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發展策略

時間:2022-05-10 04:18:47

導語: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前教育專業建設發展策略

摘要:師范類專業認證新時代我國加強師范專業內涵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在師范專業認證視域下,學前教育專業發展需要秉持以評促建、評建結合的認證思路,做好頂層設計,完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夯實基礎資源,加強師資建設和條件支持;持續推進教學:加強課程教學和協同育人。

關鍵詞:師范專業認證;學前教育;專業建設

2018年,國家正式啟動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師范類專業認證新時代我國加強師范專業內涵建設的重大戰略部署。學前教育專業建設應以師范類專業為綱領,對標師范認證標準,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不斷提高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一、做好頂層設計:完善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

學前教育培養目標具有統領性,充分體現人才培養質量產出的標準和追求。培養目標評價具有三重維度。(一)培養目標與學校辦學定位、人才定位的符合情況。作為一所地方本科師范院校,人才定位是服務于地方基礎教育。學前教育專業培養對接學校定位,為區域學前教育機構、幼兒園提供優秀的師資力量。開展針對性調研分析,并邀請教育局相關管理人員、幼兒園園長,在參照陜西省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規劃、用人單位反饋意見的基礎上,共同商討培養定位。(二)培養目標與國家、社會及學生的期望相符合情況。在設定培養目標的過程中,定期開展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走訪工作,了解畢業生的需求。建立師范生、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幼兒園、學生家長、教育行政部門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目標設置機制,提高培養目標的認可度和適切度。(三)培養目標定期評價和微調修正。“目標認同,即正確理解并接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在培養方案定期微調過程中,要求利益相關方參與,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確保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保持內在統一性。畢業要求是培養目標的邏輯推演和現實生成。畢業要求是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條件建設和教學質量標準的內在依據。畢業要求圍繞“踐行師德,學會教學,學會育人,學會發展”進行動態設計。具體如下:1.踐行師德,系統構建職業認知。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師德規范通過課程矩陣對應到教師教育課程之中。在幼兒園實習中,把握學生與職業之間近距離接觸的良好時機,妥善開展師德規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學生對幼兒教師身份的價值認同感和身份接納度,是學生樂于教學、傾心教學的重要心理保障。通過榜樣示范、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做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開展畢業生職業行為與素養發展測評活動,進行相應的數據分析,幫助學生客觀掌握自我核心素養發展情況。2.學會教學,培養保教知識和保教能力。保教知識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素養。培養幼兒保育和教育知識是學前教育的重要專業要求。細化對保教知識結構分析,深化操作性。細化保教知識的教師教育課程與支撐各領域教育相關課程設置及開出情況。保教能力是學前教育的核心素養。做幼兒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妥善培養學生的一日生活規劃、幼兒園環境創設、保教活動組織、幼兒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幼兒園活動評價等保教能力。3.學會育人,著力做好班級管理和綜合育人。遵循“平等尊重、榜樣示范”的目標,有序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梳理班級管理的能力結構分析,在班級環境創設、一日生活規劃與實施、師幼互動與溝通、幼兒行為養成、班級管理實務與社會實踐過程中凸顯班級管理能力。在學生實習過程中,側重開展案例教學,要求學生撰寫班級環境創設調研報告、一日生活規劃與實施案例、師幼互動與溝通案例、個別幼兒行為轉化案例、班級管理實務分析。綜合育人是對學生相對較高的素養要求。綜合育人涵蓋了環境育人、隨機教育、整合資源全面育人等能力。制定綜合育人的課程測評標準,并定期組織實施。開展畢業生綜合育人能力發展測評,并進行數據分析。4.學會發展。培養自主學習、反思能力和溝通合作的能力。自主學習是學校結合自身學生實際情況做了調整。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制定學業發展規劃,養成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自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養成學習的良好習慣。反思能力是反向思考、間距思考的集中表現。批判性思維、實踐性反思,對課程學習具有一定的評價和思考能力。溝通合作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備的專業能力。溝通學習分解為師范生人際溝通、小組互助與合作學習、跨文化交流、團隊拓展等能力,涵蓋在教師教育課程、選修課程之中。在實習期間,要求學生定期參與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包括班級開放日、現場教學、反思分享、園本教研等系列活動。

