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創新教育方案規劃及研討

時間:2022-12-11 04:40:00

導語:小學生創新教育方案規劃及研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生創新教育方案規劃及研討

我校于2001年確立了“小學生創新教育活動方案的設計與研究”的區級重點科研課題,研究中我們收集和學習了國內外大量有關創新教育的情報資料,通過對小學生創新教育活動方案的設計與研究,試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我們從科技教育、德育和學科教學三大板塊展開課題研究,其中科技創新教育的研究內容包括編寫科技創新活動方案集、科技活動內容的創新和科技活動模式的創新三個方面,德育創新活動的研究內容包括德育活動領域的創新、德育活動內容的創新和少先隊創新小隊活動設計三個方面。課題實施過程中,教師敢于使用新理論、采用新方法、探索新方式,設計了部首新穎獨特的科技、德育活動方案,為此,我們通過實踐,編寫了《科技創新活動方案集》、《少先隊創新小隊活動方案集》和《創新教育教學案例集》。

一、問題的提出

同志多次強調創新對于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意義。他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及“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

早在20世紀2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并實施過“創造教育”,在西方,創造教育的研究已有近百年歷史,可以追溯到本世紀初的美國教育家杜威。

我們這里所說的創新教育,是指在基礎教育階段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創新教育是一個時代命題,其實質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教育方式。

由于創新作為教育的核心目標,會牽涉到教育的許多方面,所以創新教育的實踐與研究將會有利地推動教育改革的深化,更好地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二期課改要求我們在中小學中設立研究性課程,以學生為主體,指導學生學會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具有不斷追求卓越的態度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個個教育教學的重大改革,正在告訴我們教師,要通過創新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目前,研究和解決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問題是各個學校在探索和實踐的。

為了培養和造就適應未來時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必須要有適宜這種人才健康成長的“土壤”和良好的環境。兒童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好奇心,他們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在豐富多彩的創新教育活動中實現的,不是外界強加的,可見,開發和開展創新教育活動是學校落實創新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造意識最有效的途徑。

為此,我校科研課題組與2001年確立了“小學生創新教育活動方案的設計與研究”的區級重點科研課題,課題貫徹以“活動促發展”的思想,從科技教育、德育及學科教育教學的創新教育活動方案的設計、實踐和研究入手,探索創新教育的規律,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培養走向系統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二、創新教育活動總體構想

(一)創新教育活動的涵義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曾經把人的創造性分為有特別才能的創造性;自我實現的創造性。前者是指科學家、藝術家、天才人物的創造性,后者是指人人皆可有的行為與經驗,但其創新活動不一定得到社會承認,而只是他們自己才感受到是有價值的新經驗。顯然,小學創新教育活動中的創新,從學生主體角度看,主要是個人意義上的創新,包括個人生活的創新,大多不直接顯示其創新的社會意義。

我們提出的創新教育活動是指以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為目的,以創造性思維為橋梁,以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激發為實施手段,以創新人格的養成為指向的教育活動。而不僅僅局限在搞小發明、小制作、小論文或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二)研究目標

通過對小學生創新教育活動方案的設計與研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斷的設計和積累創新活動方案,編寫創新活動方案集,提煉創新教育活動的組織、實施、評價等相關操作方法;把開展創新教育活動研究作為一項完整的系統工作來對待,通過對教育教學的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校園文化等諸多要素進行較為深刻的變革,而在整體上形成一種在過程和結果上都具有創新特征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氛圍,使學校的創新教育系統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三)研究方法

主要通過有關創新教育情報資料的收集,學習創新教育,結合學科教育教學寫創新教育隨筆;通過創新教育活動的方案設計和部分創新教育活動的實踐探索,編寫創新教育活動方案集和相關活動操作方法的提煉。

(四)研究內容

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在原有開展的相關活動中,以創新作為理念,在科技教育、德育和學科教學三大板塊進行創新教育活動方案設計與研究,并在不斷的實踐操作中日漸形成一套創新教育活動模式,如:《科技創新教育活動方案集》、《少先隊創新小隊活動方案集》、《創新教育教學案例集》、《科技創新活動模式》等等。

具體實踐研究分為三大板塊:(一)科技創新教育活動,主要從編寫科技創新活動方案集,部分科技創新教育主題系列活動的實施和科技活動模式的創新三方面開展研究。(二)德育創新活動,主要通過編寫德育創新教育活動方案集,少先隊體驗教育活動內容、形式的創新和德育與科技活動相結合,努力在科技教育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三方面開展研究。(三)學科創新教育教學活動,主要從學科滲透創新教育的教學公開課展示,編寫學科創新教育教學案例集兩方面入手。

