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齡教育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1 04:21:00

導語:混齡教育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混齡教育研究論文

摘要:混齡教育,是指將年齡相差12個月以上的幼兒編排在一個班級,讓不同年齡和發展水平的幼兒身處同一環境共同學習和生活。本文對混齡教育的意義進行了詳細的闡述,特別是混齡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意義。旨在使人們認識到混齡教育的作用并指導學校教育,使我國的幼兒教育發展得更快,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關鍵詞:混齡教育幼兒

一、問題的提出

所謂混齡教育,是指將年齡相差12個月以上的幼兒編排在一個班級,讓不同年齡和發展水平的幼兒身處同一環境共同學習和生活。①[研究者認為,混齡教育不是這樣的一些班級:出于方便而將兩個年級隨意放置在一起;實施呆板的能力編班;不關注兒童的興趣或兒童進入更高年級的動機;只強調智力領域(抽象的、學術性的、學科的技能)的學習;期望兒童學習時一個人安靜地、單獨地做練習,或者參與教師主導的小組活動;教師作為“講臺上的圣人”,每天站在講臺上指揮一切;學習的科目相互獨立,各個科目概念間的聯系甚少;把每天劃分成用于學習每個科目的單獨學習時間,未把學習看成一個整體等(AnnBingham,1995,AASA,1992)。②[混齡教育是和同齡教育相對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世界著名教育家蒙臺梭利倡導的混齡教育思想在我國幼兒素質教育中得以引入和借鑒,對我國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混齡教育是美國、德國、日本、丹麥、英國等國家的學前教育普遍采用的教育組織形式,③[是在批評同齡編班的基礎上得出混齡教育這個概念的。在夸美紐斯提出班級授課制后,人們普遍采用同齡編班,使受教育的對象數量擴大,提高了教學效率,節約了師資,便于組織、領導和實施。這些優點使同齡教育一度成為許多國家學校教育的主要組織形式。④[但是,同齡編班在發展過程中也逐漸暴露了一些問題。如,同齡編班無視幼兒的個別差異,沒有反映兒童是如何學習和成長的,排斥了那些不具備相同經驗的兒童,導致了兒童在班級組織中的不同地位,存在培養兒童獨創性和信息反饋不足等問題。

研究者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南京的張赤華在提出混齡教育的意義和如何開展混齡教育活動時,他認為混齡教育有以下三個意義:一是彌補家庭生活的不足,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的形成;二是提供異齡觀摩、學習的機會,促進幼兒智力和語言的發展;三是滿足幼兒成功的需要,促進幼兒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提高。華愛華也提出了混齡教育的理論基礎和分類。西南大學的劉云艷認為混齡教育有三個實踐價值:一是混齡教育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二是混齡教育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三是混齡教育能有效地培養幼兒的情感。華東師范大學的武建芬還專門討論了混齡教育中的間斷性混齡在我國學前教育中的意義。綜合他們的理論,我們可以看到混齡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意義是很大的,我們有必要把他進一步的深化,從而指導我們的幼兒教育,使我們的幼兒教育更具有理論基礎和實踐價值。

二、混齡教育的分類

我們在談混齡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意義之前,還應該了解一下混齡教育有哪幾種類型。混齡教育通常是分為兩類:連續性混齡與間斷性混齡。⑤連續性混齡是指一直都采用混齡教育,從幼兒入學開始就實行。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對教師的要求是相當高的,而且很多幼兒園的硬件也達不到這個要求。所以,連續性混齡在我國幼兒教育中采用得很少,也不是很適合我國的國情。間斷性混齡是指每天一個時段或是一周一至兩個時段之內采用混齡教育。現在凡是嘗試混齡教育的幼兒園,大部分采用的都是這種分段的混齡教育。但這種混齡教育也有它的局限性,因為時間的間隔,異齡伙伴之間的熟悉程度難免受到影響,進而影響活動的質量。幼兒的學習需要刺激重復出現并且時間間隔不能太久才可能習慣化、敏感化,從而產生高效的學習。

雖然間斷性混齡是現階段最適合我國的一種教育形式,但我認為它不如連續性混齡對幼兒發展的幫助大。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素質的提高,混齡教育會在我國普遍采用,但最初都將以間斷性混齡間的形式出現,逐步的將發展到連續性混齡,最終連續性混齡將代替間斷性混齡。