二、夯實基礎資源:加強師資建設和條件支持

(一)師資隊伍建設。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和終身成長指向所持續塑造的素質能力。從道德品質看,教師為人師表,遵守學術道德和教師道德規范;從教學能力看,教師具有教育教學、課程開發、信息技術、實踐指導等多種能力素養,明晰執教課程對畢業要求具體的支撐關系。(二)師資隊伍的實踐培養和持續發展。實踐經歷是目前師資培訓的著力點。專業教師深入了解幼兒園教育教學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全面分析學前教育對于任教教師綜合素養與關鍵能力的質量要求。唯其如此,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對學生的針對性培養。教師貼近學前教育實際的多元教育方法,包括掛職鍛煉、教學觀摩、跟班活動、聯合課題研究、參與教研、指導實習、學術報告與成果分享。教師制定教師發展規范,依托教師分類評價制度、教師培訓與實踐研修制度、高校與幼兒園合作發展的教研機制,開展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技能提高、教學方法改進等教研活動。(三)專業建設的支持條件。穩定的經費來源是專業建設的核心保障。基本的教學設施是開展教師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條件。實踐教學的校內實訓,開展保育實踐、實驗教學、教學技能訓練、藝術技能訓練。相對應的實驗室分為琴房、舞蹈室、繪畫室、視唱練耳室、形體訓練室、蒙氏實訓室、手工制作室、感統實訓室、幼兒園情景模擬實訓室。(四)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完善的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以及時發現問題、反饋問題為基本要求,以杜絕問題的再度發生,提高教學質量為最高目標。”各主要教學環節有明確的質量要求,質量標準齊全合理,支持畢業要求的達成,具有較強的操作性。開展內部監控,對主要教學環節進行監控與評價,及時發現課程短板和學生能力短板。建立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及時收集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情況和專業人才培養的意見和建議。邀請用人單位、教育行政部門等利益相關方進行評價,準時評估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基本教學狀態信息庫,對評估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促使教學工作持續改進。(五)學生發展評價。加強學情分析,手機學生對于專業發展、課程學習、自身發展的多種訴求,建立穩定的學生需求調研機制。建立學前教育指導與服務體系。輔導員、班主任加強生活指導、學習指導、職業生涯指導、就業創業指導。心理學教師加強心理健康指導。建立形成性評價機制,形成預警機制,準確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對學生學習能力進行動態監控。需要顯性的量化標準,包括畢業生的獲證率(公認的行業資格證)、初級就業率、教育崗位就業率。

三、持續推進教學:課程教學和協同育人

(一)課程體系結構。建立課程矩陣,明確畢業要求與課程關聯的矩陣關系。構建各類課程有機結合,學分比例規劃,能夠支撐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實現理論課與實踐課、必修課與選修課的合理設置。對于授課教師進行專題培訓,明確承擔課程與畢業要求之間明確的關系,在課程目標與畢業要求之間實現更為清晰的針對性;明確各類課程的開設順序與整體邏輯結構。促使教師明晰課程的講授重點。(二)課程內容整合與實施方式優化。課程內容是專業教學的微觀層面,注重基礎性、科學性、綜合性和實踐性。課程內容價值取向正確,特色鮮明,及時吸收學科前沿知識。實行課程內容動態調整機制,杜絕備課內容數年不變的情況,要求歌劇學科發展、幼兒園課程教學改革和學生學習需要,及時更新和優化課程內容。課程實施是課程內容的實踐生成。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環節。探索多種教學方式,合理運用案例教學、探究教學、現場教學等教學方法。(三)協同育人。與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幼兒園探索將設立“三位一體”協同育人模式。在實習環節和見習環節,學前教育專業相關工作開展較為順利。實踐基地是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支撐平臺。從當前發展合作情況看,落實數量充足的實踐基地難度不大,基本能滿足需求。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屬于常規教學環節,執行較好。教育研習屬于新興事物,處于探索階段。建立雙導師制,實現高校教師與幼兒園教師共同指導協同育人。

作者:于麗 單位:咸陽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