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古詩審美教育教學方法探究

時間:2022-06-12 08:40:51

導語:小學古詩審美教育教學方法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古詩審美教育教學方法探究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本文在審美教育視域下探究“講解法”“解讀法”“賞析法”“練習法”以及“誦讀法”等教學方法在古詩教學中的應用,引導學生感受、賞析、品味古詩美,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以提升古詩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審美教育;視域;小學古詩;教學方法

古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審美教育視域下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要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而審美教育就要提高受教育者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審美教育視域下的語文教學需要具有美感的教學材料,古詩語言精練,蘊藏含蓄美;字句平仄押韻,具有音樂美;詩人真摯的感情使詩句流露著情感美。因此,古詩是審美教育視域下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推薦優秀詩文背誦篇目中古詩文有136篇(段),其中1-6年級有75篇。教師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在審美教育視域下開展古詩教學,會給學生帶來美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采用“講解法”,講授相關背景知識,引導學生初探古詩美

教師采用講解法講授古詩的相關背景知識,能讓學生對古詩內容有初步的了解。教師講解的內容可以是詩人簡介、詩作創作背景、詩作中相關意象的象征含義等。學生掌握古詩的相關知識,將為理解古詩內容、感受古詩意、體會詩人情感奠定基礎。古詩教學要貫徹審美教育的理念,學生要對古詩內容有充分的理解,進而才能體會古詩的美感。1.講解古詩背景,讓學生熟悉古詩大意。古詩教學中,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古詩的創作背景,引導學生熟悉古詩大意,為學生感受古詩美奠定基礎。教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農歷九月九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這一天游子會回到家鄉,和親人一起佩戴茱萸,登高飲酒。了解了古詩的背景后,學生就理解詩人為何會在重陽之日“倍思親”了。教學《江雪》時,教師可以講解詩人創作之際恰逢被貶,心中感到失落與壓抑,于是借描寫山水景物來歌頌在寒江中獨自垂釣的漁翁,以此來抒發自己在政治上的苦悶,因此詩作表現了詩人不屈不撓的孤傲精神。2.講解古詩基礎知識,讓學生了解古詩內容。教師講解與古詩相關的基礎知識將有助于學生理解古詩。學生掌握了古詩中相關概念的基本含義后,才能把握古詩內容,感知意象與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例如,教師只有讓學生了解意象“柳”既象征美好的春天,又與“留”同音,代表留戀,有傷感送別的意味,學生才能真正體會“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濃濃春意;才能感受“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中詩人送朋友出使安西時的離別感慨。教學《別董大》時,教師可以介紹詩人高適因為常年漂泊邊塞,熟悉邊塞生活,所以他的詩作多慷慨而蒼涼。學生就不難想象“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的邊塞之景,不難感受詩句渲染的離別愁緒。這些基礎知識是理解詩意的基礎,更是感受古詩美的基礎。

