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24 06:51:00
導語: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研究方法與過程
1.1調查對象
選取來自河南省6所高校的本科生為調查對象,抽樣比例考慮在校生的男女、年級、專業、生源、籍貫等的實際分布,以使樣本結構有充分的代表性。獲取有效問卷1488份,其中貧困生728人,非貧困生760人,貧困生和非貧困生在年級、專業等方面無明顯統計學差異。
1.2調查的方法與程序
由課題組成員分別與被試所在的學校聯系,向被試講清調查的意義和需要注意的事項,然后由被試根據問卷要求作答,限時45分鐘,要求當場回答完所有的問題。
2結果與分析
2.1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比較
由表1可得出,貧困生與非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相比較,除了軀體化和敵對維度外,其它七個維度分值都高于非貧困生,其中恐怖、偏執維度差異顯著(p<0.05),強迫、敏感、抑郁、焦慮維度差異十分顯著(p<0.01)。結果顯示,特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總體上比非特困生差,其中抑郁、焦慮、強迫和敏感、精神病性尤其明顯。
2.2貧困大學生應對方式的特點
由表2可見,前4種方式的使用程度兩者一致。但貧困生在“尋求工具性與情感性社會支持”、“心理與行為解脫”上的得分顯著低于非貧困生(P<0.05)。
注:*P<0.05
2.3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相關分析
用貧困生在各種應對方式分量表上的得分與SCL-90的各因子分作相關分析。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的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狀況之間存在著選擇性的相關,說明應對方式的使用與某些心理癥狀的形成存在內在的聯系。
2.4心理健康狀況對應方式的多元回歸分析
用SCL-90總癥狀指數作為評定貧困生總體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標,求其對應對方式的多元回歸。結果顯示,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對心理健康影響較大的應對方式主要(標準回歸系數、逐步回歸)是尋求社會支持(0.458,0.486)、心理與行為解脫(0.468,0.452)、逃避與否認(0.216,0.178)和克制忍耐(0.172,0.146),其中只有尋求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具有較明顯的積極性評價意義。
3分析討論
第一,因學習壓力較大而產生的焦慮和緊張心理。貧困大學生把取得高學歷作為日后提高就業水平,從而讓家庭和自己擺脫貧困的有效途徑,他們希望通過發奮學習而努力成才,徹底改變現實命運,所以在求學過程中承載著比非貧困生更大的期望和更大的心理壓力。
第二,自卑心理嚴重,自尊心強烈。自卑是一個人對自己的不滿、鄙視等否定的感情,是對個體的得失、榮辱過于強烈的一種心理體驗。面對經濟貧困的現實,由于自卑缺乏承受挫折的忍耐力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從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縮的應對方式。具體表現為很少與同學交流,不常參加集體活動,消極地對待人生,看待生活中的一切。自卑與自尊的矛盾性是貧困生的心理特點。
第三,因人際交往困難而產生的抑郁、孤僻心理。在目前教育體制中對一個中學生的評價主要依據的是學習成績。這樣,無論是城市貧困生還是農村貧困生,都完全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優異的成績,從而贏得同學的羨慕和老師的喜愛,得到較高的社會評價和自我評價。然而步入大學后,評價標準的多元化讓貧困生的成績相應地失去了明顯的優勢,且社會的貧富差距在校園中凸顯,而同學間的人際交往、感情的溝通,常伴隨著一些物質聯系,對于家庭經濟情況較好的同學可能出手闊綽,交際面廣泛,而貧困生由于經濟匱乏難以支付這類額外開支,如果不能另外開辟人際交往空間,易導致一部分貧困生索性采取“自我封閉”,失去與他人交往的熱情。
第四、虛榮、嫉妒心理。少數貧困生好攀比、講究衣著打扮,追求享樂與高消費,生活上不勤儉節約,也不愿參加稍微艱苦的勤工助學勞動,他們雖然也屬于貧困生,但卻由于圖虛榮,往往打腫臉充胖子擠入闊人之列,想讓大家刮目相看,常用資助的錢或者父母辛苦借來的錢大肆擺闊,而對家庭經濟困難視而不見。還有些貧困生自尊心極強,且心胸狹窄,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和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從而因不滿、不服氣或者羨慕對他人產生嫉妒情緒。
綜上可見,貧困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出現不是偶然的。當強烈的自卑感,極度敏感、脆弱的自尊心,拘謹壓抑的性格,尷尬的人際關系,因期望值過高而產生的學業壓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時候,就會引發問題行為。因此有必要一步加大對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王濤.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與對策.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版),2002,(3).
[2]吳幼珍.高校德育工作必須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中南林學院學報,2003,(6).
[3]張亞林.精神挫折后不同人群應對方式的比較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3,(1).
[4]楊賢君.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構思與實施.教育導刊,1998,(2).
[5]馮德純.學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2,21.
【摘要】運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與應對方式問卷(CSQ)量表在大學生進行調查獲取有效問卷1488份,其中貧困大學生728名,非貧困生760名,分析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和應對方式的狀況,貧困大學生在恐怖、偏執、強迫、敏感、抑郁、焦慮、精神病性七個因子高于非貧困生,貧困生在外在求助方面也明顯低于非貧困生。并對比二者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探討貧困生心理發展與人格特點。
【關鍵詞】貧困生心理健康應對方式
- 上一篇:組織心理現象分析論文
- 下一篇:大學生逆反心理分析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