數學課堂上的使用,將抽象的數學轉變成更直觀的圖像及文字,使得知識點更容易理解,提高數學課堂學習效率,推動教學進程。

三、結語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時展的需要。將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學任務中的重要環節,對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深遠的意義。

作者:王慧汝 單位:漳州市第九中學

第三篇

一、強化預習訓練,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讓學生養成了依賴教師,懶于思考的壞習慣,學習自覺性差,被動地應付.指導學生科學地進行數學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提出預習要求,讓學生調動多種器官,發展多種思維,多角度地預習,強調學生嘗試著讀課題,完成課本配套練習習題,對存在疑難的地方做好記號,課前與同學、教師交流,共同探討解決方法.教師及時檢查學習的預習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課堂時間的使用效率.如在教學七年級《6.3實踐與探索》前提出預習要求:每位同學用一根長為60cm長的鐵絲,以不同的長與寬分幾次圍成一個長方形,分別量出長與寬,并做好記錄,以不同的角度說明長與寬的關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組,求出長與寬;比較實際測量長度,驗證結果.并要求根據所制作的長方形的長與寬計算面積,比較面積大小,思考面積的變化情況,從中可以發現有何規律.

二、創設積極的數學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積極思考中發展

自主學習能力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而問題是思維的發動機,是探索的前提,是促使學生自主探索的動力.只有主動探究才會有創新,有創造,它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才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欲望,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大膽猜想、推測或進行操作實驗,合作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巡回檢查,適時作指導或與學生共同討論,啟發引導,真正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如在七年級《7.3實踐與探索》教學中,要求每位同學用硬紙板制作八個大小相同的小長方形,并用這八個小長方形去拼長方形,能有幾種拼法,每種拼法是否能夠拼出長方形,能夠拼出長方形的小長方形長與寬具有什么關系.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鼓勵求異思維,教師歸納小結.1.任意八個小長方形和八個重疊排成兩行形成一個長方形.2.一個橫放,七個豎放;二個橫放,六個豎放;三個橫放,五個豎放.3.四個豎放,四個橫放.4.二個橫放,六個分兩層各三個豎放.接著分四組按2、4兩種拼法制作八個小長方形,并按教材提供方式拼成正方形,發現中間還留下一個小正方形.量出正方形的邊長,通過列方程組求出小長方形的長與寬,測量小長方形的長與寬,驗證結果.通過創設能調動學生興趣而蘊含一定的與數學有關的情景,積極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在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認識數學、理解數學知識,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創新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向學生提供充分進行數學活動的好機會.而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設法不斷激起學生不懈探究的興奮點,努力培養與學生的探索情感.

三、培養學生問題意識,讓學生在質疑問難中提高自主能力

愛因斯坦說:“發現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解疑能力是學生文化科學素質,心理素質的綜合反映,培養學生質疑、解疑能力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質疑問難,促進學、思、疑、問、悟的結合,并注意循環往復,不斷提高.創設情境讓學生課前進行預習后的質疑,課中進入深入性的質疑,課后進入延伸性的質疑,讓學生從“敢問”到“善問”,并且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疑,從而讓學生在質疑、解疑中,培養創新意識,反觀現在的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的提問,一些教師仍然是訓練多于表揚,嘲笑多于鼓勵,固執己見,使得一些學生不敢隨便提出問題,從而形成沒人提問題的尷尬局面.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教材,激發學生質疑解疑的積極性,逐步養成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積極主動地探索途徑,解決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教學中,首先提出一個問題:某同學參加夏令營外出一個星期,這七天的日期之和是84天,同學們知道這位同學幾號出去嗎?這個問題很快就被大部分同學通過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決了.是9日出去的.接著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一位同學外出一個星期,日期數的和再加月份數也是84,你們能猜出他幾月幾號回家嗎?學生質疑思考,1個星期的日期數是7的倍數,而84也是7的倍數,因此,月份應該是7月,結果很快就算出來了,是7月14日,接著改變80,讓同學生繼續算出結果,此時發現答案有兩個,是3月14日,10月13日.

