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論培養論文

時間:2022-05-26 08:38:00

導語:多元智能理論培養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元智能理論培養論文

摘要:多元智能理論是論文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這一理論所蘊涵的尊重學生差異的學生觀、個性化的課程觀、多樣化的教學觀和多元化情境化的評價觀,深刻體現了個性教育的理念。學習和研究多元智能理論,對我國中小學實施個性培養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加德納;多元智能;個性培養;啟示

一、多元智能理論及其所蘊涵的個性培養的理念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內涵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針對傳統的智能一元化理論,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加德納認為,人是具有多種智能的,個體的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而是以相對獨立的方式存在的。在他看來,傳統的智能理論過于強調個體的語言和數理邏輯能力,而忽視了個體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用傳統的智能理論無法說明現實生活中智能的多元性和創造性,因此,他在批判性地繼承傳統智能理論的基礎上,對智能的概念作了全新的界定,即智能是在某種社會和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加德納提出了自己對智能結構的認識。他認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每個人智能的類型和特點雖然各不相同,但至少具有九種智能,即言語—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關系智能、音樂—節奏智能、身體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和存在智能,每個人都是以各自獨立的方式把自己的各種智能組合在一起,形成與他人相區別的智能組合。

(二)多元智能理論所蘊涵的個性培養的理念

1.尊重差異、各盡其能的學生觀

多元智能理論所倡導的學生觀是一種積極、樂觀、平等的學生觀。加德納認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主要在于人與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組合。雖然每個人都同時擁有相對獨立的九種智能,具有完整的智能結構,但由于受遺傳、環境、教育和個體努力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不同的人便形成了不同的優勢智能和弱勢智能的組合。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智能領域,有自己的學習類型和方法,學校里不存在差生,全體學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因此,加德納反對忽視這些差異,反對要所有的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同樣的內容,主張在尊重了解學生智能的差異性和特殊性的基礎上,使教育適應學生,以最大程度的個別化教育來進行教育,從而使學生的智能強項得到加強,弱項得到禰補,獲得個人的最優化的發展。

2.個性化的課程觀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能具有可開發性。既然每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時擁有九種類型的智能,因此,每個學生學習的課程應該根據各自的智能差異而有所不同。加德納是通過采用項目學習來作為實施個性化課程的主要途徑。他認為,項目學習可以擺脫過去言語—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所強調的以測驗為本的學習傾向,促使學校和教師去發現和開發每個學生的智能強項,從而為實施體現個性化教育的教育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該課程的實施項目包括:在小學階段實施重點學習項目,每天學生除了上讀、寫、算等學校主課外,還要參加計算機、音樂和體育等活動,“每天都要激發每一名學生的多元智能”;初中階段結合斯騰伯格的智能三元論開展學校實用智能項目,將學業智能與人際關系智能和自我認識智能結合,促使學生校內校外表現出色,獲得成功;高中階段實行藝術推進,促使藝術教育的有效實施。

3.多樣化的教學觀

多元智能理論所倡導的教學觀是一種“對癥下藥”的因材施教觀。加德納認為,不同的智能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發展過程,并使用不同的符號系統。在教學中,他特別關注學生智能特征的差異性對教學的意義,提出了“為多元智能而教與學”、“以多元智能來進行教與學”的主張,強調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智能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創設與學生相匹配的教學策略,“對癥下藥”地來進行,從而體現個性化教育。否則,向不同的學生用同樣的方法來教授相同的內容只會扼殺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同樣的一門課程,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的智能結構,采用適合學生所擅長的智能優勢的方式來教學。如數學課程既可以采用數理邏輯方式來教學,也可以采用語言和空間等方式來教學。

4.多元化情境化的評價觀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傳統的以測驗為本的評價只片面關注言語一語言智能和數理一邏輯智能,忽視了對其他同等重要的各項智能的評價,從而產生出大量的失敗者和少量的成功者。在加德納看來,既然學生的智能類型多種多樣,他們的各項智能發展水平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他們在學習中的具體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不能用單一的標準(如用傳統的智能測驗的標準)衡量所有的學生,而應當對不同的學生提出有差別的評價標準,并在多種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境下來進行,從而真正體現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和情境性。只有這樣,他認為才能促使教師在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成長的軌跡,使教學過程成為促進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過程。

