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開展教育研究的建議

時間:2022-11-03 08:27:57

導語:幼兒教師開展教育研究的建議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幼兒教師開展教育研究的建議

一、前言

隨著國家對幼兒教育的不斷重視,各種指導性政策和行動計劃相繼出臺,重視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研究能力被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各種倡導讓幼兒教師成為“研究者”的建議不絕于耳。然而,幼兒教師專業(yè)化不只是教師個人努力的過程,更是一個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努力的過程。在教師專業(yè)角色定位這個問題上,我們應該看到,讓幼兒教師像專家學者一樣,花費大量的精力,遵從嚴謹?shù)膶W術規(guī)范和研究范式,在教育實踐和教學現(xiàn)場,去總結或證明幼兒教育中的“普遍規(guī)律”,或者去發(fā)現(xiàn)新的幼兒教育原理,這都是超出了教師個人努力能達到的水平和職業(yè)角色應有的定位。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朱家雄教授曾倡導:“幼兒教育實踐應著眼于最優(yōu)化地解決問題,著眼于‘行得通’,而不應過多考慮是否與‘正確’的理論相符。幼兒教育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是五花八門的,沒有一種或數(shù)種理論能夠理想地涵蓋和指導如此繁雜的實踐問題?!庇變航處熢?a href="http://m.ushengzhilian.com/lunwen/jylw/yejslw/201511/611797.html" target="_blank">開展教育研究中面臨什么困難,又該從哪兒切入,本文試圖結合實際工作中的發(fā)現(xiàn),予以說明。

二、幼兒教師在教育研究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1.研究水平低,研究議題重復、抄襲嚴重

從研究的成果方式來看,幼兒教師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經(jīng)驗總結和理論體會文章的水平上,而研究水平較高的行動研究和研究報告則較為少見。經(jīng)驗總結的內容也大多是對教育現(xiàn)場中的某些行為片段進行“想當然”的反思和解讀,反映的是教師作為觀察者主觀的評價和判斷。限于個人理論水平和思維深度的不足,幼兒教師無法通過思辨或者經(jīng)驗總結的方式,論證某項工作做法或論證某項教育措施的科學性。利用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遵循科學嚴謹?shù)膶嶒灧妒降难芯?,就更加難以勝任。實踐中常發(fā)現(xiàn),幼兒教師在選擇研究議題上往往陷入雷同重復,經(jīng)驗總結的觀點往往是直接在網(wǎng)絡上搜索已公開的類似文章,進行改編和加上個人在工作中的具體案例加工而成的,抄襲嚴重,缺乏研究的價值。

2.缺乏嚴謹?shù)慕虒W反思能力和行文規(guī)范習慣,寫作質量不高

目前,大多數(shù)幼師都是中師畢業(yè)后通過在職進修提高學歷。由于缺乏高中和大學階段較為系統(tǒng)的作文寫作訓練和學術論文規(guī)范,導致幼兒教師在總結教育研究成果時,出現(xiàn)很多概念性的錯誤,行文表達存在很大的問題。下面,以幼兒教師教育研究過程中的“教學反思”為例,說明其寫作在行文規(guī)范和邏輯結構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問題。第一:說課式回顧與評價。如:“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總體感覺還是有收獲的,對某些問題又有了深刻的認識;本節(jié)課基本達到了課前的預想效果:活動開始前,活動進行中,活動結束后,我分別是怎么做的;針對個別孩子,我是怎么做的。”這種對教學反思的總結,其核心只是對自己做出評價和回顧,回避問題本身。行文表述時也基本上是“東一下西一下”地舉例子,例子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關系。第二:關注突出問題,但條理不清。如:“整個活動進展得很順利,孩子基本明白老師的要求,在環(huán)節(jié)一中,孩子發(fā)言基本正確。但孩子也存在某些問題,有一部分孩子沒有聽清楚老師的要求,導致進行不下去,等等?!边@種教學反思更像是說課式的自我圓場,把現(xiàn)象、分析和措施三部分混在一起,自說自話。大多幼兒教師對教育研究的問題反思水平停留在這個階段,認為“經(jīng)驗總結”就是對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合理化解釋。但這種“經(jīng)驗總結”從方式和結果看,都是無效的,甚至可能是有害的。第三:學會概括,分得清問題、分析和對策的差別,但都歸咎于幼兒的問題。如:“描述問題:通過這次活動,目標基本達成,幼兒最后完成比較好,評價時幼兒注意力不集中,比較吵鬧,有部分孩子沒完成……分析問題:因為老師的示范講解中,先抓住了要……(說明自己沒做錯)吵鬧的幼兒基本上年齡較小,他們不安定影響到其他幼兒,沒有完成的幼兒之前沒有進行過相關準備活動,等等。改進措施:鼓勵他們,用語言提示,積極表揚,進行集體檢查作業(yè)等等。”這種反思和“經(jīng)驗總結”往往回避教師自身可以改進的地方,說出改進的措施往往都是邏輯正確、完全通用但缺乏建設性的經(jīng)驗做法。