三、混齡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意義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幼兒園都采用同齡編班的教育組織形式,嚴格依據年齡(一般是1歲以內的年齡差別把幼兒劃分成小班、中班和大班)。這種同齡編班的形式便于實施集體教育,與我國長期以來大一統的學校課程體系是一致的。而這種同齡編班較少考慮幼兒的個別差異而導致“一刀切”的教學方式。⑥[人類學家梅爾文科恩特指出:幼兒有一種天生的與同齡人交往的傾向。這固然是正確的,但我們的教育往往由于過分強調年齡差別而使幼兒的這種先天傾向受到抑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兒童與異齡兒童的交往機會,然而這樣卻限制了幼兒和異齡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和相互學習,這是有悖于幼兒的天性的。所以我們有必要充分認識混齡教育在我國幼兒教育中的意義。

3.1混齡教育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觀察、模仿和學習的機會,促進幼兒智力和語言的發展

班杜拉于1977年出版其代表作《社會心理學》中提出了觀察學習理論。所謂觀察學習,實際上就是通過觀察他人(榜樣)所表現的行為及其結果而進行的學習,它不同于刺激反應學習。⑦[這種學習是間接的,而不是直接的,班杜拉認為這個過程包括注意過程、保持過程、運動復現過程和動機過程等四個組成部分。他還認為,有些行為學習者不必親自體驗,直接強化,而只需要通過觀察他人,接受一致的間接強化而學習。而兒童的語言的學習和其他的行為的學習也是在觀察學習的基礎上得來的。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是觀察學習,他們通過觀察同伴或成人的行為而形成自己的間接經驗。這說明,榜樣對幼兒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混齡教育又為幼兒的學習提供了大量的和多種多樣的榜樣。年幼的幼兒通過觀察年長的幼兒玩耍而學會一些玩具的玩耍,觀察年長幼兒的角色扮演,觀察年長幼兒的生活習慣等等,甚至涉及年長幼兒的各個方面;而年長的幼兒則可以借鑒年幼的幼兒的奇特的想法,來充分實現他們的能力等。

兒童的語言和智力的發展有賴于他如何與環境發生作用。正如皮亞杰的理論中所說的,幼兒的身心發展是由幼兒自身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尤其是語言。語言是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其中模仿他人的語言,然后按照自己的編排方式把語言材料加以重新組合和改變,形成自己的語言體系,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一起,他們的發展階段也不一樣,所處的語言階段也不一樣。年幼的幼兒通過模仿年長的幼兒的語言,更快地學會語言,年長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通過糾正年幼幼兒的錯誤而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從而達到了共同進步的效果。

在幼兒的智力發展方面,由于幼兒和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接觸,年長幼兒的廣闊的視野和知識,讓年幼的幼兒模仿學習,使年幼的幼兒增加了知識,擴大了視野,發展了他們的觀察能力、模仿能力和行為能力等。幼兒在家中沒有兄弟姐妹,混齡教育的開展,為年幼的幼兒提供了模仿學習的機會,為年長的幼兒提供了展示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機會。

3.2混齡教育促進了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特別是幼兒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皮亞杰認為,同齡兒童處于同一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發展特點,階段之間保持著發展的連續性,然而這些階段并不絕對與兒童年齡相符,各個階段兒童的發展會因社會環境和習得經驗的不同而有所加速或延緩。⑧[因此,兒童需要與同伴和環境互動來促進學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同伴之間的認知沖突迫使兒童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幼兒與各種發展水平的同伴進行互動,會增加同伴的認知沖突。幼兒與同伴的關系不同于成人與幼兒的關系。在成人與幼兒的關系中,成人通常處于優勢地位,而幼兒則處于被動或劣勢地位,幼兒可能屈從于成人的權威而接受自己并不理解的觀點;幼兒與同伴之間關系的建立通常是基于一定的合作,感情的共鳴使幼兒具有積極參加活動,主動探究問題,主動操作等的傾向。皮亞杰認為,沒有與他人在思想上的相互交流和合作,個體永遠不能把他的運算合成一個連貫的整體。

在混齡教育活動中,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之間的交往與合作大大增加了產生認知沖突的機率。幼兒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體會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想法,有助于刺激幼兒大腦的發育,進而促進幼兒的認知沖突的發展。幼兒在這種環境中不斷地接受刺激,得到良性循環,從而使智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增強了幼兒體驗、任職、發展的機會,并促使幼兒自我學習,獲得成功感。

