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學校家校一體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8-31 10:07:46
導語:職業學校家校一體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所謂家校一體化,指的是學校、家庭之間通過緊密的合作,完成教育目標,提高學生身心素質的一種形式。不論是哪個方面的教育都存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三個時間段,學校能夠教育學生的僅僅是課中時間,而課前和課后的時間學生受到家庭的熏陶相對更多。家校一體化能夠解決學生全方面的問題,通過學校對家庭的施加影響,也能夠提高學生家長的素質,家長的素質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子女,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雖然目前很多職業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整體來看,這方面的工作依舊在不斷地完善中。家庭對于學生心理的影響作用遠遠大于學校,所以我們應該從父母教育方式和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進行研究,通過學校與家庭的鼎力合作,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當今職業學校學生家庭中面臨的親子問題
親子關系是一種互動關系,在父母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學生被家長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他們對孩子的影響比學校的影響更大。所以說家庭關系和諧,青少年的心理才能健康發展,青少年才能夠順利地渡過青春期。總結當前家庭中面臨的親子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親子之間溝通不良
職業學校中的學生年齡段正處于青春期親子沖突的爆發期,逆反心理較強,此時子女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十分明顯,而父母面對子女的沖突,一般都是通過對話直接針對問題進行交流,事實證明這一方式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據調查,職業學校中的男生與父母沖突的數量比女生要多,但是整體來看,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普遍都存在與父母沖突的問題,這就說明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方式單一,效果不佳。
2.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親子關系
家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響子女性格的形成以及身心的發展,不良的教育方式會使子女產生不良的行為。過于嚴格的教育方式會增大親子之間的沖突頻率,影響感情,最終導致子女拒絕與家長溝通,形成性格缺陷甚至心理疾病;而過于寬松的教育則容易導致孩子嬌慣任性,家長說話失去權威性。所以說,家長把握好教育的度,給予孩子適當的關心和理解,可以促進子女的身心健康。
家庭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陣地,怎樣才能使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呢?這個問題目前已經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只有家庭和學校齊心協力,共同合作,構建平臺,給孩子創造一個和諧的環境,他們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針對當前家庭與學校合作教育學生方面,應采取如下幾點措施。首先,學生家長應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應給子女充分的尊重,重視他們的感受,溝通的時候站在平等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家長在溝通過程中要占據主導位置,這樣才能感化孩子。其次,教師可以定期召開家長會,通過面對面的溝通傳達學生的情況。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利用多渠道的溝通模式與子女交流,例如,戶外活動、網上聊天、寫信等,通過這些渠道了解到孩子的困惑和思想。再次,面對孩子犯下的錯誤以及缺點,教師和家長可以一起進行指導,幫助其改正錯誤,用教育示范的方式替代一味的指責。最后,教師應該教育學生懂得換位思考,教育他們對父母感恩,通過親子游戲、親子座談的方式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使孩子更加愿意表達自己的內心想法,形成謙讓、感恩、奉獻的優良品格,順利度過青春期。只有家庭和學生的沖突減少了,學生的心理才會穩定,把心思放到學習中。可以說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基礎,同時也是學校教育能夠順利開展的前提。學生有了健康的身心,才會更加愿意接受學校的管理和教育,而學校對學生的身心教育,也使得他們更加明白家長的付出與奉獻,懂得感恩父母,增進了雙方的溝通,和諧了家庭關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很多職業學校認識到教育僅僅靠學校是不夠的,通過與學生家長的及時溝通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在教師和家長關系良好的時候,對學生的教育也會更加全面,使學生健康成長;而教師和家長關系僵硬的時候,就容易出現溝通障礙,學生心理也會受到影響,出現消極、低迷的狀態,甚至影響以后的人生。所以開展家校一體的教育活動,讓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中,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蔣華 單位:江蘇省溧陽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中秋節”期間道路交通安保工作方案
- 下一篇:大學英語人文素質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