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鋼琴審美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16 10:34:06
導語:高校鋼琴審美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國內外鋼琴教育的發展
鋼琴藝術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歐洲已經出現了,上個世紀初傳入中國,至此以后我國出現了一批優秀的鋼琴教育家,例如,朱工一、周廣仁、趙曉生、凌遠等,他們為鋼琴教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隨著中國青年鋼琴家在國際社會上大放光彩,例如,李云迪、朗朗、陳薩等,為我國青年樹立榜樣,在國內掀起了彌久不衰的鋼琴熱。在我國的鋼琴教育家中,范繼森先生是我國老一輩著名的鋼琴演奏家和教育家,他的鋼琴教育理念對我國鋼琴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性作用。在范繼森的教學理念中,音樂本身是最終的,通過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在音樂學習的道路上,要重視基本功的練習,不可以一味地追求技巧的展示,在藝術表演中要注重自然、樸實的表達,不可以一味張揚炫技。在劉詩昆老師看來,鋼琴教育是普世教育,人人都有資格去享受鋼琴帶來的音樂之美,但不是苛求每個人都成為音樂天才,所以鋼琴教育應該建立在以人為本之上,讓鋼琴成為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通過學習鋼琴去追求理想和快樂,而不是對著節拍器,機械的練習。不少成功的鋼琴家都是將鋼琴作為一種生活必須品,將鋼琴學習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有真心熱愛鋼琴才能夠學習好鋼琴。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德國的鋼琴教育家卡爾•萊默和學生沃爾特•吉澤金合寫了《鋼琴演奏技術——走向完美演奏的捷徑和關于鋼琴演奏中的節奏、力度、踏板等問題》,文中表示,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要學會聆聽和思考,聆聽是訓練讀譜的能力,而思考則是訓練音樂思維的過程,作者提倡在心中默讀譜的練習方式,這不僅僅是練習鋼琴的方式,同時也是一種心智鍛煉方式。美國的鋼琴教育家威廉•紐曼曾鼓勵學生在參與各種音樂實踐的過程中,也要花時間在研究音樂風格、版本的問題上,一位音樂演奏家要具備一定的音樂品味,一定的綜合素質,能夠使得鋼琴藝術上升一個層次。著名的鋼琴家奧波德•戈多夫斯基認為,最好的演奏就是符合邏輯地傳達樂譜。每位鋼琴家都對鋼琴教育有著不同的見解,但是共同表達了藝術審美是音樂藝術的內涵,只有懂得審美的藝術家才能夠闡釋音樂作品的深度。從以上發展中可以看出,鋼琴教育研究領域,不少學者研究了鋼琴教育的具體方式以及藝術表達的記錄,但是還沒有以審美教育視域來研究高校鋼琴教育的,本文就將從審美教育的角度去為高校鋼琴教育提出建設性意見。
二、音樂作品中的審美體現
在音樂作品中,審美在對作品感受的基礎上,是對藝術創作手法的感悟。在音樂作品中,創造是美感的源泉,藝術創作者為了滿足感性情感的需求,去豐富聽覺的體驗而作出的努力,就是音樂作品中美誕生的過程。在歷史上,有不少優秀的鋼琴家做到了這一點。例如,德彪西,注重音響的層次感,拉威爾將鋼琴作為樂隊配器去發掘鋼琴的色彩,兩者不同的是,德彪西鐘愛柔和的中音區和弦,而拉威爾喜歡明亮的鋼琴音色,在德彪西的音樂中,他所希望表達的是一種朦朧美感,具有暗示性,人們稱之為外冷內暖的靜觀藝術,而拉威爾更喜歡率真而理性的表達方式。德彪西更注重意象,而拉威爾是直接去描述事物。審美在一定程度上賦予音樂作品生命,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音樂作品的創作。音樂創作的本質是對于音樂結構的想象式活動,因為人們為了滿足自身的感性需求而去創作音樂作品,不同的音樂形式有著不同的表達效果,這樣藝術家為了結構的完整、統一,就制約了創作。此外,不是所有的思想、概念、物體都能夠以音樂的形式展現出來,所以能用音樂描寫出來的物體必須同音樂有著聯覺對應關系,在用音樂表現的過程中,最好要同被描寫物體有著最直接的關系,從而保證作品美且有意義。
