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時間:2022-04-14 08:29:21

導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摘要: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階段中的基礎教育,小學生年齡尚小心智發育不完全,對于事物的認知沒有一個較為成熟的判斷,必須通過健康教育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解決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煩惱與問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而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也在發展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重視,其中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本文以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內容為例,深入探討關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具體現狀以及解決策略。

關鍵詞:小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開展階段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通過家校合作這種方式,建立于家庭與學校之間溝通的橋梁,家長和學校能夠及時的了解學生在學校或在家中的具體情況,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教學質量。然而,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卻存在諸多問題。新課程教學改革已經深入到我國教育事業的各個階段,學生的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了重視,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內容中的地位依舊很低,得不到廣泛的重視和關注,更無法順利開展家校合作,實現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教學目標。那么,如何才能夠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積極應對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呢。

一、正確認識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相對于文化課程教學而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特別的課程,它是以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思想觀念,健康的心理素質為基礎的,使得學生能夠擁有與文化素質相符合的心理素質,從而達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目標。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兩大基礎特征。

1、不定時性

環境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對于小學生而言,所處的環境幾乎可以分為校園和家庭兩大板塊,因此,校園環境和家庭環境就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存在不定時性,要時刻以學生為觀察對象和主體,了解學生所處的具體環境,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入手,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就能夠

2、不定點性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具體的教學課程,而是在教學開展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個人具體情況,隨時隨地的開展活動,通過家校合作的方式,可進一步擴大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圍,及時針對學生個人存在的問題對陣下藥,及時發現及時糾正。正因為小學健康心理教育的兩大基本特征,更應當重視小學健康心理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比重,充分利用家校合作,發揮家庭對于學生健康心理塑造培養的重要作用,以幫助教育教學事業的教學成果最大化。

二、如何開展家校合作策略

1、溝通交流第一位,積極促成合作觀念

在當下的教學氛圍中普遍存在一定的教學誤區,家長認為將學生交給學校就完成了任務,剩下的教學任務都應該由學校來完成,并且過于追求學生的個人成績,而忽略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對于情感的需求和渴望。同時學校方面則普遍認為學校的主要職責是教學解惑,幫助學生完成學業的地方,對于學生的個人心理健康問題應該是學生在家庭中完成的。這種錯誤的思想觀念造成在小學階段,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重視,學生的個人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因此在開展家校合作時,首先應當與家庭進行溝通交流,積極促成合作觀念,保證兩者之間能夠就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達成一致的意見和重視程度,并通過電話、短信、家訪等方式,就學生的異常現象與家長進行溝通,為兩者之間的交流合作打好基礎。

2、增強活動第二位,提高學生自信心

在已達成溝通交流合作的基礎上,學校要經常開展家長會等交流活動,一方面是可以更加直觀的讓家長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學校的具體情況,另一方面,是可以使教師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在學校的基本教學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教學活動,從各方面提高家長和學校雙方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達成教學目標的同時,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解決由于心理問題的因素導致學生學習成績下滑,注意力不集中,自卑等問題。

3、加強實踐教學活動,提高教育質量

很多學校雖然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卻存在理論與實際不相匹配的問題,即在實際調節學生心理情緒等方面不具備相應的專業性指導功能,通常只是通過班主任或者任課教師、家長進行談話調節。而在調節指導的過程中,則反復提及學習,在無形之中加重了學生的心理壓力,使得學生無法得到有序的心理調節。因此,在開始實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時,要增強教師及家長自身的專業性,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年齡階層的整體特征再結合學生個人的具體情況,對學生展開輔導教育,要多研究探討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案例,能夠主動自發的感受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積極的采取相應的應對及解決措施,提高教育質量。

4、以學生為根本主體,開展活動

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明確指出,學生是新時代課堂的教學主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是如此,心理健康教育歸根結底是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教學輔助手段,因此,要始終以學生為根本主體,小學生年齡很小,對于事物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因此,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充分重視學生主體的重要性,可針對小學生的具體情況組織相應的游戲教學、娛樂教學等,只有讓學生快樂的、主動的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中來,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三、總結

綜上所述,小學教育正處于學生一生教育中的基礎階段,應當更加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應當積極主動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實現家校合作,共同面對。同時要注意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對癥下藥,才能從根本上實現教育質量。

作者:陳奕汀 單位:重慶市大渡口區鋼花小學

參考文獻:

[1]李亞君.小學家校合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教學與管理.2014(26)

[2]張信勇.論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之路[J].教育教學論壇.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