3.獲取不到免費的學術文獻和研究規(guī)范的渠道

幼兒教師開展教育研究,最終主要是以論文為成果形式。然而,幼師在職接受的關于論文規(guī)范和寫作培訓,并未獲得關于如何查閱和免費獲取學術文獻的渠道。眾所周知,查閱文獻的能力高低是阻礙幼兒教師是否能了解研究課題的前人研究,并按規(guī)范的論文要求寫作的關鍵問題。培訓幼師的這些專家學者,自身所在的學術研究單位定期購買了中國知網(wǎng)、維普網(wǎng)的使用權限,有足夠的學術資源支撐。在培訓時經(jīng)常對如何獲取學術文獻這個問題輕描淡寫,一筆掠過。除了提出讓幼兒園和幼兒教師通過購買相關文獻數(shù)據(jù)庫的充值卡或到當?shù)貓D書館借閱帳號等建議外,沒有更為便捷、免費的渠道。幼兒教師不是專職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員,獲取學術文獻的時間和費用難度,成為了幼兒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攔路虎。無法了解所研究課題的前人研究,無法通過大量的文獻閱讀掌握基本的論文寫作規(guī)范,再怎么培訓如何成為“研究者”,也只不過是紙上談兵,沒有“授人以漁”。

三、對幼兒教師開展教育研究的建議

1.從行動型研究切入,找到正確的研究方向

行動型研究是指教師提出并論證進行某項教育工作的設想,并按照這個設想完成該項工作獲得(有物質形態(tài)的)結果。這類研究形成的成果是以準研究報告為主要的形式。幼兒教師成為“研究者”,首先是對自身教育行為是否有實質性轉變的研究。當前,幼兒教師知行不合一、知行脫節(jié)的現(xiàn)象還比較普遍。要求幼兒教師從實踐中總結出“普遍規(guī)律”和“有效經(jīng)驗”,無異于強人所難。因此,應將教育研究的重點放在對自身教育行為是否能“最優(yōu)化地解決問題”的行為歷程上。行動研究是在問題產生的自然教育情境中進行,并且最好由該情境中經(jīng)歷到問題、體會最深的教師參與進行,最能得到結果。行動研究是以解決教育中的實際問題為目的,教師愿意參與研究,就能受到研究結果影響而改變行為。這也是提倡幼兒教師成為“研究者”的應有之義。行動研究也最符合幼兒教師的研究水平。傳統(tǒng)的學術研究,堆砌了大量的文獻數(shù)據(jù),要講究信度效度、要注意控制研究歷程、講究選擇樣本、要借助統(tǒng)計數(shù)字的證據(jù)等,甚至報告的書寫格式還受到嚴謹?shù)南拗?。行動研究不必遵循學術研究的方法理論和研究形式,研究報告也不受限于一定的格式,其研究框架簡單易懂,其特點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實踐,并對實踐進行不斷的反思,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進行。前兩步是實踐階段,與正常工作任務一致,后兩步是反思階段,對實踐的結果進行觀測,看任務完成得如何,然后尋找得失原因,制定出對策,以便指導下一階段的實踐。因此,這種基于幼兒教師教育反思能力的研究范式,是適用于幼兒教師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研究方向。

2.教育反思應從記錄教育故事開始

幼兒教師的教育反思能力,是開展各項教育研究的基礎性能力。然而,帶著“反思”的壓力反而是促使教師過早的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價值判斷或者草率下定義的最大動因。改變這種反思習慣,需幼兒教師放棄用道德判斷代替描述行為的“標簽式”的教育反思方式。如,“幼兒不聽從老師的指令,所以……”,這種用老師的判斷代替事實行為的反思方式,無法了解行為背后真正的原因。幼兒教師應以教育觀察者的角度,學會用欣賞和客觀的描述,對孩子行為背后潛藏的經(jīng)驗故事進行合理化的假設。例如,“孩子站在群體旁邊一分多鐘,沒有參與到同伴的角色游戲中去,猜測其原因可能是在觀察別人是如何扮演的,自己還不清楚要扮演什么。2分鐘后,很愉悅的選了兩個角色帽子,主動要求扮演角色了(假設后通過觀察不斷修正和驗證假設)”。這種基于客觀行為的觀察描述和思考,能不斷提升教師對幼兒行為和教育情境的分析能力和研究意識。

3.掌握免費獲取文獻的渠道和方法

目前,幼兒教師可通過網(wǎng)絡的方式,免費獲取學術文獻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公開的渠道。第一,“珠江三角洲數(shù)字圖書館聯(lián)盟”聯(lián)合目錄平臺。該平臺是我國公共、教育、科技系統(tǒng)圖書館建立的首個跨系統(tǒng)文獻資源共享平臺,聯(lián)合目錄基本覆蓋我省三大系統(tǒng)主要圖書館的館藏。第二,“全國圖書館參考咨詢聯(lián)盟”,全國聯(lián)合參考咨詢與文獻傳遞網(wǎng)可為社會提供免費的網(wǎng)上參考咨詢和文獻遠程傳遞服務。這兩種公開的數(shù)字共享平臺,實行資源共享和免費服務政策,任何人都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搜索鏈接進入。對幼兒教師而言,這是一座跨越研究數(shù)據(jù)鴻溝的橋梁。

作者:洪潔州 單位:東莞市鳳崗鎮(zhèn)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