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調查研究
時間:2022-03-04 11:04:46
導語: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調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了解西寧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程度和需求狀況,為進一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據。[方法]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使用自設問卷對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5所中學496名初中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89.77%的學生聽說過心理健康教育,其中47.74%是通過網絡、電視途徑獲取相關知識,完全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生僅占3.33%,有74.35%的學生能夠正確回答心理健康教育的定義。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開展途徑、功能、內容的問題,完全回答正確的學生極少,所占比例分別為9.03%、8.79%、1.43%、6.18%。[結論]青海省西寧市初中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不足,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高,提示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認知;需求;西寧市
世界衛生組織把“健康”界定為“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完整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就是心理健康[1]。初中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該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美好時期,是獲得知識技能、塑造和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時期,是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有用人才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心理的發展與成熟。目前,全國各地都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但是筆者通過查閱文獻發現,現有的研究大部分關注的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而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旨在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西寧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程度和需求狀況,為進一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樣的方法,于2014年7月對青海省西寧市5所中學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在文獻查閱和專家咨詢的基礎上,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問卷由3部分組成,第1部分為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級、家庭居住地區(城市或是農村)、民族;第2部分為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調查,包括研究對象是否聽說過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了解程度,對心理健康教育定義、目標、功能、內容、途徑的認知等;第3部分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調查,設置了一個問題“您覺得作為青少年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1.2.2調查方法
采用統一的指導語,以不記名和自愿參加方式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前向調查對象說明填表方式,由研究者集中發放問卷,調查對象自行填寫并當場回收。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9份,有效回收率達93.8%。
1.2.3統計學方法
對于獲取的定量資料,經雙人核對錄入,建立EXCEL電子表格數據庫,邏輯檢查后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頻數和構成比進行描述性分析,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
469名學生中,初一、初二、初三的學生分別為160人、152人、157人;A學校學生為78人,B學校學生為86人,C學校學生為100人,D學校學生為110人,E學校學生為95人;其中女生為245人(52.24%);以漢族學生(91.04%)和農村學生(98.51%)為主。
2.2中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情況
2.2.1中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獲悉程度
問及“您是否聽說過心理健康教育”的回答者中,89.77%聽說過心理健康教育。除C校聽說過心理健康教育學生比例為78%,其余院校比例均在85%以上,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初一、初三年級聽說過健康教育的學生所占比例均達到90%以上,而初二的學生所占比例略低為80.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2.2健康教育的獲悉途徑
選擇網絡、電視這一途徑的學生人數最多為47.74%,其次依次為他人、書籍、其他。男、女生間選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初三學生中,選擇網絡、電視途徑的學生所占比例最多為58.74%,其次依次為初二、初一年級學生,各年級之間有統計學差異。A、C、D、E學校的學生選擇網絡、電視途徑的人數比例均在45%以上,而B校學生選擇這一途徑的人數僅占26.19%,該學校學生選擇他人的比例最多為51.19%,各學校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2.2.3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程度及需求情況
絕大多數的被調查對象都對心理健康教育有所了解,僅3.33%選擇“完全不了解”。對心理健康教育定義的了解程度較高,74.35%能正確回答。而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開展途徑、功能、內容的問題,回答正確的學生極少,僅占9.03%、8.79%、1.43%和6.18%。而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很高,有97.01%的初中生選擇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3討論
3.1西寧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認知與需求的總體狀況
本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學生都聽說過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獲悉途徑主要為電視、網絡;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定義、目標、開展途徑、功能、內容等問題,回答正確率較低。而97.01%的學生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這一現象提示西寧市中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程度不高,需要引起當地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進一步加強相關方面的宣傳和教育。
3.2影響西寧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認知與需求狀況的因素
