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時間:2022-09-08 03:11:18
導語:農村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幾年來,農村地區中學生因心理問題引起的惡性校園事件和自殺現象呈上升趨勢,令人擔憂[1]。筆者從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等因素進行歸因分析,并提出了強化教育督導評估、完善學校管理與學生評價方式、強化師資培訓與社區教育、強化保障措施四條對策建議,以期加強農村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工作。
關鍵詞: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因分析;對策措施
一、成因分析
(一)社會環境因素。重慶市云陽縣現有人口137萬,農村人口約99萬,有建制的初高中學校57所,中學生6.5萬余人,是一個典型的農村人口占比大的貧困縣。社會問題復雜,一些消極負面因素對學生的成長成才產生不良的影響。例如,社會貧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學生長期生活在心理壓抑之中[2];年輕父母缺乏家庭責任感,離婚較多,導致單親家庭的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父愛和母愛。這部分學生在學校厭學情緒嚴重,沉迷網絡,其心理自信不能正常建立,與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相悖等等。(二)家庭環境因素。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其一言一行影響孩子終身。家庭教育和生活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保障。我縣諸多農村學生,其家庭教育和生活環境不利他們健康成長。比如,父母的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忙于生計從事體力勞動多,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多采用棍棒教育;農村家庭居住分散,孩子多數在校寄宿,一月或半年才與父母見面,與父母缺乏溝通交流;父母外出務工人員多,把孩子交給隔代撫養。這些孩子受長輩溺愛放縱,難教育[3]。諸多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教育部門和教育者面臨的新問題,必須引起大家高度關注。(三)學校環境因素。學校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場所。但我縣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度還不夠,部分學校管理者重視智育、輕視德育的思想仍然存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受管理者思想影響,重智輕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耐心和細致。同時,心理健康教育設施設備欠完善,學校不能有效地開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據調查,一些學校沒有征訂心理健康專用教材,僅在《體育與健康》教材中涉及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供教學使用;有的學校每學期心理健康課時只有1-2節,有的學校甚至沒有開設該課程。這遠遠達不到《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每所學校至少配備一名專職或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心理學教師人數不低于班級與教師比10:1或教師與學生比1000:1”的要求。全縣每所學校超過800人學生數的有32所,而設有心理咨詢室的學校只有20所,咨詢室內均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測評軟件、儀器、音像材料等設備。 (四)教師培訓因素。教師是完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實施者。我縣中學心理健康教師存在諸多不利方面:一是他們缺乏心理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缺乏專業培訓和專家指導。特別是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語數外等考試科目教師接受了大量的新課程通識培訓和學科專業培訓,但心理健康教師只有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訓,且不成系統,具體要求也不夠明確;二是心理健康教師編制少。全縣在編在職心理學專職教師只有20名。在崗教師工作量大,有的心理學教師還要兼職其他教學任務,沒有時間和精力保證他們正常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更談不上心理健康咨詢了。
二、對策措施
(一)強化教育督導評估。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應當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督導評估、教師評價的工作考核機制中。教育主管部門應制定適合農村地區中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評估方案,建立可行性強、操作性強的評估指標體系,定期對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情況進行跟蹤督導和科學評估,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進行實踐研究,從大數據中梳理問題,正確歸因分析并尋找科學的干預策略。(二)完善學校管理與學生評價。學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管理方式,優化具體措施,細化管理過程,努力踐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為根本任務。學校管理者要重視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化評價方案,以科學合理的評價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心理品質。同時,各學校要結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厘清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學生心理健康及學生個性發展的關系,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環境氛圍。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管理者要從大德育的角度整體思考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融入學校工作的各個領域,如何落實到每位教師教育的日常教學中,讓心理健康教育入耳、入腦、入心,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具體行為。(三)強化教師培訓與社區教育。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育出心理健康的學生。良好的師資隊伍是落實健康教育的根本保障。各級教研培訓部門要為心理健康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和實踐指導,讓參加培訓合格的教師才能上崗;同時倡導任課教師都來研究和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學校要積極配合社區開展多種方式的家長培訓工作,幫助家長形成科學的育人觀、成才觀,同時強化社區、學校、家長、學生四方面的溝通協調,使社區、家庭、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努力改善學生的教育活動環境。
三、強化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根據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精神,每所學校應該配備一名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重視調查研究,建立心理教師缺編補充機制,爭取當地編辦的支持,補齊缺少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的短板;二是學校要征訂心理學教育專用教材,推介心理學健康教育方面的圖書資料,供教師選用;三是必須按照國家要求開齊、開足心理學教育課程課時,對隨意侵占心理健康教育課時的行為當作學校教育事故處理,從剛性制度上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課時的有效實施;四是加快心理輔導室(站)建設,確保場地設施設備到位,切實發揮好心理輔導室的專業指導作用;五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學校要積極申報各級教育科研課題,建立研究小組,開展富有成效的行動研究,不斷總結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經驗和研究成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資源庫,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專著、論文、案例及優秀教師訪談、心理健康教育現場觀摩會等形式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最大化宣傳、交流研究成果。
四、總結
農村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關系到下一代人的成長成才,是一項現實又長遠的教育工作。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制度上強化管理,行動上具體優化,創造有益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機制和育人環境,努力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新方法及新對策。
參考文獻:
[1]張巖.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心理月刊,2019,14(24):55.
[2]毛海燕,王小東.淺談在農村中學開設心理健康課的必要性[J].才智,2019(30):127.
[3]馮靈元.淺談留守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教育管理的策略[J].學周刊,2019(31):160.
作者:楊學云 單位:重慶市云陽縣教育科學研究所
- 上一篇:初中體育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 下一篇:家庭對腦癱兒童心理健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