三、審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藝術教育中,只有通過審美才能發現藝術的價值,因為藝術創造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而產生,藝術審美也是人們感性需要的體現。在音樂藝術中,能夠挑動人們聽覺的感性體驗就能夠為人們帶來獨特的審美快感。審美是以感性體驗為基礎的精神體驗,同味覺一樣,人們有獨特的自我味覺的偏好,聽覺也需要這樣的感性體驗,所以只有符合人們自然感性的音樂能夠給人們帶來聽覺上的滿足,而審美在音樂藝術中就是為了滿足人們這樣的聽覺愉悅感。在音樂審美中,平衡心理是最主要的一個體驗,人們通過音樂來消除情緒負擔,通過音樂來平衡心理,這個平衡的過程就是人們獲取審美快感的過程。審美是對美的評判,如果沒有正確的審美觀,對美的鑒賞就會出現偏差。在對音樂的審美過程中,有人認為能夠體現演奏者技巧的樂曲是優秀的,但是一味追求技巧的展示卻往往忽略了藝術的審美性。從國內外大大小小的鋼琴賽事中可以看出,一味炫技的演奏者不一定能夠打動人心,到了今天,人們更希望從演奏者的演繹中體會到音樂的內涵,而音樂技巧只是展示音樂的一種手法,所以人們在對音樂審美時應該明確只有用心的演奏和技術恰到好處的展現能夠呈現出完整的演奏。在鋼琴教育中不能夠忽視藝術的審美,因為審美能夠揭示人與音樂的本質關系,能夠發掘藝術的價值,單獨看技術或者單獨看表現都有些偏頗,在審美的角度下,鋼琴就不只是單獨的技術課,而是藝術課。在我國高校學習鋼琴的學生中,不少學生有著扎實的基礎,技術嫻熟,但是對于音樂的表現和處理較為淺顯,不夠細膩,不少學生只求完成彈奏,將富有詩意化的莫扎特音階彈奏的干巴巴的情況不是沒有,將肖邦瀟灑的華彩句當作一般練習曲也時有發生。將技術與表達相分離,不僅會影響到音樂審美的效果,也達不到學習鋼琴對人生的作用以及對社會的影響。所以,審美教育在鋼琴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審美教育是把鋼琴課程變為實現美的過程。
四、實現審美教育的關鍵
如何在鋼琴課程中實現審美教育?首先,要明確藝術審美是如何實現的。藝術作品具有一定的審美意義,因為藝術是人類文化的一種表現方式,其中蘊含了生活的點點滴滴,但是通過思考用獨特的視角和方式將其展現出來,藝術能夠展現人與自然間最為直接、單純的思想與情感,同時能夠激起人們的感性認識,所以,人們對藝術的審美是人們對生活、世界的再認識過程。其次,藝術審美也是人們的心理平衡過程,人們通過藝術表達滿足了對心中積累的能量的釋放,例如,面對不能征服的領域,人們利用想象力可以在藝術作品中完成,這也是一種意志愿的體現,人們內心的渴望在藝術作品中得到了滿足。人們將社會文化理想寄托于藝術作品中,這也是實現藝術審美的一步。在鋼琴演奏中,優秀的鋼琴家能夠達到人琴合一的地步,這就是鋼琴家作為藝術創作者和審美者將自己的情趣投射到藝術作品中,同時又向外界傳達著這樣的審美形式,這既體現了演奏者的審美趨向,也在作品中實現了演奏者對藝術的審美。單純的樂譜和沒有感情的演奏是不能夠產生審美效果的,美必定是主觀思想在客體中的體現,只有將人與物合二為一才能夠實現藝術審美。藝術審美具有差異性,要實現審美教育必須明白,不同的個體對于客體有著不一樣的主觀感受,不同的個體之間也有差異,這樣的差異就造就了審美體驗的不同,就好像一個作品由不同的演奏家演奏感受也會完全不一樣,他們將自身的理解與感悟融入到作品中,同時受眾群體接觸作品的時候由于經歷不同也會對同一個作品有著不一樣的審美體驗,這個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不同人的審美需求,同時也是人們對自身本質力量肯定的過程。
五、審美視角下的鋼琴教育
鋼琴是藝術的一種媒介,鋼琴有著寬廣的音域,是一種模擬性很強的樂器,其創作出來的音響美是其他樂器不可比擬的。在素質教育中,人們對鋼琴教育最為基礎的追求就是發出美妙動聽的音樂。在鋼琴教育中強調審美的作用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享受美,感受美,從而提高綜合素質。內心聽覺是鋼琴教育體現審美的一種手段。音樂作品中微妙的情感表達源自于演奏者的內心聽覺。在上個世紀中不少鋼琴家在他們的論著中就強調了將樂譜化作音樂在心中演奏,用手指去彈奏心中的樂曲,能夠在技術表現上越顯自然,內心聽覺是演奏者的必修課,是一個認真讀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思考想象才能夠在演奏中表達出作品中的美感。提升內心聽覺是對高校鋼琴教學的一個要求。不少學生誤認為將曲子一個音符不落的演奏完畢就算完成了,平時在技巧練習上花費大量的功夫,但是鮮少對內心聽覺進行練習,沒有靜心從內心里傾聽所要演奏的樂曲,更談不上用心去思考體驗作品中的情感。要想提高內心聽覺,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優秀鋼琴家的演奏錄音,可以不限時代、題材、風格,先開闊眼界,為聽覺提供足夠的養分,在優秀作品中音響、層次、音色方面都能夠給學生啟迪。培養內心聽覺也要選取最能夠觸動學生內心的作品,讓學生獲得深刻的印象和體驗。