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與動手能力

時間:2022-08-06 05:24:43

導語: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與動手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與動手能力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面對當今科技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世界各主要國家都把科技創新作為國家戰略,而科技創新的實現主要依托于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體,增強和提高大學生科技創新意識及能力等綜合素質是實現科技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

1科技文化競賽的意義

大學生科技文化競賽活動是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學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載體,注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通過競賽這一平臺,學生以作品為載體,鍛煉了能力、展現了才智、體現了價值;學校以學生為特質,展示和檢驗人才培養的定位、特色與效果。通過舉辦和參加多層次、多學科、多形式的科技文化競賽活動,可進一步加強相關學科專業的聯系和課程建設,深化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促進校際交流,不斷提高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科研水平,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提供專門舞臺。

2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歷史由來

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是經教育部批準(教高司函〔2006〕213號),由教育部高等學校物流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共同舉辦的一項非營利性、面向全國大學生的大型物流教學實踐方面的國家級學科競賽活動,是教育部實施“質量工程”聯合財政部重點資助的大學生學科競賽之一。通過舉辦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有效地推動全國高等院校物流類專業的教學改革,促進學科發展,使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大學物流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推動物流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相結合,為全國高校搭建廣泛的物流教學改革及學術交流平臺,建立向社會群眾宣傳普及物流知識的平臺,更好地培養和發現物流人才。該賽事2007年已被列入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育改革工程項目(教高函〔2007〕30號)。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每兩年舉行一次,到目前成功舉辦三屆,每屆歷時八個多月。第一屆“安得杯”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2006~2007)全國共有22個省、市約1800多名專業課老師、22000多名學生參與了大賽活動;第二屆“邯運杯”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2008~2009)全國共有27個省、市約2800多名專業課老師、25000多名學生參與了大賽活動;第三屆“順豐杯”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2010~2011)全國300多所高校4000多名教師指導38000多名學生參與了大賽活動。大賽受到了社會各界和企業的廣泛關注,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網易網》、《中國經濟網》、《中國工商報》、《現代教育報》、《大學生周刊》、《中國財經報》、《科技日報》、《科學時報》、《北京晚報》、《中華合作時報》、《教育與職業》、《競報》、《午報》等網站、報刊、雜志均對大賽進行了報道。

3物流設計大賽產生的影響

3.1對物流高等教育的影響物流業是朝氣蓬勃、前程似錦的新興產業,尤其是在中國,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物流在各行各業中越來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國政府非常重視物流業的發展與成長,在2008~2009年全球爆發的經濟危機中,物流業被我國列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一,物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物流行業需要大批素質優良、業務精通、能力突出的專業人才。隨著我國物流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物流教育教學中存在一定程度上教學手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教學與實踐相脫節等情況。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的舉行,極好的推動了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發展,促進高等院校物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推動物流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的發展,實現物流教學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加強了大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策劃能力、協調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養,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競賽平臺,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教學的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大學生就業,以滿足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

3.2對學生的鍛煉和影響物流設計大賽能夠充分鍛煉學生們的意志力和耐力,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們的人生經歷,激發了學生敢于創新、勇于創新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訓練了學生勤奮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教會了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三階段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生理論知識的應用轉化意識和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組織能力;加深了學生對專業知識更深層次的理解并對學業更加充滿信心;提升了學生們的形象氣質,更多的還讓學生們在過程中學會了感恩,懂得了態度決定一切,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傾心盡力,即使最后失敗了,也無怨無悔,為學生以后的人生道路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財富。

4組織物流設計大賽的體會

4.1通過競賽提高學生的競技能力大學時期是人生思想最為活躍、體能充沛、幼稚與理性同在的重要時期,基本的科學知識學習能力、科學精神和人文、素養、社會能力是這一時期的核心培養目標。通過競賽能展示當代大學生的時代風采,能培養學生的競技能力,為四實現科學精神與社會能力的過度與融合提供機會。競技中所需要體能、技能、戰術能力、智慧能力以及心理能力,無一不在考驗學校德智體教育的成果。同時,由于時代奉獻精神的流逝或者變遷與新解、自我精神和個性品質的追求,再加上當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學習習慣與品質浮躁、學習動力與目標的功利等弊端,如何培養學生的事業心、責任感,溝通情商與逆境應變能力是培養學生競技能力關鍵所在。只有把學生競技細節和競技認識有機的結合起來,學生才能通過競賽提高競技能力和競技意識。