(五)研究過程

1、科技創新教育的研究

(1)編寫科技創新活動方案集

科技活動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它能使學生大腦兩半球健康和諧發展,是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載體。“課內出人才,課外出天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日本早在1954年就創立了不少有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科技活動,如:“星期天發明學校”、“少男少女發明俱樂部”等。

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在學生豐富多彩的自主活動中實現的,不是外界強加于學生的,從這個角度看,科技教育創新的關鍵是科技活動的主題、內容和形式要推層出新,要創造出學生的活動。

我們把“活動促發展”作為科技創新教育研究的指導思想,在科技活動方案的設計上下功夫,及時抓住社會生活熱點,用獨特的視角賦予科技活動全新的主題、內容和形式,從而吸引學生積極參與,體驗創新的樂趣,激發學生敢于創新的勇氣,分享創新的成果,讓學生愿意創造,勇于創新,逐步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流動的芳草地”—制作環保公益廣告》的科技活動方案,它憑借多處創新亮點一舉榮獲第十七屆全國創新大賽優秀科技實踐活動二等獎。首先,活動主題創新,“尋找流動的芳草地”本身就是個亮點,是一個獨創,它詮釋了環保宣傳的真正意義,投射出環保的生命力,《上海科技報》的孫玲記者在一次科技研討會上,一聽到這樣一個響亮的口號,頓時覺得耳目一新來了興趣,執意認為有東西可挖,執意要跟蹤采訪、報道活動。其次,活動內容創新,“集資在公交車上做環保廣告”是一個首創的環保活動內容,它給環保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過讓學生關注環保問題,做環保實事,體驗環保活動過程,達到環保教育的目的,讓環保教育成為活的生命體,東方電視臺“有話大家說”欄目得知小學生要集資在公交車上做環保廣告宣傳環保,覺得前所未有,是一個創舉,立即被其獨特新穎的活動內容吸引,特意準備專門制作一檔節目討論這一有意思的話題,希望為孩子們出一點力,幫助他們實現愿望。最后,活動形式創新,“流動的芳草地”的活動形式打破了課堂教學狹隘的空間,不局限在課堂內、學校內,把課堂拓寬到家庭、社區,開放活動空間,如:在家里和家長設計制作環保廣告牌,把環保廣告牌掛在家長、老師的自行車上;為做環保廣告集資社區義賣活動,在地鐵里刊出了學生自己設計的環保燈箱廣告;給家長、市長寫環保信等等。這樣的活動形式又是一個創新,它得到了«國家科技教育指導綱要»科研課題組的青睞,并指導我們進行專門的探究,我校創立的“學校、家庭、社區”的三位一體化科技活動模式就是從這一活動方案的實踐探索中衍生出來的。

《“共繪綠色春天”—吊蘭無土栽培》的科技活動方案,又是一個響亮而新穎的主題,活動中我們利用學校豐富的科技資源,在社區科學家的指導下運用無土栽培這一高科技方法培育吊蘭,敢于將高科技技術在小學中實踐、普及,用學生的成果描繪綠色春天,這在小學生中是首創;在培育吊蘭的過程中,要進行觀察、繪畫、攝影、制作、試驗、寫作等多方面的實踐活動,學生的多方面得到了綜合性的鍛煉和培養。

《花房的設計》的科技活動方案,當時學校正在建造花房,教師就及時抓住了這一科技活動熱點設計了這一活動方案。整個活動過程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學生們運用所學的幾何圖形、植物知識、設計技術等進行實際創造設計,提出了多種建造花房的方案,通過活動讓學生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具有實際的效果。

《從洗手習慣看講衛生的重要性》的科技活動方案,教師設計了獨特的活動內容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自覺地養成洗手的衛生習慣。教師針對活動對象是低年級的小朋友,在社區科學家的指導下,把學生未洗手和洗過手的手印進行細菌培養,若干天后,通過菌落數的比較,學生們被真實的現象和數據嚇了一大跳,意識到洗手的重要性,很自然地達到了活動目的。