不同年齡的幼兒在一起學習、生活和游戲,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榜樣,使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榜樣。同時,針對不同年齡的幼兒,教師也不可能按照統一的要求教育每一個幼兒,必須為幼兒提供更多的,多層次的目標和多層次的可操作的材料。這樣就從客觀上為每一個幼兒提供了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機會。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問題情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進行選擇,也可以依據自己的能力和實際需要無拘無束、充滿自信的進行活動。幼兒的心情放松后,就更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創造和實踐中去,更能體驗大批成功的快樂,同時成功感又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欲,這樣形成了良性循環,有利于幼兒創造性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3.3混齡教育能有效的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包括很多方面,我們這里僅作部分的說明。有的學者認為,混齡編班將不同年齡跨度(一年以上或更多)和發展水平的幼兒按照一定的模式加以組合,以促進幼兒認知和社會性的發展。⑨[在幼兒園實施混齡教育,是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集合在一起,為幼兒營造了一種類似于一個兄弟姐妹在一起的家庭氣氛,彌補了獨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更多地滿足了幼兒社會性交往的需要和合作學習的需要,對幼兒的角色扮演、交往能力、社會責任感的形成都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

我在《淺談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矯正策略》一文中,我們曾經談到過幼兒園存在大量的攻擊性行為,也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但最新研究表明,同齡幼兒在一起易產生攻擊性行為,而異齡幼兒在一起活動時,年長的幼兒由于榮譽感、競爭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等的作用,會表現出比較高水平的自覺性和意志行為,逐漸學會協調自己于他人的不同認識,學會理解和幫助他人

在混齡教育活動中,面對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年長的幼兒更愿意和他們分享玩具,在產生沖突是更愿意謙讓,享受當哥哥姐姐的樂趣與責任;而年幼的幼兒通過于年長幼兒的交往,其領會能力、觀察能力及模仿能力均得到了增強,也充分感受到做弟弟妹妹所獲得的照顧關系和激勵幫助,從而學會關系他人。這樣,在混齡教育活動中,作為獨生子女的自私、依賴性強、獨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行為和性格得到了糾正,有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社會性。

3.4混齡教育能有效的培養幼兒的情感

在混齡教育活動中,不同年齡的兒童在一起玩耍,增強了群體互動的復雜性和層次性,與異齡同伴交往帶來的角色、心理體驗和溝通方式的變化對幼兒提出了新的人際關系的挑戰。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環境的變化,以前是弟弟妹妹的,現在可能就成了哥哥姐姐,這樣幼兒的角色也在不斷的變化,促進他們不斷繁榮適應和接受新的角色。在這種較為復雜的動態的小型“社會環境”,為幼兒情感的發展提供了動力和源泉。

在混齡教育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擁有區別與以往的角色和地位,幼兒不得不面對復雜的關系環境,一名幼兒既可以是老師的學生,又可以是其他幼兒的弟弟妹妹或是哥哥姐姐,還可以是同齡人的伙伴。這些復雜的情感體驗給幼兒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既讓幼兒體驗到了年幼幼兒對年長幼兒的尊重、敬畏、欽佩或嫉妒,又讓幼兒體驗到了年長幼兒對年幼幼兒的關系、愛護或輕視等。因此,在混齡教育活動中,教師既要為幼兒提供情感體驗的機會,培養幼兒對各種情感的敏銳性,豐富幼兒的情感世界,又要防止幼兒過多的體驗不健康的情感,如傲慢、輕視、嫉妒等,把幼兒的同伴關系引向關懷互助的方向,為幼兒健康人格的形成打好基礎。

混齡教育還有效的增加了幼兒與其他幼兒交流的層面,是多角度的,也是擴大了幼兒情感體驗的范圍,增強了幼兒讀積極情感的敏銳性和對消極情感的承受能力,鍛煉了幼兒的情感控制能力。年長的幼兒的積極的行為為年幼的幼兒提供了正面的良好的榜樣,并由于年齡的相近而更具有感染力,因而年幼的幼兒通過與年長的幼兒交流可逐步的克服自己的消極的情感(如膽怯、任性等);年長的幼兒也因為榜樣的自我心理暗示,愿意在與年幼幼兒的交往過程中自覺的展現積極的情感(如謙讓、耐心等),克服任性霸道等消極的情感。同時,教師也需要積極的引導,幫助幼兒克服消極的情感體驗,增強幼兒對積極情感的認同和渴望。

