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良好習慣養成教育探究
時間:2022-11-02 09:26:22
導語:小學生的良好習慣養成教育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養成教育即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包括正確行為的指導和良好習慣的訓練,是中小學德育中的主體工程,貫穿在德育的全過程中,是教育中最“實”的基礎部分,教育的“質”的指標。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投資大、見效慢,需要長期不懈的營造。
一、學生在養成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從總體上看,學校教育與立德樹人的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日益強化的物質利益觀念使學生行為越來越受到物質利益的驅動,學校、社會、家庭教育出現的不良傾向,主要表現在:重智輕德,單純追求分數和升學率,學生的公民道德素養和社會責任感較為薄弱;學校重規范的知識傳遞,忽視習慣實踐和培養,不從日常生活中的細節開始,不遵循他們身心發展的特點,脫離少年兒童的生活實際,已成為當前和今后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在學校中,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現象。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夢》中這樣指出:“在我們的德育工作中,我們一直熱衷于搞道德教育課,把道德教育文學化、大綱化,其實,這樣的道德教育效果是很脆弱,很蒼白無力的。”根據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必須克服種種阻礙,從小學生做起,從小事著手,從培養良好習慣入手,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樹立正確的觀念,為培育合格的社會公民奠基。
二、加強小學生養成教育的意義
養成教育對于兒童自身提高和未來整個民族的道德素質具有深遠的不可忽視的奠基意義。中共中央《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中小學教育階段是青少年兒童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是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期。”同時還指出:“德育對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更多的是養成教育。”小學階段正是人的發展的基礎階段,形成良好的習慣對兒童一生的成長都有著重要作用。但是良好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在一天一天的訓練和培養中積淀下來,才能成為學生自覺的一種習慣,成為他們自身的一部分。兒童在小學階段養成良好品德和習慣,就為他們今后的人格和道德素養進一步健康發展奠定了穩固的基礎。
三、抓好小學養成教育的構想
養成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這說明靠一本守則,一個規范和簡單的說服教育是不能有效完成的,這就需要花大力氣來研究和踐行。
1.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要求全體教職工做學生的楷模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指明了教育者不僅要具有高水平的業務素質和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文化素質,同時也指明教育者要加強自身的道德行為修養,從而在學生心目中起到表率和榜樣的作用。教師在小學生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無意地影響著學生。教師的身教常常比言教還能起到更大的作用,因此,教師要以自己的言行、思想作風、待人接物的態度給學生作出表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在具體工作中:(1)領導要高度重視,落實專人負責定期開展養成教育的研究。(2)要定期做好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讓全體教職工為人師表。(3)可以建立相應的考核制度和獎懲措施,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2.理清工作思路,構建學生文明行為養成的監控體制
小學生的養成教育,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遵循循序漸進的規律,理清工作思路,這就要求教師,特別是負責的領導和班主任必須認真學習《小學生德育大綱》,理清各年齡階段德育養成的內容和重點的工作思路,制訂相應的德育養成計劃,確定相應的操行評定辦法,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構建養成教育的監控體制,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1)“直接監控”,具體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密切配合,監控學生的思想動態及課堂表現情況,班主任定期總結學生的表現情況和學習狀況。(2)“行政監控”,學校德育處定期或不定期地檢查各班學生儀表、體態、守紀等方面的表現情況,配合班主任監控,并把這些納入班主任和班集體的期終考核之中。(3)“學生監督”,班主任要充分發揮中隊干部、班委干部的作用,建立學生監控體系,隨時了解學生的表現情況。(4)“家長監控”,要求家長定期給班主任反映學生在校外的主要表現情況。(5)“意識監控”,學校德育處、行政處要定期組織全校學生學習《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小學生守則》,做到工作常抓不懈,讓學生意識到文明行為養成的重要性,也讓學生意識到養成教育要時時抓、處處管。總之,養成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工作的最終結果還是要落實到學生,這需要全體教職工樹立共同的育人責任意識,形成“人人育人,處處育人”的格局,開展好養成教育這一項系統工程。
作者:傅達理 單位:重慶市北碚區復興鎮大樹小學校
- 上一篇:能源統計科工作總結
- 下一篇:公司材料采購管理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