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所以對高校中學習鋼琴的學生,聽辨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鋼琴教學中應該提高對聽辨能力的訓練。肖邦曾經強調過技術應該服務于表現,而鋼琴演奏應該是表現和技術雙管齊下。他們對技術與音樂之間關系的處理取決于他們的聽辨能力,如果一個聽辨能力不好學生在彈奏《月光奏鳴曲》的時候要么彈得平淡、死板、蒼白,要是感受出現偏差的甚至會彈出活潑歡快的感覺。聽辨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過感受到自己的處理情感、表達情感是否同作品相符,例如,李斯特曾經在教導學生彈奏《降A大調波蘭舞曲》時,學生誤以為將連續八度彈得熟練就是合格的演奏,李斯特當時就指出,這些八度是展現了波蘭騎兵奔弛的場面,是他們殺敵前匯聚力量的情形,而不是光彈的快就可以的。這樣的引導學生就能夠明白,能夠將腦海里波蘭騎兵奔弛的場景想象出來,在演奏的時候注意自己有沒有表達出這樣的情緒。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調動聽辨去察覺學生的情感,結合學生自身的情感,引領他們在鋼琴的學習中去探索音樂作品中的人文價值,去開拓藝術眼界,堅持以人本思想為主,對學生注入人文關懷,使得教學過程富有激情于活力,將藝術打動人心的那一部分展現出來,這樣的教學方式融入了人文情懷,是藝術教育中的人文內涵的展現。除了學生與老師以外,外部環境也會對鋼琴藝術的呈現產生一定的影響。藝術家從來都不是孤立于世間的,鋼琴藝術也與演奏者所處的環境有關系。在人成長的過程中,環境會對人產生一種心理圖式,人們在成長的時候就會依照這個圖示去對外界的事物作出反映,同時也會因為事物對他的刺激而不斷調整自己的感覺圖式去適應環境,所以,藝術家的感覺圖式對他的藝術表達方式有著影響。在鋼琴教育中,教育的過程就是實現學生對自我需求的滿足,對美的探索,每個學生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都會將自己的感覺圖式帶入到鋼琴演奏之中,使得鋼琴教育體現了人文性,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重視學生的感覺圖式,循循善誘順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美的追求,這將使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結語
美是沒有時空限制的,在鋼琴教學中,美為學生提供了動力去音樂的世界中探索音律的美感,能夠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實現學生對于藝術的向往和對生命的熱愛。在鋼琴的教學中,音樂技法要同藝術表現相結合,要在技術的基礎上表現出藝術的美,從而產生藝術作品的審美價值。鋼琴教育作為獨立的學科出現在高校的素質教育中,從審美的視域下,鋼琴教育要強調人文性,在教學中要將藝術回歸到人文本質,鋼琴教學不可脫離審美而存在,讓鋼琴教育發揮出其獨特的魅力,實現通過藝術教育提高我國高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適應時展的人才。
作者:毛羽 單位:四川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趙云.“人性因素”視角下中國鋼琴教育的歷史變遷與現實觀照[J].前沿[J].2010,02:171-73.
[2]王盛.對鋼琴教育中跨文化傳播的反思[J].音樂創作,2014,01:182-83.
[3]張震.可持續發展教育觀下的高師鋼琴教學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4]涂金偉.論當代中國琴行中的鋼琴教育[D].河南大學,2009.
[5]秦亞潔.論鋼琴教育中的藝術審美[J].戲劇之家,2016,22:218.
[6]周燕清.論藝術的審美特征在鋼琴教育中的體現[D].湖南師范大學,2007.
[7]楊林嵐,黃亞萍.淺析我國鋼琴教育教學模式創新[J].大眾文藝,2010,19:226-227.
[8]桂源.審美教育視域下兒童鋼琴教學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
[9]高莉莉.談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教學的改革與應用[J].北方音樂,2015,03:176.
[10]趙雅堃.藝術審美特性在鋼琴教育中的體現[J].黃河之聲,2016,15:23.
- 上一篇:淺談音樂課堂如何落實創新教育
- 下一篇:文學名著閱讀教學論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