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教學“做與思”融合策略
時間:2022-04-07 10:10:52
導語:小學科學教學“做與思”融合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小學教育中,小學科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對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及能力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要做好小學科學教學工作,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做與思”思想對小學科學的重要影響,并將其徹底融入小學科學教學活動,有效提升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對小學科學教學中“做與思”有效融合的策略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結合我國當前小學科學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合理建議,以對我國小學教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做與思
科學教學能有效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小學生對知識的濃厚興趣[1],促進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慣,是實現學生終身學習的重要教育手段。要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將“做與思”思想作為教學的主導思想,并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引導小學生在“做”和“思”的教學方式下,有效提升綜合能力,獲得全面發展,達到新課改對小學科學教學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實教育改革政策,推動我國小學教育的現代化發展。
一、創新誘導,啟動學生“做與思”的融合意識
要做好小學科學教學工作,教師就必須應用創新思維,創新教學方式,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誘導,真正啟發和激活小學生“做與思”的融合意識,使“做與思”思想能夠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得到有效的應用和落實。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真正對小學生進行創新誘導,教師就要利用層次設問的方式[2],幫助小學生融入“做與思”思想。教師必須對科學課程中的知識和課題進行深入解讀,并劃分層次,按照教學內容和課題的不同層次設問,從而由淺入深地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小學生逐漸深入地學習科學課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能有效啟發小學生的思維邏輯,引導小學生獨立思考,對促進小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發展具有積極作用。除此之外,通過層次設問的教學方式,教師還能有效兼顧小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層次化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小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引導,促使每個小學生都能在教學中收獲知識,實現成長和發展。
二、多元設疑,激活學生“做與思”的融合思維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高質量地完成教學活動,教師就必須通過有效設計疑問,在引導小學生思考的過程中,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通過師生之間良好的交流和溝通,教師既能將知識傳遞給小學生,也能有效突出小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使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主動探究知識,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通過層層設疑增強師生交流和溝通,教師就能在交流過程中不斷引導小學生提出質疑、深入思考,從而由淺入深地系統學習科學知識,拓展視野和思維空間,鍛煉發散性思維,快速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這種教學方法能使小學生將“做”和“思”兩種思維有效融合起來,形成一體。在“做”的過程中深入思考,驗證假設;在“思”的過程中以“做”為引導,探尋真相。一動一靜的組合教學模式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理論知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的雙向發展,顯著提高小學生的綜芻議小學科學教學中“做與思”有效融合的策略田凡(重慶市渝北區巴蜀小學校重慶401120)合素養和能力[1]。例如,在教學“冷熱與溫度”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小道具來輔助教學。教師可準備一盆溫水和一個溫度計,讓學生親自測量水的溫度,并觀察水溫的變化情況。在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小學生思考:用溫度計測量水溫應注意哪些因素?怎樣正確讀出溫度計的數值?水溫變化與時間有什么關系?水溫是怎樣變化的?通過多元化的設問,學生“做與思”思維的融合被有效激活了。
三、優化互動,誘發學生“做與思”的融合個性
要做好小學科學教學工作,有效提高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質量,促進小學生綜合能力及素質的顯著提高,教師必須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增強與學生的互動。做好師生互動,不是指單一的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問題,而是學生能夠認真聽取教師的講解和建議,跟隨教師的引導思考。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巧妙運用教學技巧,有效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如教師可利用做游戲、演短劇等方式,將“做與思”充分結合,以“做”帶“思”,實現兩者的有機融合。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小學生的個性,尊重他們的個體差性,有效實施差異化教學和分層教學,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從而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實現自我提高,都能在課堂教學中獲得成長。例如,在《吸熱與散熱》這一課中,教師可以提供燒杯、水、酒精燈、溫度計、三腳架等工具,讓學生分組實驗。在實驗中,教師用酒精燈給燒杯中的水加熱,利用溫度計測量水溫,能讓學生深入理解吸熱現象。移開酒精燈,停止加熱,隔段時間再測量水溫,學生又能直觀地感受到散熱現象。
四、接軌生活,塑造學生“做與思”的融合理念
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意將日常生活與教學充分結合起來,通過小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環境。教師可以生活中的現象為例,讓學生對知識原理和本質內涵產生更加深刻的體驗和感悟,有效增強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這對小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特別是抽象思維的養成,也具有促進作用。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小學生熟悉的生活因素,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小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上來,感受學習的快樂,讓他們更愿意自主學習[2]。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帶動學生思想,將“做與思”有機融合,構建小學科學高效課堂,真正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麗.做有思想的教師讓教材活起來:基于信息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有效融合的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9(8):209.
[2]姜希福.小學科學教學中"做與思"的有效融合[J].新課程•中旬,2019(4):86.
作者:田凡 單位:重慶市渝北區巴蜀小學校
- 上一篇:小學校長構建和諧校園探討
- 下一篇:小學教師現代技術工具選擇與動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