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管理制度創新論文

時間:2022-10-14 11:02:00

導語:職業院校管理制度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院校管理制度創新論文

【摘要】進入21世紀,職業教育面臨著極大的發展機遇和嚴峻的挑戰,對于一所職業技術院校而言,一個重要的課題就是要著力推進管理制度的創新。管理制度的創新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具有重大實踐意義的課題。本文試圖用制度經濟學的觀點,結合作者從事的職業院校管理實際,闡述制度創新的必要性、有效性,提出進行制度創新的有關建議。

【關鍵詞】制度正式約束與非正式約束合作博弈與非合作博弈管理制度創新

一、制度經濟學的制度創新視角

制度是一種社會博弈規則,是人們所創造的用以限制人們相互交往的行為框架。制度提供的一系列規則由國家規定的正式約束、社會認可的非正式約束和實施機制三方面構成。

制度經濟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方式都是特定制度的產物,是人在特定制度下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表現。用這個觀點看教育問題,教育改革本質上并不僅僅是教育內容的改革,也不僅僅是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以及命題方式之類的技術性改革,而更重要的是管理制度的改革。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創立一套有效的制度來規范和利用教師及學生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以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但從現實情況來看,與西方人相反,我們向來重結果,輕過程;重理論教學,輕技能培養;更關注技術創新,而忽視制度創新。這種思維方式是與傳統的農業社會相適應的,但在當今市場化的社會,卻有本末倒置之嫌。

作為上海辦學歷史悠久、基礎條件雄厚的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上海交通學校,為上海地方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應用型職業技術人才。學校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在社會上享有較高聲譽。但是,要謀求更深層次的發展,必須在穩定規模基礎上走內涵發展之路,而目前在內部管理上,深感傳統管理有余而激勵與創新不足,集中統一有余而各部門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足,行政調控有余而各部門自動協調配合不足,要根本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應重視制度建設。

二、學校管理現狀與制度創新的必要性

1、制度的有效性

制度,本身可分為有效率的制度和無效率的制度,一種制度有沒有效率主要取決于這種制度的交易費用,正因為此,一般把交易費用的概念定義為經濟制度的運行費用。而交易費用的高低,又取決于這種制度是否“激勵相容”,即這種制度所要實現的目標是否與人們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一致。當然,任何一種有效率的制度都有一個不斷磨合的過程,還要在具體操作過程中不斷調整和完善,而且任何一種制度都難免會有弊端,但是只有激勵相容才能節約交易費用,只有激勵相容的制度才是有效率的制度。

近幾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的教學和實訓條件明顯改善,辦學規模日益擴大,為了適應管理的需要,學校將原專業科改設專業系部,并增設專業教研室,統管中高職教育,學校在管理中的分工線條更為明確。當然,從古典經濟學意義上來理解,分工和專業化可大大提高勞動效率,節約生產成本,學校在分線條管理后,上下銜接趨于緊密,線條內辦事效率有所提高,但不可避免地會過度傾向于縱向一體化,從而在各自為政下忽略了管理線條橫向協作的重要性,勢必出現學校范圍內的外部不經濟,甚至導致制度失效。

2、制度創新的必然性

制度是一種稀缺性資源,因為它不具有專利性,是一種公共品,可以“搭便車”,人們可以簡單的模仿由別人創造的制度安排,而無需付費,這樣,進行制度創新的人就缺少激勵,這類稀缺可視之為利益驅使下的制度稀缺。另外,從制度的可移植性來看,正式約束容易移植,而非正式約束由于內蘊傳統和歷史積淀,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因為,一種非正式規則尤其是意識形態能否被移植,其本身的性質規定了它不僅取決于所移植對象的技術狀況,而且更重要的取決于后者的文化傳統對移植對象的相容程度。

因此,學校的發展首先依賴于內部決策者和管理者不斷更新的理念。從更嚴格的意義上來講,對于一個勇于創新的團體或管理者而言,意識和理念往往成為正式制度安排的“理論基礎”,因此,在觀念上,要求我們立足于未來,不斷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和解決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

其次,從學校管理總體上來看,缺少一種開放機制,與外部環境缺乏一定的溝通。隨著學校組織邊際的不斷擴大,在理念上理應打破原來狹隘封閉的藩籬,整合現有資源,不斷吸取兄弟學校辦學的長處,根據學校實際借以對學校的管理制度進行“修正”或進行有效的創新。當然,這必須基于學校逐年積累建立起來的校園文化環境,要基于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使學校的管理工作做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

3、現行制度與合作博弈

博弈又稱為對策,它反映的是一個人或一個團體的選擇受到其他人、其他團體選擇的影響,而且反過來影響到其他人、其他團體的選擇。博弈可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之間的區別主要在于人們的行為相互作用使當事人能否達成一個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如果有,就是合作博弈,反之,則是非合作博弈。