4.2通過競賽提升學校、學院的社會知名度大賽是一個交流的平臺,是相互學習的平臺,是一個發現問題、并尋求提高途徑的平臺。全國性的競賽涉及范圍廣、人員多,是展示學校、學院和學生實力的大好機遇。參賽固然要力爭獲取最好的成績,但在競賽過程中更要展示競技的風采與風格、學生的踏實學風和老師嚴謹的治學態度。通過競賽可以提升老師的業務素質和科研能力,形成師生共勉的良好局面。

4.3通過競賽實實在在加強了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在大學生物流設計競賽活動中,學生們為了能夠使自己在競賽中脫穎而出,每位參賽隊員都在自己上課之余將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自我學習、自我提高之中,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各種途徑多次對企業進行實地調研、咨詢企業專家等,以對企業全方位了解,掌握企業實際運作的情形,并針對企業實際存在的問題,給企業提供建設性意見和決策依據,使學生密切關注企業,不斷追求創新、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參賽學生不斷碰撞出的思想火花成為了他們不斷進步的基石。

4.4通過競賽彰顯了跨學科專業協作的優越性224現代物流是包括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諸多功能要素的綜合服務系統,物流范疇已從流通領域延伸到生產領域、工程管理,設備維護等諸多方面。物流管理專業是一個以經濟學、管理學為理論基礎、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為研究方法,以系統工程為技術依托,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目標的新興專業,是實踐性很強的專業。物流管理學科的學科特性表現為一是學科的交叉性;二是學科的實踐性;三是學科的成長性。參賽隊需在大賽組委會提供的若干個案例中自主選擇不超過5個案例進行設計,形成完整的設計方案。設計方案可以是文字材料、數學模型、軟件或工程設計等。設計內容可以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下的一個或幾個項目:①服務網點布局、選址戰略及路由優化設計;②市場競爭策略及運作方案設計;③系統運作控制與流程優化設計;④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優化設計;⑤應急與風險控制系統設計;⑥物流技術應用與裝備集成優化設計;⑦物流信息系統設計;⑧物流增值服務項目設計;⑨服務營銷與質量管理體系設計;⑩物流績效評估體系設計;瑏瑡物流成本與財務管理優化設計;瑏瑢物流管理理念創新。隨著物流設計大賽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吸引了大批外專業的學生參加大賽。由于參加全國大賽的高校限報兩只隊伍,各高校為推選出優秀學生參加全國賽,紛紛組織校園選拔賽。以我校為例,我校第一屆物流設計大賽只有物流管理專業的八支隊伍參賽,第二屆物流設計大賽涉及全校十幾個專業的二十支隊伍參賽,第三屆物流設計大賽涉及全校二十幾個專業的四十支隊伍參賽,許多參賽隊伍進行了跨專業的組合,利用團隊同學的專業知識進行優勢互補,很好的體現了物流管理學科的學科特性。我校在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中獲得二等獎(注:此項賽事不設特等獎)的團隊就是由物流管理、統計學、電子商務專業的同學組成的。

4.5不計名利、精心組織、樂于奉獻是參賽成功的保障物流設計大賽歷時八個多月,期間經歷校園預賽、決賽,全國賽初賽、復賽、決賽。整個參賽過程中,考驗的不僅是各個隊的實力,更是考驗大家的意志力、耐力和精細。我校在全國物流設計大賽中獲得二等獎的好成績,除了指導老師和參賽學生不計得失的執著和辛勤付出,還有學校及院領導給予大賽地極大關懷和鼓勵、相關老師和同學們的精心組織和支持,大家共同演繹的是淡泊名利、吃苦耐勞、不計得失、埋頭實干、樂于奉獻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對事業不求回報的愛和全身心的付出,正是這種精神使我校還獲得了全國僅有六所高校獲得的全國物流設計大賽組織獎。

5結束語

大學生科技文化競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敢于創新、勇于創新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為學生全面發展、拔尖創新人才脫穎而出創造了條件和平臺。學生從確定選題,收集、分析、整理資料,到提煉論點,設計方案、數學建模、系統設計與優化、撰寫研究報告、項目答辯等方面得到了系統訓練和培養,使學校實驗室、機房等教育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促進教師教學與教研的有機結合。通過學生科技文化競賽活動平臺,學生們自發的進行跨專業、跨學科合作,大大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團隊合作意識等,使學生了解企業、認識企業,增強了學生就業競爭力,促進畢業生就業。大學生科技文化競賽為每位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提升自我、認識自我的機會和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