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青年教師培養機制探究

時間:2022-10-16 03:44:51

導語:農村青年教師培養機制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青年教師培養機制探究

摘要:劍河縣實施“普九”以來,青年教師所占比例明顯升高。農村多數青年教師“考進來、留不住”;學校缺少對青年教師的培養,缺乏業務指導和示范,青年教師的成長周期較長;城鄉教育資源不平衡,嚴重影響教育均衡發展推進的步伐。針對上述現狀,本文課題組通過項目研究培訓試驗,探索和實踐了青年教師的培養機制,取得初步成效。針對試驗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培養農村青年教師的四點建議:一是建立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機制,鑄就師魂;二是建立青年教師業務培訓機制,促師速成;三是建立青年教師自我培養機制,督師修行;四是建立青年教師生活安穩機制,情感留人。

關鍵詞:農村青年教師;成長規律;培養機制

國家興旺的希望在教育,教育興旺的希望在教師。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創新作為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目前,我國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工程,十分重視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從強調“以人為本”的理性認識入手,把外界對青年教師的影響因素和青年教師自身的期望與奮斗聯系起來,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但青年教師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青年教師“專業化”的實現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它不僅是教育主管部門的工作,也是學校大規模開展校本培訓的重要內容,更是學校教育教學中推進名師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的提出,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學校規模的調整,學生的區域性和層次性差異對教師的教育觀和學生觀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強農村青年教師培養,健全培養機制成為農村學校的重要工作。這對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的研究團隊選定劍河民族中學、革東中學、城關一小作為調研項目點,對農村青年教師思想動態、職業習慣、就業環境、工作狀態、職業期待、專業發展等方面進行調研,并在此基礎上在三所學校對青年教師進行師德、業務和崗前培訓,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劍河縣農村青年教師隊伍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劍河縣教師隊伍人數大幅度增加,青年教師逐年補充到師資隊伍中來,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劍河縣師資隊伍中45歲以下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3.53%。其中,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1398人,占教師總數的52.46%;40至45歲291人,占教師總數的10.92%。可見,中青年教師已成為教師隊伍的主體,青年教師的比例較高,師資隊伍富有朝氣和發展潛力。然而,由于諸多因素的影響,劍河縣青年教師隊伍仍然存在思想不穩定的情況。許多青年教師把教師職業當作一份暫時就業、糊口的工作,往往前三年一邊應付教學,一邊為招考到城市或其他行業、或者為解決家庭的兩地分居問題而準備。每年約有40%左右的青年教師參與各地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僅2013年就有磻溪中學、劍河民中等學校教師6人通過招考離開學校,有的完全離開了農村教師隊伍。能夠考出去的人是少數,更多的年青人不得已留在教師崗位,心思卻沒有完全放在基層學校的教書育人上。由于思想的不穩定,幾年下來,工作業績上不去,再加上艱苦的工作環境和微薄的工資收入,影響了他們的婚姻生活,往往容易形成消極懈怠的工作作風,缺乏工作責任心和工作熱情。另外,劍河縣農村中小學校多數處于偏僻山區,多數青年教師都是通過事業單位招考的方式進入基層學校,青年教師學歷都在大專以上,具有合格學歷,幾乎是這些學校學歷最高的教師,然而“合格學歷”只是具備了成為合格教師的一個條件,并非“合格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他們的學歷與能力不等同。這些高學歷的青年教師很少虛心向老教師請教,不重視校本研修,加上參加學習培訓的機會不多,所以業務能力提升慢。如劍河民中通過高層次人才招聘到3名碩士研究生,教學成績卻位于同級同科末位。這說明青年教師在教育教學的經驗、技巧乃至師德修養等方面修養不夠,普遍存在努力前進的方向上不明確,價值觀有所偏移,在業務素養上教學基本功普遍差,在生活上不習慣艱苦的生活環境,缺乏艱苦奮斗思想[1]。

