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分析
時間:2022-07-15 10:03:09
導語: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研究背景
隨著實踐探索不斷深入,我們發現,制約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制約中小學教師利用硬、軟件條件提高教學質量,原因是如何掌握并且在教學實踐中自覺、主動地應用教育技術的理念、技術和策略方法的問題。因此,我們要重視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提高,通過本課題的調查研究,全面客觀地了解佛山市禪城區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現狀及問題,以提高中小學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能力。
二、研究內容與方法
本課題是對禪城區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從教師教育技術基礎、信息技術應用基本技能、教育技術培訓、學校教育技術環境等方面開展調查[2][3][4]。本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佛山市禪城區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狀,根據調查結果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進行策略研究。調查采取問卷、實地考察的形式進行。最終確定問卷調查的7大指標體系,包括教師個人基本信息、學校教育技術環境、教師的教育技術意識和態度、教師利用教育技術進行教學的情況、影響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主要因素與困難、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基礎情況。本次調查研究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問卷989份,回收率達98.9%,其中有效問卷933份,有效率94.3%。
(一)學校教育技術環境
在調查中發現,61%的學校已經不再是以光學投影儀、DVD錄像機等常規多媒體設備為主,取而代之的是以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教學為主,并且82%的學校建有校園網,但對學校教室配備綜合電教平臺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不足。其次,硬件環境是學校教育現代化的基礎,它包括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施配置及合理分布,以及連接、維持設施正常運轉的保障措施等。其中,給教師人手配置一臺電腦是學校教育的大勢所趨,通過對所獲得的有效問卷的分析和對數據的統計得到以下數據:21%的學校給每位老師提供了筆記本電腦,37%的學校給教師辦公室每人提供臺式電腦,5%的學校設置了電子備課室,37%的學校未能滿足教師日常備課使用需要,也就是說,58%的教師擁有個人的辦公電腦,而37%的教師還未能充分地使用學校的辦公設備來進行日常的教學活動,這個數字在經濟相對比較發達的禪城區來說還是比較高的。
(二)教師教育技術基礎
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是指教師對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方法的掌握、運用、評價和創新的意識和行為。包括教師對教育技術的意識、態度、對教育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應用教育技術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利用教育技術進行合作與交流、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在教育技術運用中所應該擔負的社會責任等[5]。1.教師教育技術意識與態度分析(1)教師對教育技術的重要性認識當問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于推進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改革、順利實施國家課程標準有一定作用”時,有61%的教師認為有一定的作用。這說明被調查的教師中有一半以上在教學中比較認同教育技術,并認識到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是要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論的指導,并合理地選擇教育技術,將其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應用到實際教學之中。高達83%的教師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說明中小學教師己經認識到教學技能、教學技巧、教學能力都與教育技術有很大的相關性。70%的教師認為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對于優化教學效果、培養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2)教師對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意識情況在回答“您是否參加過教學設計理論學習”這一問題時,回答“參加過”的占有57%,“沒有”的占有43%。當問到“您是否開展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活動”時,92%的教師開展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活動,只有8%的教師是沒有開展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活動,這說明教師使用教育技術手段的意識還是比較強的。80%的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是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教與學方式,74%的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是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于學科的教學,67%的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57%的教師認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是營造一種新型的數字化教學環境。在問到“您是否開展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應用實踐”時,只有10%的教師經常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應用實踐,65%的教師偶爾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應用實踐,25%的教師從來沒有開展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應用實踐。2.教師掌握教育技術的知識與技能情況當問到“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過哪些形式的學習活動”時,84%的教師開展過探究性學習,41%的教師開展過個別化學習,72%的教師開展過協作式學習,67%開展過問題解決式學習,41%的教師開展過任務驅動式學習,48%的教師開展過發現式學習,這些數據說明了禪城區中小學教師對于教育技術基本知識的掌握還是比較全面的,能夠開展豐富的學習形式。豐富的學習資源有助于擴大學生自主學習的范圍,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習資源有更大的選擇性,而且對學習效果的改善會大有幫助。