二、多元智能理論對個性培養的啟示

(一)尊重學生個體的智能差異,發展學生潛在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以全新的視角闡釋了智能在學生個體身上的存在的方式和發展潛能,超越了以往只關注言語—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而忽視其它智能發展的做法。它提醒我們不能忽視學生的智能差異,也不能假設每個學生都擁有相同的潛在智能。“不僅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差異不僅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學生發展的前提,應視為一種財富而珍惜開發,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因此,教師要清楚認識地到學生個體的智能差異和在不同領域中認知發展的不同步性,尋找發現學生的智能強項和優勢領域,開發學生的潛能,為學生創造多種多樣的展示各種智能的情境,給每個人以多樣化的選擇,使其揚長避短,從而激發每個人潛在的智能,充分發展每個人的個性。無論何時,教師都應該樹立這樣一種信念:每個學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潛力,只要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教育,每個學生都能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不同類型的人才。

(二)構建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課程體系

學校的傳統課程,側重于發展學生的言語—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課程設置單一、封閉和滯后。通過這種課程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片面發展,而且沒有個性和創造性,欠缺實踐能力。而多元智能理論關照下的課程,基于每一個學生的智能都有自己的特點和獨特的表現方式,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強項和弱項的認識,則要求教育教學圍繞九種智能展開,通過發揮不同智能活動的作用來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學生個體智能的多樣性,要求學校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多樣化課程,以使每個學生學習的課程能根據各自的智能差異而有所不同。因此,學校在完成國家規定的統一課程,使學生普遍達到某種基本要求的同時,應根據學生的需要,大力開發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建立和完善以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以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并舉的課程體系。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并力求有創意、有特色,使整個課程計劃和內容具有均衡性、創造性、靈活性與多樣性,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三)注重個性化教學,突出學生個性發展的主體地位

傳統的教學以相同的方式對待每一個學生,學生以相同的方式學習不相同的學科,最后以統一的標準化測試甄別學生。這種一元化的教育看似公平,實則漠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多元智能理論提示我們,既然每個學生都擁有不同程度的多種智能,并且都有一種或數種優勢智能,那么教學的開展就應該考慮學生的智能強項而不是忽視或否定這些強項,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風格。多元智能的這種個性化教學設想便是依據各種智能的特點,提出適應性的教學方式,強調學校教育應當為每一個學生提供發現、展示和強化優勢智能的平臺。教師的職責就在于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風格,發現他們的智能特長,從而確定最有利于他們學習的教學方法,力求給更多學生以機會,讓每個學生的主體性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使他們都能在積極參與的教學活動中有所進步和提高。同時,教師要鼓勵和幫助學生將自己優勢智能領域的特點遷移到弱勢智能領域中去,從而使自己的弱勢領域的智能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四)建立多元化情境化的評價體系

傳統的學校教育,單純依靠用紙筆的考試來考察教學效果,其評價只注重學業智能,特別是言語—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兩種,對其他智能,如人際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等均有所忽略。即使是對學業智能的評價,也忽略了知識、理解、技能的情意基礎——動機與態度。這種評價方式是靜態的一次性操作,不利于將評價和教學過程結合起來。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些能力超越了傳統教學評價的范圍。因此,我們建立的評價體系應該超越過去靜態的傳統評價標準,用動態、情境和社會化的評價體系衡量教育教學質量。要改變以言語—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唱主角的單一的評價方式,評價內容要涵蓋各個智能領域,并在多種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境下進行,確實考察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出精神產品及物質產品的能力,即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多方面觀察、評估和鑒定每一個學生的智能強項和弱項,并把這些資料作為培養學生的出發點,以此為依據選擇和設計適宜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評價成為促進每一個學生智能發展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美]霍華德·加德納.多元智能[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

[2]特古斯.多元智力理論的內涵及其教育價值[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9).

[3]劉樹仁.個性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02(4).

[4]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