3.2.1外在因素
3.2.1.1學校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國起步較晚,各學校也是近幾年才開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相關方面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也不夠深入[2],部分專業人才學歷低、資格水平低、實踐度低,不能滿足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同時由于歷史的原因,處于西部地區的青海省在教育方面與內地有一定差距[3]。學校教育觀念陳舊,片面強調學生升學率,缺少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機構;心理健康教育管理體制不健全,缺少有效的管理和督導等因素均可能導致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認知程度偏低。另外,學校之間也存在著教學力量的差異。A、B兩所學校聽說過心理健康的學生比例最高,B校較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開展了心理課程,并經常進行心理方面的知識講座。A校的教育水平在5所學校之中相對較高,學校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也相對全面和優質,師資力量較為雄厚;且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相對較強,能夠自主通過網絡、電視了解相關知識。
3.2.1.2社會因素
有研究顯示,來自農村的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極其低下[4]。環境因素越好,越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的發展。本次調查對象絕大多數來自農村,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認知水平低與我國農村對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也有很大的關系[5]。其次,應試教育也可能是影響因素之一。通常對來自農村的學生而言,知識可能是其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因此,偏遠地區的學校會更加注重專業文化知識的教導,而忽視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3.2.1.3家庭因素
處于農村地區的家庭經濟水平不高[6],家長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很多家長對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認識,不了解也不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以至于不能及時意識到孩子的心理需求,更不能在孩子出現心理疾患時給予正確引導。
3.2.2個體因素
3.2.2.1性別
從性別來看,男女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程度相當,此結果與李美華[7]的研究結果一致。可能與這一階段男女生所處環境基本相同,獲取信息的途徑,面臨的問題也大致相同有關。
3.2.2.2年級
可能是由于初一年級學生剛結束升學考試,而初三年級學生又要面臨升學考試,因此,初一、初三年級學生比初二年級學生更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初三年級通過電視、網絡途徑(學生獲取健康教育知識的主要途徑)的學生比初一、初二年級的多,可能是由于初三年級學生接觸網絡、電視的時間更長。可以開展健康教育的途徑,大部分學生只能答對兩個或三個,正確率不高,此與各年級學生缺乏正規的健康教育有關。
3.3建議
3.3.1學校方面
肖漢仕[8]認為學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學校教育是主要渠道,學校老師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因此學校所采取的措施能夠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知現狀。首先,學校要改變教育觀念,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內容應廣泛多樣,如開設心理健康課程、舉辦有關心理健康知識的講座、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咨詢等。教育學者吳澄波[9]提出語文教育是心理教育的最優化載體。其次,指導具有閱讀能力的學生課外自學有關實用的心理指導讀物。注意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育、美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滲透。
3.3.2家庭方面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家庭教育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心理健康的發展更是影響巨大,因此父母理應肩負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對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重視并加強與子女的有效溝通,對孩子的反常行為予以關注并提供真誠的幫助。為了促進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學實施,學校可根據學生家長素質的現狀,通過開辦家長學校,推薦、發放科學而實用的心理指導讀本,宣講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方法,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從而確保能夠順利構建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環境,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架橋鋪路。
3.3.3社會環境
社會大環境也應營造出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圍,通過播出公益廣告、出版相關書籍等方式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由調查結果可知,電視、網絡是學生獲得相關知識的主要途徑,應充分利用這一重要渠道加強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定義、目標、功能、內容、開展途徑等知識的宣傳與普及。
作者:閆雪梅 馬圓圓 鄭玉花 吳絲絲 杜春燕 蘇春香 劉天貺 楊曉瑋 單位: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王秋梅,孫文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7:8-12.
[2]馬眸眸.新形勢下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洛陽:河南科技大學,2012:21.
[3]席美云.青海省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調查分析[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6(6):98.
[4]沈德立.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2008(5):71-75.
[5]歐友湘.農村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0:23.
[6]羅鳴春.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需求現狀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88-95.
[7]李美華.青海省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128-134.
[8]肖漢仕.關于心理素質教育體系的探討[J].教育科學,1996(1):16-19.
[9]吳澄波.語文教育:心理教育的最優化載體[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117-118.
- 上一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研究
- 下一篇:小學語文板書教學法分析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