二、巧用“解讀法”,引導學生解讀古詩美

學生在熟悉古詩大意、初探古詩之美后,會對古詩內容有基本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就會產生自己的感受。這個過程是學生學習古詩的進一步發展,是由“初探古詩美”到“解讀古詩美”的過渡。學生在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就能自主解讀詩句,變古詩為白話文。在解讀詩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詩眼”出發解讀古詩,然后嘗試運用“古詩新譯”的方法,進一步發現古詩美。1.抓“詩眼”進行教學,讓學生明確詩意。“詩眼”是指古詩中最能凸顯主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古詩教學可以從詩眼入手,讓學生通過“詩眼”理解古詩基本內容,發現古詩美。《芙蓉樓送辛漸》前兩聯用滿江的冷雨和孤獨的遠山渲染了離別的愁緒,但詩作不僅僅是寫送別,詩人在后兩聯描寫了詩人與友人離別時的對話:“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詩人為何會在與友人離別的愁苦之際表達自己的“冰心”,這需要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向學生點明“冰心”這一“詩眼”。“冰心”是指像冰一樣澄明的心,從“冰心”這一詩眼出發,學生可以體會到詩人不為功名利祿而隨波逐流的高尚品質。2.運用“古詩新譯”,讓學生譯出詩中圖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古詩新譯”的方法,嘗試讓學生譯出詩中圖景。古詩新譯不是對古詩的逐句翻譯,而是要求學生在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想象古詩描繪的意境,然后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教學中教師運用古詩新譯的方法,讓學生譯出詩中圖景,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古詩,還能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在開頭兩聯便交代了送別的時間、地點和人物,教師在教學中應先點出題目中的“送”字,引導學生解讀詩眼“煙花”,讓學生感受揚州柳如煙、花似錦的美景;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動態地呈現后兩聯古詩的內容:詩人眺望帆舟漂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慢慢消失在碧空盡頭,詩人凝眸遠望,看到的只是滔滔江水流向天際。學生不需要逐句翻譯古詩,只需想象詩中畫面,然后嘗試用自己的話描繪詩中圖景,爭取在古詩新譯中感受古詩美。新課標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塞下曲》描寫了將軍雪夜追擊敵人的情景。教學詩句“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時,教師不僅要點撥關鍵字詞,還要引導學生想象詩中畫面:在沒有月光的夜晚,孤雁飛向夜空,單于趁著夜色逃竄。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這一場景。詩作后兩聯“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的場景更需學生大膽想象:大雪紛飛,將軍發現敵軍潛逃,率領輕裝騎兵追擊,弓箭和配刀剎那間落滿雪花。這兩句詩營造了緊迫激昂的意境,學生運用“古詩新譯”的方法會有更多創作余地,如對單于與將軍的心理描寫,對詩中緊迫環境的烘托,以及對人物動作的刻畫等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此展開想象,從而進行古詩新譯。

三、借助“賞析法”,引導學生感受古詩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附錄1“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中,小學階段推薦古詩詞共75首。這些古詩內容豐富,既有寫遠行鄉愁的,又有寫田園隱居的;既有詠懷抒物的,又有介紹傳統文化的。古詩選材的豐富可以讓學習者感受到多樣的詩意美,教師引導學生賞析風格各異的古詩,品味詩中具體的語句,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古詩美。1.引導學生賞析表現手法,品味詩句美。古詩教學要引導學生賞析詩作的表現手法,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詩內容,想象古詩營造的美麗畫面,感受詩人的真摯情懷。古詩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給學生點撥古詩的表現手法,引導學生品味詩句美。新課標優秀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楓橋夜泊》運用白描的手法描繪詩人在夜晚停船于楓橋邊的所見所聞:“月落烏啼霜滿天”寫出了夜晚楓橋邊的凄清寂靜;“江楓漁火對愁眠”流露出了詩人的愁寂。白描的運用勾勒出了夜晚楓橋邊的寂靜,烘托出了凄清的意境。融情于景的寫法,更表現了詩人在旅途中的孤寂情懷。教師點撥古詩的表現手法,學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古詩內容,品味詩句之美,感受詩情畫意,從而觸發自己美的體驗。2.引導學生感悟意象意境,體會情感美。詩中的意象與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感受與外界客觀事物的融合,它們寄托著詩人的情感。教師要引導學生感知古詩的意象與意境,引導學生體會古詩的美感,體會古詩的情感美。《石灰吟》通過寫石灰巖寧可失去生命,也要把清白留在人世的高潔品質,來表達自己為國盡忠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志向。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詩人寄托在意象中的感情,體會詩作中的浩然正氣與詩人的高尚品質,加深學生對情感美的體驗。3.師生良性互動,觸發美的體驗。古詩教學中,教師既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與教學的引導者,又是學生學習的配合者。良好的師生互動可以讓雙方更好地感受古詩美,師生在思想與情感的交流碰撞中可以體會到古詩的美好意境,觸發美的感受。教師的引導可以讓學生發現古詩更多的美,這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有了美的體驗,學生才會有感而發,創造文學的美。師生在良性的互動中開展古詩教學,會觸發學生美的感受,增強學生美的體驗。4.鼓勵學生自主表達,交流美的感受。詩人的創作通常是有感而發的,他們創作的靈感常來源于生活。文學作品的產生是客觀事物在頭腦中的主觀化,然后又以文字形式客觀化的過程。學生感悟詩情、嘗試自主表達的過程也是與詩人進行對話的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讀詩的感受,引導學生從感受古詩美過渡到創造文學美。例如,《飲湖上初晴后雨》先描寫了西湖在晴日里和煙雨中的美妙景色,然后將西湖在晴雨中的景象比作西施的淡妝濃抹,從而寫出了西湖無論是在晴日還是在雨天都具有神韻的美妙之景。這樣的比喻既貼切,又生動形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探究比喻的精妙之處,讓學生談談自己感受到的西湖美景,鼓勵學生去想象西湖還能比作什么,以此來鼓勵學生自主表達,交流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創作興趣。5.巧用多媒體教具,營造詩意的課堂氛圍。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具,為學生營造詩意的課堂氛圍。現代教育技術在視覺、聽覺等方面給學生感官的刺激,這與古詩常用的烘托、渲染、動靜結合、描繪色彩等表現手法相通。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具,能增強課堂的詩意氛圍,學生對古詩的感受就會更多。教學《絕句》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具呈現詩中的陽光、江山、春風、鮮花樹木等靜景,同時利用幻燈片,動圖等多媒體設備,呈現“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中燕子圍繞春泥飛翔筑巢、鴛鴦在沙灘上相互依偎的動景。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具不僅呈現了詩作中一動一靜的春日風光,讓學生對春天的感受更加真切,還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感受到春日里不同景物的美麗風光。教師不僅要充分感知教材,深入理解古詩,掌握基本多媒體教具的使用方法;還要積極結合古詩內容,決定是否要運用多媒體教具,或運用什么樣的多媒體教具來配合教學。教師要利用多媒體技術開發古詩內容,加深學生對詩意的理解,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古詩美,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古詩意象、感知古詩意境、品味古詩感情奠定基礎。