創新思維是由于熱愛、追求、奮斗和奉獻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浸于那種環境里所產生的自覺思維。事實證明,創新的科技活動使學生活動興趣盎然,學生喜歡探究科技活動,愿意為活動出主意,想辦法,充分發揮創新潛力和聰明才智,釋放激情。

三年來,我們陸續設計了《“和你交朋友”——認養瀕危動物系列科普活動》、《過期藥品的回收和處理系列科普活動》、《環保祝愿——關于田林三小師生賀卡使用情況的調查》、《流動的芳草地——東西部手拉手環保系列活動》等十個具有創新色彩的科技活動方案,為此,我們編寫了《科技創新活動方案集》。

(2)創新科技活動內容

隨著教改的逐步深入,對開展科技活動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到底怎樣的科技活動才能吸引學生,能讓學生迸發出創新火花呢?我們認為應該著眼于科技活動內容的創新,活動中每一個內容的設計都要獨具匠心,別出心裁,這樣才能抓住學生的視線,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下面介紹《流動的芳草地——制作環保公益廣告系列科普活動》中的幾個獨具特色的活動內容:“我給媽媽講環保”的活動,這一活動為“三•八婦女節”注入了新的內容,讓學生給家長寫一封環保信,給家長宣傳環保知識,家長給孩子回一封環保信,不僅為家長和學生搭建了溝通的橋梁,而且使雙方都受到了一次生動、獨特的環保教育,由此活動我們還衍生出鼓勵五年級學生給給市長寫環保信,暢談環保環保問題和“芳草地”的活動;“我和家長共繪環保廣告牌”的活動,學生和家長共同創想,設計和制作環保廣告牌,而且學生不拘一格把環保廣告牌掛在家長和老師的自行車上,利用自相車宣傳環保,形成流動的芳草地,這項活動設計又是一個獨創,在創新大賽上吸引了不少評委的目光;“征集環保宣傳畫”的活動,這個活動讓學生體驗到了創新的樂趣,學生在活動中激情釋放創新激情,每一幅環保宣傳畫都極富創意,以至于我們最終在制作環保燈箱廣告時難以取舍,最后我們把學生設計的環保宣傳畫組合起來合成一幅環保燈箱廣告。

上述事例可以看出,每個活動都有亮點,都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能自主創新地學習。

(3)科技活動模式的創新

有了全新的科技活動內容,廣闊的科技活動領域,我們決心創設一條富有田三特色的科技活動模式,于是,在已有的實踐經驗基礎上,一條“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嶄新的科技活動模式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而學校的科技教育在探索創新教育的實踐中,也提升到新的臺階。

“學校、家庭、社區”的三位一體化科技活動模式,首次提出把學校、家庭、社區加以整合,組成一個聯動的整體,形成一體化的科技活動體系,實現科技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該活動模式遵循了互動性原則和實踐性原則,希望通過三位一體化的活動模式,一方面把家庭、社區中豐富的科技資源引入學校,增強學校科技教育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利用家庭、社區資源的吸納,為學生的科技活動領域提供廣闊的天地,讓學校的科技教育,融入家庭,走進社區,使學校、家庭、社區共同承擔科技教育的責任。由此形成了學校、家庭和社區共同參與、多方拓展、互動互補的科技教育運作機制。

該活動模式運用多元溝通和強化過程教育的策略。通過學校與家庭、社區的多元溝通,形成校內、校外共同參與、互相合作的科技教育管理機制;學生通過學校、家庭、社區活動的親身體驗,強化環保教育的過程,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迫切性和宣傳環保的艱難性。

幾年來,我校堅持運用“三位一體化”的科技活動模式開展科技教育卓有成效,逐步形成了以環保教育為主,以環保活動推進環保教育為特色的科技教育。這一獨創的科技活動模式被收入《中小學現代科技教育指導模式和研究》一書中。

2、德育創新教育的研究

作為學校的兩大活動板塊,我們除了在科技教育中進行創新教育活動的研究外,還在德育中探索創新,展開少先隊的系列創新活動實踐。

(1)德育活動領域的創新

為了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我們認為要拓寬學生德育活動的時空,集合多方面的教育力量開展德育活動,把學校、家庭、社區的德育內容、活動形式加以整合,創立一條自己德育活動的途徑。

