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關愛工作中的留守兒童論文
時間:2022-02-02 04:27:54
導語:農村關愛工作中的留守兒童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六市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情況介紹
依照“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家庭自覺”的方針,六市因地制宜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關愛工作。上饒市德興占才中學以自然村為單位組織留守兒童的活動,在村留守學生中選出留守兒童村村長,負責召集和組織假期時間的學習,組織同學一起幫助留守兒童解決生活中的困難。九江市德安縣彭山林場張十八村農民自籌資金創辦托兒所,解決周邊學齡前留守兒童入托問題,并進一步成立了“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課題研究基地”。吉安市遂川縣2011年率先在全市成立了統一授牌的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場所“麥田陽光家園”,動員志愿者開展長期結對幫扶,并定期開展親子溝通。宜春市委、市政府下達《關愛留守兒童目標任務書》,明確了“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增建鄉級幼兒園、加強監護人培訓力度、加強衛生保健服務、安排專項工作經費”等10項重點任務,按照留守兒童人均一元的標準安排留守兒童工作專項經費并納入財政預算。袁州區積極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幫助外出務工人員實現家門口就業,從源頭上減少留守兒童的數量。南昌市婦聯在全市普遍成立“三八留守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開通親情熱線或視頻800個,建立留守兒童之家765個,留守兒童家長學校524個,留守兒童托管中心50個,寄宿制中小學校47所。
南昌市婦聯還建立了一批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示范之家,組織“愛心媽媽”“家長”和“大學生志愿者”與留守兒童結對子,不斷完善關愛幫扶機制。贛州市瑞金、于都、興國、石城等老區縣也把關注留守兒童納入官員下基層的考核內容。六市針對留守兒童開展的關愛工作各有千秋,現將調查結果進行匯總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為留守兒童建立檔案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上饒市德興縣十分重視農村留守兒童的建檔工作。學校在建檔工作過程中,針對五個內容對留守兒童進行了解:清楚留守學生姓名、年齡及家庭基本情況;清楚留守學生性格和愛好;清楚留守學生病史狀況;清楚留守學生父母的務工地、聯系方式;清楚留守學生第二監護人姓名、地址及聯系方式。婺源縣思口鎮西沖小學則在建檔工作的基礎上,制作了留守兒童名冊以便聯絡。
2.發揮家長的作用。吉安市吉安縣人口計生委和計生辦開展了“大手拉小手、愛心1+1”活動,組織計生干部、黨員作為家長與農村貧困家庭的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在積極捐款捐物的同時對留守兒童進行“一對一”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導工作。宜春市宜豐縣則由縣委組織部和縣婦聯開展了“心手相牽關愛農村留守兒童”活動,按照就近、就便、對口的原則,安排條件較好的黨員擔任家長,形成了以黨員干部為主體的家長幫扶體系。目前,宜豐全縣已有600多名黨員干部與千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了結對幫扶,全縣210個村全部掛牌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
3.組建留守兒童托管中心和活動中心。江西省首家村級留守兒童托管中心位于吉安市青原區天玉鎮流坊村。該托管中心由青原區婦聯牽頭成立,以農村留守兒童的托管、校外教育、娛樂為主要內容,承擔周邊9個自然村留守兒童的管理、監護、學習輔導等工作。中心內設有圖書閱覽室、學習室及戶外活動場地,并配備了電視機、DVD等。吉安市吉安縣在寒假期間以村為單位為留守兒童成立了免費的書法、繪畫、舞蹈等培訓班,并在各村黨員電教活動室和農家書屋配置了電腦、電視,組織留守兒童與外出務工的家長視頻聊天,為留守兒童播放安全知識教育片。
4.開展形式多樣的慈善活動和志愿者活動。2007年,由全國婦聯、江西省政府、中央電視臺主辦的大型電視公益晚會《“春暖2007”愛心總動員———關愛留守兒童》以話劇的形式演繹留守兒童的真實故事,喚起了全社會的關注,眾多愛心企業為“春暖留守兒童關愛基金”慷慨解囊。袁州區留守兒童的“一天一枚愛心雞蛋”活動在西村鎮中心小學啟動后,先后收到社會各界人士捐助的專項基金13萬余元。依托共青團江西省委和江西社會公益組織,新浪江西微生活發起了“尋找身邊的留守兒童”公益行動,尋求社會力量資助,一個月內“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行動微博被轉發82000多條,“關愛留守兒童”慈善晚會順利舉辦。江西農業大學的學生們每年到吉安縣大沖鄉小學支教,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文化基礎課程、文藝課程、課外知識拓展等系列輔導。江西理工大學材料學院為贛州市贛縣沙地鎮留守兒童管理中心的兒童建立檔案,進行一對一幫扶,組織活動200余次,服務“留守兒童”600多名。
