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應用思維在美術藝術教育的應用
時間:2022-06-11 03:42:18
導語:化學應用思維在美術藝術教育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化學教育是一項重要的創新型教育活動,需要十分強烈的實踐性和探索性特征。而化學應用思維則是化學教育中的基礎觀念,同時也是化學教育價值研究與創新的重要原則。近年來,隨著跨學科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化,化學教育思維不僅可以為化學教育自身提供有力指導,同時探索化學思維的本質并加以借鑒,還可有效作用于其他學科的教育探索活動。以美術藝術教育為例,化學思維以其自身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優質特征,在美術藝術教育中也得到了借鑒應用。化學是一門既有理論知識又需要動手實踐的綜合性學科,從這一點上與美術學科特色相似,正確認識化學應用思維的內涵并將化學應用思維引入美術藝術教育,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起到立德樹人的作用。《探秘化學思維》是作者李文庠聯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創新思維類叢書。該書的寫作目的十分明確,就是以化學思維方式為切入點,為當代學生的課堂知識和思維開發提供有力指導。作者在《探秘化學思維》中強調,思維教育離不開基礎知識載體,想要不斷開發學生的思維模式,必須立足于基礎知識的講解與深化。
基于這一思想,《探秘化學思維》一書所涉及的內容全部以當前化學基礎知識作為核心,添加了少數課外知識包括生活化學知識、社會實踐性化學知識、化學思維簡史、化學科學簡史、現代化學工程技術知識以及化工科技前沿知識等內容。全書緊扣化學思維模式培養這一核心主題,對當前化學思維教育提出了一定參考意見。該書沒有沿用傳統化學教育類書籍的知識框架體系,而是從啟發式思維入手,將知識進行整合,共劃分成四章內容。第一章,學習化學的方法與訣竅。作者深入淺出的為讀者講解了當代化學知識的學科脈絡以及學科自身的屬性特征,并從哲學思維模式角度闡釋了化學思維的演化與形成;第二章,“變”———化學的拿手好戲:作者詳細列舉了化學中常見的變化現象,并引用了歷史上的化學學說發展歷程,客觀評價化學演變規律的升級;而在化學波———不斷發現今天的“不滿”、合成是一種組合方法兩章中,作者詳細介紹了化學物質平衡以及元素座位啟示等內容。全書采用了“案例展現———案例思考———思維構筑”等思路進行撰寫,針對當前化學學科體系內容,提出了多種思維模式例如化學發散性思維、化學叛逆思維以及化學競爭思維和化學辯證思維等,上述內容均可以作為學生日常學習重要的思維借鑒模板。從內容體系上來看,該書立足于當前化學教育學科體系和實踐教改成果,以培養學生化學思維為出發點,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同時展現核心思維素養,不僅在化學教育領域,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活動都有重要意義。該書以思維理論為基礎,評價、研究以及教學三部分內容協調梳理,通過對當今學生的思維學習狀況進行研究,提出思維方式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學科學習能力,進而增強學生的核心知識素養。縱觀全書,該書具有以下特征。
1化學應用思維的認識
《探秘化學思維》以化學學科為出發點,通過化學經典學科案例的展現,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化學問題的思維能力,并闡述了化學思維的重要啟示作用。書中指出,化學思維必須立足于反映化學學科的教育目的、教育對象、研究過程以及學科方法等多方面內容,在這一點上恰好符合當前美術藝術教育體系自身的需要。在序言以及后續化學思維概論等章節中,書中強調當代新興化學思維的“思維”不是簡單的某一種思維限定或者思維方式,而是化學領域多種化學思維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共同組建的一種集中性的化學思維體系。這些思維體系最核心的特征就是具有共同的學科目標。該書認為化學思維是人類在化學知識體系開發研究中產生的獨有的思維活動,在化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和掌握過程中,化學思維會逐漸變為學科知識組成、學科結構、學科性質、學科變化以及學科相互概念等內容,通過固定的思維定式概括和反應學科內的特征實物,具有鮮明的思維特征活動。基于上述思維特征,《探秘化學思維》一書將現有的化學思維概括為以下三種:其一是化學抽象也就是化學邏輯思維;其二是化學形象思維;其三是化學靈感思維。這三種思維模式彼此存在共性和個性,相互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存在相互制約和相互協調的內在關系,同時共同構建了整體化的化學思維活動。多樣化的化學思維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化學學科內容以及化學事物的核心特征以及內在聯系,想要認清物質內容的組成形式包括事物結構的性質和變化活動,也離不開化學思維的影響活動,從這一點上來說,化學思維可以為我國美術藝術教學提供鮮明的思維借鑒框架,在理解事物內在關系方面構建鮮明的指引體系。對于當前我國化學思維的應用和發展,作者在書中也提出了自身的意見,作者指出當前我國化學思維的創新研究雖然在不斷深化,但是依舊不能滿足學科教育的實踐需求。對于化學思維的研究需要通過多種邏輯的共同分析和討論或者通過微觀化學案例的研究和概括進行挖掘和總結,然而目前我國化學思維開發活動中,很難見到思維微觀的實證,相關材料也較少。如同一般教育思維那樣,學科抽象化、學科概念、學科判斷、學科推理、學科體系的聚合等都是化學思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其中既有化學的抽象思維也有化學實踐思維。