為此,我們利用田林社區豐富的社會資源,與田林社區的14個單位簽約,共同創建德育基地,其中有航天基地、第六人民醫院、聯華超市、田林街道各居委等等,這在徐匯區的中小學是第一所,我們通過創建德育基地充分利用社會力量與校共同來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創建德育基地后,我們把社區資源請進來,加強了德育師資隊伍力量,豐富了德育的素材。如:社區科學家給學生做科技講座,指導學生進行“植物克隆”的探究,社區的老紅軍給學生講紅軍長征故事,學生們通過與科學家們的真實接觸交談,學習科學家成長的軌跡,敢于探索創新的事跡。

創建德育基地后,少先隊的各中隊走出校門,與各自的德育基地共同探討體驗教育的創新方法,共同設計德育活動的創新方案,“雛鷹假日小隊”有了固定的活動場所,,學生的課外生活內容豐富多彩,逐步納入正軌。

(2)德育活動內容的創新

我們都知道德育內容枯燥,總是老一套,但是如何讓這些傳統的德育內容“亮”起來,“活”起來呢?只有依靠德育活動,而及時更新德育活動的內容,更是讓德育活動保持生命力,增添活動的關鍵。為此,我們堅持不懈地在學生德育活動的內容上開拓創新,為愛心教育、孝心教育、集體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賦予更新、更廣的涵義。

例如:我校德育中幾個常規活動的內容設計:

“學雷鋒”活動,一提到3月5日,人人都知道這一天要為別人獻愛心、做好事,學生早已厭倦了如此單調重復的活動內容,使得每次的“學雷鋒”活動走形式主義,陳舊的德育活動使學生開展活動提不起興趣,缺乏活力,不愿意創新,借于這一點,我們把“學雷鋒”納入到環保科技活動中,打破常規為德育活動開辟內容。

3月5日這天,少先隊的“雛鷹假日小隊”到各個德育基地開展環保宣傳活動,有的在肯德基的店堂內貼環保宣傳小報、環保警示標志,有的到居民家中安裝節水瓶,有的為田林街道各居委設立環保宣傳牌等等。富有特色的活動內容,讓學生感到新鮮,愿意去創造,他們自己設計環保警示標志,自己設計環保宣傳畫,自己制作環保宣傳牌,處處閃現創新的火花。

獨特的德育活動內容還擴大和拓展了“學雷鋒,做好事”的內涵,活動過程讓學生體會到宣傳環保也是“學雷鋒”,它是為地球母親盡責任,為子孫后代做好事,為社會和國家做好事,這樣的德育活動內容立意更高。

“三•八婦女節”活動,我們從情感體驗出發,作到德育以情育人。我們鼓勵學生和媽媽互寫環保信,關注環保問題,交流環保信息;開展“環保媽媽”的評選活動,學做絲襪花獻給媽媽;開展“媽媽的一天”社會調查活動,體驗媽媽生活和工作中辛勞,學生們體驗后會更熱愛媽媽,會更能體會到媽媽對自己的期望,隨后,我們又繼續開展創新小隊活動,讓媽媽快快樂樂地笑一笑,用獨特的視覺角度開展愛心教育和孝心教育。

“迎新賀歲”活動,我們抓住“如何使用壓歲錢?”這一社會熱點,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金點子一個又一個,有一個學生提出了“請家長贈壓歲言賀新年”的金點子,成為活動內容的一大亮點,學生既懂得了節約,又從贈言中了解家長對自己新一年的希望。

大量德育活動方案的實踐證明,只要活動內容新,學生就喜歡參與,敢于創造,能夠自覺內化自己的道德品質。

(3)少先隊小隊活動的創新

由于我們持之以恒地開展德育和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為學生創設了創新實踐、探索的良好學習氛圍,他們在活動中因為創造而獲得成功,從為完成活動而動腦轉變為喜歡而想開展活動,學生們已不滿足老師來設計活動,帶著他們走路,他們想自己設計開展活動,體驗創造的樂趣。

為了能給學生更自由開放的空間,激發學生更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不僅放手讓各個少先隊雛鷹假日小隊自己起隊名,設定隊名的涵義,制作隊標,更是鼓勵他們自主設計創新小隊活動防哪個按,盡情發揮聰明才智。

都說孩子的思維是最具創造力的,他們的想象可以天馬行空,擺脫束縛,任意馳騁,往往創造出的事物別具一格。

例如:我校幾個雛鷹假日小隊的創新活動方案設計:

“愛心小隊”中有名隊員的姐姐仇英瑛是位腦癱患兒,長期呆在家里,當隊員們得知仇英瑛一直有一個心愿:能背上書包,走進校門。孩子們找到了設計活動的靈感,他們設計了“我來幫你”的小隊活動。新學期第一天的升旗儀式上,仇英瑛背著隊員們準備的新書包,在隊員們的陪伴下,坐著輪椅走進了田林三小的校門,她第一次看到了操場、老師、同學、教室……,流下了激動的淚花。除此之外,孩子們還鼓動青年教師們加入活動的行列,為青年教師設計了“上門送教”的活動,每周有一位青年教師上門給仇英瑛補習功課。

“綠葉小隊”的隊員看到親手培育成功的無土栽培吊蘭欣喜不已,他們到德育基地田林四幼和小朋友開展活動時突發靈感:“我們也當老師,把無土栽培的方法教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和敬老院的老人們。”學生們精心設計了“播灑綠色,輻射綠色文明”的小隊活動,他們到幼兒園、敬老院指導小朋友和老人們用無土栽培的方法培育吊蘭,望著茁壯成長的吊蘭,孩子們高興不已。

每一個小隊活動方案的設計都有創新的內容,都十分精彩,這正是我們堅持開展創新教育活動成果的體現,只要有適宜的“土壤”和環境,學生就會有創新的東西,我們認為只有教師自己不斷創新,教師善于啟發、鼓勵學生創新,學生才會勇于創新,善于創新,自主學習。

3、學科教育教學的創新

我們除了通過創新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外,還鼓勵教師在創新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中探索創新。教師們積極地從教學手段、方法、活動設計等方面摸索研究,力求教學過程有新思路、新想法,變教師的單項信息傳遞為雙向的交互式信息交流,變“讓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啟迪智慧,經受探索新知的磨練。

例如:我校各學科教師設計的小學創新教育探究課的教學方案:

《800米跑的訓練》,這堂體育課的教學設計,教師從訓練方法上探索創新,一改傳統800米跑圈的常規訓練,設計了“越野定向”的游戲來進行800米的訓練。學生通過鉆山洞、繞障礙等內容不知不覺完成了較大運動量的訓練,健身實效比之以往單純跑圈大大提高了,而且教師在教、學法的安排上,鼓勵學生自由分組,自己選擇練習路線、方式等,給了學生更大的自主學習空間,形成了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這堂數學課的教學設計,教師在教學手段上力求創新,從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整合的途徑探索,鼓勵學生設計裝飾自家住房的方案,從要購買什么規格的瓷磚,需要購買多少,需要多少涂料,大概需要準備多少錢等問題著手思考、計算,教學中教師給學生提供家具裝修信息的網絡尋找一些必須的資料數據用以解決問題,從而在這種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運用信息的能力。

《怎樣購物》,這堂現代科技課的教學設計,教師在教學環境上打破常規,把教學環境搬到真實的超市,帶領學生到超市里上課,學生們通過了解商品價格、觀察貨品擺放、購物,學會如何到超市購物,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

語文課的教學設計,教師嘗試打亂教材中的單元排列,以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為主線進行單元設計,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教師真正起到引導、組織作用,語文規律和方法。顧菁老師把五年級的語文教材重新編排,分成了通讀單元、朗讀比賽單元、書寫單元、戲劇單元、段落與段落大意單元、復述單元、問答(思維訓練)單元,這樣的編排使學生更容易掌握語文學習規律和方法,閱讀分析其他的文章也能融會貫通。

教師通過教學設計的創新實踐研究,深深體會到要讓學生喜愛自己的課,要讓學生學得“活”,高高興興地學,自己的課必須要“活”起來,有創新的亮點。

三、研究成果

1、促進教師觀念的更新

自從學校確立了“創新教育”的科研課題后,我們欣喜地看到經過創新教育

教學的探索和實踐,促進了教師觀念的更新,他們對學生提出的希奇古怪乃至荒誕不經的想法,不再視為搗亂,不再大聲訓斥,而且注意呵護學生的奇思異想,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設想,他們認為教學已經不單單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而是學生怎么學老師怎么教,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主鍛煉和創新意識。

例如:九月中旬的一堂體育課上,老師為了避免陽光直射眼睛,使眼睛看不清,影響教學,戴了頂遮陽帽,而隊伍中有位男生也戴了頂雪白的帽子,老師請學生把帽子摘下,學生理直氣壯地說:“老師可以戴帽子,我為什么不可以戴?”老師二話不說脫下帽子,別以為事情結束了,接下來老師別出心裁地設計了“叫口令”的游戲,不失時機地請戴帽子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叫口令,當學生站到老師的位置時,強烈的陽光直射身上和臉上,不到2分鐘,就使他滿頭大汗,眼睛模糊,學生已經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當學生走到隊伍中時,頭上的帽子不見了,只見在旁邊的草地上,放著一定雪白的帽子。老師教育孩子的方法多有創意啊!