二、劍河縣農村青年教師隊伍培訓培養現狀

劍河縣主要采取國培、省培、州培、縣培和校本培訓等形式對教師進行培訓培養,縣級以上培訓名額由上級主管部門分配。據初步統計,“十二五”期間平均每年分配給劍河縣的縣級以上培訓名額370人次,占教師總數的13.88%。其中,國培30人次,占教師總數的1.13%;省培40人次,占教師總數的1.5%;州培100人次,占教師總數的3.75%;縣培200人次,占教師總數的7.50%。能夠參加縣級以上培訓的教師并非都是青年教師,只是青年教師所點占比重稍大些。這種“外出培訓”對青年教師培養十分有效,但畢竟太少,而86.12%的培訓由校本研修培訓完成。對于縣級以上培訓,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教學單位,幾乎沒有具體的目標要求,也沒有要求外出培訓的教師回來開展“二級”培訓或者寫培訓心得體會,大多數參訓教師帶著旅游休閑的心態參訓,效果不理想。而“校本研修培訓”缺乏指導性、計劃性和針對性,多數學校都流于形式,甚至少數學校為了應付上級部門對“中小繼教”驗收,組織人員編造培訓材料,忽視了“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教師發展為本、以學校發展為本”的校本培訓宗旨,勞民傷財,導致負面影響。

三、劍河縣農村青年教師隊伍培養中的問題與不足

(一)培養目標不夠明確,缺乏計劃性。大多數農村學校缺乏對青年教師的近期、中期和長期發展規劃,沒有根據學校的發展需要和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學校各個時期的教師培訓計劃[2]。雖然教育局每年都重視并組織開展“新任教師”集中培訓,但是學校對青年教師的“校本培訓”隨意性大,沒有給青年教師安排落實導師、布置學習任務、組織教材考試、督促撰寫教學心得、檢查教學常規等校本培訓內容。從每年收繳的《新任教師考核表》來看,村級小學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更為薄弱。(二)政策培訓為主,內容單一。除了有一定的專題性“外出培訓”外,大多數培訓的內容都以師德修養為主,內容比較單一,一般都是組織教師學習黨報黨刊、教育政策、師德修養之類的教育法律法規,很少涉及教師專業成長、業務技能方面的培訓,沒有重視專業引領、同行互助、終身學習等方面的培訓培養。(三)重教學形式輕教育能力的培養。在農村中小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仍然很嚴重,有的學校十分重視教學形式,往往以組織開展對青年教師的教案書寫、作業批改等教學常規的檢查,以此來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成果的提高,忽視了教育水平與能力的培養。劍河縣每年都對中小學和中小學教師實施獎勵,但只從教學質量上考慮,設教學質量獎,對學生也只表彰學習成績一、二、三等獎,忽略了德育、教育科研方面的獎勵,甚至在學生中沒有“三好學生”表彰。在對青年教師的指導、示范方面沒有引起重視,沒有明確“師徒結對”的培養關系,沒有形成具體的青年教師培養機制,不重視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育人環境,沒有刻意給年輕人壓擔子、搭臺子和提供挑戰的機會,以致青年教師成長周期較長、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提高緩慢。(四)條件艱苦,教師流失。劍河縣地處雷公山地區,通往學校的鄉村公路彎多路窄,有的學校所在地沒有公共交通工具,交通不便;農村學校時常停電、停水、斷網,造成學校與外面溝通交流的諸多不便;青年教師住房條件差,許多學校住房沒有衛生間,沒有洗澡處,生活不便。農村青年教師工作條件、生活條件都很艱苦,婚姻問題難以解決。特別是農村中小學青年男教師,為了解決婚姻問題,無奈選擇師生戀,如南寨中學就有6個家庭是師生戀組成的。而一些青年女教師為了能調進城鎮往往趨炎附勢或降低擇偶標準。某小學一女老師為了進縣城小學工作,不惜嫁給領導的殘疾兒子等等。條件艱苦,多數青年教師“考進來、留不住”。如平岑小學一特崗教師9月1日到校報到,第二天一大早就放棄就業崗位回家待業去了;展牙小學一教師工作一年半后,回家過春節就不回來了等等。(五)激勵機制不健全,培訓收效甚微。近年來,黔東南各縣市的教學資源、學校建設經費等都往往集中由縣級教育主管部門支配,各級中小學自主權得不到很好的發揮,缺乏完備的長效的激勵機制,導致青年教師教學責任與熱情減弱。劍河縣的中小學就存在著這種情況,特別是農村學校,普遍存在著無長效激勵機制,各種培訓效果不佳,不能讓青年教師在制度上、精神上、情感上得到激勵,導致工作懈怠、情緒低落,學校教育教學得不到很好的發展。

