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樂理課程教育多元化改革研究

時間:2022-08-06 03:20:01

導語:高校樂理課程教育多元化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樂理課程教育多元化改革研究

【摘要】樂理課程是高校音樂藝術專業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審美情趣和藝術能力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不僅涉及基本的樂理知識,而且涵蓋眾多音樂方面的技能和素養。對此,本文將以高校的樂理教學為切入點,分析樂理課程多元化價值的發展趨勢,并探討教學實踐的現狀,闡述多元化探索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高校課程;樂理教學;多元化發展趨勢;實踐探索

在當下素質化教育和新型課程改革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國家在宏觀上對學校建設的要求相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顯的調整和轉變,不再以簡單的理論知識背誦為本位,而是更加強調技能的培養和素質的提升,這種變化也給教師的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徑。樂理課程作為培養學生音樂感知能力與藝術實踐能力的基礎課程,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應當更加受到重視和關注。樂理課程尤其是要注重多元化目標的構建,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從多個維度去了解樂理方面專業知識,積累實踐經驗和技能。

一、樂理課程多元化價值的目的

不論是何種學科,其課程建設都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進行的,教學目的能夠為課程的實踐指明方向。樂理課程是音樂專業生的必修課,貫穿于學生發展和成長的全過程,在課程體系中起到引領性和指導性的基本作用。正因為如此,設定科學的教學目的和教學方向,對于引導教師完成本門學科的教學任務和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進步具有重大意義。從傳統的高校樂理課程建設中可以看出,國內的學科設置在很大程度上參照了西方的音樂專業理論知識,并且也依照西方的作曲技能建立了相應的學習框架。也就是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高等院校的樂理課程教學內容,均涉及音程、和弦、節奏、節拍、調性等多個方面。而許多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也都把重點集中在音高、節奏節拍、調試這些較為基礎的層面上,很少在其中滲透技能性元素和非音樂知識。這也就意味著,教師秉持的是一種以理論知識學習為主要目的的傳統理念,學生對樂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就是衡量其綜合水平的核心標準。在這種單一目的的引導下,學生的想象力會受到明顯的限制和束縛,而他們與教師之間也難以展開有效的交流和互動,學生無法把所學知識聯系到一起,構建立體的框架和機制。隨著經濟文化的深入發展,學科的分化程度也愈發明顯,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的趨勢不斷加強。就整個高校的教育系統來看,滲透式的交叉教育理念也獲得了一些教師的認可和青睞,引起了一些實踐工作者的注意。對此,高校樂理課程也應當順應時展的潮流和趨勢,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突破本學科的壁壘和限制,構建多元價值教學目標,突出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實現學科滲透式的課堂目標。

二、高校樂理課程的發展現狀

當下,我國高等教育的擴招趨勢明顯,許多高校都開設了相應的音樂專業,或者是依靠樂團組建了音樂團體。在這種生源大規模擴張的態勢下,高校也必然會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筆者在上文中已經提到過,基本的樂理課程主要涉及傳統的音樂技術理論和基本知識這兩個方面,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音樂創作的技巧和方法。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絕大多數中學都過于強調學生的高考文化成績,所以也忽略了對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高校所招攬的生源在音樂能力上也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為了能夠順利進入大學繼續完成自己的學業,往往會走從文化生轉向藝考生這條路,在正式高考之前參加特定的藝術強化班或者實訓班。雖然這些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可圈可點,但掌握的知識卻不夠系統全面。以上這些都足以說明,我國普通高校的樂理課程教學,仍舊存在一些困難和不足,教學成果仍舊不夠明顯。

三、樂理課程多元目標的具體內容

首先是知識與技能。樂理,本身指的就是音樂的道理,涉及基本的節奏節拍和調式調性。但不可否認的是,國內許多高校的音樂專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盲目追求樂理的基本知識,并沒有把注意力放在技能的訓練上,顯露出顧此失彼的弊端,這些問題應當在后續的實踐中加以解決。其次是掌握知識的過程和方法。教師應當更加注重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自我探索中謀求進步,讓學生懂得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然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激發出學生自主探索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就是說,教師要在課堂上保留充分的空間和余地,讓教學方式變得更加開放自由,給學生更大的空間去探索音樂道理的形成過程。最后是情感與態度。樂理本身就與實踐技能存在密切的聯系,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價值和藝術價值,是表達人類情感的語言。對此,高校應當注重對學生情感和態度的引導,要讓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構建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完善自己的人格和精神世界。