四、建立積極的數學評價,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數學評價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充分利用評價,有效地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自主參與,讓學生在學習評價生法中體驗和感悟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不斷成長,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首先,教師應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適時表揚,對學生的回答或提問不輕易地否定,學生的回答,可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關鍵是學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他有興趣回答這個問題.其次,教師每次批改做作業,發還給學生時,強調學生認真閱讀教師所寫的批注,然后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而教師的批注既要體現出對學生的作業存在問題明確指出來,又要對學生進行鼓勵性評價.再次,讓學生參與評價是反饋教學的很好的手段,它使我們教師能更好地收集和分析反映學生發展過程和結果的資料,更全面地評價學生同時可以使學生評價他人的同學,反思自己,從而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

作者:焦巖 單位:安徽省阜南縣第一初級中學\

第四篇

一、自主學習在課前

數學課前預習是常說常新的話題,這一學習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包含著自律的成分,學生受自主學習意識的驅使,在課前對所要學的新知識進行預習,并了解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連貫性,同時,學生在對新知識預習的過程中又鞏固了舊知識,避免了課上新舊知識不能很好貫通的狀況.另外,通過預習,學生對要學習的數學新知識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自己在哪些認識上比較薄弱,這為課上有針對性地學習奠定了心理基礎,課上學習因而變得順風順水,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學習效率也進一步提高.但是,由于學生很少有自主學習意識,因此,這需要教師的介入,即引導和督促,為學生設計預習任務,長此以往,學生自然會收到預習對成績影響的效果,會使其自主地萌發自主學習意識,意識帶動行為,漸漸地,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也會有所提升.數學知識點雖然看起來雜亂紛繁,但籠統地進行概括,無非是概念、公式、定理、綜合解題.這四大部分幾乎出現在每章、每小節中.依據這幾類知識點,學生便可有的放矢地進行自主學習.但如何讓自主學習價值化,是數學教師最為頭疼的.在這里,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當學生完全可以自主學習后,再任由學生自主安排預習任務.

二、自主學習在課上

那種“填鴨式”“滿堂灌”的數學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現代學生的求知需求,當然,它也已不符合現代教育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的理念.所以,對于數學教師來說,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熟諳初中生現階段的心理特點,總結課堂教學經驗,讓課堂教學時時新、處處新.這階段的學生喜于動,樂于嘗試,過多的束縛只會讓他們更加逆反,繼而內心躁動不安,不會全神貫注地聽講.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地給予學生一些空間,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這看似是放縱學生,實際上是“欲擒故縱”,自律性會讓學生有秩序地進行自主學習,自主學習與獨立思考并駕齊驅,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會變得深刻通透,對數學知識的記憶程度也會好過從前.在這里,教師可以在黑板上或幻燈片上列一些關于本節內容的習題,并讓學生自主完成,在做題的過程中,可讓學生之間相互討論、一起琢磨,讓學生在開放性的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習作的樂趣,同時,又集聚了同學之間的力量,活躍了課堂氣氛,帶動了所有學生參與學習.以“軸對稱”這一數學內容為例,這一內容在數學知識的整個系統中比較具象化、簡單化.教師可依據這一點,把對這一內容的講解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自主地了解軸對稱的概念、特點,線段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并與其他學生合作,如用剪紙或繪畫的形式設計軸對稱圖形,并把所設計的軸對稱圖形分享給其他學生看,選出設計最佳的圖形作為教師進行軸對稱圖形概念、特點、性質總結的道具.在這一點上,要求教師具備靈活運用道具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再次延伸,讓學生自主找出生活中具有軸對稱特點的物品、物件.通過課堂上的自主學習,學生既能感受到自我探索知識的樂趣,又會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刻地記憶,能提高學習效率.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完全可以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進行自學、自測,然后,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的反饋進行精講答疑,學生的聽講就會變得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這會避免其走神,抓不到關鍵.當然,教師還要為學生布置一些練習題,讓學生進行知識鞏固性訓練,加強自主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深刻性.

三、自主學習在課后

課堂上短暫的記憶,會隨著下課鈴聲的響起而被遺忘,所以課后練習少不了,它是知識的鞏固環節.但是,學生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即以完成作業為目的,課后練習變成一種作業形式,失去了自身的價值.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將學生的思維和視野禁錮在了有限的課后練習題中,學生只是單純地進行習題訓練,無法將教材與課后練習題結合起來,課內知識與課后練習嚴重脫節.這對學生的學習有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教師要改變課后作業的布置方式,讓學生突破有限的習題束縛,進行自主課后練習.自主性的課后練習能讓學生自由地徜徉在數學天地中,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創新、視野的開闊,這對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課后精力的投入與課前、課內一樣會收到很好的效果.而如何投入,是教師和學生需長期摸索的.在這里,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自主學習,反復用實踐證明課內所學的理論知識;延伸課堂所學的知識內容,拓展視野,搜集關于所涉及數學知識的資料,使知識呈現出深度和廣度;拓寬思路,嘗試以不同的方法解題;鼓勵學生自主制作教具,并依據教具進行自主學習等.課后自主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依據所需鞏固的數學知識的特點,進行方法提煉,引導學生進行課后自主學習.

作者:張偉 單位:江蘇如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