四、項目研究培訓試驗初見成效

針對農村青年教師普遍存在的問題,2010年我們申報的貴州省基礎教育省級立項教育科研(重點)課題“農村青年教師成長規律及培養機制研究”獲得立項,課題組深入到全縣鄉村學校,開展劍河縣農村青年教師培養現狀的調查。在此基礎上,我們選定劍河民族中學、革東中學、城關一小,分高中、初中、小學三個學段作為項目研究培訓試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首先,師德修養為根本,見賢思齊為人梯。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提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標準,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近三年,試驗學校每年新進教師的崗前培訓、每學期開學前的全員集中培訓和班主任培訓都把《師德修養》作為培訓的主要內容之一,并且每年開展一次教師師德演講比賽、表彰一批師德標兵、評選一次“四有”“三者”好老師、組織一次“四有”“三者”好老師先進事跡巡回宣講活動。弘揚“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傳統美德,營造“取法乎上、見賢思齊、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并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的濃厚氛圍,使廣大教師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贏得家長和社會的好評。2014年劍河民中蔣茂康老師還被評為“劍河縣首屆教書育人道德模范”。其次,培訓過程量化管理,青藍工程提技能。一是全員培訓制度化、過程管理規范化。學校規定,外出培訓的教師返校后,必須開展“二級培訓”或學習匯報,交一篇學習心得體會,才能報銷旅差費。選派教師外出學習,嚴格按照文件要求,派遣珍惜培訓機會、想學習、有帶動、樂參訓的教師出去參加培訓,在選派人員方面不搞“拉幫結伙,優親厚友”。同時,建立校本培訓制度,由教導處(或教科處)專人主抓,每學期有具體的培訓領導小組、方案、培訓內容、日程安排、主講教師,每次培訓有簽到冊、學習筆記、心得體會,培訓資料匯編整理存檔,培訓過程管理常態化、規范化。此外,還將教師的培訓學習情況與年度考核、職稱晉級、獎勵性績效考核掛鉤。二是實施《劍河縣青年教師培養機制———青藍工程管理辦法》,對青年教師采取“推、拉、逼、考、獎”五大措施進行培訓培養,明確師徒職責,加大過程監督管理,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每學期開學前給師徒布置培訓任務,期末對青年教師的“教案、習題案、高考套題、聽課、訂閱專業報刊、寫心得、上匯報課、教材過關考試、解題競賽、學生評教、教研組考評、教學成績評分、業績加分”等13個方面進行考核,確定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次,進行相應的獎懲,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總結完善試驗成果。三是將每學年新任教師培訓培養工作常態化。新教師培訓分為集中培訓和校本培訓兩個階段,集中培訓前新任教師寫一篇《我的教育成長故事》,講述自己半年來的教育教學成長經歷,將自己的辛酸、失落、喜悅與成功在培訓時跟學員們分享。集中培訓結束后寫一篇《培訓心得體會》,總結出自己的收獲與不足,并提出今后的設想。校本培訓由試驗學校按培訓《辦法》對新教師進行跟蹤培訓培養,并于每年6月底對新教師的研修情況進行量化考核,確定是否合格。實驗結果表明:實施青藍工程,重視新任教師入職培訓,強化培訓過程量化管理,能使青年教師快速站穩講臺,成長周期縮短,業務技能快速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第三,養成自覺學習習慣,終身學習記在心。指出:“做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良好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好老師還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活到老學到老”是新世紀教師的需要,是時代的呼喚,是教育發展的要求。如果教師不能經常地更新知識結構,不能對新知懷有好奇與敏銳,教師就有可能落后于時代。為此,我們在實驗學校開展“三學”活動:一是要求教師學會學習,養成自覺學習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二是要求教師學習自己所教的學科知識,成為學科專家;三是要求教師學習有關教育的學問,了解有關教育理論知識,明確教育教學的方向。同時,要求每位教師每學年訂一份專業報刊或雜志、每學期寫15篇讀書心得體會,并納入期末獎勵性績效量化考核內容。試驗表明:通過學習可以提高教師自己,可以使學生親近教師,使教師永保活力,使教師更有魅力。第四,生活安穩暖人心,安居樂業促均衡。《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把促進公平作為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關鍵是機會公平,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體,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加快縮小教育差距。”[3]農村學校相當一部分教師都是半工半農家庭,收入不高、物質生活不寬裕、生活比較清苦,加上農村落后閉塞的工作條件,造成農村學校教師不穩定、優秀教師外流。為了使青年教師“考進來、留得住、用得上、出成績”,項目組完善農村青年教師培養機制,在生活上照顧年青教師、在工作上指導青年教師、在情感上溫暖青年教師,使青年教師感受到生活有著落、工作有奔頭、情感有希望,堅定信心,安心工作。試驗證明:加強農村青年教師安穩機制,能夠穩定農村學校教師隊伍;采取《青藍工程管理辦法》,可以縮短青年教師的成長周期,促進青年教師快速成長,不斷縮短城鄉教師差距,逐步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