二、六市農村留守兒童關愛行動中存在的問題
1.受益群體碎片化嚴重。留守兒童的關愛工作既要有廣泛的受益群體,又要有系統的工作內容,還要兼顧不同留守兒童群體的差異性,關愛行動的實施有著一定的復雜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發現受益群體的碎片化現象非常嚴重。例如:采用“家長”制度對留守兒童展開關愛工作的地區,受益對象多數為學前兒童和低年級兒童;大學生志愿者行動的受益對象多為中小學在讀兒童;兒童托管中心的受益對象多為居住地點相對集中地留守兒童;民間自助組織的受益對象多為能負擔一定費用的留守兒童家庭。在未開展關愛工作的地區和居住,地相對分散的地區,留守兒童很難成為關愛工作的受益群體;在關愛工作積極開展的地區,部分留守兒童又重復地成為政府部門工作的重點對象、大學生下鄉實踐的主要人群、慈善活動的幫扶目標。
2.行動主體缺乏協同機制。各個行動主體分別開展著有特色的留守兒童關愛工作,但各個主體之間缺乏協同機制。“家長”“一對一幫扶”等關愛工作的主體多為機關事業單位黨員干部,特別是計生、婦聯等部門的工作人員;留守兒童的建檔工作主要由學校、婦聯等主體開展進行;志愿者關愛行動的主要參與者多為高校大學生;慈善活動的貢獻者多為企業或個人。以上關愛行動使留守兒童感受到了來自不同群體的情感和物質支持。然而,因各行動主體之間缺少協同機制,活動開展缺少聯動意識,難以實現人力和財力資源的合理配置,不能實現規模效應。
3.資金困難是主要障礙。首先,絕大多數關愛工作需要依靠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持,然而專項資金的投入卻并不充足,資金短缺是目前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主要障礙。江西省各項留守兒童關愛工作起步較晚,出臺的許多相關政策還停留在文件上,計生、婦聯等部門經常面臨職能范疇和資金能力有限的尷尬境地。其次,對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專項資金投入還僅限于市、縣級撥付,未做到省級統籌,省內各市、縣之間的差距也比較顯著。另外,社會其他資金來源渠道并未進行良好的補充。走訪贛州市贛縣時我們發現,許多兒童之家沒有政府資金和設備上的支持,也沒有其他社會渠道的資金來源,因為資金的限制,致使農村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難以進一步發展。
4.關愛工作的可持續性不強。調查中我們發現許多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缺乏可持續性。比如:一次性完成留守兒童的建檔后未能進行動態管理和及時更新;“家長”出現工作調動等原因不能繼續進行幫扶時,未能進行有序交接;親情活動室建立之后未能常年高效使用或運營;社會公益活動多為一次性捐助;志愿者活動僅僅集中在寒暑假;等等。
三、完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行動的對策建議
1.在全面覆蓋的基礎上開展留守兒童關愛工作。首先,要將關愛工作實施的地域范圍進一步擴大,推廣先進地區的成熟經驗,使所有的留守兒童都能在關愛工作的“保護網”中獲得一定幫助。其次,應對留守兒童的狀況進行全面摸底,為留守兒童逐一建立成長檔案和聯系卡,實時動態管理。再次,要以不同的關愛方式對待集中居住兒童和分散居住兒童。在留守兒童相對集中的地區,完善兒童活動中心的機能;在留守兒童相對分散的地區,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
2.以政府為主導加強各個主體之間的協同行動。為避免關愛工作的缺位或重復,實現人力、財力和物資的合理配置,留守兒童關愛行動的主體之間要加強配合、協同行動。在明確政府職能和責任的前提下,由政府負責協調企業、社會個人、大學生群體、民間自助組織、媒體等進行各項關愛工作,促進社會力量對留守兒童工作形成合力。加強參與主體的聯動性,避免各個主體工作的盲目性,使關愛行動從單一性走向綜合化,讓留守兒童得到全面的關心和愛護。
3.拓寬關愛行動物資來源的渠道。首先,政府應安排留守兒童工作的專項經費,并納入財政預算,為留守兒童完善托管中心、添加活動器材等給予資金保證。其次,大力激發企業的參與熱情,鼓勵企業與留守兒童結成長期幫扶對子,設立專項基金,拓寬資金來源的渠道。最后,充分挖掘各類資金來源渠道,廣泛發動社會各界為留守兒童捐贈校車、電話、視頻設備、學習用具等物資。
4.建立長效性和靈活性兼備的留守兒童關愛機制。為建立健全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長效機制,可將建檔后的動態管理工作、親情活動室的使用頻率、家長間的有序交接等作為基層工作的考核內容。進一步發揮教師、醫生、公安等具有專業素質的志愿者的作用,對留守兒童進行日常學習指導、健康檢查和安全教育。要鼓勵大學生志愿活動走向日常化,通過書信交流、見面對接等形式與留守兒童建立長期的幫扶機制。同時,要積極開展“周末愛心課堂”、假期支教、夏令營活動、企事業單位募捐等短期分散活動。
作者:王崢陳寶寶單位:江西農業大學三農問題研究中心
- 上一篇:數字化學習能力培養下留守兒童論文
- 下一篇:交往能力留守兒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