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古箏教學的審美教育

時間:2022-12-21 03:26:58

導語:淺析古箏教學的審美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古箏教學的審美教育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古箏作為我國特有的樂器,具有很高的傳統審美價值。美育是古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必須重視并采取規范示范、講述審美文化、開展藝術實踐活動等合理的審美教育方法。同時,在古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古箏演奏技巧的教學與美育相結合,使學生在實際演奏過程中感受到情境的美,從而增加學生的審美體驗,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適應新課程改革對素質教育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基于此,本文針對高校古箏教學當中如何進行審美教育的方法與策略展開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高校學生;古箏教學;審美教育;滲透方法;教學策略

古箏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傳統樂器,具有豐富的藝術表現力,也代表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民族自信心逐漸增強,傳統樂器越來越受到重視。具有傳統文化色彩的表演形式,如古箏表演,得到了當地藝術家的認可,高校也開展了古箏表演教學。在古箏的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古箏的使用,還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古箏的獨特韻味,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讓他們體驗古箏獨特的美感。在以前,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學的開展具有非常強的功利性。在古箏的演奏教學當中,教師通常只重視學生對樂器的使用,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因此,學生在學習樂器的同時,無法享受到古箏等樂器的獨特美感,這對教育活動來說是一種遺憾。

一、高校古箏教學中審美教育存在的誤區

(一)盲目灌輸,缺乏素養培養意識。在高校的音樂教學當中普遍存在著“技藝至上”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在開展古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常常讓學生被動地學習,雖然在彈奏的技藝方面非常了得,在手法方面也非常純熟,但是通過仔細揣摩之后能夠發現,在這樣的模式之下,雖然學生具備較強的彈奏能力,但是在整體的樂曲上卻缺乏滲透個人的情感,這樣就會導致旋律之間存在缺乏張力的問題,表現出來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同樣也談不上創造力和感染力。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夠依照學生本身所具有的特點以及愛好和興趣等進行教學,在學生對古箏彈奏的情境進行感受的過程中,不能夠使用相應的方法和形式,這樣就會導致學生漸漸缺乏一種學科意識。(二)重視理論,教學重點本末倒置。在教學中,教師通常都要求學生在學完知識之后做到學以致用,但是教師的“填鴨式”教學將理論知識的傳授當成了教學的重點,這樣就會忽視對實踐教學的開展,向學生“填鴨式”地灌輸理論知識不僅會影響學生對學習古箏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學生在舞臺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這樣就會影響學生古箏演奏能力的提升,進而就不能夠更加完美地展現出古箏演奏的舞臺效果。

二、高校古箏教學開展審美教育的重要價值

(一)有助于學生理解古箏作品。古箏教學與相關的樂器演奏技巧和音樂理論藝術是緊密融合的,每個作品當中都包含著較為獨特的感受以及相關的審美特征。在演奏時,學生需要用他們敏銳的感知對作品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深刻解讀作品的真實情感。例如,學習《昭君怨》時,開始時節奏很慢,突出了悲傷的情緒,給人一種揮之不去的感覺[1]。后半段的速度突然加快,仿佛屈服于自己的情緒,對自己充滿了怨恨。鼓勵學生在正規的古箏課堂上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在欣賞不同類型古箏音樂的同時感受情感的變化和發展,掌握在實踐中表達不同情感所需的技巧,從而提高學生對各類作品的理解和認知。(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美感。美感可以使這種藝術形式為更多的人所接受,使更多的人享受美感,達到藝術熏陶的水平。它還能使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感受到獨特的美感,推動他們創作出更高質量的作品。實際上,美感來源于表演者和樂器之間所產生的共鳴和默契,這樣的美感主要就是來源于對學生的審美教育[2]。在開展古箏教學的過程當中,加強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就能夠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古箏演奏所具有的重要內涵,在演奏當中發現潛在的規律,通過創造以及捕捉這樣的規律,達到演奏創作的目的。為了達到這一水平,學生首先需要有獨特的美感和對古箏的敏銳把握。一般來說,這種能力是通過不斷地欣賞古箏音樂的旋律而逐漸形成的。通過審美教育,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音樂創造的美好意境,提高對樂器的熟悉程度,增強對樂器演奏的情感共鳴。(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在古箏教學當中,教師應該正確地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內心深處體會古箏的魅力,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探索古箏的熱情,提升學生對相關文化和技藝的理解以及掌握,教學與美育之間是相互作用和影響的。古箏教學開展的目的就是提升學生在審美方面的能力,促使學生在彈奏古箏的時候,更加輕松、自然地去表達作品當中所包含的意境和內涵[3]。通過兩者之間的融合,促使學生在表現、欣賞以及體驗美的過程當中更加主動積極地去創造美。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充分地將作品當中想要表達的內涵以及情感等進行充分演繹,根據作品的特點和風格進行個性化處理,融入更多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在高校古箏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的方法與策略