在一節30米快速跑的教學課中,有一個孩子頑皮得問到:“我能不能橫著跑?有一次我抓螃蟹,螃蟹是橫著跑的,而且跑得很快,,抓了很長時間才把它抓住。”學生們哄堂大笑,面對這樣的奇思異想,教師沒有呵斥,而是將計就計,精心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橫著跑比賽”,這樣一個獨特的跑步方法,學生們爭相跑起來,小小的設想不經意間讓學生了解了側身跑的技術,也通過實踐知道了直跑是跑的最快的動作。

我們不僅啟發、鼓勵學生創新需要耐心和愛心,更要善于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創設環境。在一堂心理課上,一個孩子突然提問:“老師,我有很多心事,就是想找個人聊聊,出出主意,可是,我又不想讓別人知道,怎么辦呢?”同學們頓時議論紛紛。

老師靈機一動,來了靈感:“我們大家幫他想個辦法解決困難吧!”一個小學生自己的“小麻煩診所”應運而生。學生們把自己的心事問題寫在小紙條上,投入小信箱,青年教師輪流為學生解決問題,暢談心事,起到了很好的溝通效果。

由此可見,教師呵護、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時,往往也會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帶來靈感,得到啟發。為了把教師這些寶貴的創新教育教學經驗體會保留起來,我們編寫了《教師創新教育案例集》。

2、鍛煉了學生的求異創新能力

幾年來,通過創新教育的實踐和研究,我們欣喜地發現無論在課堂里還是活動中,學生的創新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校內校外無處不閃現學生創新的火花。

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的學生學會了自己設計活動方案,自己組織開展活動,自己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他們的興趣得到了培養,素質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2001年至今,我校的學生參加徐匯區“殼牌美境行動”環保活動方案設計競賽、“匯中杯”環保故事演講比賽、“上中杯”金點子活動方案設計競賽、“五九”錦旗環保小報設計競賽都獲得了一等獎,其中我們師生共同開展的“流動的芳草地”——制作環保公益廣告系列科普活動一舉榮獲了上海市英特爾創新大賽優秀科技實踐活動一等獎,同時被選送參加了全國的創新大賽榮獲二等獎;科幻畫《白果樹》榮獲上海市英特爾創新大賽科幻畫二等獎。

我校曾經在社區科學家的指導下,成為第一所小學生開展“植物克隆”試驗和研究的學校。如今,我們又再次突破,對《雞糞轉化為魚飼料》、《校園立柱式無土栽培》兩個嶄新的科研小課題展開研究。

3、獲得的成績

經過三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們的老師寫下了近30篇滲透創新教育的教育教

學案例,10篇創新科技活動方案設計和活動總結,30篇班主任創新教育教學心得體會,30篇各科教師富有創新意識的課堂教學教案,我們在此基礎上總結經驗,編寫了《創新活動方案集》、《德育創新活動方案集》、《教育創新案例匯編》和《教學設計的創新》4本集子。

我校教師的探究課《無土栽培》、《怎樣購物》分別榮獲全國現代科技優質課評比二等獎;科技活動方案《共繪綠色春天——吊蘭無土栽培系列科普活動》和《流動的芳草地——制作環保公益廣告系列科普活動》分別榮獲全國科技活動方案評比二等獎,刊登在《現代科技活動方案的設計與評價》一書中,并被收入中國科技活動方案題庫;我們創立的《“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科技活動模式》榮獲徐匯區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一等獎,被刊登在《中小學現代科技教育指導模式和研究》一書中;思品課教案《小樂隊聽指揮》和體育課個案《關于“尊重學生”》和《關于“呵護學生的奇思異想》刊登在《課堂教學實施素質教育案例續集》一書中。

幾年來,由于我們的努力和開拓,我校先后被評為徐匯區科技特色學校、徐匯區綠色學校、徐匯區科技教育示范校等榮譽稱號。我們的學生也在市、區乃至全國的科技競賽中獲獎。

總之,創新教育的研究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自由的空間,從而提升了學校整體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學生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