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英語人才培養之德國經驗借鑒

時間:2022-02-28 08:54:57

導語:商務英語人才培養之德國經驗借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務英語人才培養之德國經驗借鑒

摘要:加快推進現代職業教育是我國目前地方性院校轉型發展的緊迫任務,但就目前國內地方性院校的辦學模式和師資水平來看,要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應用技術型大學轉變還存在一定差距。商務英語是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而設置的一個相對年輕的專業,近年來在地方性院校中發展迅速,規模可觀,但普遍存在趨同和資源短缺問題。德國二元職業教育模式為地方性院校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提供了經驗借鑒,走內涵式發展、去同質化和凸顯地方特色是地方性院校商務英語轉型發展的主要目標。

關鍵詞:德國二元職業教育;商務英語;內涵式發展;應用型人才培養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又提出,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可見,我國高教領域又一重大改革正醞釀出爐——加快構建以就業為導向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學分積累和轉換機制,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導一批普通地方高校向應用技術型轉型。但是,就目前我國高校的辦學層次來看,雖然大致區分為研究型大學、應用型院校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三類,同時也明確意識到各自的職責——研究型大學著力于培養理論研究性專才,應用型院校即地方性本科院校側重于培養應用型通才,而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著重培養應用型專才,但由于各類學校的辦學歷史、辦學層次、辦學規模等不盡相同,所以各類大學想要盡善盡美地培養不同層次的人才,滿足區域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的需要,目前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商務英語是適應時展而逐步興起的一個新專業(方向),目前大部分地方性院校均設有該專業或方向。地方性院校在轉型過程中如何來建設商務英語專業(方向)、以適應國內外經濟快速變化的形勢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特別是我國提出“經濟新常態”方針后,國內企業的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日趨成熟,企業急需懂外語、精業務、有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這無疑為商務英語專業(方向)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為企業培養什么樣的人,以及怎么培養是擺在地方性院校商務英語專業(方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商務英語專業發展勢頭良好但面臨轉型我

國商務英語學科和專業的發展得益于上世紀末商務英語研究會的成立。2003年在上海召開的第三屆商務英語研究會主任聯席會議明確提出了“要將商務英語作為專業獨立設置”的工作目標,會議決定成立若干個課題組,“就近十年來商務英語的招生就業、課程體系、教材建設、理論研究等做進一步的調研和總結,形成書面報告,盡快遞交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和相關學術機構,以便為以后的專業設置決策提供依據。”2006年教育部根據變化的形勢對英語專業教育做出適應性調整,批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增設商務英語本科專業。此后,商務英語專業(方向)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在全國各高校設立,截至2012年,我國擁有商務英語專業的高等院校共有146所,商務英語專業學生9201人,而僅在2014年全國獲批商務英語專業的高校就有36所,可見商務英語專業和學生數仍保持增長勢頭。商務英語之所以發展迅猛,這與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加強有關。隨著現代物流、電商、網購等新型交易平臺的成熟,全球商業活動十分活躍,國際商務公司、外資企業、三資企業、民營企業、金融機構、跨國公司中國分公司、境外中國公司、涉外機構、商場、賓館、企事業單位辦公部門等用人單位都青睞于既有專業知識又無語言障礙的商務英語畢業生。他們非常適合從事國際貿易、進出口貿易、跨境電商、商務談判、翻譯、涉外文秘和管理等工作。設想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快,中國和世界的聯系也會越來越強,未來我國人才需求更加轉向技術密集型和科技創新型發展,因此,傳統的“經院式”人才培養模式很顯然滿足不了現代產業升級和全球競爭加劇的需要,專業型、技術型和特色化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將成為商務英語轉型發展的一大趨勢。走內涵式發展道路,適應新形勢的變化,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才是地方性院校商務英語的辦學思路。

二、借鑒德國經驗、結合自身優勢培養商務英語人才

1.德國二元職業教育的本質

歐洲國家自從2002年《哥本哈根宣言》簽署后就啟動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計劃,“哥本哈根進程(Europeanprocess)旨在整合歐盟各個國家的職業教育資源,實現教育資源最大化地共享,打通教育體制,實現歐洲職業教育的一體化,建立歐洲職業教育區,以便于各個成員國的職業學校的學生的職業資格證書以及成績可以得到其他成員國的認可。”經過十幾年的拼搏,德國的現代職業教育在歐洲日臻成熟,這與德國固有的行業傳統分不開。本著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聯合培養原則,德國職業教育執行的是“二元制”模式,即“辦學主體有企業和學校這兩元。其中,企業承擔了職業教育的主要部分,職業學校作為企業職業教育的補充,為學生提供理論學習等適合以課堂形式進行的教育。雙元制是一種極富德國特色的教育類型,在德國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本質就是要利用校外資源來獲取對校內課程資源開發的支持,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來培養技術含量高、又有一定科技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從而滿足行業、企業對技術工人的需求。長期以來,德國職業學校對教師的引進也相當嚴格,無論是博士還是教授,都必須要有行業知識或企業經驗才行,甚至擁有企業、行業從業資格證書是準入職業學校從教的一大硬件。

