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與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7 08:45:00

導語:素質教育與小學數學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素質教育與小學數學教學論文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基礎教育必須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全面轉軌,已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識。所謂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和提高全體公民的基本素質為最終目的的教育。而小學的素質教育是指以開發兒童身心潛能,培養和提高兒童各方面素質為出發點和歸宿,以社會文化(包括思想品德)的傳播為宗旨,以心理品質培養為中介,以身體素質訓練為基礎的德、智、體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其最終目標是造就具有良好素質的合格公民。①小學數學是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從小給學生打好數學的初步基礎,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我國公民應具備的的文化素養之一。因此,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直接影響人的文化素質、思維品質、思想品德、生理和心理素質的形成。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存在著重知識輕能力、重結論輕過程、重智育輕德育、重講解輕學習、重課內輕課外、重“學會”輕“會學”的現象,束縛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造意識的培養。要克服這些不良傾向而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著眼素質、加強基礎、培養智能、重視德育、發展個性,教學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全面地、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得到發展,從而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創造。為此,本文試就素質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施談幾點個人淺見,就教于專家和同行。一、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所有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一大本質特征。提高民族素質,必須從培養每一個人的素質入手,因為每一個人的素質是民族素質的基礎,民族素質是每一個人素質的融合和升華。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素質的提高。在教學實踐中怎樣去實現這一目標呢?筆者認為,要使教學能促進全體學生的最大發展,以下兩大教學措施不可缺少。1.正確對待學生的個別差異。首先,要相信所有智力正常的兒童都能學好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經驗表明:數學成績不佳兒童中的絕大多數都不是由于自身的智力因素造成的,主要是由于他們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學條件造成的。因此,我們不能把差生形成的原因完全歸結為智力上的原因,更不能將差生和“弱智”簡單地劃等號。對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樹立起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數學的信心,這是搞好面向全體學生的根本保證。其次,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由于每個兒童的先天素質和后天影響在事實上存在著一定的差別,這種差別的結果必然要反映為他們在學習興趣和動機、學習氣質和能力、學習方法和習慣等方面的個別差異。顯然,一個地區、一所學校、一個班的學生在學習水平和學習效果上不可能整齊劃一。對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承認這種客觀差異,并以此為依據去有針對性地實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2.正確處理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的關系。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學生的個別差異在客觀上制約著我們的教學,而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又決定了我們的教學必須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進行。因此,小學數學教學必須正確處理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的關系,通過因材施教去實現全體學生最大可能的發展。這一措施具體落實于教學實踐,就要作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規定進行教學,使全體學生都能達到大綱所規定的基本要求,確保大面積教學質量的提高。第二,切實轉化低差學生。因材施教的關鍵問題是解決好差生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采取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差生,轉化差生。首先,要關心并鼓勵差生,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使他們建立起能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其次,應采取一些切實有效的措施輔導差生,幫助他們盡快彌補知識掌握上的某些缺漏。輔導差生既要注意給他們彌補知識的不足,更要注意給他們彌補學習知識的方法,讓他們逐步學會學習。另外,還可以采取暫時降低某些較高要求來轉化差生,先只要求他們完成大綱所規定的最基本的學習任務,使他們能親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樹立堅強的自信心,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從而使他們不斷進步,最終跟上全體同學的學習步伐。第三,鼓勵優等生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首先要防止優等生產生自滿情緒,通過對他們提出較高學習要求,使其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欲;其次,經常給他們適當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習題,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通過上述諸措施,使全體學生在“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目標體系中,每個人都能得到對他們是最大可能的發展,以此實現素質教育關于面向全體學生的客觀要求。二、教書與育人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思想品德幾方面的全面發展,這既是素質教育的又一本質特征,又是它的一項核心任務。小學是實施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是促進人的心理全面發展的奠基工程。在整個小學階段,小學生數學知識的掌握,數學能力的培養,課業負擔是否過重,心理素質能否得到發展,都直接影響到他們個性的全面發展,對他們的一生均有深遠的影響。所以義務教育大綱中,將結合數學教學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與“雙基”和“能力”培養的同等重要的地位。1.增強教書育人的意識。教師要充分認識教書育人的重要性,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內涵,有意識、有目的地結合數學教學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增強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識,提高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自覺性。其次,深入挖掘小學數學教材中的精神品質素養教育的因素,明確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小學數學教材,作為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思想品德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載體,它本身就具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功能。教師可以結合教材有關內容,適時選擇富有教育意義的、形象生動的插圖,有說服力的數據和統計材料,以及我國數學史上的優良傳統等內容,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例如,我國領土遼闊廣大,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領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我國的長江是世界上第三大河,長6300千米。在講“百分數的認識”時,引用這樣的數據:“中國人民用占世界耕地面積7%的土地,養活了占世界上21%多的人口。”簡單的兩個百分數,自然地進行了國情教育、人口教育。還可以通過介紹祖沖之在1500年前計算出圓周率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1000年,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2.