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加強心理教育研究
時間:2022-04-05 04:31:00
導語:幼兒教育加強心理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多數在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方面,對孩子的人格培養和心理健康卻關注不夠。經過研究發現,3-6歲幼兒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自我意識、情緒情感、個性發展及社會適應能力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也就是說,一個人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質和他在幼兒時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素質有很大關系。不僅如此,由于年齡特點,幼兒對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可能像成人那樣具有認知能力,更談不上加以糾正和治療。這就需要幼兒園、家庭、社會各方面對他們進行幫助。因此,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是非常必要的。
一、幼兒常見的一些心理問題
1.好動。主要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波動大、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幾個方面。好動具體來說是喜歡跑動,或爬上爬下,離位走動,叫喊或講話,引逗旁人。注意力不集中具體來說是上課時不能專心聽講,注意力渙散,易受環境干擾而分心,在課堂東張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發呆。自控能力差具體來說,表現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易怒或沖動,不考慮后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險舉動及破壞行為。
2.焦慮。具體表現為缺乏自信、過于敏感、食欲低落、無端哭鬧。這類兒童對陌生環境反應敏感,擔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鬧不停,常常擔心被別人嘲笑,對尚未發生的情況,產生過分的關注,并伴有無根據的煩惱,對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顯得過分焦燥。
3.攻擊。這類孩子整日東奔西跑,愛搞惡作劇,喜歡諷刺挖苦別人,對美好的物品毫不愛惜,摔打成癖,表現出攻擊性。
4.不良的人際關系。幼兒的人際關系主要是指他們與父母、教師以及同伴之間的關系。從這些人際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態。比如在不良的同伴關系中,幼兒總是與別的幼兒相互攻擊、猜疑、排斥、攀比或獨處,這樣容易產生任性霸道、粗暴妄為或怯懦孤獨、不合群等心理與行為問題。
二、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1.遺傳因素。遺傳因素是心理發展必要的物質前提,它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明顯。人的許多心理與行為受遺傳的影響,如性格內向或外向、行為退縮或攻擊、情緒焦慮或抑郁等。
2.家庭因素。家庭是幼兒最早生活和接受教育的場所,也是幼兒社會化的重要場所,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十分重要。家庭結構和功能,家長的教育能力及對子女的期望水平、教育方法和教養態度,雙親的職業及社會地位,家庭物質條件和氛圍,父母生活習慣和志趣愛好等都與幼兒的心理健康有密切關系。
3.幼兒園因素。幼兒園的基本功能是通過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雙向交互作用來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同時,幼兒園也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場所。親切和藹、民主溫馨的師幼關系可以誘發幼兒良好的情緒和情感;與同伴和睦相處、互助互愛的伙伴關系能夠培養良好的交際能力;輕松愉快、和諧溫馨的精神氛圍對幼兒心理健康十分有利。
三、在幼兒教學活動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應是簡單增加教學活動環節,也不該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應該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發揮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論事,也不是對原有材料中內含的心理因素視而不見,不考慮兒童的心理反應,一味地灌輸滲透或是把各類教學活動互相割裂開來。為此,可在幼兒園教學中融入以下環節:
1.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幼兒的各種反應,隨時肯定、表揚他們的積極性和良好表現,激勵他們的主動精神。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過程中以發生的實際問題為素材,及時組織他們思考、討論,然后對他們進行講解、分析,或者對正在發生的實際問題進行更具體、更直接的指導,讓幼兒獲得積極的心理暗示,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
2.游戲活動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游戲可以歸入幼兒園的日常教育活動中,它不僅使幼兒的各種感知覺得到充分訓練,還發展了幼兒對事物的理解、想象與記憶的能力。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揮增效的作用。游戲讓幼兒養成合群性、獨立性的良好習慣。通過角色游戲,幼兒在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的發展等活動中,學會了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通過游戲,發展了幼兒的智能,調整了幼兒的消極情緒,鍛煉了幼兒的意志品質、培養了幼兒的交際能力,促進了幼兒良好性格的形成。當然,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
3.體育活動中促進合群性發展。體育活動促進幼兒大腦的發育,更是促進合群行為發展的有效方法。由于種種原因,有的幼兒會出現心理機能發展受阻的問題。這樣的幼兒往往手腳笨拙、亂奔跑、易摔跤,出現感覺統合失調。如果在體育活動中有意識地加強他們的統合專項訓練,就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合作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從而使他們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同步提高,相互促進。
四、在家庭教育中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搖籃,也是檢驗幼兒教育成效的舞臺。正是由于家庭的重要地位,可以說家庭不僅是一些幼兒產生心理問題的來源,也是實施教育措施、矯正幼兒心理問題、保障其健康成長的主要場所。
1.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使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家長在培養孩子成為某方面人才時,應形成合理的期望水平,符合幼兒時期的實際情況。假如孩子確有某方面的特長,比如說適合彈琴或下棋,那就在孩子愿意的情況下送他去學習。如果幼兒對某門課程不感興趣,家長不能憑著自己的喜好或攀比心理去逼他們學習,因為每個人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不能因為孩子某方面能力不如別人,就認為孩子各方面能力都差。在要求幼兒學習的同時注意給他們留下足夠玩的時間,讓他們充分享受童年的快樂;對他們的進步,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對他們的退步,要給予充分的理解;對他們的錯誤,要認真分析原因,找到克服錯誤的方法。
2.當好幼兒的心理醫生。一方面,家長要成為孩子的親密“伙伴”與忠實的“傾聽者”。家長要以極大的愛心與耐心去關注孩子,和他們一起玩,傾聽他們的心聲,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另一方面,要創造各種條件矯正他們的某些心理障礙,讓他們參加各種活動,在真實體驗中感受挫折,并在家長指導下矯正自身缺點。
3.創建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在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里,愛心濃郁,人際和諧。這種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有幸福感、安全感、歸屬感與自豪感,容易養成開朗、自信、積極的心態和開拓、靈活的思維習慣。因此,家庭成員之間應平等相待,應注意尊重與愛護幼兒的自尊心、自信心、好奇心;在家庭活動中家長與孩子互相了解、互相影響,良好的家庭氛圍自然就形成了。
五、在環境創設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安全、舒適、衛生、有層次感、富有兒童氣息的物質環境能喚起幼兒對生活的熱愛;輕松愉快、給幼兒以充足心靈自由的精神環境有助于培養幼兒努力進取、奮發向上的個性品質。人總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生活,在一定的關系條件下形成其思想、感情、行為和作風的。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環境影響人的一般表述。由于幼兒年紀小,可塑性大,他們的心理發展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幼教工作者和家長為了幼兒的心理健康,應該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并將所學心理知識積極運用到幼兒教育中。因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加之幼兒心理發展又有易感染性,他們很容易受到老師和家長的影響。在和幼兒相互交往過程中,如果老師或者家長心理失?;蛐睦聿唤】?,那么就會在有意無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傳染給幼兒,進而影響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因此,創造一個健康的環境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六、結束語幼兒期是個體生長發育非常迅速同時又具有很強可塑性的時期,幼兒工作者和孩子家長應依據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加強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用科學而理智的愛去培養他們美好的未來。
- 上一篇:市長在民生工程調度大會發言
- 下一篇:建設系統創優活動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