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教學多元智能理論運用
時間:2022-07-23 09:27:05
導語:物流管理教學多元智能理論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從上世紀90年代引進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針對傳統一元化智能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后,即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節奏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知智能和自然觀察智能,國內諸多學者在如何把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教育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一、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目前眾多學者針對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教育的應用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主要歸結以下幾個方面:
1.智能理論與教學情境相結合。任君慶[1]基于多元智能理論,論述了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構成,提出構建以高新技術為方向、以企業和行業為依托、產學研密切結合的高職情境化教學與學習環境。曾曉潔[2]分析、闡述了多元智能理論所主張的“智能本位”和“情境化”評估的評估理念及評估的多元化原則、真實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
2.智能理論與高職課程相結合。蔣滿英[3]將多元智能理論和當前的項目課程及項目教學法相結合,探討了“項目型多元智能”的高職課程模式。
3.智能理論與個性化教學相結合。徐亞輝[4]認為,教師應當把教學工作當作“專業”發展,要不斷地“反思自我”和“自我更新”,不斷完善教學結構;對教學對象應當發展“教育性理解”和個性化教學,運用多元智能使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成為現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甘玲玲[5]認為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人的八項基本智能,強調人的智能存在差異性,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個體智能差異,采取多元化的教學,并應用到教學當中。龍偉忠[6]從發展學生多元智能、培養學生成才的角度出發,探討了如何提高高職教育質量和畢業生就業能力,并提出發展學生多元智能的措施。
4.智能理論與績效考核相結合。段美榮[7]認為高職院校當前考核方法傳統、單一,考核內容側重認知能力、忽視實踐能力,體現不出“能力本位”的職業教育教學目標。多元智能理論重視對實踐能力的考核及考核方法與考核內容的多元化、重視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其教育觀與考核觀與高職教育教學理念不謀而合。左明章[8]討論了多元智能理論對學生學習績效評價的理論指導作用,分析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學生學習績效評判的基本原則,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學生學習績效評判的策略,并且在此基礎上設計了一個示例來闡述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學生學習績效評價的過程與方法。
近年來,由于中央大力支持物流服務業,物流管理專業猶如雨后春筍般在各類院校中開設,然而目前高職物流專業仍然沿用本科高校物流人才的培養模式,側重于物流設計、運作與管理理論的教學,忽視高職物流的人才培養本應側重于企業基層崗位需求的技能操作能力的問題。因此針對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如何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設計課程體系和加強人才保障等方面的諸多問題擺在我們面前,而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應用研究正是一種有益的嘗試。當前多元智能針對物流管理專業的應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才培養目標確立。根據多元智能理論,人共有八種智能。這意味著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優勢和弱勢,學生之間只存在智能類型或學習類型的差異,而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的問題。這就要求既要考慮給學生培訓部分相同的課程和技能操作,即共性問題;也要因人而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體現出個性特點。
2.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不同的智能具有其獨特的認知發展過程和符號系統。如何使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做到因材施教、靈活多樣,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日益重要。這種模式既要便于辨認不同學生的認知系統,創造適宜的學習環境,促進智能的發展,也要運用導向型教學方法培養使其符合企業崗位的需求。
3.課程體系設計。多元智能理論主張學校應成為“學生課程的人”,需要多方人員一起參與智能的發現和推薦,幫助學生選擇特別適合自己學習方法的課程。課程目標需具備針對化、導向化和情景化,注重理論知識和學科的系統性,以突出職業性和實踐性等特點。
三、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目前多元智能理論雖然在眾多學科中的應用獲得了巨大的收獲,然而具體到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需解決。
1.多元教學與現實不符。教學應根據學生的智能傾向不同實施導向型教學,確保每個學生的智能發展,但事實是由于國內諸多條件的限制,如教學資源、教師素質等很難確保個體的個性都能得到發展,更多的狀況是沿用本科的共性基礎模式,提供的教學方式仍然是理論知識傳授。
2.導向型教學目標與實際不符。高職物流管理培養的技能型、知識型全面人才,導向型教學針對的是根據企業的現實需要設置崗位,圍繞該崗位需求培養促進學生智能多方面發展。然而目前課程體系始終未能徹底擺脫學科型教學模式的束縛,成為本科教育的“壓縮餅干”;課程框架仍然是“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實踐課”的“單科分段式”課程結構。
3.教師角色的轉變。智能是個體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出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產品的能力。如何培養學生從以前的知識灌溉到促進學生的智能自我意識覺醒,這些需教師重視研究學生智能結構、水平差異與個性需求,適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角色的轉變。
4.學生評價的不完善。多元智能評價方法首先認為人的智力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所以評價標準不能只用言語和邏輯數理智能來衡量,而應從人的多種智能來評判學生的學習狀況。其次,多元智能評價方法更注重讓評價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部分,在觀察中去評估學生,常常使用像觀察檢核表、進度記錄和日志這樣的評價工具,然而現實的狀況中學生的評價仍然處于言語和邏輯數理智能來衡量的階段。
- 上一篇:多元智能理論下物流管理項目教學模式
- 下一篇:審計局標準化建設年實施方案