而在化學思維對于其他學科的教育方面,《探秘化學思維》一書正本清源,進行了綜合性的概括梳理,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需要認清實踐經驗,特別是學科理論的基礎經驗。化學教育需要把局部性的教育經驗知識和現代化的科學學科思維相結合,從而展現完整的思維理論體系,最終作用于創新教育;第二把握思維系統研究,將思維分析與思維還原相結合,獲取整體性的學科狀態、學科特征以及學科行為描述結果;第三保證歷史研究和現實研究的有機結合,揭示和發現自身的學科邏輯特征;第四以學科思維經驗為核心,從局部定性知識發展到學科整體化的定量知識體系,構建先進學科思維;第五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科學優勢,通過思辨和思維觀察,將學科的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通過多種學科不同角度的結合,產生新思維、新思想以及新方法。化學思維帶來的教育啟示在于綜合性的教育方法指導,相關指導老師需要結合學科特征,從思維內容的實際觀點出發,積極創新教育研究的新方法。在《探秘化學思維》一書的末尾作者提出,化學思維其本質來源于化學現實和化學基礎知識,并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抽象性思維模板。決定化學思維內質特征的主要因素在于當前化學學科知識的研究對象、化學教育目標、化學問題、化學活動以及化學實驗探究的目的性和特殊性。隨著化學研究的深入展開,化學思維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對于化學思維的教育啟示作用,需要根據不學科的思維學習方式、學習目標以及學科特征進行深入討論,并按照不同時期逐步展開借鑒。目前我國學科教育領域的化學思維主要是基于對元素信息、原子以及其化學運動形式逐步展開的,其化學教育思維的形成來自于化學教育認識以及化學教育經驗,其思維理論需要不斷演化成為固定的推理體系,而近代化學思維也可以在學科教育本質、學科定位和學科教育方向等方面作為其他學科的思維借鑒。
2教育上的影響性
《探秘化學思維》一書針對的對象是高校學生以及相關學科的從業者。這類讀者善于用理性的思維去看待問題,而對于美術教育來說,化學思維所帶來的感性思想,有利于培養美術學生的感性思維。美術是一門具有自身獨特藝術形式和審美情趣的藝術價值體系,可通過線條和色彩直接或抽象的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情感世界,完成情感表達,而美術教學則需要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則。目前在高校教育層面上的美術藝術教學,既有美術學科自身的藝術特征,同時還具有學科教育特殊性,其教育活動是一種較為復雜又特殊的教育命題,需要持續不斷的研究以及客觀的思維指導。對于當代美術教育來說,系統梳理學科思維體系知識是實現美術教學“文化自信”的客觀需要,充分發揮有關高校自身在美術藝術教育中的獨特價值優勢,持續提高國內美術藝術教育水平和教育思維水平是美術教育戰略工程重要的組成部分,從美術藝術教育的宏觀視角上審視和研究當前我國高校的美術藝術教育是至關重要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客觀說明了思維模式對于美術藝術教育的現實價值。化學思維模式的引入可以給當代美術藝術教育以必要的啟示,通過實踐可以看出,高校在優化當前美術教育學科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是需要兼顧學科體系自身的嚴謹性和美術藝術教育所獨有的發散性,有關院校必須制定具有兼容性的協調思維,實現二者的統一,這實際上就表示了專業的藝術美術教育需要與發展史的相關內容相融合,使學生感知學科歷史藝術發展進程,從學科思維和學理角度感知美術藝術教育,提高學生的核心思維素養。而化學教育思維比較理想的體現了這種學科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學科的“核心思維素養”,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而有力提高學生藝術學習效果。其次,高校美術藝術教育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推進學科教育形式的優化變革,這是學科發展所需求的客觀條件。化學應用思維的引入可以幫助美術藝術日常學科教育積極完成教育模式的創新,梳理相關教育問題,以創新學科理念為基本依托,切實提高高校藝術教育的學科教育質量。此外,化學思維引入藝術美術教育,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可以看做是學生的探究心理,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行為能力。化學思維以其獨有的宏觀思維模式,可以幫助學生爭取探尋問題表征,建立學習識別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化學應用思維對當前各學科教育均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探秘化學思維》一書寫作思路清晰,將化學思想與實踐相結合,構建了完整的化學教育應用思維模式,具有鮮明的指導性特征。作者從多方面探討了我國化學思維模式的演變和實踐效果,對于化學以及其他各學科教育均有極高的參考價值。此外,作者編寫該書時,其內容上的選擇具有鮮明的代表性,且注重難易程度的循序性,易于學生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的學科思維,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化學思維思想指導類書籍。
作者:麻愛周 單位:西安美術學院
- 上一篇:中職美術教育色彩教學優化策略
- 下一篇:新媒體時代高校美術教育信息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