(一)掌握古箏教學中的情感審美。古箏本身就是一種充滿了情感和美感的藝術,因此,古箏的演奏實際上也是表演者對情感表達的一種心理體現方式。在高校的古箏教學中,不僅應該注重對古箏聲音方面的審美,還應該重視對情感方面的音樂表達。對古箏進行演奏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對生活美的一種充分表現,這樣就要求表演者通過對音樂的充分理解,然后運用演奏的方式將音樂當中的美充分地表現出來。比如,在對《出水蓮》這個音樂作品進行演奏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將相關的基礎知識進行了解和掌握。人們經常在歌曲中贊美蓮花優美的姿態和它純凈優雅的魅力。在進一步了解了與荷花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后,表演者可以在古老而優雅的氛圍中,通過自己的表演,展現荷花出水時的清新、雅致、典雅、細膩的氣質。通過音樂圖像的關聯將情感與圖像聯系起來,然后通過表演來表達這些情感。在古箏的演奏過程中,表演者應該促使觀眾通過視聽融合的方式去感受和體驗美,運用古箏的優美音色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進而充分地表達出對音樂的審美感受。(二)優化古箏教學中的示范演奏。因為音樂是一種相對抽象的藝術,所以沒有更直觀、更逼真的圖像和特征造型。如果想要充分地將古箏的節奏、音色等展示出來,通過表演將其中的美體現出來,這些都是需要教師示范的,由此能夠看出,示范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因此,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向學生充分示范,通過示范教學的開展,促使學生掌握古箏的演奏技巧,體會其中的情感,提升審美能力,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音樂當中所包含的美,并且還能夠在進行演奏的時候將這種美充分地表達出來。比如,在進行古箏演奏的過程當中,手腕的伸曲運動通常都是通過腕關節的運動開展的。如果學生的手腕不夠靈活,就會導致演奏不靈活,發音僵硬,缺乏情感的表達,動作比較慢。實際上,在對古箏進行演奏的過程中,應該重視手指關節的靈活度。因此,教師在演奏古箏時,必須注意指法的正確性和手腕的靈活性,必須注意演奏的細節,以免出現問題,給學生更好地示范,使學生在以后的演奏中不會有太多的問題,更好地表現音樂的美。(三)融合古箏教學中的音樂文化。在開展古箏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了促使學生更加充分地表現出音樂之美,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和掌握,應該指導學生對音樂相關的背景和文化等進行認識,同時,學生也可以對所學習的音樂相關文化和背景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5]。學生在進行演奏的過程中,也能夠更加體現出音樂作品所具有的真實內涵,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音樂欣賞和審美能力,提升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比如,在對《寒鴉戲水》進行演奏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了解,這是一首潮州的樂曲,然后,使學生知道音樂文化與地方文化之間的聯系。例如,學生應該了解潮汕方言和語音語調對潮州箏的影響。潮汕地區的語音語調相對平和,沒有太大的波動,這使得潮州箏的音色相對柔和,波動不大,相應的音樂作品也相對平和、安靜、流暢、柔和。學生只有學習這些知識之后,才能夠充分地展現音樂的本身風格,充分表達出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掌握。(四)感受古箏教學中的韻律情感。音色一直是我們祖先在音樂表演中關注的焦點。好的音色能夠充分地表達出音樂本身的意義。豐富的音色不僅能夠充分地把音樂內容表達出來,還能夠提升音樂演奏的效果。古箏是傳統民族樂器,其較為獨特的音色被廣大聽眾所喜愛,它以優美的音色對音樂進行了充分的演繹。因此,在高校古箏教學中,表演者應該加強對技巧的控制,重視每根琴弦的控制程度。同時,樂曲中的色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在演奏過程中應該更加注意音色的變化程度,加強技能的運用。演奏中的苦音、顫音、刮奏的使用,為古箏音樂的靈魂增添了重要的色彩。古箏演奏中使用的左手抑制技術使音色豐富多彩,給古箏聲音增加了韻律,即“以韻補聲”。例如,在古箏音樂《東海漁歌》中,使用了大量的刮板戲。裝飾性的抓圖創造了一幅海浪在我們身上翻滾的畫面,而旋律優美的抓圖則延伸了畫面,形成了一個流動而清澈的大海。漁民們舉起他們的網,就好像他們在東海里觀看捕魚一樣。音樂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表達情感,所以關注音樂的內涵就意味著關注音樂所蘊含的豐富生命力。演奏時,演奏者需要充分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以便能夠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情感。如果只重視技巧的運用而忽視情感的表達,這樣的古箏音樂就會失去藝術價值而變得空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藝術作品越來越重視,對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古箏藝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演奏技巧與美育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演奏能力和審美能力,使學生在欣賞古箏音樂旋律的同時,欣賞古箏音樂所帶來的美。在演奏技巧的實踐中,要加強對箏樂美的認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給觀眾帶來聽覺享受。古箏教學不僅是傳授技能的過程,更是教師引導學生體驗美、感受美的過程。美育與古箏教學相結合,既可以寓教于樂,又可以寓教于思,寓教于情,使學生對音樂之美有更深的認識。

注釋:

[1]李瑜.淺析特殊審美價值在古箏教學中的體現與融入[J].陜西教育(高教),2018(12):22—23.

[2]盧向忱.高校古箏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應用[J].藝術研究,2017(01):122—124.

[3]王敏.論古箏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藝術評鑒,2017(01):109—111.

[4]賀雙.淺談古箏教育中的審美教育[J].大眾文藝,2016(23):218.

[5]韓雪.淺談古箏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黃河之聲,2016(15):30.

作者:張亞瓊 單位:青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