四、運用“練習法”,引導學生創造文學美

學習古詩要及時鞏固,才能使古詩教學產生的審美教育具有持久的影響。教師可以運用練習法為學生布置練習,鞏固所學的古詩內容,同時引導學生創造文學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要求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爭取做到有所感悟與思考。所以,教師布置練習不能僅僅停留在背誦與默寫上,而應該嘗試設計更有意義的練習形式。1.加強基礎練習,增進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古詩教學應與基礎練習相結合,讓學生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加深理解。教師從古詩的基礎內容出發,設計練習內容。教學《詠鵝》時,教師可以提問:哪兩句詩用色彩鮮明的筆觸,寫出白鵝游水嬉戲的生動情景?這樣的問題可以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想到詩句“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教學《游園不值》時,教師可以提問:哪兩句詩寫出了詩人從一枝盛開的紅杏花,領略到了滿園熱鬧的春色?教師在公布答案“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時,還可以點撥深層次的哲理:新生事物會沖破困難,脫穎而出,蓬勃地發展。這樣的問題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啟發學生思考,同時將“詩中哲理”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從新的角度理解古詩。教師還可以從古詩的表現手法入手,設計練習內容。教學《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時,教師可以提問:詩中哪兩句詩用強烈的色彩對比,為讀者描繪出一幅色彩艷麗,生機盎然的畫面?學生自然想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教學《敕勒歌》時,教師可以提問:詩中哪兩句借助想象和比喻,寫出了大草原特有的開闊景象?學生便自然地想到“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通過這些基礎練習,學生可以鞏固古詩內容,加深對古詩的理解。2.鼓勵學生圍繞詩意寫心得,抒發自己的感受。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感受詩意和體會詩情的基礎上,寫出自己的心得,或是選擇適合的詩句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借詩句抒發自己的感受。教學《回鄉偶書》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練習:遠離家鄉的游子常用“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表達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請你寫一寫你離家時的心情,并用上這句詩。學生在練習中會繼續品味詩人的感情,同時產生自己的體會。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對古詩的學習由感受美向創造美的層面發展,審美教育便向前邁進了。3.引導學生跳出古詩格式,圍繞詩意展開寫作。古詩作為傳統的文學形式,具有含蓄精煉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將簡短的古詩變為白話文的講解,已經跳出了古詩格式的局限,為學生提供了更易接受的學習材料。學生掌握的內容不一定是以古詩的固定形式存在的,教師要發掘古詩內容,引導學生跳出古詩格式,讓學生圍繞詩意展開寫作。教師可以借助古詩的主題來設計相關的習作內容,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教材里選用的古詩很多是描寫風景的,如教學杜甫的《絕句》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像詩人一樣書寫春天的景色,如除了寫景的詩外,小學階段也有很多狀物類的古詩,如:楊萬里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對夏日西湖荷花的動人描繪,杜甫在《江畔獨步尋花》中對桃花爭奇斗艷、靚麗色彩的描寫。教學狀物類古詩時,教師可以布置小練筆,讓學生寫一寫自己喜歡的東西,爭取寫出特點、寫出感情。教師應鼓勵中高段小學生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寫狀物類文章,將自己的感情融入作文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仿照于謙創作《石灰吟》,模仿王冕書寫《墨梅》,讓學生將自己的思想感情寫進文章。教師要鼓勵學生抒發自己的情感,像詩人一樣用文字記錄生活。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模仿王安石創作《元日》,然后讓學生寫一寫自己眼中的傳統節日。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還可以仿效高鼎在《村居》中描寫鄉村孩子放風箏一樣,寫一寫自己玩耍的經歷。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抒發自己的心理體驗,就像李白創作《早發白帝城》抒發重獲自由的喜悅一樣。總之,在古詩教學中運用練習法,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貫穿“誦讀法”,引導學生享受古詩美