滲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由于數的產生和發展依賴于人的實踐活動,數學中的一些概念和運算方法與實踐密切相關,數學概念的形成不單是由于客觀世界本身存在著量的規定性,還取決于人們測量、計量、度量和操作實踐,因而在概念教學時,密切聯系實際,向學生滲透一些“實踐第一”的觀點。例如,教師有意識地把加與減、乘與除、積與商、正比例與反比例、等與不等、分解與組成等種種聯系形象地提示出來或讓學生去發現,滲透矛盾的對立統一觀點;通過引導學生發現概念之間、公式之間、幾何圖形之間、量與量之間、比與除法和分數之間等相互關系,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觀點;通過“變中抓定”、“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等訓練,滲透事物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結合課堂教學,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認真的學習態度,獨立思考、不畏困難的精神,養成計算仔細、思考認真、書寫工整、檢驗一絲不茍、聽講聚精會神、答問井井有條,以及課前自覺預習、課中主動參與、課后及時復習的良好學習習慣。三、堅持學生主體性意識,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小學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就是要著眼于21世紀人才素質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條件讓學生主體性得到發展,培養有扎實的數學基礎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又有獨立的人格和創造精神的開拓型人才。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歸根到底,學習是學生內部的活動,誰也不能替代。因此,學生最主要的特性是主體性。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教學方案,考慮課堂結構,把學生真正當成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有效地進行學習,讓全體學生自始自終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1.尊重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只有對小學生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教師要善于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等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尤其是低差學生,對他們更要少批評多鼓勵。從而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產生與教師合作的欲望。2.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創設各種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積極參與主動地學習。這樣也可以使學生敢于暴露自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一些疑難問題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以此一方面讓他們加深所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獨立的個性。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特性”時,有的教師就是先拿出用三根木條釘成的三角形框架,讓學生用力拉,怎么也拉不動,學生便對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最初步的感性認識。接著又拿出一個平行四邊形是的框架說:“大家都知道平行四邊形是容易變形的(隨手在兩對角拉動幾下),現在我在它的兩個對角釘上一根木條,誰再來拉拉看?”學生還是拉不動,教師問:“為什么又拉不動呢?”在變化對比的情景中,使學生又進一步認識了三角形穩定性。最后請每個同學拿出三根小棒(已用它擺過一個三角形),看一看能不能擺成和剛才自己不同的三角形。學生動手擺完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為什么不能”,從而使學生對三角形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這樣,從演示到實驗,從靜態到動態,教師講得很少,只在關鍵時給予點撥、引導,把學生的思維真正激活了,討論中大家都爭先恐后發表自己的見解,真正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3.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學會學習。引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從小學會學習,這既是未來社會對基礎教育的客觀要求,也是素質教育必須完成的一項基本任務。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習方法的教學,讓學生切實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如實際操作、直觀感知、抽象概括、演繹推理、遷移類推、系統整理知識等方法。通過這些方法的掌握,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發展和素質的全面提高。第一,重視學生獲取知識過程的教學。傳統的應試教育由于關心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主要是書面考試成績),所以通常只注重知識結果的教學。而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為根本目的的素質教育,必須高度重視學生獲取知識過程的教學,讓他們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獲得掌握數學知識的方法。搞好學生獲取知識過程所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有兩大措施必須引起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一是教師要正確再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根據數學知識發展的邏輯順序去進行再發現。如在乘法口訣教學中教師就應以乘法的含義為依據,根據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系,從相同加數連加的過程中概括出乘法口訣,這樣使學生明確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每一句乘法口訣所表達的意思。二是要注意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展現獲取知識時“想”的過程,以此幫助學生實現認知過程與數學知識形成過程的主動適應,使他們從中獲得掌握知識的途徑與方法。如在“20以內進位加法”的教學中就要特別重視“看第一個加數想它的湊數”、“分第二個加數”、“湊十”和“10加幾”等計算步驟的展現,以此讓學生主動發現20以內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第二,教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如果說學習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那么思維則是這個過程的核心成份。顯然,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必須要先讓他們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其一,要教給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基本的思維方法,并讓他們逐步學會用這些思維方法解決學習中的具體問題。其二,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既要明確思維的起點,又要能把握思維發展的方向,使其思維過程能夠順利地進行。其三,嚴格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有根據有條理地思考問題,使他們的思維過程能夠有序地進行。四、切實改革評價制度②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改革評價制度。評價對教與學的活動具有診斷、反饋、激勵的功能,是牽動教育全面性、導向性的一根杠桿,考什么、怎么考制約著教師教什么、怎么教。應試教育,就是在統考指揮棒的下面,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為爭取高分而學,甚至“分數”在相當程度上已成為評價學校、教師的唯一標準。而素質教育的評價應當是全面的,不僅要有對學生掌握知識的評價,而且要有對學生思想品德、認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評價等。1.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尤其要重視后者。由于小學數學具有很強的前后連貫性,利用形成性評價對學習過程進行測查,對學生更有激勵作用,也便于及時獲得反饋信息,彌補隨時可能出現的漏洞,消除隱患,保證整個學科整體的教學成果。2.他人評價與自我評價相結合,注重培養自我評價的能力。通過自我評價,教師可以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從而推動教學的改進;學生可以增進自我控制和調節的能力,從而有利于學得主動,學得成功。3.筆試、口試與實際操作測試適當相結合。根據數學課的特點,除了常用筆試、口試方法外,有些內容如幾何初步知識等可采用實際操作方式考核,看一看每人測量、作圖、制作等的實際能力,以全面了解被試者的實際水平,進一步改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