四、高校樂理課程多元化改革的方法和措施

(一)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

教師應當根據高校音樂專業發展的實際水平,選擇科學合理的試用教材。既要保證教材能夠囊括最基本的樂理理論,又要能夠對樂理理論作出全面和精準的論述。在具體使用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書中涉及的全部內容,堅持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當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時候,對基本音階和唱名的熟悉程度有所欠缺,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思考,才能夠把握其中的聯系。這一現象也足以說明,學生對基本樂理的學習是不足夠的,他們的知識不夠扎實[1]。對此,教師就應當做好班內的學情調研,不能完全憑借個人的主觀臆斷和歷史經驗去設計教學內容,也不能完全依靠自己腦海中勾勒的理想狀態去設計課堂。對于那些基礎本身就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講,教師應當引導他們參與更加多樣化的實踐活動。

(二)突出重點

樂理知識本身涉及多個領域的內容,所以音樂專業的學生承擔著較大的學習壓力。在這種教學任務偏緊張的情況下,教師應當按照詳略得當的思路,突出課堂的重點和難點,不能把所有的內容都一筆帶過,泛泛而談。對此,教師可以參考董忠良先生編著的《基本樂理教程》,按照書中的相關順序,把音高和音符、節奏和節拍、十二律、自然大小調式、中國民族調式、演奏法記號和音樂術語等相關知識整理出來,為學生進行講解和指導,這樣可以真正做到教學上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對于一些較為重要的單元內容,教師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做好備課工作,并引導學生在課后不斷鞏固和強化。例如,在學習與調式有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需要把自然大小調式和中國民族調式結合到一起,然后舉出不同歌曲的案例,如《我和我的祖國》《瑤族舞曲》等具有鮮明特點的樂曲,供學生聽辨,并讓學生在辨析的過程中進行比較,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另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演唱自己喜歡的曲目,并讓學生在演唱完畢之后,分析該歌曲的曲式,用專業的樂理知識進行解釋,這樣可以讓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入,并延長學生的學習記憶[2]。再比如,在學習與調號有關內容的時候,教師就要把五線譜和簡譜的元素引入到課堂上,要先讓學生了解固定調的基本概念,然后再引導學生分析升號調,或者是找到升降號的調名。由于“調”這一概念本身較為抽象,而且升降調也涉及到許多專業的知識,所以教師就可以利用鋼琴即興伴奏的方法,讓學生熟悉鍵盤,強化現場練習,積累更多經驗。

(三)推動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合

多元化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懂得知識的靈活運用。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生活中找到樂理的基本規律,夯實自身的知識體系,體會到樂理概念的作用和價值。例如,在學習與音程有關知識的時候,學生會了解到大音程、小音程和純音程等不同的概念。教師要想讓學生真正把握這些概念的區別和特點,就應當讓學生聽曲子去分析,這樣既可以給學生帶來美妙的視聽體驗,也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在聽完之后,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曲譜的規律進行分析,這樣也可以讓學生了解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四)引進現代化多媒體技術

當下,許多普通高校的樂理課程實踐仍舊是以黑板和粉筆為主要工具的,教師仍舊是以書寫的形式為學生展現知識的內容。雖然在傳統的樂理模式引導下,教師也經常用板書或者是掛圖等形式來增強視覺效果,用示范演唱、示范演奏或音響資料來展現聽覺效果,但這些方法并不能完全滿足多元化教學的基本需求。對此,教師就應當在課堂上引進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借助計算機,把圖像、文字、視頻、音頻等資源有機整合到一起,選擇特定的音樂制作軟件,制作多樣的樂譜或者是音樂素材,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而在講到調式的時候,就可以使用overtune這一音樂軟件,譜寫出樂曲讓學生一邊聆聽一邊修改,感受實際的音響效果,從而增強情感體驗。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持續推動高校樂理課程的多元化教學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舉動,這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的應有之策,也是改善學科結構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教材的選擇、重難點的針對性講解、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這幾個角度,論述了課程改革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結合了樂理教學的基本內容,也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錢文君.樂理教學的多元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20,000(018):45-46.

[2]王坤.提高高校樂理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J].藝術家,2020,000(002):126-127.

作者:余嘉安 單位:嘉應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