3.5混齡教育對我國獨生子女教育具有補充作用

由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絕大部分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因缺乏兄弟姐妹而導致了交往不足或缺失,而同齡編班不能彌補這種不足或缺失,應該說,同齡交往和異齡交往對獨生子女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因而沒有相互體貼、照顧的經歷,沒有互愛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的經歷,這不利于發展猶如臺的集體意識,而會導致兒童個人主義的蔓延。”混齡教育可以作為我國幼兒教育的補充,對我國幼兒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混齡教育活動過程中,幼兒在與異齡幼兒一起活動時,這個環境給幼兒造成了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氣氛,使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充分體會到了兄弟姐妹之間的互愛、互助等,也讓幼兒學會了謙讓和耐心等良好的情感。

3.6混齡教育對幼兒的綜合發展也有促進作用

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為幼兒混齡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最近發展區”是指幼兒的現有水平與幼兒經過努力所能達到的水平之間的距離。不同年齡的幼兒在一起學習、生活和游戲,他們相互挑戰,形成認知沖突,產生“最近發展區”,從而促進幼兒各個方面的發展。在混齡教育活動中,年幼的幼兒與年長幼兒之間自然存在差距,年幼的幼兒想年長的幼兒詢問和模仿,而年長的幼兒用自己的行為向年幼的幼兒解釋和說明,這樣他們就可以在超越他們原有水平的基礎上提高自己的水平,又力所能及的發展自己,達到更高的水平,爭取達到“最近發展區”所能叨叨的最高水平,使幼兒的能力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內得到充分的提高,最終達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目的。

四、結論

混齡教育對我國的幼兒教育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當通過對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根據各國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我國幼兒發展的教育組織形式,根據本園的情況制定適合本園的教育組織形式,為幼兒的健康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達到發展幼兒的各個方面,使幼兒全面發展。在充分了解混齡教育對我國幼兒教育的重要意義后,我們才能更好的進行幼兒教育。對混齡教育的研究還有很多的方面,而且都是很有價值的,這里僅對意義做了闡述,剩下的還有待于我們繼續研究。

參考文獻:

[1]邵郊.生理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丁海東.學前游戲論[M].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山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5]吳式穎.外國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馮忠良.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7]華愛華.幼兒園混齡教育與學前教育改革.學前教育研究[J].2005,2

[8]武建芬,稱冰美.間斷性混齡: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的學前教育組織形式.幼兒教育[J].2006,2

[9]趙麗君,劉云艷.混齡教育的理論基礎及實踐價值.幼兒教育[J].2006,2

[10]王曉芬.國外幼兒混齡教育研究概述.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J].2006,3

[11]劉永明.幼兒混班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2,9

[12]LiLian.KatzNongradedandMixed-AgeGroupinginEarlyChildhoodProgramsERICClearinghouseonElementaryandEarlyChildhoodEducationUrbanaIL1992-00-00

[13]教育大辭典[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49-50

[14]徐漢林.改變孩子一生的教育方法[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4:125-133

[15]胡世發,王艷華.早期教育與天才[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208-211

[16]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421

[17]中外教育思想全書[J].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1999:1002-1004

[18]鄭雪.人格心理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41

[19]小雨.讓孩子在獎賞教育中成長[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21-31

[20]耿聰.兒童早期教育淺析[J].河北教育(教學版),2006/04

--------------------------------------------------------------------------------

①引自趙麗君,劉云艷.混齡教育的理論基礎及實踐價值.幼兒教育[J].2006,2

②引自王曉芬.國外幼兒混齡教育研究概述.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J].2006,3

③引自王曉芬.國外幼兒混齡教育研究概述.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J].2006,3

④引自劉永明.幼兒混班教學現狀與對策研究.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02,9

⑤引自武建芬,稱冰美.間斷性混齡: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的學前教育組織形式.幼兒教育[J].2006,2

⑥引自武建芬,稱冰美.間斷性混齡:一種適合我國國情的學前教育組織形式.幼兒教育[J].2006,2

⑦引自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⑧引自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⑨引自王曉芬.國外幼兒混齡教育研究概述.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J].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