94%的教師使用或開發過多媒體課件,17%的教師使用過博客,28%的教師使用或開發過專題學習網站,11%的教師使用或開發過網絡課程,54%的教師使用或開發過教學素材庫,也就是說,禪城區中小學教師在教學資源上偏重于多媒體課件的使用或開發。在運用教育技術手段,實施信息化教學時,教師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么呢?通過調查發現,53%的教師認為是缺少準備時間,49%的教師認為缺少信息化教學知識,43%的教師認為缺少信息化教學硬件設施,57%的教師認為缺少信息化教學軟件(平臺和資源)。3.信息技術應用基礎在本次調查的學校里,禪城區中小學教師在計算機基礎能力方面比較差,并且差異性較大,學歷高的明顯優于學歷較低的,重點中小學優于普通中小學,年輕的教師明顯優于年齡大的教師(如表1)。在媒體的設計和開發能力方面,主要就教師掌握多媒體軟件、開發教學資源、常用教學系統和設備的使用等情況展開調查,如下圖1數據表明,教師能夠比較熟練掌握的主要是Word、PowerPoint、Excel等以文字處理為主的辦公軟件的應用,根據回收的有效問卷顯示,42%的教師能夠非常熟練地使用Word文檔,31%的教師能夠非常熟練地使用PowerPoint,28%的教師能夠非常熟練地使用Excel表格,而對以處理圖片、聲音、動畫、音頻、視頻、網頁、課件開發和非編軟件的掌握比較差,68%的教師不會使用Flash軟件,70%的教師不會使用FrontPage或其他網頁制作軟件,57%的教師不會使用Photoshop或其他圖像處理軟件,77%的教師不會使用CoolEditPro或其它音頻處理軟件,80%的教師不會使用Premiere或其它視頻處理軟件,62%的教師不會使用Authorware等編輯工具。從總體情況看,禪城區中小學教師掌握多媒體軟件的情況比較差,設計和開發相關教學資源的能力差。圖1信息技術應用情況調查結果在信息的檢索、加工、利用方面,通過調查,95%的教師會利用Google或百度搜索引擎。這組數據表明,大多數教師對信息的檢索、利用能力比較高。
三、研究結論
通過以上的調查數據以及在部分學校的考察所獲得的情況分析,筆者得出佛山市禪城區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學校教育技術設備狀況有待改善
不同等級的學校硬件設施存在一定的差距,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進一步推進,一些教師對教育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效果和效率還是持肯定態度的。然而,盡管教師有整合的興趣與愿望,有豐富教學資源的意識與想法,但由于條件所限,在教學實踐中當面對實際問題時,往往不能夠有效解決問題。在調查中發現,在部分普通中小學校里,硬件配套設施跟不上,以致使用效果不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教師使用媒體的積極性。
(二)教師信息技術基本技能較弱
在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育教學方面,部分教師不會收集、甄別、整合、應用與學科相關的教學資源以優化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的過程;在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上欠缺積極性,不能夠為學生提供各種運用技術進行實踐的機會,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少部分教師會應用技術開展對學生的評價和對教學過程的評價;利用技術與學生進行教學交往的有效性不高,也甚少利用技術與同事、教育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教學專家就教學、科研、教育管理、教學資源的設計、選擇與開發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與交流。
(三)教師對教育技術知識的認識不足
在對教育技術知識的認識上,77%的教師對教育技術概念、理論基礎、基本的教育技術研究方法方面不是很熟悉,大部分教師仍將教育技術等同于計算機教育,對教育技術的知識以及教育技術在教育改革中所處的地位與價值并未真正理解。在考慮教學中的因素時,大多還是從“教”的角度出發,如分析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等,而忽略從“學”的角度進行考慮,如對學生特征、學習的需要、學習結果的評價等,這與新課程要求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開展“雙主”教學還有一定的距離。在應用媒體時教學過程顯得松散,計劃性不強,對學生的分析少,尚不能開展多媒體組合優化的教學。
(四)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不足
在調查與考察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比較多的教師在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時,僅是“為技術而用技術”,至于為什么要使用這些手段,什么時候應使用這些手段,如何有效地使用這些手段,缺乏明晰的認識,存在比較大的盲目性。在應用中一味地追求信息技術的“技術含量”,特別是在進行課件評比時,在制作課件中將各種技術都疊加在課件上,把教學課件變成了信息技術的成果展覽,忽視了用先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沒有將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真正有效地結合起來。
(五)教學中的有效資源不多
在一些條件好的學校,硬件設施已基本到位,但由于教學資源的匱乏,教師對教育技術的應用基本上還停留在摸索階段。從調查中了解到,對于現成的資源庫,教師普遍反映可用性較差,這是因為大部分資源是以課堂教學的形式來呈現的,而不同學校、不同班級、不同教師去上同一節課,不可能千篇一律,教師要按自己的教學思想去組織自己的講課內容。也由于學校經費等原因,根據教學需要自主購置的資源很少。如果讓教師自己去開發和制作資源,大部分教師又沒有能力達到,從時間、精力和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來看,也是比較困難的。
(六)校際間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發展不平衡
調查表明,學校之間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有一定的差距。第一個原因是經濟條件所限,重點中小學校,資金投入較大,現代教育環境建設較好,教師實踐的機會也多。而普通中小學校,現代教育技術的硬件設備落后,數量較少,教師很少有實踐的條件和機會。第二個原因是認識上的差別,有的學校有培訓計劃和相關教學活動,教師應用教育技術主動積極。
(七)媒體使用率偏低
禪城區大部分中小學媒體資源較齊備,但有些使用率偏低。在調查和考察中我們發現,影響教師使用媒體的主要原因有:第一,部分學校沒有設置專門的電化教室,多是由普通教室改造使用,無法布置成理想的多媒體綜合教室。第二,部分領導把教育技術設備看作貴重儀器,教師要使用這些設備,也必須經過復雜的審批手續,使得老師和學生都對這些媒體設備產生敬畏的情緒。
四、建議
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需要不斷發展自己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在教育信息資源方面,必須充分發揮網絡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優勢。高質量和豐富的各類教育資源能滿足教學過程的多樣化、社會化和主體化,促進研究性學習、協作化學習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通過構建學校之間的網絡培訓與交流平臺,大量的培訓資源就可以借助平臺得以共享,從而大大提高資源的豐富程度。同時,可以對平臺的資源進行經常性的更新,使新的培訓資源和信息能夠及時地傳送到教師的手中。也可以在平臺中設置一些優秀網絡資源的鏈接,引導教師獲取平臺之外的更多優秀資源。
作者:余麗 陳子超 單位: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 上一篇: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論文
- 下一篇:風機安裝施工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