如果說競爭能夠給人們帶來活力與效率的話,那么合作就能夠給人們帶來和諧與效率。制度的基本作用之一就是規范人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減少信息成本和不確定性,把阻礙合作得以進行的因素減少到最低限度。學校如同一個國家或集團的縮影,上級和下級間不可避免地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博弈,即非合作博弈;另外,學校工作雖有分工,但畢竟是個系統工程,學校一直強調各條線的工作要相互協調,但有時涉及到各線條本身利益時總會出現一些非合作現象。所以,學校在制定一項制度時一定要注意細節,必須強調合作、強調團體理性,強調一盤棋,把非合作博弈產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三、職業院校管理制度創新的若干思考

1、學校管理者應樹立創新興校的理念

學校管理者支配和引導各個群體的行為,他們是否具有創新素質將直接制約和影響學校的發展和走向。管理者沒有創新精神,就不會產生對學校發展的戰略思考;沒有創新人格,對創新建議就不能果斷的接納,更不會激發全校教職工的創新潛能,制度創新也就無從談起。為此,教育管理者必須把創新作為基本的興校理念,積極轉變教育觀念,不斷提高自身創新素質,及時發現和開發蘊藏在廣大教職工潛在的創造性品質,并盡可能采取多樣的活動方式,不斷的激勵和鞭策全體教職工,正確引導和促進教職工創新能力的發展。

2、正確看待“路徑依賴”

諾思指出:“人們過去作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可能的選擇。”初始的制度選擇會強化現存制度的慣性,因為沿著原有制度的路徑和既定方向前進,總比另辟蹊徑要來得方便,路徑依賴形成的深層次原因就是利益因素。沿著既定的路徑,既可能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迅速優化;也可能順著原來的錯誤路徑往下滑,如果弄得不好,它們還會被鎖定在某種無效率的狀態之下。一旦進入了鎖定狀態,要脫身而出就會變得十分困難。

但必須認識到,制度的形成過程是一個多次博弈的過程,是人們在社會分工與協作過程中多次博弈而達成的一系列契約的總和。一項好的制度,都應當在充分調查研究、獲取信息的基礎上,綜合權衡后制定。好的制度應當體現并能夠協調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和需求,從而獲得大家的擁護,表現為長效性和相對穩定性。

學校組織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與以往改革的關系是揚棄的關系,所以要建立新舊改革的有機聯系,既不能過分依賴原有的途徑,也不能想當然地設置一些不講效率的制度,而應注重學習、總結,學別人之長,加強部門之間的交流,我校汽車工程系曾在專業群開發、考證與技能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過成功的嘗試,我們應在保持原有優勢的基礎上,結合本校特點,要敢于否定學校舊有的、影響學校發展、束縛人性張揚的條條框框,大膽進行各項管理制度創新,提高制度的有效性。3、注重規則的權威性

制定規則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激勵和約束人的行為。在我國這個市場經濟尚欠發達、特權意識較濃厚的國度里,人們尊重規則的意識還較淡薄,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希望找到規則的漏洞,并利用這個漏洞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世界上最好的規則都有漏洞,對規則的遵守可以反映一個民族的素質,大家都遵守規則可以大大的降低交易費用。當然許多規則的實施除了激勵、約束機制外,還需要人的自律。如果學校員工都有自律意識,那么整個學校的交易成本將會大大的降低,而最終受益于全體員工。

二是除了尋找規則的漏洞以外,人們還喜歡規則能約束別人,而自己是例外。如明明違規也要找關系通融一下,即規則對別人是硬的,對自己是軟的。在這種動機的支配下,最終規則就形同虛設了。規則的軟化是特權思想和等級思想的一種集中體現,學校的管理者應增強各項制度的權威性,做到令行禁止。

三是有利時遵守規則,不利時違反規則。我們總有一部分人在遵守規則上“斤斤計較”,打小算盤,總希望游離于規則之外。而實際上,規則的好處來自于大家的遵守,尤其是學校的各級教育管理者理應帶頭遵守規則。

學校在注重規則制定的同時,要創造一種自我激勵、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的良好氛圍,使得全體教職員工形成人人遵循約定的學校競爭規則,認真履行承諾。學校管理者也應注重規則的權威性,切不可朝令暮改。

4、建立有效的實施機制

機制是制度賴以實踐的保障,完善而鞏固的實施機制的建立將有利于團體運行內部交易費用的降低,將會使制度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并具有長期優化運作的意義。它為落實依法治校、確保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提供保障。但不可否認,在某些部門的實施中存在著兩張皮的現象,什么原因?主要還是存在實施機制的有效性問題。所以為了實現學院的管理目標,將制度落到實處,必須建立與之相符的實施機制。

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首先應創設決策保障機制,可專設一支決策智囊團,定期研究和解決學校管理方面出現的新問題和新對策,必要時制定新制度。其次要形成一整套與之呼應的監督機制,比如制度實施過程中的校務公開監督機制,良好的督導機制,有效的激勵機制等等。最后要制定好善后處理機制,形成一種“凡事有規則、凡事有負責、凡是有處理”的實施機制;最后,要創設自動協調機制,協調不同管理線條間的部門合作,達到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學生利益的最大化,使學校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參考文獻】

[1]盧永祥:西方新制度經濟學(修訂版)[M].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

[2]張永:創新教學管理制度的條件與原則[J].中小學校長,2004(1-2).

[3]林蔚:“新制度經濟學的運用”[J].科技與文化,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