五、培養農村青年教師的建議

通過幾年的項目研究性試驗,取得了可喜的成效。針對試驗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培養農村青年教師的幾點建議。(一)建立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機制,鑄就師魂。師德決定著學校育人的質量,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學校要加強青年教師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治學方面的教育,將師德修養納入新教師、青年教師培訓的必修內容,建立青年教師師德建設機制,健全師德評價體系,并將師德考核結果與績效考核、職稱評定、評優評模聯系起來。采取演講、征文、競賽、量化考核等多種形式促進青年教師養成良好的師德,鑄就高尚的師魂。(二)建立青年教師業務培訓機制,促師速成。首先,做好崗前培訓工作,快速站穩講臺。一個剛從高等院校畢業的學生,要從課桌走上講臺,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每年我縣對新任教師都要進行崗前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有教育法律與師德修養、常規教學與教學技能、教師職業規劃與成長、教師禮儀、學生與班主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等。通過培訓讓青年教師對教師職業、常規工作有所了解,從而盡快實現角色轉換,站穩講臺。其次,實施青藍工程,促進快速成長。實施《劍河縣農村青年教師培養機制研究———青藍工程管理辦法》,對青年教師(徒弟)采取“推、拉、逼、考、獎”五大培養措施,師傅在“備、上、批、輔、考”五個環節對徒弟進行跟蹤培訓培養,每學期期末教導處(或教科處)、教研組對“師徒結對”實施情況進行量化考核,考核結果跟師徒的年度考核、績效掛鉤,同時,對徒弟量化考核合格或優秀的師傅給予表彰和獎勵。實踐證明,實施青藍工程,可以加快青年教師的成長速度,快速提高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再次,鼓勵教學研究,培養科研技能。組織教育教學研討活動,是激勵青年教師不斷進取、敢于挑戰的有效方式。我縣每年都舉行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目的是為青年教師成長搭建成長平臺。學校要鼓勵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各種競賽活動,如論文競賽、教案評比、課件制作、書畫競賽、課堂教學比武等賽事活動,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展露才華、推銷自我。在壓力中發掘潛能,在競爭中加快成長。對優勝者給予表彰和獎勵,并適時把他們推薦到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教研活動中去鍛煉、展示,讓他們通過各種教研活動增長技能和才干。(三)建立青年教師自我培養機制,督師修行。一個青年教師要想得到快速成長,必須督促自我培養。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刻苦鉆研、勤奮學習、積累創新、自我反思來提高自身的素質。從我縣的特級教師和省、州級骨干教師成長經歷來看,他們無不是兢兢業業、勤奮學習、熱情投入、善于總結、不斷反思而取得成功的。學校在青年教師自我培養方面,可以提倡每學期買一本專業書籍、讀一本專業書刊、寫一篇教育教學心得或論文、出一份期末試題、做5套升學試題等自我培養機制,并對自我培養任務完成好的青年教師進行表揚和鼓勵,督促青年教師自覺修煉,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四)建立青年教師生活安穩機制,情感留人。要想讓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學校領導不僅要注重加強青年教師業務能力的培養,還要切實關心青年教師的生活,建立青年教師生活安穩機制,解決青年教師的實際困難,排除青年教師的心理困惑。要大力開展青年教師的交流、交誼活動,根據新時代青年人的業余愛好和生活習慣,組織好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等課余活動,促進青年教師情趣高雅、體質健康、身心和諧的品質養成。通過安穩機制,溫暖人心;通過真情實感,留住教師。讓青年教師在農村學校安心育人、努力工作,使落后山村的孩子在家門口也能享受相對的優質教育,逐步朝著教育均衡、同步小康的道路良性發展。

作者:蔣茂康 單位:劍河縣教育局教研室

參考文獻:

[1]劉金江.略談農村初中青年教師的管理和培養[J].滬州教育學院學報,1999(增刊):70.

[2]戴秋生.淺談農村青年教師的培養應注重處理的幾種關系[J].景德鎮高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1):4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7-03-31].www.moe.edu.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