2.德國經驗對地方院校商務英語辦學的啟示

(1)轉型發展是趨勢如前所述,商務英語是20世紀90年代興起的一個新專業(方向),當初只是為了緩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商務人才奇缺的國情下設立的,可以說在設立初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該專業(方向)自身的弱點也逐漸暴露出來,表現為同質化現象嚴重,尤其是地方性院校,它們在師資、教學設備等方面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就隨大流地設立了商務英語專業(方向),既缺乏明確的學科發展規劃或辦學定位,又缺乏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聯合培養的實際行動,結果也就體現不出辦學特色,千所學校一個模子。正是基于此,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國明確提出了地方性院校要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建立應用技術型大學聯盟的設想,暗示將對已經或正在轉型的院校給予重點扶持,大力推廣現代職業教育。此外,商務英語作為一門實操性很強的專業(方向),急需整合校內外教育教學資源,建立學校與企業的聯盟,采取聯合培養、資助培養、訂單式培養和課程交叉培訓等模式來內化商務英語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培養既懂技術又有文化知識的內涵較高的專業人才。因此充分利用行業學院、網商商盟等開展校企深度合作,引進“學校”+“企業”的二元教育機制正是多數地方院校商務英語內涵式轉型發展的趨勢。(2)突出特色是根基如何轉型?德國的二元職業教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借鑒,但完全照搬照抄別人的經驗往往是行不通的。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各省、各地區經濟發展并不平衡,況且長期以來我國的企業與學校教育聯系不是十分緊密,想要讓企業迅速轉變觀念還得有一個過程,畢竟企業更注重的是利潤空間,加上多數地方院校對地方企業的科技支持力度尚不夠大,因此地方院校商務英語應考慮適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而著力培育自身的特色,在掌握我國目前“經濟新常態”以及“一帶一路”的發展構想下對地方及周邊人才需求做現狀分析,有目標地開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揮地域優勢,構建富有特色的課程體系,將專業設置與區域內相關行業、企業的需求對接,在把握地方和周邊相關行業企業對商務英語應用技術型人才的知識、能力、基本素質等要求的前提下,進一步探索產、學、研融合的商務英語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模式,解決地方或周邊制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中遇到的突出問題,以及完善地方性院校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全面提高人才質量,突出地方院校商務英語的辦學特色。(3)課程設置是保障過去,商務英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以英語應用能力為核心,以國際貿易能力為支撐,以實踐能力培養為主線”,培養具有較強英語語言應用能力,掌握外貿知識與技能,能勝任對外貿易的隨行翻譯、涉外文秘、商務接待等崗位的復合型商務英語人才,課程資源只限于校內,很少關注校外資源的獲取。但是,現代企業對商務英語畢業生有了更高要求,人員需求除了要具備以上基本素質外還需掌握一定生產技能和具有創新潛力。因此,地方院校商務英語在課程設置上應體現專業性、實用性、靈活性和可選擇性優勢,要讓學生在學校和企業的協同教育中學到謀生的本領,而且掌握可持續發展的綜合職業能力,為學生終身職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由于市場對外語人才的要求是“語言基礎+專業知識+應用能力+綜合素質”,英語是獲取、應用專業知識的手段和工具,因此商務英語課程配置應是“英語基礎課+商務知識課+應用訓練課+綜合素質課”。借鑒德國的二元制教育模式,引進企業參與辦學,建立行業學院,深度開展校企融合,聘請行業專家授課,整合校內外資源,以及引進雙師型教師開設個性化課程,成為商務英語課程設置的首選。實踐方面,合理分配時間安排學生到企業、工廠、服務性行業進行專業實踐,利用實踐期間完成學業論文也值得考慮。(4)教學改革是關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在理論課教學上,淡化傳統理論課與實踐課程之間的界限,將一些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融為一體,課程安排上講究創新與特色。課程安排都要緊密圍繞“英語+專業知識+實用技術”的主線,努力達到“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標準,形成嚴密而合理的互聯網教學體系,通過開發校外課程資源來構建校內課程體系。其一,在實踐上組織模擬商貿談判及參與涉外服務活動,通過與校外實踐基地以及合作單位的各種合作形式使學生到企事業單位帶薪實習,參與各種商貿洽談、翻譯和對外貿易工作,參與生產車間勞動等。其二,強調開放式的辦學理念,高度體現本專業人才的培養特色,即“厚英語基礎、通外貿理論、重操作技能”。其三,在考核方式上,實施形成性評價和終期性評價相結合的辦法,理論教學考試建立以綜合測試、答辯、口試與筆試、實操等方式相結合的新型考試模式。

三、結論

在地方性院校向應用技術性大學轉型的過程中,商務英語未來的發展前景可觀,但培養模式值得商榷。德國的二元職業教育已經走過了若干年,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經驗,這對于我國正處于轉型階段的地方性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方向)內涵式發展無疑非常具有借鑒作用。但是,畢竟兩國在教育體制和經濟運行模式上存在較大的差別,因此,能有選擇性地參考德國二元職業教育模式,又能結合自身的特點,走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發展道路,這恐怕是未來地方性院校商務英語主動適應我國產業升級的必然趨勢。

作者:顏健生 單位:賀州學院外國語學

參考文獻:

[1]梁美紅.哥本哈根進程中英國職業教育改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趙文華.德國的行業協會及其作用[J].中國物質流通,1997

[3]陳瑩.“職業性”:德國職業教育之本質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