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情境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1 10:40:00
導語:教學情境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討如何創設適宜教學情境激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方法。
教學情境如何,對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活躍氣氛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至關重要。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學生興趣盎然,思想活躍。換言之,學生參與教學需要適宜的教學情境,只有在適宜的教學情境中,才能使學生愛學、樂學、善學。那么,這樣的情境如何創設呢?筆者試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調整情緒,創設良好心境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在心境發生的時候,人看待一切事物都帶著這種情緒狀態。”教師帶著愉快、喜悅的心境進行教學,不僅對教學內容闡述精確,表情自然,手勢得當,使教學藝術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而且能自如控制自己的情感,體察學生心情的變化。由于良好心境的渲染作用,看“調皮生”也會覺得順眼,對“差生”也會格外耐心,師生關系就會融洽。這對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提高素質大有裨益。相反,如果教師在低沉、郁悶、煩燥等不良心境中組織教學,則會使人思維遲緩,思路閉塞,甚至語無倫次,不知所云;由于不良心境的渲染作用,就會覺得學生的一舉一動都不符合要求,動輒訓斥,甚至動怒,造成課堂氣氛緊張、沉悶、壓抑,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抑制狀態,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接受。所以,教師要善于調整自己的情緒,注意養成良好的心境。
二、轉變角色,構建和諧民主氣氛
課堂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雙方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中才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使教學任務得以順利完成。
然而,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師者處于“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地位,容易產生權威心理,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和接受,往往具有強迫、壓抑的性質,易使教學氛圍死氣沉沉,影響教學效果。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由教學的管理者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知識權威者的角色,主動與學生一同討論,平等地交流對話。為此,師生都應減少角色意識。首先,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在學生中樹立起可親、可敬、和善、和藹的形象,以利消除學生在課堂民主活動中的心理障礙。其次,要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消除學生思想上認為老師是“真理的化身”、“文明的傳播者”的觀念。這樣才會融洽師生關系,使學生心情愉快,思維靈活,積極主動地學習,以至形成嚴肅而又活潑、有民主、有歡樂、又有爭論的課堂氛圍。
三、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創設思考體驗情境
“合作探究”是教師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境,并在教師的組織指導和引導下,學生從自身發現問題,從好奇心及興趣出發,以合作小組為單位,通過分工協作,互相交流,綜合概括,從而獲取知識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有學生的獨立思考和操作,而且有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學習交流與幫助。如:有位政治教師在講《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國家和社會的共同責任,青少年自身更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他巧妙地設置了這樣一種情境:“趙某某因家庭原因一步步走向了違法道路,請同學們討論,趙某變化的過程究竟是誰的過錯?要讓趙某回到同學中應怎么辦?假如你是趙某,你會怎么做?假如你是趙某的父親,你會怎么做?假如你是歌廳老板,你會怎么辦?假如你是趙某的同學、老師,你又會怎么辦?”通過這些問題情境的設定,互換角色的體驗,學生在一步一步地揭示矛盾中提高認識,從而明確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自身共同努力,各方面都有應盡的責任,收到了極佳的效果。
近年的實踐證明,一堂課如能合理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這不僅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對話,使學生獲必要的知識技能,而且能獲得終身持續學習的能力。這是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無法比擬的。
四、采用多種媒體,創設感知情境
在傳統和常規的教學中,教師主要是憑借語言傳授知識,單一的語言只能刺激學生的聽覺,而其它感官則處于相對休閑狀態,因而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甚至昏昏欲睡。若能借助媒體為手段,變化地不斷地刺激學生的不同感官,開發感官潛能,不但能使呆板的概念鮮活化,抽象的原理形象化、干澀的公式趣味化,為學生學習增添樂趣,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興奮、沖動狀態,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從而認識新問題,發現新問題。而且能把豐富多彩的社會大課堂帶進教學的小課堂之中,大大拓展課堂的時空,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信息,了解社會。
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分析,由于學生受心理特征及知識水平的限制,出錯是不可避免的,可以說出錯是學生的權利。教師應本著以人為本的主體教育觀,尊重、理解、寬容學生,不斥責、不挖苦學生。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沒有壓力,沒有心理負擔,而心情舒暢、精神飽滿。試想,學生怕說錯,怕老師批評,怕同學恥笑,總是惴惴不安,怎能敢說、敢做?
總之,教要有法,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文”而異,就可以創設多種情境,只要情境適宜,就會使學生興趣盎然,主動積極參與教學,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 上一篇:地理課堂效益提高分析論文
- 下一篇:學院行政秘書個人年終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