古詩教學中學生應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身為引導者不能滿堂解說,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朗讀與品味,激發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感受詩意,增強美的體驗。古詩教學可以運用誦讀法引導學生享受古詩美。1.通過誦讀激發學生學詩興趣。學生對古詩感興趣,學習古詩時就會注意力穩定而持久。古詩教學的重點不是讓學生完全理解詩中每一個字詞的意思,而是讓學生感受古詩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教師在古詩教學中要讓誦讀貫穿始終,同時運用活潑多樣的誦讀方式開展古詩教學,比如教師自己范讀、讓學生自主讀、小組合作讀、學生競爭讀等。古詩教學在輕松歡快的氛圍中開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配合使用多媒體教具,如播放視頻、實物展示、出示圖片等,以此來調動學生多方面的感官體驗,讓學生在誦讀中真正喜歡上古詩。2.通過誦讀促使學生感受詩意。誦讀應當貫穿古詩教學的始終。學生初讀古詩,可以讀準字音;學生再讀古詩,可以理解古詩大意;學生進一步吟誦古詩,可以進入詩境,體會意象與意境的美感。當學生沉浸在古詩之中、徜徉于古詩的意境中時,誦讀就會變成學生的有感而發。學生可以在誦讀中展開想象,產生自己的體會,這時的誦讀就變成了學生自身情感的抒發,無論是聲音的抑揚、語速的快慢,還是腔調的婉轉變化,都會變成學生情感的自然流露,這時學生在誦讀中便真正感受到了詩意。3.通過誦讀增強學生美的體驗。古詩教學可以在誦讀中增強學生美的體驗。古詩本身具有韻律之美,教師要做好朗讀示范,讓學生在聽覺上享受古詩美。教師在誦讀古詩的過程中還可以用音樂來烘托意境,營造詩意氛圍,以此來增強學生美的體驗。教師在指導朗讀時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強求學生誦讀古詩的形式千篇一律,而要鼓勵學生讀出自己的感情,力求每一位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美的體驗。學生誦讀古詩時不斷體會詩意,深入感悟,便會對古詩產生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會主動閱讀古詩,品味古詩,進而發現古詩更多的美,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會不斷增強,審美教育視域下的古詩教學也會越來越成功。

參考文獻:

[1]文衛國.淺析吟誦在小學古詩教學中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4,(53).

[2]張歆沂.楊其勇.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古詩課堂美育探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9).

[3]周敏.新課改后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古典詩詞的特點[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3).

[4]黃孟玲.創設小學古詩教學別樣的精彩[J].中華少年,2017,(3).

[5]劉莉.關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

[6]李友琴.淺析小學語文古詩教學[J].新課程學習(上),2011,(1).

[7]劉春芹.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探析[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3,(8).

[8]秦曉明.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究[J].學周刊(B),2013,(2).

[9]于偉麗.小學語文課堂古詩詞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

[10]陳雪冰.小學古詩吟誦教學策略與實踐[J].小學語文教學,2016,(5).

作者:姜中楚楠 單位:湖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